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及其角色
一般来说,教师基本上都要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真正是“累并快乐着”。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老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理想信念的确立、学习方法的习得等,都与班主任的教导有关。
班主任是学校任命、委派,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健康与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教师。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中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了。
(一)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重新审视千百年来教师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说,绝不意味着班主任的重要性有什么降低。恰恰相反,班主任由原来的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尊重。当然,这样做事实上也极大地提高了对班主任的素质要求,因为,在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中,“高”者容易当,而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这个“首席”就更难当了。
(二)由督学督考转向学生生活的调节者
学校是人的社会化的最重要单位之一,而学校里,班级又是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里度过的。如果班主任所营造的这个空间呆板、单调、沉闷、紧张、乏味,那么,对学生来讲,一天一天真是度日如年。“考”“分”固然重要,但教育不能窄化为分数,而且越是在分数压力较重的情况下,班主任越是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调节他们的学校生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让他们体会到童年的乐趣。
相关链接
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3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切身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精辟的灼见,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因此,我认为给学生提供空余时间就是创造宝贵财富。”为此,不能把儿童仅仅束缚在课桌椅上,只让他学习知识。真正的教育在于使每个儿童都有一种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得到智力、健康、思维、兴趣、劳动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儿童生活与学习制度,将儿童从单一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给他们自由主动活动的时间。
(三)由教官转变为学生心理辅导员
学生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恼、烦闷、困惑、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并非思想和政治问题。几十年来,我们往往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笼而统之地看作思想政治教育。严格说来,这是不科学的。学生中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障碍,是成长中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观多元、竞争激烈的时代,学生的心理问题会显得更加突出。对此,班主任必须及时地加以疏导、诊治,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及身心健康。西方社会学者勒弗在《学校保健服务》一书中这样说道:“没有一位将军愿意送一群不能作战的体弱残兵上战场,学校中的学生也会面临到许多身心方面的困扰,即使是一些轻微的心理障碍或视听障碍,也可能给一个人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四)由筛选者转变为学生成功的激励者
筛选者的角色很容易当,拿把尺子一量,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决定谁上谁下,它的重要危害是某些学生在发展远未定型的少年儿童时代就被过早地宣判“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今天看来,班主任对学生尤其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要多加激励。“边际效应”理论认为,你把1元钱给百万富翁,他的满足感是0;相反,你把1元钱给乞丐,他的满足感可能是100%。当然,这个理论用在这里也许不恭,但它至少说明,优生已经享受了足够多的关爱,家长护着,班主任夸着,老师宠着,他们如同生长在“蜜罐子”里一般,而后进生才是更需要关爱的一个群体。
总之,班主任是组织、教育、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共同管理好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这较以前的班主任的含义与角色定位——班级管理者有很大的区别。
相关链接
金缕曲
1979年我国著名诗人赵朴初给北戴河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者经验交流会赠了一首《金缕曲》,生动地描绘了班主任工作的平凡和伟大: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力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忧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与热,无穷际。
二、班主任的职责任务
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履行《教师法》第8条规定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一)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任务
(1)按照《小学德育纲要》,联系本班的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2)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3)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注意保护视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指导班委会和少先队工作。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做好学生的个别指导工作。
(5)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支持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6)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做好学生的品德评定和学籍管理工作。
(7)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注意争取社会力量教育学生。
(二)中学班主任的职责任务
