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舞步
九年前,我在青海湖边惊呆了。
湖水蓝得动人心魄,而且那么宽阔,那么雍容,那么自在。
是一种纯净的宝石蓝,把蔚蓝但显得单薄的天空比下去了。风不大,湖水波动着,却并没有卷起白沫的浪头,酽酽的、**换着一个个波峰的蓝,让人陶醉,想不出语言来形容,只在心里叹佩着大自然的奇妙。
青海湖中有驰名遐迩的鸟岛,据说那里鸥鸟成群,蔚为壮观。我那次所到的一隅离鸟岛很远。去的那天没见到一只飞鸟,并且湖边没有树丛礁石,湖上没有船舶帆影,视野所及也不见岬角与对岸,就那么汪洋恣肆的一片纯蓝,一直蓝进你的五腑内脏,似乎从那一刹那起,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蓝色。
那是大自然的本色之一。没有受到污染的宇宙蓝。
人们写过千万篇颂绿爱绿的文章,我也写过好几篇,绿自然是喜人醉人迷人益人的颜色。然而人们对蓝色的爱似乎尚不及对绿色的爱。人们对绿色几近于崇拜。谈到环境保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保护绿色、增添绿色,西方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甚至自称是一群“绿的”——中国时常翻译成“绿党”,但据西方的朋友告诉我,那些环境保护主义组织并不认为他们是一种政治党派,所以翻译成“绿色和平组织”较“绿党”来得准确——绿几乎成了环境良好的一种象征。继续喜爱、尊崇绿色吧,那是一点也没有错的。然而,也千万别忘了大自然那纯净而优美的蓝色!
八年前在四川境内做了一次深入穷乡僻壤的腹地游。有一回进入了一座少有城市人涉足的竹山,一群光屁股的娃娃在林边上啃吃零食——原以为是饭团、红苕(番薯)或野果,后来一细看,才知道都是笋头。那里遍山野都是茂密的竹林,那竹子的品种倒也并不稀奇,就是最一般的毛竹,但触眼心惊——不在其多,也不在其密,也不在其高,而是那一派明艳清朗的绿色,如一浪接一浪滚扑而来的绿潮,直要把你的灵魂也浸成绿色!
“这里的竹子是不是品种特异啊?”我惊疑地问,“为什么格外殷绿呢?”
“其实,竹子也就是一般的绿,不过,请你抬头看天,”陪同我们进山的当地乡干部对我们解释说,“我们这里没有一点工业污染,气候又总是那么好,所以,蓝蓝的天空底下,竹林也就格外绿幽幽哩!”那乡干部去过成都、重庆那些大地方,所以有对比,有领悟。我们顺他手所指处抬头一望,呀!确实,成都、重庆等地何尝见到过那么明净而纯粹的蓝天!蓝得透明,蓝得晶莹,蓝得优雅,蓝得坦率——蓝天之下无雾无烟,无土无尘,所以满山的翠竹,才绿得格外艳丽,格外素洁,格外浓烈,格外森郁啊!
处子般没有被污染的蓝天,护卫住处女般没有被伤害的翠竹,那情景是任何画幅、照片、影片都难以表达充分的,必须身临其境!
我爱青青翠竹,我更爱湛湛蓝天!
三年前去成都,那是我出生之地,我对她充满了特殊的难以言喻的感情。成都近些年市容变化很大,不少漂亮的大楼拔地而起,许多原来狭窄陈旧的老街改造成为了宽阔豁朗的现代化快、慢车分道行驶的新街,城市的绿化工作也很有进展,到处是新栽的绿篱和伞状的行道树,几处古老的名胜也都加强了保护,花木繁盛,亭阁翻新。然而,近郊一带工厂的烟尘,仍然浓密地随风倾泻。我骑车顺环行道行驶,便痛心地看到许多的树木和绿篱的叶片上,都积着颇厚的一层灰土;也许我去时正是雨季之后,干旱了多日,所以未经雨水浇淋的树木绿篱就更显得蒙尘铺垢,十分扎眼。其实细看那些植物,它们本身的叶片,仍在努力地绿着,然而没有明净的蓝天与它们配合——我抬眼望天,一片非蓝非白的灰色,除了自然的云层,显然浮动着厚厚的工业微尘。因此在赞叹我故乡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不得不为故乡天空缺少明净的蓝色而遗憾!
当我们在大地上播种绿色的同时,让我们也在天空中制造出明净的蔚蓝吧!
