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格局,是指眼光、胸襟、胆识、心态等心理要素所构成的布局。一个人的层次和成就,总会限定在他的格局范围内,就好比说,“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
要想提高人生格局,就必须学会各种认知。这种认知格局表现为时间认知、空间认知、要素认知和跨界认知四个方面。有则故事是这样的:说是有三个年轻的瓦工在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甲没好气地说,“你没看到吗,我在砌墙!”乙则笑了笑说,“我们在砌高楼”。而丙满面春风地说,“我们在建设一座新城”。若干年过去后,甲仍然在砌墙,乙则成了工程师,丙已经成为他们的老板。
所以说,“你的心有多宽,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就有多宽”不无道理。一个人的格局会决定他将来究竟能飞多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智力投资的目的并非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是多学一点知识,而是提高格局和品位。
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
俗话说,“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国人都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向往能够进入贪污受贿、灰色收入机会多的权力机构,因为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实在太低了。二是每个人的格局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各人各命”。
环顾周围,有些人认为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而旁人却因为投机取巧获得了“成功”,所以为此愤愤不平。就好比说,你辛辛苦苦地复习迎考却没能得到想要的分数,可是别人却靠考试作弊获得了高分,还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情况下就很少有人还会心平如镜的。
而其实,这只能表明你对“成功”的定义理解得不对,认为高分就是成功,只要能获得老师的表扬,哪怕不择手段也是“成功”。相反,如果你对成功的定义是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学习有用的知识,那么,不管你考多少分就都是成功的。他们的这些雕虫小技只能用在平时课堂上的考试,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实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等到真正的大考来临时依然靠的是实力。比如高考时那些人还敢作弊吗;没有了作弊,谁考得好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再例如,常常能看到,在一些富裕地区,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也不高,可是他们却生活得无忧无虑,令进城务工人员羡慕不已。确实,这些本地人的家庭经济实力都不错,不是有人开厂就是做生意,或遇到房屋拆迁拥有好几套房。而这在外地人看来就怎么也不明白,认为这种差别“不公平”,这是“投机倒把”造成的。
不用说,这种观点同样似是而非。不知他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经济发达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信息十分发达,什么行当赚钱不赚钱、什么行当风险大风险小,人人肚子里都有一本账,八九不离十。相反,这些外地务工人员不是眼界小就是读书少,再加上缺乏经济和投资实力,所以进城后主要是靠出卖劳力养家糊口,这当然就会不一样了。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做什么都要有信息优势;前者之所以会被误认为是投机倒把,也有这个因素在内。
举例说,一对同村出来打工的小伙子,原来的家庭条件差不多。其中一位进城两年后有了同居女友,于是靠东拼西凑买了一套一楼33平方米的小套间,18万房款中有一半多是贷款。房子虽然又暗又潮,但总算有个一个安身之地。没想到,两年后就遇到城中村拆迁,于是顺理成章地拿到一套9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而那位同村老乡等到五年过去后考虑结婚买房时,当地的商品房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平方米上万元,这样一套90多平方米需要100万元,财富差距已然拉开。在这里,表面上看是机缘巧合(因为恋爱、结婚需要购房),实际上是旧城改造在起作用;如果不是因为房屋拆迁,他就不会实现住房面积扩至3倍的飞跃。而在其背后,就有格局因素在内,他如果不是恋爱也可能会买房投资,恋爱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
所以说,过去是人靠资本赚钱,现在则是资本靠人赚钱,智力投资将会是下一片蓝海。现在已经有咨询公司看到这一点,主动为企业进行智力投资如各种培训、管理咨询、品牌运营、团队建设、后续人才梯队建设、上市投融资规划等等了,不投入任何资金,却要占企业股份的10%至30%。这种智力投资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会比资金投入更持久,也更有生命力。