(1)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5)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6)负责联系和组织各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7)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励工作。
(8)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三、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并不断地研究学生。这是教育学生,做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因为,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裴斯泰洛齐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
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在拿到一个新班的学生名单后,在开学之前就着手了解学生,如熟悉学生的学籍卡、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有重点地走访班主任和学生等,以便在开学之后顺利地开展工作。
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
(1)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个体的思想品德、学业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素质、成长环境(家庭)等。了解学生个体就是要发现作为个体的学生的独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的、生动的、独特的,是有待于班主任去了解、去发现的。
(2)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包括对学生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正式群体是班级正式的组织机构,如班委、小组等。非正式群体是非正式规定、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一般有求知型、知己型、爱好型、好恶型等几种类型,它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每个非正式群体,都有一个“头头”,他们或以见多识广、或以能说会道、或以善解人意、或以仗义执言、或以哥们义气而得到群体成员的尊重。对他们,班主任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创造宽松的气氛,加强接触,在沟通心灵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通过他们去做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思想工作,使自己的意图延伸与扩散开去,为广大学生所乐于接受。千万不要以为非正式群体就是“小帮派”,从而对他们加以“排斥”“打压”,那样的话,结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了解学生一般采用如下6种方法。
1.通过学生的介绍了解学生
(1)书写简历。这是迅速、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好方法。很多学生都愿意向班主任介绍自己的。比如,有的学生就直接将自己的“简介”拟题为“老师,请你您我说……”“您想了解我吗”等,他们渴望被了解的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以下是学生简历的一种格式。
其中,表格上半部分供学生填写自然情况,下半部分的自我描述,要求学生用文学化的笔法,描述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样的内容设计可以使班主任迅速地了解学生情况。有时,学生的自我描述还会反映出一些问题来。比如,有的学生写到家庭变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那么这样的同学就需要班主任格外照顾。有的同学提到自己的视力不好,班主任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如能作些合情合理的照顾,这位同学肯定会感激老师的。
(2)自我介绍。这一方法适合于对学生已有初步了解,但是又急于有更深一层了解的时候。介绍自己可以有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个人演讲。
(3)同桌互相介绍。并非每个人都能对自己有客观真实的评价,所以,还可借助他人的眼睛增加对自己的认识。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的同桌了解得往往比较多。所以可以借助这一方法,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学生的了解。使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内容上最好优缺点并重,对于优点要说足,对于缺点也要善意地指出,以利对方进步。
2.观察、分析学生的行为
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学生的行为常常是其心理和思想的外化。班主任每天走进教室、睁开眼睛就可以观察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可以了解学生情绪的变化。当学生和老师产生思想共鸣的时候,学生的眼睛里就会充满机智的光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会情绪低落,沉默不语,眉头紧锁。班主任要能迅速、及时地捕捉学生瞬间的表情和行为的细微变化;并能透过学生行为的表象,分析出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
班主任在观察中要冷静、全面、客观,不要一叶障目,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才能对学生有较为准确、完整的印象。在观察时,一要坚持客观性,若此,则要克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克服将观察对象的某种印象简单放大如“一好遮百丑” 的“晕轮效应”,克服用固定看法去认识某一类人的“社会刻板印象”,还要克服“情绪效应”。二要坚持观察的全面性,不要仅仅观察一个时间点上、一个时间段里,而要看到整个过程。
3.在交谈中掌握学生的思想
有些东西是无法观察的,如学生的理想等。这些信息的获得须借助访谈。班主任要经常找学生谈话,通过交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也让学生多说,借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访谈要注意技巧,如要讲究提问的技术、接引与追问技术,还要注意时间与场合的安排。
苏霍姆林斯基把上课前的半小时,作为“跟学生心灵相互交往的幸福时刻”。他说:“清晨,在校园里一棵繁花盛开的苹果树下,我跟三年级学生尤拉坐在一起。我帮助这孩子随时拨正他思路的航向,终于,他发现了真理,内心充满了喜悦,他觉得他在认识的道路上提高了一步。他感到幸福,他的苦恼消失了。跟儿童在一起思考的这种时刻,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欢乐。我向你们担保,年轻的朋友:正是在这种时刻,儿童的信任才充分展示出来。如果我跟他一起解除了他的苦恼,他就绝不会欺骗我。”[1]
李镇西在谈及自己专业发展的经验时,总结他每天坚持的“五个一”,其中一条是“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谈心”。作为校长,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班主任老师更有条件做到。每天抽点时间跟学生聊聊天、谈谈心,学生的感觉就不一样,他们会感觉老师可亲、可敬,就会把你当作“大朋友”,就会向你敞开心扉。
4.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
