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开始读小学了,妈妈每天都去接他放学。妈妈常听他说:“今天同桌又欺负我”“今天老师又批评我”“今天某某同学故意踢我”……
每次追究原因,他都会找一些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别人的可恶,总之,他就是那个最不招人待见的倒霉蛋。对此,妈妈常常束手无策,除了安慰他几句,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现状。
暑期,妈妈请了一位英语老师来教他和邻居同龄小女孩学英语,不知道是在自己家里上课,太熟悉环境的缘故,还是他一贯如此,妈妈发现在课堂上他调皮得很:一会儿自我感觉特好,与邻居女孩争着回答问题,强调这个答案是他想出来的,女孩学他的样;一会儿又特别自卑,回答问题声音极小;下课,邻居女孩抢他的玩具,他抢不过,就大声喊叫“她欺负我”;若是老师批评他,他就说老师用手指他,不尊重他;或者说老师不公平,明明是对方错,为什么总是批评他。
这种情况几乎每节课都在上演,有一次,老师停下课来,问他:“在学校里有多少人喜欢你?”他数了一下,说:“两个。”
老师问:“其他人呢?”他说:“其他人都不喜欢我,他们会打我、骂我、踢我、抢我东西……老师更不喜欢我。”
老师问邻居女孩:“你有几个好朋友?”女孩说:“半个班的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老师也喜欢我。”
老师转问豆豆:“你知道为什么你的好朋友那么少吗?”豆豆摇头。
老师说:“你会说很多的成语,这很好,说明你语文水平很高。但是,你试着想一想,这些成语是贬义的还是褒义的?如果别人把这些成语用在你身上,你听了会开心吗?”豆豆摇头,说:“不开心。”老师说:“那么,你想别人听了会开心吗?还有,老师听到你批评他,他会开心吗?”豆豆说:“也不会。”老师问:“你是不是在等着别人对你友好,然后你才对别人好?”豆豆答:“嗯。”
老师问:“你可不可以先对别人微笑?”豆豆想了一下,点点头。
老师又说:“如果,你对老师有礼貌,而不是很直接说老师的缺点,老师也会慢慢改变对你的看法。”豆豆又点头。
豆豆妈妈在一旁听着,明白自己教育的疏漏了:不能一味偏听偏信,片面地安慰孩子,那只会助长他自我意识的膨胀,无益于改变他的人际关系,应该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主动对人友好,让他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或许能将他从人际关系的旋涡中拉出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现状。
一些真人秀节目中,我们会看到明星一家子在遇到事情时的表现,他们的孩子是否有礼貌,会引起很多评论。有礼貌的孩子,观众容易归功于家教好;而没礼貌的孩子,也会被贴上父母亲没教好,孩子“没教养”的标签。其实,除了教养外,还在于孩子的自控力。父母亲除了教育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该说该做什么,不该说不该做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加强对孩子自控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孩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