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滚雪球——巴菲特投资传奇

19 收购企业喜欢一揽子买卖

  

  巴菲特收购企业不喜欢讨价还价,如果对方的开价他觉得合适,5分钟内就可以拍板买下来,绝不拖泥带水。他喜欢大手笔,希望至少能控股80%。

  ★股票集中投资的风险最小

  当评估出来的价值差不多,我们强烈偏爱拥有一整家企业胜于持有部分股票。当然在我们经营的大多数年头里,股票往往还是比较便宜的选择,也因此在我们的资产组合中股票投资还是占大多数,其比例如同先前所提到的。往后我们仍将维持过去惯用的资金分配方式,如果买股票比买整家公司便宜,我们就会大肆采购;如果特定的债券够吸引人,就像是2002年一样,我们就会买进满手的这类债券,而不管市场或经济状况如何。我们随时都很乐意买进符合我们标准的企业,而且规模最好越大越好,目前我们的资金并未被充分利用。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集中投资是巴菲特的一大特点,他在企业购并时总喜欢一揽子买卖。这除了他认为对自己非常了解的股票毫无疑问需要增大投资外,还与伯克希尔公司拥有巨额资金需要得到充分利用有关。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如果购买整家企业或部分股份评估出来的价值差不多,他会强烈倾向于拥有整家企业。从过去的经历看,在他经营的大多数年头里,购买股票往往是比较便宜的选择,所以在伯克希尔公司的资产组合中,股票投资还是要占大多数。无论股票市场或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如何,伯克希尔公司因为手中拥有巨额资金,还是非常乐意购买符合自身投资标准的企业,并且规模越大越好。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称赞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投资业绩与他的理论思想一样杰出。

  他说,凯恩斯曾经在1934年8月15日写了一封信给生意伙伴斯科特(Scott),信中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相信正确的投资方法就是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自己认为了解并且信赖的事业之上,而不是将资金分散到自己不懂又没有特别信心的一大堆股票上去。道理很简单,每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就他本人而言,他很难同时对两三家以上的股票感到完全放心。

  容易看出,巴菲特举这个例子,在赞赏凯恩斯观点的同时实际上也表明了他自己的观点。

  巴菲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说,如果你不是一个职业投资者,你的目标又不是想超越大多数人的表现,那么你就去尽可能地投资多元化,例如购买美国指数基金。不过就他而言,他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投资多元化都是犯了大错误。他觉得任何人的股票投资项目都不能超过6个,在他看来,一个人最多只能对6只股票做到真正了解,如果你想投资到第7只股票上去绝对是个错误。

  巴菲特说,投资股票应当精益求精,把最大比例的资金集中投入到自己最看好的股票上去。从他自己来看,在他最看好的股票品种中只有一半左右最终买了该股票。在他的记忆里,股票投资做得不错的人都没有实行投资多元化,唯一的例外是许诺斯,只有他在所有行业都投资两只股票,并且50多年来投资的所有股票都是赚钱的。

  在2008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曾经谈到伯克希尔公司也有购买中国企业和印度企业的打算,遗憾的是中国和印度的法律规定使得伯克希尔公司很难获得可观利润。以保险业为例,这两个国家对外国投资者25%的控股上限,就使得伯克希尔公司的巨额资金没有了用武之地。从中也容易看出,巴菲特至今没有购并中国企业,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充分施展他“集中投资”的拳脚。

  所以,伯克希尔公司将来的购并重点将会转移到中国、印度以外的海外市场,至于是德国、英国还是其他国家的一些公司还不能确定。之所以选择这些国家的企业,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对于美元汇率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他认为,美国政府采取的一些政策将会使得美元进一步走软,他没有必要对非美元货币投资进行对冲,所以下一步的投资重点不是美国企业。

  从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组合就能看出巴菲特是怎样进行集中投资的:可口可乐公司在伯克希尔公司庞大的投资组合中比重占30%,美国运通公司占20%,吉列公司占10%,其他还有华盛顿邮报公司、富国银行等,这5家企业就占整个投资组合的75%。

  并且,巴菲特在每一次收购企业时都会采取大手笔做法,平均持股比例是12%。

  集中投资的方法有很多。持续增加对某一只股票的持股比例是最常见的,除此以外持续购买同一类型(同一板块)的股票也是。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自从1991年购并布朗鞋业公司后,又在1992年末一口气购并了洛威尔(Lowell)鞋业公司、1993年购并了德克斯特(Dexter)鞋业公司。虽然布朗鞋业公司是专门制造鞋子、靴子的,洛威尔鞋业公司是专门生产女鞋和护士鞋的,德克斯特鞋业公司是专门生产高级男女鞋的,但本质上它们都属于鞋类企业。如果把这三家企业当做一个整体看,就能很好地体现伯克希尔公司的集中投资策略。

  事实证明,伯克希尔公司当初虽然对购并这三家企业的要求很高,但结果还是大喜过望,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种集中投资战略的正确性,因为它能让伯克希尔公司在尝到甜头后接二连三地收获成功。

