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走出国门的“风林火山”
原文
故其疾如风,其徐①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注释
①徐:舒缓。
译文
所以,部队行动迅速时,像狂风;行进从容时,像森林;攻城略地时,像烈火;驻守防御时,像大山。
历史故事
武田信玄的“孙子兵法”
武田信玄是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名(日本古代对领主的称呼)和武将,他的军队正是以《孙子兵法》里的“风林火山”为行动纲领的。
武田信玄将“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十四个大字,用金泥书写在青色绢布上,作为武田军军旗,称为“孙子旗”。
其中,“疾如风”是说武田家的骑兵。武田的封地甲斐国是山区,武田信玄为军队行动方便,专门修建九条笔直的棒道,通向主要交战区。有了信息和交通的基础设施保障,他的骑兵在合战时,往往最先冲锋,正是“疾如风”。
“徐如林”,一是指军队整体行动的时候,如森林一样肃穆严整;二是指武田的枪兵。他的枪兵每人有一支四到六米的长枪,举起来像一片森林一样,徐徐前进,是对付敌军骑兵的利器。
“侵掠如火”,一是指冲锋陷阵,如烈火燎原,锐不可当;二是指武田的军队编制组织和指挥系统,指挥起来能够像运用自己的手臂一样自如,指哪儿打哪儿。
“不动如山”,首先是说武田信玄自己。无论战况如何激烈,他都在高处坐镇指挥,帅旗高高飘扬,他坐在板凳上纹丝不动。即便敌人攻到他脚底下,他也不会起身。主帅不动,帅旗不动,则军心不动,奋勇杀敌。其次是说武田的军阵和纪律,排兵布阵,各司其职,稍有违反,就军法从事。所以无论敌人怎么攻击,武田军人都不会动摇,不会受敌军影响,不会离开自己的阵地。最后在战略上,绝不轻举妄动,而是有自己的节奏,一旦抓住机会,则迅猛出击。
正是凭借着对《孙子兵法》这一条的应用和发挥,武田军在日本战国时期盛极一时,武田信玄也被称为“战国第一名将”和“战国第一兵法家”。
武田信玄
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国时期,日本分裂成了许多小国,武田信玄是当时日本中部甲斐国的统治者。他十六岁便上战场,一生之中光大战就打了八十多场。在邻国均是强敌的基础上,武田信玄将领土大大扩张,足见其非凡的军事才能。
华杉详解
孙子的这四句话,因为日本历史名人武田信玄的推广,算是在日本影响最大的四句。武田信玄极为崇拜孙子,在关于他的传记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甲斐国来了一个中国和尚,武田信玄把他请到家里来,专门让他把“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中文念法念给他听。
那么这四句话,在中国又怎么解呢?
疾如风——李筌和张预都有解释。一是指进攻,二是指撤退。进攻则迅疾如风,撤退则去无影踪。曹操补充说是“击空虚也”,是指要能判断虚实,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避实击虚,才能所向披靡,迅疾如风。
徐如林——指军阵像树林一样整齐,徐徐而行,无懈可击。
李筌注解说:“整阵而行。”即整个军队方阵像树林一样整体移动,静静地、缓缓地前进,带着强大的压迫感。曹操注解说:“不见利也。”则与前面说的兵以利动相呼应,就是说,在没有看到虚实,没有见到攻击的有利条件时,就徐徐而行。
侵掠如火——进攻的时候就像熊熊烈火。
李筌注解说:“如火燎原,无遗草。”加了一个“无遗草”,意味着敌人无处可逃,不可抵御,一个也跑不掉。曹操注解说:“疾也。”就是快的意思。
不动如山——曹操注解说:“守也。”《荀子·议兵》篇中还有一句类似的,说:“圆居而方正,则如磐石然,触之者角摧。”所以不动如山是讲防守。军队不动的时候,就像山一样不可撼动,坚若磐石。谁来侵犯,哪只角来顶,就叫他哪只角粉碎!
“风林火山”,总体就是讲迅疾和持重,打仗如此,其实平常做事也可以如此。做事、学习的时候,要干脆利落,不要拖拖拉拉;遇到困难了,要平心静气,稳扎稳打;找到突破口了,便一鼓作气,最终把问题解决。
名家注解
疾如风
李筌注:“进退也。其来无迹,其退至疾也。”
张预注:“其来疾暴,所向皆靡。”
徐如林
杜牧注:“徐,缓也。言缓行之时,须有行列如林木也,恐为敌人之掩袭也。”
杜佑注:“不见利不前,如风吹林,小动而大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