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第十六次 分类与归类

  

  “我们上一次谈的,是语意界说。接着语意界说,我们所应讨论的,是分类与归类。谈到这里,我们已经接近逻辑的应用之边沿了。

  “科学,正如人的一切其他知识一样,是从感觉经验开始的。但是我们的感觉经验如此纷歧、繁复,我们要把纷繁的事物加以处理,必须从事分类和归类。可是,时间越过越久,我们的活动越不受实际需要所限制,而从无关利害的知识活动方面发展。这种发展,与从量地皮之实用术进步到超乎实用的几何一样。这样一来,我们对于事物之分类与归类越来越客观,越来越以事物的特征为标准,而不以人的需要、兴趣为标准。到了这一阶段,分类和归类都应用着逻辑概念和逻辑方法。

  “我们现在要先谈分类(classification)。我们将一个类分为次类(sub-class),这种程序叫作分类。分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时时用到。街头卖香烟的摊贩知道将牌子相同的烟摆在一起。图书编目便是分类的实际应用;中国人编家谱也应用分类。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作界、门、纲、目、科……生物学中的分类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不过这些情形是分类的应用,而不是分类的原理原则。如果只注意分类的应用而不注意分类的原理原则,遇到被分的对象太复杂时,分类就难免陷于混乱或错误。逻辑不研究分类的应用,而只研究分类的原理原则。

  “图书馆里的书往往被分作哲学、文学、历史和科学等。而科学之下,又分作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物理学之下,又分作光学、声学、电学、力学等。这种分类用图解表示出来容易清楚。”吴先生在小黑板上画着:

  “在这个图解中,‘书’是总类,算最高层次;‘哲学’‘文学’‘科学’等算第二层次;‘科学’之下的数学、物理学等,算第三层次;这样一直下去。显然得很,每一层次是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

  “不过我刚才所列举的是一个特例,即分类应用于图书编目之一特例。我们刚才说过,逻辑不研究这类特例,而只研究分类的普遍原理原则。这普遍原理原则是可应用于一切分类特例的原理原则。既然如此,分类的构架(scheme)是抽离(abstract)的。我现在再进一步地将分类的普遍构架用图解表示出来。

  “X表示最高类,X之下分作XI和-XI二类。‘-’意即‘非’non)。-XI是 XI之补类(complementary class)。‘白鹤’是一类,‘非白鹤’是白鹤之补类。XI类之下又分作XIa和-XIa二类。这类一直下去,以至于无可再分或不必再分之类。X自成一层次。此外,每一类及其补类构成一个层次。这种分类是二分法(dichotomy)。二分法曾被当作分类中最基本的程序,其他分类是二分法之复杂化。”

  “吴先生,分类有规律可循吗?”王蕴理问。

  “有的。从图解中我们可以知道,分类必须分别层次。首先从最高层次开始,其次到第二层次,再次到第三层次,一直下去。我们必须明白,分类之起点与终点都是相对的。在分类时,我们需要从被分对象的哪一层次开始就从哪一层次开始,我们需要止于哪一层次就止于哪一层次。我们所要开始分类的那一层次就是我们分类系统中最高的层次,我们所要停止的那一层次就是我们分类系统中最低的层次。就前例来说,如果我们藏书室中只有科学书而没有别的书,我们分类只需从科学开始,因而我们的分类之最高层次就是科学书。如果我们收藏的科学书分门别类很多,很专门,那么我们分类可以一直分下去,以至穷尽我们所收藏的范围最窄的那一层次。否则,如果我们所收藏的科学书不过是普通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而已,那么我们分到这里为止就够了。

  “虽然分类的起点与终点是不同的,可是,在分类之中,各类的层次必须清楚而不相混。这一原则是绝对必须遵守的。即同一层次的事物,在分类中必须与同一层次的事物并列,否则便是分类紊乱。紊乱的分类是不适用的。假若把书像这样分类的话,

  “那么这个分类是层次紊乱的。因为,光学、声学等物理学中的部门,应该在物理学底下,而不当与物理学平列地放在同一层次之上。同样,把细胞学与生物学并列也是层次混乱。这样的分类有时是由于知识不够,有时是由于头脑欠清楚。

  “所分之类必须互不相容,如果动物之类不包含植物之类,而且植物之类不包含动物之类,那么我们将生物分作动物与植物。这样的分类所分出之类才是互不相容的。所分之类互不相容,分类之目的才达到。如果不然,分出之类不是互不相容而是相容的,那么后果可能很严重。在医院中,外用药和内服药如果摆混了,说不定会毒死人的。如果我们将‘物’分作‘生物’与‘动物’,结果等于没有分类。因为X是生物时,也可能是动物。在刚才所列的图式中,XI与-XI是互不相容的。这是一种标准情形。

  “依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知,每次分类必须依照一个原则进行,即必须采取一个单独的分类标准。例如,我们要对人行分类,可依其肤色来分;如果髙兴的话,也不妨依其高矮来分。但是,无论如何,每行一次分类,在同一层次之上,只可采取一个标准。如果釆取二个以上的标准,那么便形成跨越分类(cross division)。跨越分类为科学研究工作上之大忌。我们对人行分类时,如果既依肤色分类,又同时依高矮分类,那么便分出‘长白种人’‘矮白种人’‘长黑种人’‘矮黑种人’等。这真妙不可言!”

