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别让生活消耗了你的美好

12 简洁与直接——简洁是一种放松的状态。你若复杂,只能说明你的内在存在着紧张

  

  我曾经见过一种超越我能力的优秀品质——简洁!我决定加以培养。

  ——杰伊

  最近我去了纽约的一个办公室,学了一课回来。过了一阵去了芝加哥,我看到了相同的警言:不要浪费生意人的时间——简洁!

  我们都要维持生计,而且这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

  像这样的标语体现了现代社会和商业业绩中速度至上的核心价值,可是商场中很多人并没有遵守这个规则。拖拖拉拉、言而无物的演讲者现在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而这个箴言在以十分礼貌的方式告诉所有浪费别人时间的人,现代社会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没人愿意忍受他们。

  如果有什么事能让一个商人特别恼怒的话,那就是去和那些永远不着边际、永远不会抓重点、永远拐弯抹角的人说话,他们总是有长长的介绍和没用的废话。就像一条狗转了好几圈却趴在了原地,那些人用没用的解释、介绍和致歉让所有人筋疲力尽,天马行空地讨论各种各样的重要商业问题以外的事。

  有一些人你永远也没法把他们领到重点上。他们总是游离于话题之外,总是在逃避,也总是无法深入。他们的工作方式是随性的,他们的思考过程不够精确。他们就像孩子们玩的一个“监狱游戏”,要避免去接触指定的物件——仿佛需要多么费劲才能说到点子上。

  想象一下,若是一位商界领袖带着自己的行李坐在椅子上,和一个毫无逻辑的人谈商业上的事儿,简直是在折磨这位商人,他只能试图用一种软弱低效的方式沟通。现代商业讲究一击即中,选择接受或放弃,如果你不想继续下去,其他人也不想。每次进行商务会晤的时候都要牢牢抓住重点,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但是有些人仿佛没有能力一下子切中问题的要害。很多法官和律师说,有些目击证人根本无法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或者无法将想要表达的观点表达清楚。尽管律师一直在求助于各种方法试图得到直接的答案,但是目击证人还是无法作证。他们总是游离于观点之外,或者进入正题又戛然而止。

  我认识一个商人,他说话总是拐弯抹角,而我总是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失去耐心,便在谈话的时候时常去看表,就想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够说完。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就会往后撤下椅子,把脚放到桌子上,因为我知道我又要花费至少一刻钟的宝贵的工作时间来听他说。这种人就非常让人讨厌。这种拖拖沓沓、没有重点、拐弯抹角的说话方式可能会很受教授们的欢迎,但是对于一个有野心的年轻企业家来说就是噩梦。那些有着很多工作要做的人都有着出色的执行能力,高效精确,直戳要害。

  我还有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朋友,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没有什么寒暄,直奔主题,告诉我他的建议和主张,在我想要思考一下的时候,他已经说再见了,然后就把电话挂了。和这种人工作简直就是奢侈!他不会让你觉得无聊和无趣,他的自持、决策能力和效率让他拥有很多的崇拜者。这种执行能力在一个人发展初期不难培养。人们应当不断锻炼这种专注于自己观点的本事,明确自己的业务,精简自己的语言。

  没什么比总是谈论与话题无关的内容更糟糕的了。这在一封似是而非的商业信函的第一句话中就能看出来。我和我的同事在追问相关重要的问题已经好几周了,一封一封信地问同样的问题,请他正面回答,但是,每次他都逃避,仿佛不是故意的,但又确实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

  商务信函应当建立一种简洁的模板,浓缩成几句话。凝练、全面、直戳重点是成功商人的信函特点,他可能只用几行就能表达清楚其他人需要两页才能说清楚的事情。信中不会有一个字是脱离主旨的。

  据说美国教育家阿加西斯说,能够从一小块骨头或者一只脚就能重现一种史前的动物,根据他们的习性,说出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栖息地,等等,哪怕这种动物在人类起源之前就已经灭绝了。就有这种观察力超强的人能做到从一个单词、一句简短的对话、一个电话或者一张便签就能描绘出对方整个人的轮廓,无论狭隘或宽容,有无逻辑,有序还是无序,都能告诉你他的思考习惯——他究竟是一个轮廓鲜明的人还是不修边幅的人。

  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技能,尤其是在商业中,想象一下你要写一封电报,每一个单词二十五美分,而你又要用尽可能少的词表达大量的信息。当你尽可能精确地写完一封信或者文章,重新读一遍,把那些废话都删掉。通过学习这种简洁的表达方法,人们就会迅速改掉拖拉的毛病,不再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只是一些漫无边际没有逻辑的想法而已。这种练习会极大地提高一个人思考的质量。简洁也应当应用到谈话中,应当试着用最少的词语表达最多的想法。

