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鲁迅往事1881-1936

我最后见到鲁迅先生的一天1

鲁迅往事1881-1936 许广平 等 1159 2024-10-22 03:18

  

  沙飞2

  鲁迅逝世前十一天——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也是最后的一天了。

  “最后”,这是多么引动我凄然感觉的字眼,在这里,结束了我和鲁迅最后的会见。

  然而,这个巨人的伟大精神和音容笑貌,却永远活在我的心里。这天正逢星期日,展览会上拥塞着参观的人群。十二点钟的光景,鲁迅先生也来了。这个中国年轻的艺术界的保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他把自己的血用来培植中国新兴艺术的生长。他披着一件酱紫色的旧长衫,由于长期“挤奶”,刻苦工作的结果,他的脸色显得非常苍白,两颊的颧骨更尖突地显露出来了。然而他严肃而又愉快,对着迎上前去的我们,浮着一层温慈的微笑。

  我们伴着他走到会场中央,围着一张方桌在藤圈椅上坐下来休息。他摘下了呢帽,随即点燃了一根纸烟,用关怀的眼睛,绕望四周的人和画。这是一间长宽的大礼堂,壁间陈列着六百多幅木刻画,都是全国近百名作家一年来的新作品。参观的人有一千多,虽然他们是被统治者的爪牙监视着。

  随后,鲁迅先生带着愉快的微笑,去浏览每一张作品。我们追随在他的侧后边,诚恳地倾听他的指示和批评。他细细地欣赏,源源地思索,不断地指点着每幅画的优缺点,从画面的主题、选材,以至表现的技巧,都一一说出许多珍贵的意见。

  他在谈话当中,不时地咳嗽起来,引起了我们对于他的健康的注意。谁想得到十一天以后,他就离开了我们,永逝而去呢?

  看完以后,我们随着鲁迅先生在藤椅上坐下来。他又总括地说了不少的意见,并指出:我们应该在这次大会上选出二百幅左右的作品,出版一本木刻集,他愿意替我们找书店承印。接着又指出:今后木刻的方向,应把全国的木刻作家组织与团结起来,并与国际先进艺术团体及作家取得联系……

  我掏出摄影机来,拍下这值得纪念的场景。

  “你最近拍了些好照片吗?”他问我。

  “在十六铺码头拍了几张工人生活,最近我喜欢学木刻了。”

  “那么应该特别注意学素描哩。”他关切地说,“基础打好才能产生好作品啊!”

  这些话直到今天,好像还在我耳畔响着,我永远忘不了鲁迅先生。

  1.原载于1941年5月1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的《抗敌三日刊》第4版,并配以作者所摄之鲁迅照片。

  2.沙飞(1912—1950),原名司徒传,广东开平人。摄影家。1935年6月参加上海“黑白影社”。1936年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当年10月,鲁迅逝世前后,他拍摄了鲁迅的最后的留影、遗容,以及葬礼的摄影作品,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因此被迫退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