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中国古代八大开国皇帝就是会夺权

第52章 杀向大明国

  

  临危受命的皇太极,开始行使汗的权力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率领诸贝勒大臣祝告天地,他非常诚恳地对天发誓说:

  “谨告于皇天后土,今我诸兄弟子侄,以国家人民之重,推我为君。敬绍皇考之业,钦承皇考之心。我若不敬兄长,不爱子弟,不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为之;兄弟子侄微有过愆,遂削夺皇考所予户口,或贬或诛,天地鉴谴,夺其寿算。”

  皇太极这样地对诸贝勒大臣表白了之后,又特别地表达了自己对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推他为汗的谢意和承诺,感谢他们三人的“推戴”,承诺今后一定“不遽以臣礼待之”,还誓言赋予代善与阿敏、莽古尔泰三位大贝勒“训子弟”的特权,即:他们三位对阿巴泰、阿济格等十一位“子弟贝勒”,有管教之权、辖束之权,如果这些贝勒藐视或背叛三位大贝勒,投靠皇太极汗,则将短命而亡。

  人心总是可以抚慰的,那怕是勃勃的野心。兄弟仨听了皇太极的谢语和承诺,不平、愤慲和妒忌等种种不好的心情都暂时地消弥了。既然他称汗以后能遵奉和执行先父制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尊敬兄长、热爱子弟,待我们贝勒以平等,不任意损害我们的利益,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呢?众贝勒这么想,于是都对天发誓:一定忠于皇太极汗,永不背离。

  誓言在江湖中或者有践行的好汉,但在政治集团中绝对没有践行的政客,尽管如此,政治集团中的这种彼此间的发誓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之后至少可以保持集团内部一段时间的稳定。

  作为天才的政治家,皇太极当然如代善一样清楚地看到他从父汗手上接过来的金国所面临的所有困境,他太需要内部的团结稳定了,那怕是不太长的一段时间的稳定。当他的这一目的达到后,皇太极立即开始来做冲破诸多困境的工作。

  刚上任汗之位的皇太极,他的内部的团结稳定是靠绝对地抬高了代善等三位大贝勒的地位,增强了他们的影响来换取的,这结果,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以皇太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为主,加上阿巴泰等十一位小贝勒,共同治理后金国的这么一种新的政治权力格局。就连金国举行的新年朝贺仪式,也是四人并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只不过皇太极居中,代善与阿敏、莽古尔泰分坐其左右;外藩蒙古贝勒来谒时,也是依照谒汗之礼,来会见三大贝勒。

  与大贝勒们平分政权和尊贵,皇太极这时能忍住,也能接受,因为他还刚刚荣领汗的桂冠,更主要的是他要依靠他们,突破金国所面临的困境。皇太极上任汗位后立马在国内大力实行改革,在此同时,他丝毫也并不敢放弃努尔哈赤对外进行的扩张政策。他认为,金国要突破来自蒙古、朝鲜和明朝三方面的军事压力,应该拣软一些的作为首攻目标,于是他决定先征服蒙古和朝鲜。这样一来,既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又可以利用这两方面的力量,共同对付明朝。

  1628年1月,皇太极对朝鲜不宣而战,派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将军率三万大军,进攻朝鲜。朝鲜无力抵抗,被迫与金国签订了《江都和约》。8年后的1636年,强大起来的皇太极又以朝鲜“屡败盟誓”,“助明害我”为由,亲率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包围南汉山城。国王李倧被迫投降,称臣纳贡,并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将王子送沈阳为人质。

  对蒙古,皇太极则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刚即汗位就让代善与阿敏等八位贝勒一道,带领一万精兵,前去攻击蒙古喀尔喀扎鲁特部。他们马到成功,一举斩杀了鄂尔塞图贝勒,生擒蒙古巴克贝勒父子及喇什希布、戴青、桑噶尔寨等十四贝勒,并将他们的子女、人民、牲畜全部掠回。这一仗下来,金国军威大振。

  接下来,皇太极在对朝鲜用兵的同时,又亲率大军,继续进攻蒙古察哈尔部,结果大获全胜,俘虏了11000余人。至此,皇太极没有趁胜追穷寇,而是很人性地争取受察哈尔林丹汗欺凌的科尔沁、喀喇沁等部的归附,到第二年,便与他们达成了共同征讨林丹汗的协议。

  到1632年时,皇太极再二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大汗走死青海打草滩。1635年,皇太极命弟弟多尔衮率领军队第三次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大汗继承人额哲率部民千户归降后金,并且献上玉玺投降。从此广阔的漠南蒙古大地,尽归于清朝统治。

