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 年
——欢庆祈愿丰收年
【原文】
丰年多黍多稌[1],亦有高廪[2],
万亿及秭[3]。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4]。以洽百礼[5],
降福孔皆[6]。
【赏析】
我们的祖先在丰收时节的庆贺仪式上,总是忘不了祭祀神灵,因为他们把丰收归功于神灵的恩赐。也许这也是古代先民的一种普遍心态。其实,丰收是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这个“神灵”不是别人,正是这些辛勤劳作的人们。因此,人们在祭祀丰收之神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祝福自己。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源泉中包含了对祖先的感恩和崇拜。它就像一根强劲的纽带,把我们一代又一代牢牢地连接在一起。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即是土神,稷则是谷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农业对于国家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人民的生存主要就是依赖于农业的生产,而且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作为保障。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就成为了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小雅·大田》中就有关于这一点的叙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悦以及《甫田》里描写“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的迫切心情,就是最好的明证。人民的耕作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所以并非每年都是丰收年,因此,一旦遇上好年成,家家丰收,自然就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从《丰年》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猜测出它是人们遇上好年头、大丰收时,在举行庆祝祭祀仪式上咏唱的颂歌。诗的开头很有特色。诗人以静态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丰收景象。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都贮藏在高大的仓廪之中,并用难以计算的数字衬托收获的丰盛。这些静态的景象虽然十分壮观,但透过静态,我们不难想象这种静态背后那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场景。诗人寓动于静,使读者的思想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间驰骋。
因为丰收而感谢神灵,自然就要以丰收的果实为祭祀之物。所以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烝畀祖妣。”因为丰收,祭品丰盛,从而“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不仅是对神灵所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向神灵祈求下一个恩赐。在《丰年》中,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而后两句则是关于祭祀的描写。
在周颂的《载芟》中出现过“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这四句。在《丰年》中诗人所表现的则是一种劳动人们丰收的现实和对未来幸福的祈祷,而《载芟》中所表现的仅仅是人们对丰收的祈求和向往。《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当时的人们善于深谋远虑,还不如说是他们在深深地感受到失去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时所表现出的无奈。神灵作为一种引导人们方向的精神存在,确实是不可缺少的。同样,我们的祖先作为生命的源泉,在我们后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意义,一种感念的对象,也是不可缺少的。倘若没有了精神上的依托和感念,人生也就像失去了指示标,只能随波逐流。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祖先崇拜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几乎大部分国家都是信仰宗教的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文明都受一种宗教文明的支配。而我国则历来就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但是也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受宗教支配其文明发展的国家。历史上的其他文明,大陆文明也好,偏远的部落文明也好,自始至终,都受到本土的、外来的宗教冲击,全都膜拜这种宗教或是膜拜另一种宗教。
我国最初的宗教形式,就是统治中国二千年的儒家思想,即儒教。不过儒教这两个字,仅仅是有叛逆心理的哲学家创造的具有攻击性的词汇,并不能说它就是宗教。当佛教从尼泊尔传入中国,尤其是在唐宋之后,佛教便取代了儒家思想,并以佛的内质、儒教的躯壳继续统治中国;当然我国本土的道教,也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中国三大教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这也并不能说中国就是一个宗教国家。首先说说佛教。当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受到了儒教等多种思想的感染而渐渐地汉化,之后便形成了中国式的宗教,其中加入了中国人自己的看法和文明。而这个时期的儒学也发生了变化,吸取了佛教的精华,成为了新儒学。因此使佛教成为了一种表面上的宗教,而在实质上却是以一种世俗文明的形式出现在中国人面前。在新儒学产生之后,这种统治了中国数百年的思想,成为了一种政治手段和思想统治的延伸,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并不是宗教。
那么这个时期的道教呢?可以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思想流派,从原始社会的共和制群体,到部落首长或蛮荒时代,都出现了以隐居为荣的人。这种人的思想中就已经显示出道教的最初内涵了。但道或许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中国的祖先崇拜有些关系,而且道不如佛与儒二者那么容易参考而且历史也更久远。其实宗教不过是一种精神的依托或是文明形式对生活于这种文明下的生命群体的集中,世界其他民族、民族群都有这种现象,而中国却没有,那或许就意味着中国人的个性很强,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同一文化的群体,而实际上却是零散与分支的个体之间不同形式存在的不同思想意识,也可称作是表面上的同一文化,而以表面同一文化的“掩护”下存在不同形式的个体文化。但毕竟世界都有一个同一的规律,那就是某一片文明区域中必须是一种,或是互相兼容的几种思想对着全体生命体(自然就是人类了)的统治。所以,就切到正题了,那就是中国的祖先崇拜。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明都是以宗教崇拜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中国,在出现部落文明的时候,却是以某种祖先崇拜的形式出现的。那么什么是“祖先”呢?这里提到的祖先或许就是本部落里有名望,或者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或物。当然也有来自其他部族的,却同样在这个部落里作出了贡献或是实行了真正统治的人。所以中国的这种祖先崇拜,其实就是中国众多文明互相融合的象征。例如三皇五帝,他们就是祖先崇拜的一个特例,其实三皇五帝不是同一时期的人,他们属于不同的部落,但却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崇拜对象,从而也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事实上,中国的文明能延续到现在,或者说中国本身存在的那种民族统一都可以证明,祖先崇拜是没有血统限制的。
那些西方人或是阿拉伯人,会为他们敬爱的“神”做庙宇、雕塑像。历史上的其他民族大部分也会这样做。而在我国,人们会为“人”做庙宇、做塑像。这个“人”,就是作为祖先崇拜对象而存在的“祖先”。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所崇拜的是人,并且将这种“人”视为圣人,然后就是神。其实这种“祖先”包含了各行各业、有名有姓的人物,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但是在其他国家,人们所崇拜的是某种宗教人物,即神或圣者的崇拜。虽然两者有相同点,同是崇拜;但其中存在一些完全不同的方面,即对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不同认识。因为中国人就比较讲究实际,更富有一种人情味。这也是受不同的价值观和文明中所存在的思想差异所造成的。
【注释】
[1] 稌(tú):稻子。
[2] 廪(lǐn):收藏粮食的仓库。
[3] 亿:数万。秭:数亿。亿、秭都指数量极多。
[4] 烝:进献。畀(bì):送上。
[5] 洽:齐备。
[6] 孔:很。皆:普遍。
【译文】
丰收之年收黍稻,准备粮仓高又大,
装进万亿黍和稻。酿制美酒和琼浆,
献给先祖和先妣。备齐百礼祭神灵,
神降福祉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