  “哈哈!”周文璞大笑起来。

  “这真弄得很乱。”王蕴理说。

  “分类所设的标准之数目必须足以穷尽所分对象。如果不能穷尽,那么便会有遗漏。例如,我们做图书馆编目员,馆里的哲学书有西洋、印度和中国的哲学。如果我只把这些书分作二类,那么第三类一定无法编进。这样,人家要找第三类的书就很不方便。在生物学中,如果发现新种,原有的分类标准不足以涵盖它,于是需要创一新格来涵盖它。这就是为了满足分类必须穷尽之要求。

  “为着进一步了解分类在科学上的应用,我们不妨再作说明。假定有十个单独的例子,它们可以选来作比较的性质有五种。兹以大楷A、B、C、D、E各别地表示这五种性质,以小楷a、b、c、d、e各别地表示没有这五种性质。我们先以A作为重要的性质据之以分类,其余的性质是这一分类中所表出的性质:

  “我们观察这个图表,可知第一类中有A,第二类中无A。在这两类之中,除了第一类有A、第二类无A,再没有其他不同之点。这样看来,如果我们认为A是重要的性质,拿这个性质作为分类的标准,那么不能表示出其他同时俱存的性质,所以这个分类没有用。

  “如果我们再以C为重要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那么其余性质可以在这个图表中看出。”老教授又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着:

  “请二位注意,在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凡有C的例子都有E,凡无C的例子都无E。C与E是同存的性质,而且都是积极的。除此以外,A、B、D,或有或无,可都是偶然的性质。偶然的性质与分类的进行不相干。所以,第二种分类比第一种有用。例如,如果动物学家以颜色与形体作动物分类的标准,那么难免把鲸与其他的鱼放在一类去分,把蝙蝠与燕都视作鸟类。这样一来,一定笑料百出,因为颜色与形体在决定动物之类别上为全不相干的因素。这样分类势必弄得乱七八糟。可是,如果动物学家以脊椎为重要的因素,分动物为二大类:一为有脊椎类,一为无脊椎类。这么一来,便可表出其他共存的因素。例如,凡有脊椎者皆有齿或喙,凡无脊椎者都没有;凡有脊椎者都有神经总管在背脊上,都有可涨缩的循环机关在腹下,凡无脊椎的动物神经和循环系的组织都不同。至于肉食、素食、步行、游行、飞行、颜色、大小,都不相干。

  “……再举一个例子吧!假若我们要选举国会议员。选举时,我们是有意无意在思想中把人作了一个选择。有选择,就有选择标准。这就是在进行一种分类。但是,分类的标准是否高明,却有天壤之别。如果我们以‘说话漂亮’为选择标准,那么诚实、公正、无私等国会议员所需具备的性质,不见得会随说话漂亮而有。因为,不诚实、不公正、自私等坏的性质,也可随说话漂亮而来。由此可见,‘说话漂亮’并非在人中进行分类以选择国会议员的适当标准。可是,如果我们以‘公正’为选择标准,那么,我们所要求于被选者的其他性质,如诚实、无私等,也可以相随而来,而诈欺、自私等恶劣性质不会随‘公正’而来。所以,我们拿‘公正’作选举国会议员的标准,比拿‘说话漂亮’要可靠得多。

  “与分类刚好相反的便是归类。我们依事物的性质或其他共同点而把它们集成类,这种程序叫作归类(classification)。

  “一般人所作的归类,系依据个人的需要、利害、兴趣,甚至于注意力而定。农人把农作物常常分得颇为详细,例如蔬菜、谷物、水果等,可是,对于花卉则颇为忽视。园艺家对于花卉的归类详细,而对于农作物之类别则不甚注意。这种归类原则虽有实用价值,或有心理价值,却没有科学价值。当我们不依科学的眼光来归类时,常常把不重要的因素当作重要的因素而行归类。结果,这样的归类对于知识毫无帮助。一般人对于动植物归类时,常以其颜色与形体之大小作归类标准。过去以鲸为鱼,中国‘鲸’字就表示此意,因为过去以为居在水中者为鱼。实则鲸为哺乳类,与鱼可谓风马牛不相及。过去的人以煤为无机物,因煤自矿中掘得。其实,煤是由植物化石化(fossilize)而成的。有人以为海白头翁(sea-anemone)是一种植物。其实,它是动物。呼吸、燃烧、生锈,一般人以为各是不同的现象,但科学昌明以后,知道这都是由于氧化作用所致,因而都是一类的事物。这凭常识是不可想象的。

  “归类是在杂多之中见共同之点。我们认识一个类,就是在许多单独的事例中认识基本相同的因素。归类方法乃科学首先采用的方法。许多科学在一个长久时期停留于一个归类的阶段。植物学、动物学尤其如此。

  “假若我们看见一些有共同性质的个体,例如人吧,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他们所有共有性质把他们组成一个类,叫作人类。我们又发现一些东西,例如马,它们彼此之间相同的程度大于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共同程度,于是我们把它们又组成一个类,名之曰马类。后来我们一看人类与马类固然不同,可是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多于两者与树和草之间的共同点。例如,两者都能行动,这是树和草所没有的特点,于是把两者又归为一个较大的类,名之曰动物。同样的,我们知道植物共同具有的其他的特点,例如制造绿色素,直接从土壤和大气中取得食物,等等,而且这些特点是动物所没有的,因此又把它们归为一个较大的类,叫作植物。……一直像这样归类下去,可以归到最大类。《荀子·正名篇》中也有与此相似的意思:‘……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

  “我现在画一个图解,来表示归类的结构和程序或活动,请各位注意!”老教授又画着:

  “从这个图解中,我们可以知道归类也是有层次的,不过程序和分类相反。归类的程序从最小的类起始,一层一层地归到最大类,每归一次则类愈大一级。

  “至于归类的时候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和分类的时候所必须遵守的原则相似。诸位把后者稍稍变通一下就成了,用不着我赘述。”

  “天太晚了,我们下次再来吧。”周文璞提议。

  “好吧!”吴先生看看表,“啊!已经十一点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