  【启示录】

  在巴菲特看来,一个人的一生中最值得投资的机会只有那么几次。所以每当出现伟大的投资机会时必须要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同时进行大量投资。当然,集中投资有利也有弊,关键是要吃准股票。

  ★五分钟做决定,不拖泥带水

  许多人以为股票是伯克希尔公司投资时的第一选择,这样的想法不太正确。自从1983年我们开始公开披露经营准则后我们就一再公开表示,我们偏爱买下整家公司而非部分股权。其中一部分是私人理由,那就是我喜欢与经理人一起共事,他们是一群高水平、有才干同时忠诚度高的伙伴;而我必须坦言,他们的行为远较一般上市大公司的经理人要理性,还要以公司股东的利益为重。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大的财务理由,而且是跟税负有关。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在美国被称为“先知”,在中国被称为“股神”,所以许多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巴菲特就是“炒股的”。确实,巴菲特的早期热衷于炒股,但收获不大;正是他后来利用伯克希尔公司这个平台大量购并企业,才从这种真正的投资方式身上奠定了全球首富基础。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许多人认为伯克希尔公司投资时的第一选择是股票,其实这样的想法不太正确。自从1983年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披露经营准则以来,他就一直公开表示更倾向于购买整家企业。其中一部分是个人理由,他喜欢和那些优秀的明星经理人一起共事,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是从财务、税收角度出发来考虑的。

  巴菲特特别指出,虽然购并企业是一件大事,可是这样的决定在伯克希尔公司不用超过5分钟就能作出。他举例说,2000年伯克希尔公司几乎把所有的房地美、房利美股票全部出清,同时投入15%的资金购并了几家中型企业和少量债券(这些债券数量不多,收益率却很高,并不是垃圾债券系列)。作出这样的决策,就用不了他花什么时间。

  能够较好反映巴菲特果敢作风的,是伯克希尔公司购并奥玛哈中央州际健康与人寿保险公司的案例。

  中央州际健康与人寿保险公司有一个专门为全国各地信用卡发行商提供信用卡保险的业务部门,在投保人出现残疾和失业的情况下,该部门会根据信用卡存款向他们支付最低保障补偿金。也就是说,这种产品可以在投保人出现死亡、残疾、非主动性失业的条件下,按月获得一定的补偿金。

  这个业务部门坐落在巴菲特的家乡奥玛哈,巴菲特说,他非常喜欢这个机构,也非常喜欢从事这项工作的员工,当然还有一半原因是喜欢这个公司的所在地奥玛哈。

  当中央州际健康与人寿保险公司创始人威廉姆·凯泽尔有意出售该公司时,巴菲特表示他愿意出该公司年收入10倍的价格进行收购。威廉姆·凯泽尔一听说,好,这是个好主意,我们去年赚了1000万美元,所以你出1亿美元来买下它吧。

  威廉姆·凯泽尔当时想:这1亿美元可不是个小数字,连他自己报出这个数字后也感到有些惊讶,料想巴菲特一定还砍价的。可是没想到巴菲特爽快地说,没问题,就这么定了!

  这下子轮到威廉姆·凯泽尔有些贪心不足了,他继续试探性地说1.25亿美元怎么样?巴菲特说,你已经说了1亿,现在可来不及改了。

  就这样,1992年10月20日,伯克希尔公司同意以8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中央州际健康与人寿保险公司82%的利息业务部分。

  这个小故事被威廉姆·凯泽尔发表在1992年10月21日的《奥玛哈世界先驱报》上。他的意思是说,巴菲特在收购企业所进行的谈判方面完全是开诚布公的,而且5分钟就搞定,决不拖泥带水。

  那么,巴菲特为什么会如此果敢地作出决定呢?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大理由:

  首先,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公司大股东,拥有该公司1/3左右的股权,说话完全可以算数。

  更何况,巴菲特投资经验非常丰富,无论在该公司内部还是在全球投资界,个人声望如日中天,伯克希尔公司股东把他当神一样看待,他具备一言九鼎的权力,“不需要”与人商量着办。

  再说了,即使他决策失误,也撼动不了他的控股地位。

  所有这些,都是他为什么会在股东大会上敢于自我批评、其他上市公司董事长不敢这样做的主要原因。

  其次,伯克希尔公司最主要的业务是保险,而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并没有公开上市,所以外界非常难以搞清伯克希尔公司保险业务的内在价值究竟有多少?谁最清楚,当然是巴菲特了。

  巴菲特虽然也没有对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进行过详细测算,但无论如何,他对其内在价值有多少是非常清楚的。这样,巴菲特就轻而易举地站在了一个知己知彼的位置,而其他人看伯克希尔公司至多只能算是知己不知彼。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的拍板也就轻而易举得多了。

  最后,这要得益于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策略。众所周知,巴菲特股票投资的只数很少,这使得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股票以及去打高尔夫球、玩电脑桥牌。把股票研究透了,胸有成竹,到时候的决策过程就是很短的。