  很多学生没有拿到好的工作职位是因为他们在应聘时候的洋洋洒洒的求职信,但是很多人把自己应聘成功归功于自己精练的申请。我看到过一个企业家如何筛选大量求职者的申请信,就是把那些一页纸的简历筛选出来,因为它们简洁干净,直击重点。老辣的雇主能够一眼看出来哪些求职信的作者是有潜力的,即使他们从未谋面,但是那些又臭又长的求职信,虽满纸溢美之词却无法打动雇主的心。他知道求职者和他们的求职信风格是一样的,那些只用寥寥数语就能传递很多信息的求职信往往会给雇主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当很多小伙子问我他们是否具有在商业上成功的能力,我就会判断他们是不是能够简单直接、直戳要害地表达观点,讲话有没有拐弯抹角,谈判有没有废话。如果他们缺少简洁这种品质,显然很难成功,简洁是一个人是否能够达到一定高度的重要因素。只有那些直击重点的人每次出击才具有能穿透目标的精髓,直取他们的目标。

  作家也是如此。那些创作的常青树都是用最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他们的观点。他们删除作品中冗杂浮华的语言,他们选择那些真正能够精确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词语。他们的作品都是经典,所以他们也都永垂不朽。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才能改变林肯在葛底斯堡不朽演讲中、朗费罗的《人生礼赞》中,或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任何一句话?想想要经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年代才能把耶稣的故事抹掉?

  伟大的作家会花好几个小时去寻找一个能够分毫不差地表达他的想法的词语,或者花一整天去重新写,重新安排布局,重新打磨一句诗。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还是处于一天写一行的状态。”

  有些永垂不朽的诗作和散文都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检验。一个想要写好一篇著作的人,要花几周、几个月、几年的心血在一首诗或一个章节上。很多作家都因为几个简单的箴言或诗句而出名,然而有些作家写了几卷书还是被遗忘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清晰的观点和直率的语言往往是决定作家出名还是被遗忘的最重要因素。

  年轻的作者总把英国作家吉卜林的成功归结为他与众不同的天才基因。天赋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很多年轻作者却不会像吉卜林一样把同一个故事重写八遍甚至十几遍,为了更加犀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付梓之前用最精确的语言讲述出来。而有些人希望用十分之一的精力和认真,花之几个小时就能写成一个故事,但是又会因为退稿觉得好伤心。一个编辑会很快看出来这篇文章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思量和推敲,每一个句子都饱含作者的心血。编辑也有一双阅文无数的眼睛,会看到文章缺乏平衡的结构,以及对文字掌控力的不足。前者的作家就是那种满脑子都是如何找到最恰当词语的人,他们对语言上瘾,想要引用特莱恩·爱德华的建议:“说想说的话,说完即停。”

  很多作家认为编辑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仿佛觉得他们以退稿为乐趣。事实上,好的作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金子。他们一直在寻找那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结构严谨细致的优秀作品,这样才会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他们带着遗憾退掉那些不合格的稿件,在他们眼中也是一种没在毫无写作技巧、没经过专业训练、粗心的作者纷繁的稿件中找到合适作品的失败。

  在纸上表达自己的艺术是最伟大也是最难学会的技能之一,但是有些不想在公众前弹钢琴的人,他们真正坐下练习了几周甚至几个月,之后几个小时内就完成一篇稿子,寄给了出版社,然后非常惊讶地发现稿子被退回来了。想要获得表达心情、表达灵魂的感悟,让自己能够为希望和灵感发声,能够描绘看到的生活的能力,这是一项要坚持几年的艰苦工作,就像音乐家的成就一样。

  大部分杂志的编辑会退掉九十九篇稿件,在第一百篇的时候还会自己润色。年轻的作者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的稿件会被退回来,他们的文章情节完整、结构匀称,他们的想法新颖而且被妥帖地表达出来了,但是有经验的编辑觉得这个新手的文章就是在兜圈子,他缺少阅历,没有思想的闪光点,语言贫乏,词汇有限。他觉得作者没什么游历或经历的体验,他在阐述人性和人类智慧的时候是那么高高在上。很多寄到杂志社的文章看起来就像高中生写的一样。他们没有自己的风格或者没有持续的思考,没有对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个性。