开展班级活动是学生展现特长的平台,在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在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用其所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让学生自己组织新年晚会,可以发现有音乐和表演方面特长的学生,在活动组织中,又可以发现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学生;运动会则可以发掘有运动天赋的学生。
5.在家访时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
学生的行为方式总是会带有家庭的印记。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成长背景的重要途径。在家访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家庭环境等,这些对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很有帮助的。
6.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往往适用于对学生中“两极”的研究,一极是品学俱优的学生;一极是“问题”学生,如学业失败、品德不良、心理障碍、人格偏差等。班主任如果一个学期做1个个案研究,一学年2个,小学6年下来做12个特殊的个案,既能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能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提高工作水平。个案研究一般步骤为:确定问题性质,把握问题关键,了解问题背景,提出解决方案,付诸行动检验结果,形成最佳决策。
(二)建立学生档案
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即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的档案一般分4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学生档案分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两种。
1.集体档案
这是指班主任将全班学生在各阶段各方面的表现、班级的历史、活动情况等记录下来,整理存档。包括学籍册、招生报考花名册、证书会考表册、毕业证书发放登记表、升学去向登记表、获奖情况登记表、学生流动名册、学籍变动名册、考试异常情况记录、纪律、卫生、考勤和日常行为规范等登记表等。
2.个体档案
这是指将学生个体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表现和发展动态收集起来,整理存档。包括学生本人简历、自我鉴定、学期成绩、学年评语、健康卡、奖惩情况附件等。学生档案中最常见的是学生个人档案。
学生档案的内容主要有文字表述式和表格调查式两种。从形式上讲,除传统的纸质档案外,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电子档案,运用有关软件,将学生档案分为“学生资料”“班级事务”“班级文献”“学生成绩”“课程教案”“我的记录”等几个模块,分门别类,易存易取。
学生档案虽然是班主任帮助建立的,但它依然属于学生本人所有,学生有权使用自己的档案,包括毕业、升学后调走档案。档案中有涉及学生个人隐私或不愿意公开的信息,班主任有责任替学生保密。
(三)组织好班会活动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组织好班会活动,首先要有好的计划,包括一学期班会活动的总计划和每次班会活动的设计。班会活动设计包括班会的目的、主题与内容、形式与方法、准备工作、活动分工等。在班会的组织过程中要注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受到教育和锻炼。
(四)做好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指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年(或学期)内品行、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小学低年级的操行评定一般由班主任来做,到高年级可以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
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它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有助于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更好地配合学校加强子女的教育;有助于班主任和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和教育学生。这是班主任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写评语的工作不能交给学生。
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通过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上进;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校情况,以便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为了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积累有关学生情况的各种材料;评定之前必要时可以征求有关教师和团队干部的意见,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自我鉴定供班主任参考。
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成长记录将成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材料。成长记录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相关作品及其他有关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进步,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它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收集学生作品,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也让学生本人更好地认识自我。班主任要关注成长记录的创建,并能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其作品和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使操行评定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并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操行评定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学科成绩、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在实际评定时,应坚持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以肯定评价为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以动态评价为主;基本评价与特长评价相结合,以特长评价为主;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相关链接
班主任怎样给学生写评语[2]
评语是一种教育手段,一份好的评语,应该能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又能适当指出缺点,既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体会到班主任评语的用意,又能使家长了解到子女的情况,有效地配合学校。
