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忏悔录(黑金系列)

26.人们改善生存,却丢失真正的生命

  

  26.人们改善生存,却丢失真正的生命

  一个人要得到幸福,唯有识别动物性生命的全部的虚无性和欺骗性,将唯一真正的生命从自身之中解放出来,才可能实现。那么,人们为了得到这种幸福都在做些什么呢?在他们存在于个体的无法回避的然而又是缓慢接近死亡的过程里,肯定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然而,他们依然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各种各样的努力之中,试图避免这个个体的必然毁灭,拼命满足个体的**欲,从而将生命里唯一的幸福——爱,给剥夺了。

  不明白生命到底是什么的人,他将毕生的努力都投入获取生存的斗争,努力获得快乐,极力地避免痛苦、躲避那根本绕不开的死亡。

  然而,增加欢乐的程度必然会提升斗争的激烈程度,必然要带来更深沉的苦难,必然让死亡来得更快。为了达到自欺的目的,掩盖不可避免的死亡,人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沉湎于娱乐。但是,娱乐的增加总会有一个极限,当它达到极限的时候,就会变为痛苦,深沉的痛苦,留下沉浸于痛苦之中的、一步步接近死亡的恐惧。此时,恶性循环出现了:甲成为乙的原因,而乙又让甲不断地强化。对不理解生命的人来说,一生中最具危险性的地方在于:在他们看来,不能对人的,主要是富人生活的欢乐实现平等分配,因此,就会发生抢夺现象,抛弃人与人的友善,使用暴力、使用恶的手段就变得理所应当。但是,爱只能从人与人的友善之中生发出来。因此,欢乐与爱永远是一对直接的矛盾,欢乐越是增强,二者的矛盾越深。那么,越是努力地、紧张地获取欢娱,人们获得爱,这个人类唯一幸福的可能性就越小。

  人们让自己的动物性肉体不间断地保持对理性规律的服从,并让这种服从将自己固有的对他人的友善解放出来,而爱的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引发出来。这就要求人们对生命的理解要遵循理性意识,即把生命当作一种无法看见却是确切无疑的存在。然而,人们并没有这样理解生命。他们认为,生命只是某种特定条件下的肉体存在。这些条件包括,在具体的某个阶段,人为地舍弃博爱与宽容。

  有的人奉行世俗学说,试图让自己的理性意识构建某些生存条件;在他们看来,生命的幸福可以从肉体结构中获得并增强。而这个外在结构与爱是直接对立的,它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对别人采取的暴力程度。因此,这个肉体结构越好,留存其中的爱和生命就越少。

  人们在理解生命时往往抛开理性意识,他们并不认为所有人的动物性生存的幸福都等于零,反而认为这个幸福是一个增减的变量。于是,他们运用自身剩余的、尚未使用过的理性意识,试图让这个臆想的变量增加或减少。

  实际上,零无论与什么相乘,还是一个零,与其他任何零没有区别。对于所有人来说,动物性肉体的存在都同样伴随着痛苦,任何外在的条件都无法将它变为幸福。如果仅作为一种肉体存在,就生存的幸福而言,人与人之间都差不多。这个规律就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在平静的湖面上,水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高出平均的水平面。对于以上的问题,他们没有看到,事实上,那些理性意识扭曲了的人不愿意看到这些,却试图用已经面目全非的理性意识完成这不可能的事。

  正如洗澡的孩子把浸在浴缸里的行为叫作酿啤酒一样,他们一直试图让水高出湖面,并在这种不可能的事情中度过一生。

  他们认为,人的生活应该多少变得更好一些,应该得到幸福。那些贫穷工人、病患者的生命是不好的、不幸的,而有钱人、身体健康者的生命是好的、幸福的,因此,他们就运用自己全部的理性力量,去逃避不好、不幸、贫穷和不健康的生命,而去构建好的、幸福、富有和健康的生命。

  构建和保持这些最幸福的生活的方式由一代一代的人们持续制订出来,而这些幻想出来的完美生活纲领也成了遗产代代流传。实际上,所谓的幸福美好生活,不过是动物性生存。

  人们彼此做着同样的事情,努力地维护从父母那里传承而来的幸福的生命,或者拼命地创造自己更加幸福的新生命。按照他们的观点,维持自己的生命结构的遗产,或者构建自己的新生命,即更好的生命,就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人们互相欺骗,却又互相鼓励和支持,甚而理所当然地认为,生命就存在于这种徒劳里面,即便他们对这些事情的毫无意义心知肚明。他们不但坚信,还目空一切地对真正生命的呼唤置之不理,而这呼唤的声音其实是时时回**在他们耳边的。理性与爱的呼唤,永远存在,永远存在于真理的学说中,存在于活着的人的生命之中,存在于他们那已经萧索、委顿的心灵中,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彻底消失。

  于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人们,或者他们中的大部分,虽然可能存在理性的和爱的生命,但是因为所处的位置让他们很像一群聚集在房子里的倔强的羊,现在房子失火,人们前来抢救,它们却误以为人们要将它们推入火中,于是,它们竭尽所能地进行抗争。

  人类也是这样。人们正因为害怕死亡,才不想走出死亡的阴影;正因为害怕痛苦,才甘愿遭受痛苦的折磨,让唯一可能的幸福和生命白白消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