  很多文章被退稿并不是因为作者的能力达不到要求,而是他们字迹潦草,态度不认真,还或者明显看不出热情或者自信,仅仅是想要赚点外快。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急切粗心,没有全盘考虑,也没有提前准备资料。编辑们都很忙,来不及重写稿件,所以不管这篇稿件多有潜力,如果不符合标准还是要退掉。还有些稿件的主要问题是没什么主旨——没有思想只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还有的根本就是结构混乱。这些文章对于编辑来说仅仅是垃圾或者是不值一提的作品。很多年轻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杂乱无章,他们把很多事都糅杂在一起,虽然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不知道如何将他们提炼出来,他们的表达能力非常不足。这种作者属于逻辑性不足的人。他们的文章没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是他们却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被接受甚至畅销。杂货铺商人也会希望可以打包出售自己的货物,随便搭配,鞋子、纺线、丝绸和其他杂物都混在一起,可是消费者却只会选出他们需要的某一种或者某几种。

  少数作者掌握了精练的艺术。他们把自己的观点都罗列出来,但这让人在理解他观点的时候非常困难——你可以简单浏览一下他们写的那些结构松散的句子。作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情况,知名杂志的每一个空间都是“寸土寸金”,所以对于编辑来说,精练简洁的语言意味着一切。

  最好的作家会在最大程度上节省读者的精力,他们不会让读者为他们做任何事,不会让自己的思想被连篇没用的废话或累牍的陈述占据。他们喜欢简洁清晰的语言。好的作品非常易读,文章的观点不会让含混不清的句子或艰深词语掩盖。读者疲于奔命地去寻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会非常累。人们都想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轻松愉快。没人喜欢在繁复的歧义、冗杂的辞藻和语句中挖掘作者的思想——这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读者的任务。如果作者没有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果他让自己的读者在挖掘文章思想时失去耐心,那么他是一个失败的作者。很多年轻的作者错把语言当思想,把数量当质量,想要用一种图书馆式的语言去陈述。爱默生告诉我们,为了保持黄油的绝对美味,每一点杂质、每一滴可能酸腐的酪乳都要清理出来。就像你的想法和观点,想要永垂不朽就要把所有冗余的部分都删除。

  写作的用语必须要简洁明快,如果你还想保住你的工作,思想必须直截了当地用最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果一个年轻作家能够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把节省读者的时间这一条刻在心里,去掉没用的话来节省读者的精力,把每一句话都提炼到最简短,在每一处都进行精练,这样他不仅仅会在创作中掌握到最有用的部分,而且他的文章或者著作也会得到广泛的阅读和好评。这时候即使他觉得自己写得已经足够好,也会尽其所能把语言和思想简化明晰,对观点的阐述却没有丝毫影响。如果他在这个过程中想着每写一个字他都要付出四分之一的美金,那么他会惊讶于他可以省下那么多词语,他竟然重复了那么多废话。他也会高兴地看到自己能够如此高效地表达观点,能够用如此精确的语言重铸自己的文章。

  一个人如果不时刻心怀主题,完全融入进去,就不会有力量去写作。读者可以非常快地辨别出来你是否专业,无论是你有着权威的研究或调查,还是有对其他作者思想的回应。如果你在这个主题的了解不够深入从而限制了你对观点的表达,你的无知就会像面包里过少的黄油一样显示出来。不要认为你只是可以阅读一点点文献,蜻蜓点水地涉猎一下和主题相关的内容就可以抓住你的读者,其实你写的每一句话都会显示出你知识的浅薄、研究的贫乏和思想的穷尽。

  热情,是创作的必备素质,对于一个浅薄的学生来说可有可无。既然要深入一个主题,那么你就要让自己的灵魂、兴趣和热情融为一体,你必须完全了解,必须用一种热爱的口吻而不是机械地去阐述。去写作是因为你喜欢写作,并不是你不得不去写作;是因为你有话要说,而不是你可以说什么。你必须把“作品值得一读”当成一种使命。你不能让你的读者觉得你并不是他们最初认识的你。如果你一直深入到你研究主题的深处,如果你并没有感到你的笔尖有非写不可的刺痛感,如果你不是文思泉涌,你就不要期望你的读者会跟随你向前;如果你冷漠,你的读者也会像一根冰柱;如果你的文章没有强烈的感情,你就无法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作品上。

  作者与作者的作品是那么不同!最近我只是阅读了几部作品,有的作品中每一个字仿佛是一条导线,带着电流和能量穿过我的身体。阅读的时候,我仿佛都在颤抖。我一遍又一遍地读,每一遍都感到非常震惊。每一次精读都像甘泉汤药唤醒了我的身体,激发了我的灵魂。我能够感觉到作者的每一份经历,每一份颤抖的喜悦,每一份哀愁的沮丧,在他生活中的一切仿佛都在字里行间颤抖。整篇文章都是人类的兴趣、温暖和同情心在跟随着生活悸动,生生不息。我几乎能够根据作者的文章想象出他的生活,因为它们就是作者的一部分,是他经历的全景图。每一个句子都是他生活的截面图。我能够通过他的文字看到一个人,仿佛他就清晰地站在我面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