一、平时要注意积累、收集学生的个人素材
细心观察,并兼听各方面意见,尽量使素材充实丰富,全面中肯。可向任课老师了解学生情况,也可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再让班委评价,充实素材。有时候,也不妨让每个学生写2~3个他最熟悉的同学的评语,学生的兴趣浓,积极性高,反馈过来的情况可以充实素材。
二、写作评语时,宜用“你——我”的温馨式的评语
传统评语常用的“该生”如何如何,应该淘汰,因为“该生”面对的是家长,而不是面向学生,语气冷漠,面孔冷峻,不易让人接近,忽视了评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而用“你——我”的温馨式的评语,宛如与学生促膝谈心,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三、评语要能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传统评语的通病是空泛而雷同,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如“该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礼貌待人……但上课听讲尚欠专心……希望今后改正缺点,更上一层楼”。
如对一位各方面优秀但常规不佳的学生的评语“你活泼开朗、充满热情、积极向上。你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令同学们羡慕,你为班级工作作出的努力使班级赢得了荣誉,可你在课上的闲话却令我为难,在我的意识中,一个好学生不该出现如此的反复,你说对吗?”这样的评语写出了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又能指出该生自身存在的缺点,不会伤害她的自尊心,具有一定的教育效果。
四、评语要以鼓励肯定为主,发挥激励功能
如果把一个学生写得一无是处,不要说学生接受不了,就是家长也接受不了,这样的评语只会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一份好的评语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要表示认同,同时将学生的缺点通过语言的隐含信息折射出来,这样学生就更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五、评语中可以赠送警句、格言,或可融进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格言,是人类智慧库中的瑰宝。评语中赠送警句、格言,或融进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追求了评语的美育功能,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写评语是一件十分繁重复杂但又很有意义的工作。评语不仅仅是评价学生,它作为一面镜子无声地折射出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反映出一个班主任的学识、素质和师德。所以班主任应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力争使写出的评语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拓展阅读
激励性评语也应慎用[3]
赏识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舞、激发学生再接再厉、积极进取无疑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但一些教师对激励性评语的运用有极端化的倾向,值得深思。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以学生为本”就是让学生自由发展,评语就是让学生高兴。因而写评语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对学生的缺点给予华美的包装,使学生的一切操行都变成优点。例如,有的教师对沉迷于网恋不能自拔、屡屡旷课的学生的评语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专心致志,如痴如醉,相信以后在这方面定会大有作为”。据说这样写评语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笔者对此深感怀疑:这种给缺点错误披上优点的外衣、给以华美的包装的做法,以丑为美,以误为正,混淆是非,必然诱导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还有些教师极端化地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写评语时,尽量把每一位学生表述得完美无缺,力求表现出“人人都已成才”。例如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你很棒”“你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孩子”“你非常优秀,令人羡慕”等等,连“比较”二字都不敢使用,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很少提及,充其量是用模棱两可的话一笔带过。这些教师认为只要评语把学生说得非常完美,学生就会被激励得非常完美。殊不知对学生的错误直接或间接指出,虽然学生可能不高兴,但可以起到“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作用。
不少评语不仅对学生的主要不足和缺点有意掩饰,而且对优点和成绩极端赏识,加以夸大。由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判断、辨别能力较弱,常常盲目崇拜老师,对老师的表扬、赏识极易满足和陶醉,很难一分为二地看待,甚至会对老师夸大、渲染自己仅做初步努力取得的些微成绩和有意掩饰自己缺点的评语,沾沾自喜,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不求进取。
任何一种教育手段都不是万能的。没有批评的过度赏识是片面的,也是虚伪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赏识应以实事求是、是非分明为原则,因人、因事、因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赏识。对学生的激励不应只有赏识表扬,还应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的激励方法。
(五)做好班干部工作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班干部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1)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积极分子有多种类型,可以是全面发展的,也可以是单项突出的。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出能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
(2)班干部的产生要做到公平、公开、民主、平等,杜绝开学后家长忙着出面“跑官”“要官”的不良风气,让学生从小感受到民主的程序,行使民主的权利。
(3)班干部职数不妨多一点。学生群体跟成人社会不一样,成人社会讲求“精兵简政”,追求“金字塔式”的角色结构,但这种结构显然不利于学生社会化。学生群体的角色应该多样多量,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
(4)班干部要采用轮值制。某种程度上说,班干部职数是班级的公共资源,全班同学都有平等地享有这项资源的权利,不能由少数同学“垄断”,出现“当班干部的总是班干部,当群众学生的总是群众学生”。乌申斯基说得好:“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与承认的那些老师。”学生在你班上,跟了你三年、六年,连个小组长都没有干过,这是不公平的。作为班主任,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送去希望,送去鼓舞!