我虽出生在四川,却定居北京四十年,也算是个地道的老北京了。北京四季分明,而四季之中,北京之秋最具有魅力。北京的旅游旺季是秋天,绝非偶然。北京秋景的魅力,有人说是殷红金黄的秋叶,那当然是北京之秋的骄傲之一——香山的黄栌叶尤其令人心醉。有人误以为“香山红叶”是枫树叶,当年以枫叶为国徽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时,曾专门驱车前往参观,到了那里才发现香山红叶的美景主要由黄栌树的卵形叶片构成,与五角形的枫叶全然异趣;当然北京也有并不发红而主要呈金黄色的大叶枫及小叶枫。还有白蜡杆树,一到秋天也叶片黄得迷人;再有银杏树即白果树,一入秋,满树小扇子状的叶片呈现出柠檬黄,更爽心悦目;还有一些树木,如椿树、槐树、柳树,秋末也都有短暂的殷红明黄时期;北京宫殿的红墙以及白塔苍松配以色调明暗深浅不一的各种红叶、黄叶,确是北京秋景一绝;但我以为北京秋景之美,还有一更大的主角,便是那秋高气爽的北京蓝天——她变得特别高远,特别明澈,特别洁净也特别安谧,那是一种罕见的蓝色,非人世的颜料所能模拟,北京秋天的红叶黄叶倘没有那明净澄澈的蓝天衬托,那是任你艳丽也欠空灵的!啊,北京秋日的蓝天,你默默地护卫着多少美影,你幽幽地诉说着多少深情!
北京秋日的蓝天,至今还未受到大的伤害,这同北京的环保工作者们的努力,以及北京以外特别是北京北部各省市各地区的环保工作者们的孜孜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我们应当通力合作,进一步维护北京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防止沙尘的南飞和工业废气、微尘的污染,以使北京之秋能保持着永恒的魅力!
一曲《蓝色的多瑙河》,引出人们对蓝色的多少欣悦,一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又引出人们对绿色的多少憧憬:约翰·斯特劳斯,这奥地利的圆舞曲之王,不管他当年谱曲的初衷如何,他这些千古名曲给予一代又一代闻曲者的感受,都是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尊崇。十二年前,我有幸在一个傍晚横渡多瑙河,那一天夕阳西下时,天边并无七彩云霞,只有红得润泽如番茄的一个硕大的椭圆形太阳缓缓地降落于一片苇丛如天际轮廓线的对岸,我不禁议论说:“真像一幅水印木刻画!只是晚霞不够绚丽多彩!”陪同我们的外国友伴便告诉我们说:“这里方圆几十公里都是自然保护区,所以空气澄净,烟尘很少,所以没有那种五颜六色的焰火般云霞,你们要懂得,这种干干净净的日落景象,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看到的啊!”我们这才“啊呀!”一声,赶忙抓紧每一秒钟欣赏那清朗润泽的日落美景,再一俯视多瑙河,虽在暮色之中,蓝幽幽,清澈澈,河湾处莲叶田田,贴水如绿玉盘,莲花也出水便开,张瓣如黄玉盏;不知名的水鸟从芦苇丛中飞出,鸣叫着划过太阳的脸庞,斜窜上天……呼吸着滋润芳馥的气息,仿佛有那《蓝色的多瑙河》旋律回**于心头,至今回想起来,仍不禁心**神驰。随《蓝色的多瑙河》翩翩起舞是人生一大乐事,而在蓝色的回忆中旋转着热爱大自然的舞步,也是心灵的一大快事。
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自然不能失去绿色,然而更不能失去蓝色。即使把世界上所有的陆地都铺上厚厚的植被,成为翡翠般的板块,那总面积也仍远远逊于地球上的海洋,海洋因而构成着我们这个星球的主体色彩——蓝色。更何况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它的主调也是淡蓝色。据升到太空的宇航员们形容,从天际回望地球,她不是一颗红星,不是一颗黄星,也不是一颗绿星,而是蔚蓝色的水蒙蒙的一颗无比美丽的星球。
我们都知道,植物、动物同为生物,只不过植物比动物低等罢了。然而动物从低等向高等的进化过程,并不是从植物转化突变为动物的过程,一般都认为动物最原始的初祖是从海洋中产生出来的,逐步从低级向高级、从水生向两栖,又从两栖到陆生,渐渐发展突变到高等哺乳动物,再经由直立和劳动,变化为人。所以,我们在把绿色颂为生命的象征时,更应将蓝色奉为生灵的摇篮。绿出于蓝,却未必胜于蓝。碧绿加碧蓝,是我们这个星球最美的颜色!
愿每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仰首瞭望时,都能有蓝得醉心的天空,引逗出我们灵魂中欢快的舞步!
1991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