  在对朝鲜与蒙古都进行了第一次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来自东西两方面的威胁后。接下来剑指何处!皇太极请来八旗贝勒、大臣以及外藩蒙古贝勒共同商议,是刺向明朝还是继续砍向蒙古人呢?最后集中到这两个目标时,因为人多嘴杂,各说各,很难以统一。代善、莽古尔泰等认为,此时攻打明朝,危险太大,主张还是先打蒙古

  早在努尔哈赤受重伤刚死去皇太极刚接汗位时,明朝大将袁崇焕为了探听后金的动静虚实,就特派使者到沈阳来吊丧。皇太极对袁崇焕虽然愤恨不已,但想到当时金国所面临的困境需要一点和平的环境来解决,同时也想试探一下明朝对金国的态度,他便令自己强吞下了恨,不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还派使者到宁远去答谢袁祟焕。

  双方虽然只是表面上缓和下来,却给了皇太极一点点时间,正是利用了这点时间,他同时出击,既打击了朝鲜,也攻击了蒙古,使他们双方一个与金国结盟,一个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开战。与此同时,皇太极花大力气着手解决父汗留下的士气不振,民众强烈反抗,物价腾贵等方面的严重社会问题。

  与整军优军同步,皇太极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总方针,安民的重点从安抚人口最多的汉人入手,采取“编户为民”的政策,让原本战争中的俘虏和抢来的百姓而当作的奴隶,重新编为农户,恢复他们的自由,让他们成为个体农民。同时,把汉人从满人中分开,自立一庄,让汉人自己管理,以减少或杜绝满族贵族的压迫剥夺。

  1627年,皇太极还颁发了第一道关于加强农业生产的谕旨,下令停止各种非生产性工程,以便让农民把主要精力用于农业生产。皇太极在谕旨中说:“村庄土地,各旗分拨已定,从今以后不要随便更改,可使百姓士卒各安本业,不要荒废耕种……对于滥用民夫,致妨农务者,该管牛录章京等俱治罪。 ”这样一来,既缓和了矛盾又促进了生产。

  对于商业活动,皇太极在积极支持的同时,他牢牢地控制了主要的商品交换渠道和价格,允许粮食等农副产品进行市场交易,却不允许哄抬物价。为打击投机商,皇太极自己带头,让八旗旗主每年各出一百石粮食拿到市场上平价出售,以平抑粮食价格。由于战争,金与明的官方贸易中断了,皇太极却想方设法与明边境官员开展地方贸易。派人带上后金出产的明珠、人参和黑狐、元狐、赤狐、貂等毛皮特产,去张家口等地换回金、银、绫、缎等急缺物品。

  因为时间太短,这一切还刚刚开始,所以收效还并不怎么明显,金国还没有因此就己经强大起来。可是,皇太极心里很清楚,要使金国迅速强大,彻底改变衰弱的国运,就只有去攻打明朝,否则的话,还不如干脆放弃已经占领的辽东汉人居住区,带着战利品——财富和人口,退回沈阳东部和北部地区修养生息,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这是一条绝对安全的路,可它与皇太极的需要大相径庭。我怎么能就这样放弃了父汗率领众将士征战了十余年的胜利成果,放弃八旗将士们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座座城池?更何况,自己初登汗位,政局潜在的变数还很大,如果贸然提出撤退,一定会引起诸贝勒大臣的争议,进而影响到政权的稳定。

  基于这样的想法,皇太极决定冒险,提出与代善等不同的主张:攻打明朝!

  代善对此心里并不同意,可是皇太极在其他事情上对他迁就己经很多,而这事却一味地坚持,这次也就只好迁就一回了。

  于是,皇太极把后金军队分成三路,自己亲率中路大军,浩**南下,很快包围了锦州城。老对手袁崇焕料定皇太极包围锦州不过是为夺宁远,于是派部将带领四千骑兵去援救锦州,自己则留在宁远守株待兔。果不其然,袁祟焕的援兵还刚出发,皇太极就令另两路军队来攻打宁远。

  大喜过望的袁崇焕,亲自来到城头,一面督率将士坚守不出,只用大炮猛轰后金军队;一面派快马追赶城外的援军,让他们掉转头来,与守城的军队内外夹击金军。结果,皇太极的金兵被城里的火炮轰得晕头转向时,袁祟焕的援军回头杀来,城里的守军也趁势杀出。