  反过来,如果巴菲特每年都要买进几十、几百笔购并案,他不但会忙得焦头烂额而且一定会频出昏招,决策时也一定会犹豫不决的。

  【启示录】

  丰富的投资经验、绝对的控股地位、知己知彼的优势条件、如日中天的个人威望等,是巴菲特能在短时间内一锤定音的先决条件。而这些条件在其他企业领导人手里不是不具备就是不完全具备。

  ★股票套利时往往会发现机会

  过不了多久,我就把短期套利的念头拋开,决定伯克希尔应该成为Bill的长期投资者。而受惠于买回股份的消息,成交量扩大,我们得以买进了大量部位。在短短一个月期间,我们一口气买进通用动力14%的股份,这是在扣除该公司本身买回的股份之后的比例。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在伯克希尔公司的购并实践中,有许多一揽子买卖机会是在股票回购时发现的。巴菲特喜欢回购股票或回购股票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又为巴菲特发现购并良机创造了有利条件,实在是相辅相成。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1992年伯克希尔公司除了股票分割外一共有4项变动,其中只有通用动力公司这只股票是新增的。

  说起购并通用动力公司还有一则故事。在此以前,巴菲特并没有特别留意过这家公司,直到1992年夏天该公司宣布回购流通在外的30%的股权,才引起了巴菲特注意。巴菲特历来对回购股票的企业另眼相看,所以马上为伯克希尔公司买进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并且预期将来能够从中赚一笔。经验表明,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已经进行过好几次这样的交易,从而使得闲置资金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丰厚报酬。

  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巴菲特研究这家股票了,当然其中还必然包括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比尔(Bill)的经营策略。果然发现比尔那一套精心设计的策略相当有效,而最终业绩也非常优秀。

  所以没过多久,巴菲特就抛开从通用动力公司身上进行股票套利的念头,决定让伯克希尔公司成为通用动力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后来,由于通用动力公司不断回购股份、成交量扩大,伯克希尔公司便趁机大量买进该公司股份。扣除通用动力公司的回购股份,伯克希尔公司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买入了通用动力公司14%的股份。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有些比较细心的股东会发现当年年报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特别股股息的金额和分类位次有变动,这主要是数字有所调整,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影响。

  究其原因在于,自从1983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宣布回购股票以来,伯克希尔公司同意卖给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等比例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这表明,伯克希尔公司卖出这些股票后手中所持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比例依然不变。当年伯克希尔公司卖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35万股,收到现金2100万美元,经律师事务所确认这笔交易的性质属于减资,为此伯克希尔公司只需交纳6.9%的集团之间的股利税就行了。

  除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这种回购股份外,当年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Foods)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只不过通用食品公司是直接从公开市场上回购股票的。伯克希尔公司每天都卖出一点通用食品公司的股票,以维持自己手中通用食品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变。当然,这样的交易是根据双方事先签订的协议进行的。伯克希尔公司从中收到的现金也是2100万美元,持股比例则一直维持在8.75%不变。

  巴菲特认为,上述做法对没有卖出股份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同样是有利的。事实上,1984年伯克希尔公司重点投资的几家上市企业,它们的母公司都在回购股票。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公司的内在价值大大超过了股票价格,这种回购股票对母公司来说是有利可图的。

  那么,这些母公司回购股票对伯克希尔公司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巴菲特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好处非常明显,那就是回购股票后总股本减少了,这时候伯克希尔公司手中拥有的股份数量虽然没有变化,可是在总股本中的比例就相对提高了。也就是说,同样是这些股数在回购股票后所代表的内在价值大大提高了,这比投入巨额资金去重新购并新公司要好得多。

  第二点好处则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人知道,从实质上看也很难去进行衡量。那就是,公司通过回购股票的举措,能够对外宣示该公司管理层是如何重视股东权益的,这比那些拼命扩张企业版图的公司管理层信誓旦旦地表明自己是如何重视股东权益效果好得多。因为后者不但往往对股东没有最终帮助,甚至会有损于股东利益。时间过去得越久,这种效果就越明显。

  巴菲特说,1984年伯克希尔公司仅仅通过持股比例最大的三家公司即政府雇员保险公司、通用食品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回购股份,就从中大赚了一笔。所以巴菲特发自内心地说,伯克希尔公司能够投资到这些非常具有竞争优势又真正注重股东权益的企业,感到相当安心。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在伯克希尔公司的所有活动中,最令他和查理·芒格感到高兴的是,他们找到了同时具有超强产业竞争力以及令他们信任和尊敬的经营管理层的那种企业。要知道,要寻找到这种企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会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寻找和挖掘,那些回购股票的企业就在他们的关注范围内。而一旦找到这样的企业,伯克希尔公司就会加大投资比例。

  【启示录】

  在巴菲特看来,寻找合适的企业购并对象就像一般人寻找终生伴侣一样,态度要积极、乐观和开放,一点没必要躁进。有了这样的正确态度,伯克希尔公司收购企业喜欢一揽子买进也就顺理成章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