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要根据自身融资需求,对决定融资成功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融资之前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融资方式,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以及利用各种融资方式的时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制定适当的融资策略,作出适当的融资决策。
1.融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
随着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融资渐渐成为小公司的热门话题,很多公司热衷于此。但是,公司在进行融资之前,先不要把目光直接投向各式各样令人心动的融资途径,更不要草率地做出融资决策。小公司首先应该考虑企业是不是必须融资、融资后的收益如何。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经过深入分析,对融资的收益与成本进行仔细地比较,确信利用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如何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一般来说,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这仅是不同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大致顺序,具体分析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财政融资中的财政拨款不仅没有成本,而且有净收益,而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则要有较少的利息成本。对于商业融资,如果企业在现金折扣期内使用商业信用,则没有资金成本;如果放弃现金折扣,那么,资金成本就会很高。再如对股票融资来说,其中发行普通股与发行优先股,融资成本也不同。
2.合理确定融资规模
企业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是有限的,企业在筹资时,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一方面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导致融资成本的增加;也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超出了企业承受的限度,偿还起来困难,就会增加财务风险。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就会影响企业经营与投融资计划的实施,以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要量力而行,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
3.抓住最佳融资机会
所谓融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这就有必要对企业融资所涉及到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做综合具体分析。一般来说,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企业融资机会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所出现的一种客观环境,虽然企业本身必然也会对融资活动产生影响,但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确保融资获得成功。
(2)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为此,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
(3)企业在分析融资机会时,必须要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比如,企业可能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不适合发行股票融资,却可能适合向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可能在某一地区不适合发行债券融资,但可能在另一地区却相当适合。
4.制定最佳融资期限
企业融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企业做融资期限决策,即在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两种方式之间进行权衡时,做何种选择,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融资人的风险性偏好。
从资金用途上来看,如果融资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则根据流动资产具有周转快、易于变现、经营中所需补充数额较小及占用时间短等特点,宜于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如果融资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则由于这类用途要求资金数额大、占用时间长,因而适宜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如长期贷款、企业内部积累、租赁融资、发行债券、股票等。
从风险性偏好角度来看,在融资期限决策时,可以有配合型、激进型和稳健型三种类型。
配合型筹资政策的特点是:对于临时性流动资产,运用临时性负债筹资满足其资金需要;对于永久性资产,运用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筹资满足其资金需要。
激进型筹资政策的特点是:临时性负债不但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还解决部分永久性资产的资金需要。
稳健型融资的原则是:企业不但用长期资金融通永久性资产,还融通一部分甚至全部流动性资产。当企业处于经营淡季时,一部分长期资金用来满足流动性资产的需要;在经营旺季时,流动性资产的另一部分资金需求可以用短期资金来解决。
5.谨慎放弃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经常会发生企业控制权和所有权的部分丧失,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独立性,而且还会引起企业利润分流,使得原有股东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比如,发行债券和股票两种融资方式相比较,增发新股会削弱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除非原股东也按相应比例购进新发股票;而债券融资则只增加企业的债务,并不影响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在考虑融资的代价时,只考虑成本是不够的。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能一味固守控制权不放。比如,对于一个急需资金的小型高科技企业,当它在面临某风险投资公司较低成本的巨额投入,但要求较大比例控股权,而此时企业又面临破产的两难选择时,一般来说,企业还是应该从长计议,在股权方面适当做些让步。
6.选择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壮大了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了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从而减少了企业的竞争对手;其次,通过融资,提高了企业的信誉,扩大了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通过融资,增加了企业规模和获利能力,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根据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比如,股票融资,通常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竞争力获得极大提高。因此,进行融资决策时,企业要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模式。
7.寻求最佳资本结构
小公司融资时,必须要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企业高额负债,必然要承受偿还的高风险。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企业所承受的风险大不一样。比如,企业采用变动利率计息的方式贷款融资时,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则企业需要支付的利息额增加,这时企业需要承受市场风险。因此,企业融资时应认真分析市场利率的变化,如果目前市场利率较高,而预测市场利率将呈下降走势,这时企业贷款适宜按浮动利率计息;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呈上升趋势,则适宜按固定利率计息,这样既可减少融资风险,又可降低融资成本。对各种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承担的还本付息风险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般为:股票融资、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债券融资、银行融资。
企业为了减少融资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各种融资方式的合理组合,即制定一个相对更能规避风险的融资组合策略,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融资方式之间的转换能力。比如,对于短期融资来说,其期限短,风险大,但其转换能力强;而对于长期融资来说,其风险较小,但与其他融资方式间的转换能力却较弱。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常常会面临财务上的提高收益与降低风险之间的两难选择。那么,通常该如何进行选择呢?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通常要考虑的两个重要问题,而且企业常常会在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与避免错误风险之间处于一种两难处境:企业既要尽力加大债务资本在企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以充分享受财务杠杆利益,又要避免由于债务资本在企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重过大而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在进行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决策时,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只有当预期普通股利润增加的幅度将超过财务风险增加的幅度时,借债才是有利的。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到普通股的价格,一般来说,股票的财务风险越大,它在公开市场上的吸引力就越小.其市场价格就越低。
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当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低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寻求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寻求最佳资本结构的具体决策程序是:首先,当一家企业为筹得一笔资金面临几种融资方案时,企业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融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然后选择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一种。其次,被选中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那种融资方案只是诸种方案中最佳的,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了最佳资本结构,这时,企业要观察投资者对贷出款项的要求、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等情况,根据财务判断分析资本机构的合理性,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可利用一些财务分析方法对资本结构进行更详尽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企业进一步的融资决策中改进其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