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得不承认需要有一点格局和运气。格局是内在因素,运气是外部环境,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李铁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国家机关,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公务员。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他觉得自己实现财富梦想的机会来了,于是毅然决定下海。
全家人都觉得他是这方面的料,所以给了他1万元,让他成立公司,出售自己研制的游戏卡。果然,他出手不凡,到1995年时便已赚到100多万。
这时候,我国股市刚刚启动不久,对商业运作和时代气息天性敏感的李铁认准股票是一种新事物,所以在其他人还在观望的时候,1995年7月25岁的他就带着这100万元从陕西宝鸡飞往深圳。
去深圳干什么呢?当然是希望能从中找到股市中赚钱的规律了,结果没想到却缴了30万元“学费”。学费当然不会是白缴的,他从中悟出了反映大资金进出情况的“金脑指数”,这成为他日后出奇制胜的法宝。
1996年春节前后,他一口气买进的“深发展”“四川长虹”“东大阿派”“深科技”等股票开始全面上扬,其他人见好就收了,可是他不但没有退出,反而再度杀入。由于机遇掌握得好,股票价格一路上扬,直到他松手为止。就这样,在短短两年间,李铁的100万资金变成了1个亿,成为深圳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1996年11月,他除了“东大阿派”和“武凤凰”以外全线退出。结果奇迹又出现了,他抛出的股票全面下挫,唯独这两只股票涨幅巨大。由于他对时机把握得好,个人财富很快超过3个亿![1]而这时候,29岁的他从家乡出来还只有4年!
他成为富豪不是偶然的
古今中外,成功的投资者有很多共同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智,而不是智商高。他们因为格局大,所以冷静和理智,看问题更远、更深,不轻易激动。正如巴菲特所说:“你毋须是个火箭科学家。在投资游戏中,IQ160的家伙未必能胜过IQ130的,理不理性才是关键所在。”“要是你的IQ有160,分30给其他人吧!因为投资这档事不需要智商很高,你需要的是情绪稳定,你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2]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与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有一个共同的偶像,那就是美国19世纪最优秀的作家、投资家、科学家、外交家和商人本杰明·富兰克林。芒格说,“富兰克林之所以能有所贡献,是因为他有(资金)自由。”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变得富有才能为人类作贡献;而要想变得真正的富有,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企业。可以说,这正是促使他和巴菲特共同缔造当今人类最伟大的企业之一伯克希尔公司的不竭动力,也是他个人的事业格局。
能看到,正是他在多年前发动了一场堕胎在美国合法化的运动,并取得最终胜利。1989年,他给美国储蓄机构团体写信,抗议该组织不支持储蓄和信贷业的各项改革,并在当年退出该团体,引起强烈反响;不久以后,美国储蓄和信贷业便爆发危机,酿成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金融丑闻之一。可以说,芒格的这些举措之所以远远超出投资家和商人的职业范畴,就与他的格局和品位分不开。
有了这样的格局和理智,芒格一旦确定做一件事,就会一直做下去,做一辈子。比如,他在哈佛高中和洛杉矶一家慈善医院担任董事长,一任就是40年之久。在这家慈善机构,他不但慷慨地投钱,而且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确保该机构能够顺利运营。
作为亿万富翁,芒格一直过着外人看来像苦行僧般的生活,而其实,这正是他对自己在生活方式上的道德要求。他一生都在研究人类失败的原因,对人性的弱点了解得极其透彻,所以从不怨天尤人,总能保持一种乐观、幽默的心态。
从中国人的角度看,他实际上扮演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角色。亿万富翁的他依然居住在几十年前购买的普通住宅里,外出旅行时永远只坐经济舱,与人约会时总会提前45分钟到,偶尔迟到还会专门致歉。而士大夫精神则是中国文明的灵魂,它强调在科举体制下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自我超越的过程,即孔子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科举制度被废止后,士大夫失去了向上攀爬的通道,尤其是在当今商业社会,人人正在变得迷茫起来。
芒格的成功完全依靠投资,而他投资的成功又完全依靠学习和自我修养。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用最干净的方法、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商业社会中的巨大成功,与权钱交易、潜规则、商业欺诈、造假行为等完全绝缘。
这样的格局和成功,无疑就会让中国读书人看到希望,即认为同样可以通过实现自身价值和帮助他人,在世俗社会里取得成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