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京城目睹新气象
沿着京汉铁路,熊十力一路北上。透过车窗,他看到了中华大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车行在绿色的田野间,可见远处的农人在抢播春天的种子;车停靠在沿途的小站,可听见高音喇叭高唱着革命的歌曲,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变了!真的是变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扑面而来。
车近北京,熊十力忽然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两年前,他离开北京,两年后,他重新回来,北京会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他这个“游子”呢?如今的北京还是当年的那个北平吗?那些老朋友们都还安好吗?
陪同的人似乎猜透了熊十力的心思,笑着向他讲述着北京这两年的故事,特别是北京和平解放的故事。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九十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孤守北平的傅作义部二十五万人完全陷于绝境。为了使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火,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傅作义将军最终接受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949年1月21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浩浩****进驻北平城,北平和平解放。
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解放北平入城仪式。上午10点,四颗信号弹发射升空,入城部队以装甲车为先导,成线型列队前进,车上的红旗迎风飘扬。车队行至前门大街,装甲车队被欢迎的人群簇拥着,一些学生们甚至爬上车粘贴着标语:“庆祝北平解放!”“欢迎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场面无比热烈。
“这些都是真的吗?”熊十力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当然是真的。”陪同的人笑着说,“您知道吗,当时有家外国通讯社报道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规模空前,士气十分高涨,装备异常精良,实为一支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部队。’‘中国革命方兴未艾,南京当局大势已去。’”
“北京的那些古迹文物真的一点没有破坏?”熊十力说,“我记得1949年1月22日,报纸上刊登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协议的第一句话是:‘为迅速缩短战争,获致人民公议的和平,保全工商业基础与文物古迹,使国家元气不再受损伤,以促成全国彻底和平之早日实现。’”
“那些古迹文物当然没有被破坏。”陪同的人说,“要知道,不得损坏北京城的古迹文物可是咱们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的铁的纪律。”
是的,陪同人员所说没错。1949年北平解放前,中央军委要求对北平城内文物进行保护,并请梁思成先生在军事地图上标注需要保护的文物单位。为了能够顺利接收重要的文物单位,避免国民党特务破坏,中共北平地下党还做了周密的筹备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主持接收了故宫等重要的文物单位。
陪同人员还兴致勃勃地讲起盛况空前的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正式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时,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等约三十万人,在天安门前的广场上,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人民群众纵情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探身栏杆外,不停地向广场上的群众挥手致意,情不自禁地在扩音机前大声高呼:“人民万岁!”广场上,人们热情洋溢,载歌载舞,万众欢腾,尽情地欢度新中国的第一个夜晚,整个北京城都沉浸在幸福、喜悦和欢欣鼓舞中。
熊十力听到这些讲述,也倍感兴奋,听得十分投入。聊着聊着,车已经停靠北京站,陪同人员搀扶着熊十力走下列车。这时,早已等候在车站的一群人迎了上来,其中一名戴眼镜的中年人伸出双手,紧紧握住熊十力的手说:“熊先生,我是齐燕铭,受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的委托,迎接您回到人民的北京!”
熊十力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旁边陪同的人轻声地介绍道:“熊先生,这位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同志。”
对于齐燕铭这个名字,熊十力并不陌生,知道齐燕铭曾经是一位历史学和训诂学的学者,30年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教过书,还做过《文史》等几个杂志的编辑,是当时北平文化圈的活跃分子。文人相见,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熊十力与齐燕铭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回到北京的熊十力,在齐燕铭的安排下,先是住在西城车辇店胡同51号,6月中旬,又搬到了西城大觉胡同12号,取斋名:空不空。
这个斋名,耐人寻味。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积聚或者和合。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五蕴皆空。”教导人们要放下一切,摆脱苦厄。如今,在经过了一番波折的熊十力看来,五蕴,是空,还是不空?这是个问题。
由于大觉胡同12号的环境比较嘈杂,不利于看书和写作,熊十力依然不是很满意。秋天,经组织安排,他搬进了位于大金丝套13号的一座小型四合院。大金丝套距离前海与后海比较近,胡同内居住人口也不多,环境幽静,是一个看书和写作的好地方,熊十力极为满意,在这里,他曾接待了董必武、徐特立、郭沫若、李四光、张东荪、张铭枢,以及梁漱溟、林宰平、贺麟等学者的到访。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原儒》(上卷)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写成的。闲暇之余,他常常到附近的河沿上散步。大金丝套13号真的留给熊十力很多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