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刘心武建筑评论大观

§玲珑

刘心武建筑评论大观 刘心武 1596 2024-10-22 02:24

  

  北京鼓书的传统段子有《玲珑宝塔十三层》,整个段子有绕口令的性质,把一座十三层的宝塔一层层加以形容,听来耳爽心悦。每次听这个段子,我脑海里就显现出某些曾登临或仰观过的宝塔。有的佛塔,未必有多高,底座也未必有多宽阔,但给人的印象,绝无玲珑感。有的佛塔颇高,底座也颇宽阔,属于大体量的建筑,却能给人以玲珑的印象。开封铁塔就是一例。当然,这主要是塔的高度与圆锥形底面周长的比例较大所致。但问题也并不那么简单。北京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其高度与底座周长未必多么悬殊,远望过去,与开封铁塔全然异趣。倘若说开封铁塔会引出“楚王爱细腰”的谐谑,那么,北京天宁寺塔可能反会派生出“唐妇腴为美”的幽默。天宁寺塔玲珑不玲珑呢?欣赏一座建筑,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印象,虽因客体刺激而生,毕竟是主观上的产物;但若能把主观上的印象之所以产生说出个道道来,即使是外行话,也许还是对建筑师们多少有些个参考价值吧。我想说的是,在我眼里,体态丰腴的北京天宁寺塔,也有一种玲珑感。这玲珑感的产生,不是像开封铁塔那样,基于塔体的苗条,而是因为设计它的建筑师,在塔体各层密檐的布局上,善于化解其塔体的丰腴,那些精美绝伦的翘角密檐,不是均匀地、机械地分布在塔体上,而是极富韵律地、灵动地,仿佛祥云呵护般地,环绕着那巍峨的塔体,因而我在审美过程中,竟对这并不苗条的建筑,产生出了玲珑感。这就不能不赞叹我们中国前辈建筑师的创美工力。不要以为,玲珑仅仅是胡同民宅或园林小品的属性,我们中国前辈建筑师在宫室神坛的设计中,也不是一味地雄浑肃穆,像基本完整保留至今的北京紫禁城,那四个角楼的设计,显然就是刻意要以玲珑的美学意趣,来为紫禁城那中和韶乐般的主旋律,通过“配器”来增添一些柔美缱绻的味道。

  最近有朋友从上海回来,盛赞上海浦东的金茂大厦,说是那么雄伟的摩天楼,望去却并无“粗壮大汉”压人一头的霸气,感觉上,是亲切的,甚至有美女亭亭玉立满面春风的感觉。这其实也就是产生出了一种可称之为玲珑的印象。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机会亲临现场目击身受金茂大厦的花容月貌,但看到过它的不少玉照,我的第一印象也是觉得它既雄伟又玲珑。在设计构思上,我觉得它和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佩特罗纳斯大厦有相同之处,就是在整体造型上追求笋形效果。笋形是包含着玲珑感的。佩特罗纳斯大厦是双塔并立,造型上更接近幼笋的形态;金茂大厦是单体崛起,它若也取幼笋状,那就可能会失却雄伟感了,我从照片和电视镜头上欣赏它,觉得它是给我一种笋与竹之间的跃动感,它那楼体周遭的细部处理,很有些个笋皮绽破新竹拔节的气势。我们细想一下,中国乡野山峦的毛竹,可以长得很粗很高,其摩天气概丝毫不让松柏樟榉等乔木,但它那节节拔升与枝叶纷披的体态,却又格外地玲珑秀美,不知金茂大厦的设计构思灵感,有无中国毛竹的触动?

  玲珑当然不是任何建筑都必须具有的意趣。有时为了保证宏大的叙事结构与雄浑静穆的升华效应,还必须刻意摒除玲珑纤秀的笔触和凡俗琐屑的联想。北京的新建筑常常遭到苛评,摇头的多拊掌的少,或者让人觉得玲珑得失却了威严,或者让人觉得威严得失却了灵气。我想这恐怕也是因为北京有北京的难处,比如限高问题,为维护古都风貌,二环路内严格限高,二环路外逐环放宽高度,这样二环内的新建筑就只能往横宽上做文章,一栋栋仿佛“麦当劳”的“巨无霸”;而逐环放宽高度的结果,是鲜有发展商愿意自动放弃所容许的高度,结果逐步使整个北京城构成了一只“巨盆”。再比如,长安街很直,两侧建筑很难打破“排排坐,吃果果”的格局,加上相邻的建筑很可能属于不同的“根”,是在各不相干的情况下“栽”出来的,结果就出现了排列方式单调而互相又不能整合的弊病。这已经不是什么雄浑与玲珑的问题了,应该做专门的通盘研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