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生财,亦生人气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曾在广东顺德的一个报社上班。由于单位食堂不供应早餐,每天早晨我都到单位附近的一间小吃店去吃油条、喝豆浆。有一天我去吃早餐时,不小心把装油条的盘子摔烂了,满脸横肉的店老板顿时大发雷霆。我赶紧上前诚心道歉,告诉他说我不是有意打碎的,并掏出2元钱作为赔偿。如果按照当时的物价,2元钱买一个新的盘子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出身地痞的店老板并不满足,一定要我赔偿10
元钱才肯让我离开。周围的许多观众都忿忿不平,所以有人出来打圆场,好说歹说让我付给他5元钱了事。然而,就在两天之后,听说这个店老板又为其它琐事与另一批流氓地痞发生争执而火拼,被连砍五刀而终身致残。
数年之后,类似的场面出现在北京的一家快餐店。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走进店里要了一碗面条,还没等她拿起筷子,她的孩子一伸手就把那碗热面条推到了地上,碗也摔碎了。孩子的母亲马上道歉,并拿出钱包准备赔偿。店主人也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和蔼的对孩子的母亲说:"没有关系。孩子不是有意的,我们都不介意。您就不必赔偿了,我马上给您另换一碗面条。”孩子的母亲感到非常过意不去,对此万分感动,连声道谢。此后那孩子的母亲把这间快餐店介绍给了她的亲朋好友,从此这家并不出名的快餐店变得日益兴隆,生意越做越红火。
以上虽然是芝麻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和气生财的道理。这种和气不是只挂在脸上,而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还是《礼记·祭义篇》上说的话对,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一旦置于特定的环境总是要流露出来的。
我家附近曾有一个理发店,店面不大,装修亦不精美,女老板既不年轻也确实不算漂亮,可我每次从那儿过都会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坐在那里等候,从早到晚几乎店里从没断过客人,明显比其他几个店生意火爆,十分纳闷:难道是女老板的手艺惊人?
有一天,我看见一位年轻妇女抱着一个很小的小孩去理发,可推子一响,小孩就不配合,屁股在妇女怀里扭得像跳芭蕾舞,嘴里尖声抗议着,女老板不慌不忙的说:"小弟弟别动,阿姨给你捉虫虫。”说着一推子下去,然后拿到小孩的眼前:"你看,好多的虫虫呀,阿姨捉了虫虫就不痒了,你在镜子里看着阿姨怎么捉。”小孩听了果然老实了许多。妇女说在别的地方都没没办法理发,有的甚至只推了一推子就没法进行,我真是感到庆幸!
后来听到妇女说,她们一家祖孙三代都在这理发,并不这里比别处便宜,也未见得她的技术就比别人好多少,但她细心、热情、和气,每次理完发都让人心情愉快。我点点头,笑着道:"你们祖孙三代都成了人家的忠实顾客,人家生意能不好吗?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和气生财吧!"
和气生财,这是天经地义的,不仅如此,和气也凝聚了人气。有一首《和谐中国》的歌词写道:"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这反映了我们现实生活的基调。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论语》上说:“礼之用,和为贵。”和谐,作为一种传统理念可以追溯到远古,它在塑造、影响、形成中国人的心灵和中华民族的品格上,源远流长,影响极大,渐渐成了中国人的心灵寄托、行为规范、生活皈依。
一个民族要有骨气,一个国家要有志气,一支军队要有士气,一个单位要有正气,这些“气”都少不了人气,少了人气,便无从谈起。人气从何来?人气从和来。
天地和降甘露。和谐的社会给人带来宽松的环境、舒适的生活韵律,就像甘露惠及万物一样。世界是异彩纷呈的,生活是绚丽多姿的。一个和谐社会给人们创造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遇:社会更加开放透明,思想争鸣更加活跃自由,心情更加轻松舒展,个性追求更加理想。和谐来之不易。越是和谐,越是强调秩序。孔子说,治理国家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个"格”就是指规范、制度、法律。“思想宽容,行为严肃”,这话在理。思想、学说、言论、主张,可以求同存异,但行为规范和社会制度必须一致遵行,否则各行其是,社会就会失去驾驭而像一匹不羁之马。光讲少数人的“宽松”和“自由”可能会损害公共秩序。
和谐社会,人人期盼;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创造和谐,须先由自己做起,这不仅是交友处世、聚集人脉的“正人”、“君子”之道,也是自我修养的一种内功。也就是说,和气,既是一种外在的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