  皇太极只好令人马撤离定远,一起来围攻锦州。可是,锦州被守得严严实实,刚在定远吃过败仗的后金军队士气又很低落,根本攻不下来,皇太极只好退兵。

  打了一个大胜仗的袁崇焕却得不到应有的奖赏,非但如此,魏忠贤还把功劳记在自己名下,在明熹宗面前指责袁崇焕没有亲往救援锦州是为失职。昏庸的明熹宗不分青红皂白,竟然让袁崇焕辞去军职。

  皇太极回到沈阳,加紧完善安民工作,他规定每户享有一定的土地,然后派人去丈量,把多出来的土地先归公,再分给那些无地的壮丁编成的农户,并恢复了这些壮丁自由农民的身份。这样一来,既缓和了民族矛盾,又解放了生产力。

  与此同时,皇太极对朝鲜和蒙古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在短短的三年中,他打败了朝鲜,击败了蒙古扎鲁特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东边朝鲜及西边蒙古的威胁,改变了他做汗之始后金“四境敌国”的孤立和被包围局面。处境刚有些好转,皇太极又要把利剑刺向明王朝。

  差不多还是与上次一样,老诚持重的代善还是持反对态度,又由于皇太极的坚持他再次让步了。可是,当皇太极亲自率领的大军浩**南下到达喀喇沁的青城时,一直心存疑虑的代善与莽古尔泰由于还是坚信此次进攻明朝危险太大,便在夜间来到汗幄,对皇太极说:

  “现在我军要去深入敌境,劳师袭远,倘若不能得手,到时粮匮马疲,恐怕就难回家了。就是攻下一两座成池,若明朝调集各路军队来攻,我们也会寡不敌众。敌人趁此断了我们的退路,金国就会很危险了。”

  代善的话发自肺腑,而且句句实情。金国自三年前兵败宁远以后,虽然连败朝鲜、蒙古,但仅有5万军队的金兵在数量上却远少于明朝军队的数倍,力量对比太过悬殊。并且,金兵从沈阳千里跋涉深入明地,人地生疏、粮草短缺,明军只要按常例坚壁清野,凭城死守,然后调集援兵四面包围,截断退路。到那时,八旗军恐怕全军覆没的危险也很大,金国土崩瓦解的厄运也存在。

  皇太极听后,内心斗争十分激烈,考虑良久,在充分肯定了代善的担心很有根据后,轻轻地问道:“如果,此次出征半途而废,在精神上给八旗官兵打击,将会是非常沉重的。那时,在经过这么一次长明朝威风,灭金军志气的撤退后,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反之,如果冒险进取,趁一股勇气,打个大胜仗,就会彻底扭转金国在军事上的被动局面。”

  皇太极说得显然也在理,代善沉思起来。皇太极于是趁热打铁,用一种非常自信的声音说:“现在的种种迹象己经表明,大明王朝己经腐败,只剩下过去的躯壳,里面早烂了,早没了盛世时的强雄,如今明朝的军队缺粮欠饷、兵士虚弱,情况远没有我们金国好。如果明金开战,就好比双方都站在悬崖上,谁软先掉下去的就一定是谁。”

  代善听了,再次被皇太极说服,随他一道统率部下,杀向大明国。

  早在2年前,公元1627年时,昏庸的明熹宗病死,皇位上换成了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所谓旁观者清,这么些年来,作为皇弟的朱由检对朝中的文武大臣看得很清楚,他一即位,就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又把在家呆着的袁崇焕召回到朝廷来,还提拔他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

  崇祯帝召见袁崇焕时问他做了尚书有什么想法,袁崇焕坦诚地说:“只要给我指挥权,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五年,我一定可以恢复辽东。”

  崇祯帝听了很是兴奋,他也想光复祖业,于是就给了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允许他凭剑全权行事。

  袁崇焕感激万分,精神大振,容光焕发地重新回到宁远,立刻整顿军队,选拔将才,惩办不力者。东江总兵毛文龙首当其冲,他不仅作战不力,还虚报军功,袁崇焕尚方剑一挥,就把这个倒霉伪毛文龙给斩杀了。

  德才兼备,颇有治军才能的袁祟焕,凭着对崇祯皇帝满腔的感恩之情,不久便调理出一支军纪严明,士气振奋的宁远守军。

  如果,女真人中没有一个皇太极;如果,皇太极没能那么奏巧就做了金国的汗,或许袁祟焕可以报答崇祯帝的知遇之恩,恢复辽东,光复明朝的祖业。

  可是,两个如果都只是假设,皇太极此刻己经带着他的女真铁骑杀来了,而且是杀得这么出人意料,杀得这么狠毒。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