(5)班干部队伍也有“保先”的问题,对他们要做到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一旦担任了班级的某个职务,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便有一种“人小得志”的感觉。从下面的事例中可以略窥一二。
“自习课上,某班干部挽着袖子,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挥着——很有领导风度。厉声呵斥:‘不要讲话,谁谁谁,你敢再讲话我就把你名字记上去!’一学生不服,还讲,该班干部立马上前,用教师的教鞭在其桌子上猛打,并揪其衣服将其拖上讲台,被揪学生声泪俱下,而班干部则声色俱厉。”[4]
班主任既要肯定学生干部的成绩,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尤其要教育他们不能盛气凌人,要让他们知道“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6)对班干部不能过于苛求。一般认为,对班干部应提出比普通学生更高的要求,这没有错。但是,班干部毕竟也是成长中的人,也有这样那样的成长中的问题。班主任不能超越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对班干部提出过高的要求。
拓展阅读
当年那些伤痛[5]
我总认为,班干部是学生中的精英分子,是一般同学的楷模,班风好不好,就看班干部好不好。班干部做好了,其他同学就好办了。正是因为太看重这一点,我对班干部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班长。
第一任班长叫刘健,当时成绩在我们班排名第一。学生嘛,无非是来学校读书,当然要选成绩好的学生做班长。因此,我毫不犹豫地选定了他。
开始刘健很积极,工作很努力,班级管理还比较好。可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他有不少小毛病,比如说上课有时搞小动作,喜欢插嘴……作为一个追求完美的老师,这些毛病是我不能容忍的。更何况,他还是班长呢!于是,每当他犯这些小毛病时,我总在班上公开批评他:“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做班长呢?”“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可是我们班有些干部就做得不好”,“班长是一班之长,应该是全班的楷模”……
终于有一天,我这样公开批评刘健的时候,他当面顶了起来:“这个班长我不做了,总可以了吧!”我也十分愤怒,当场就撤了他的班长职务。
一个学期后,刘健从我班上流失了。家长告诉我——孩子思想压力太大,精神方面有点问题,医生建议休息……
知道原因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班干部仅仅是学生服务班级的不同分工而已,不一定要求班干部方方面面都十分优秀。我为什么对一个孩子要求那么高呢?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1.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单项活动计划。
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基本情况,如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等,写法上要言简意明。二是班级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措施、方法,这是整个计划的主干。三是主要活动与安排,这部分是把计划中的工作和活动,按月、周加以明确。
2.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作出全面的评估,进行量的估计和质的评议。这种总结一般分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类,全面总结应反映全班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专题总结是就班级中某一方面的发展变化、成绩和问题进行的总结。
总结通常在学期或学年末进行。做好总结应注意两点:平时注意对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注意做阶段性小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在写法上要注意几个基本要求:一要实事求是。对成绩要充分肯定,以增强全班学生的信心,但不要过分地渲染;对存在的问题既不回避,也不夸大,要认真分析问题的深层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二要突出重点。总结要写的东西很多,但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抓住重点和特色,写出个性化的东西。三要生动具体。总结要建立在对工作中典型事例的表述基础上,以具体事例和数据充实总结的内容,千万不要讲空话、套话和大话。总结的语言要质朴,不要刻意追求词语的华丽。
班主任工作总结的写作技巧有:一是从检查计划入手写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实际上是对工作目标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因此,在总结之前,应对照计划中的各项目标,逐一进行反思,看看当初确定的任务是否达成、在多大程度上达成。二是从总结经验入手写总结。总结要想对今后的工作起到启发作用,就必须重视总结工作经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在总结前仅仅属于感性认识,只有当其总结升华到理性层面,才具有经验性的价值。三是从查找问题入手写总结。发现问题找不足是班主任工作总结的最可贵之处,班主任要善于从工作中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找下一步避免同样或类似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四是从发现规律入手写总结。班级工作总结不是实践材料的简单堆积,也不是工作过程的简单描述,而是对实际工作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思想的升华,是理论的深化,是规律的探索性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的正文可分为导言、主体、结尾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成绩收获;缺点问题;经验体会;努力方向。
[1] 苏霍姆林斯基:《给学生以成功的乐趣》,载沈志冲主编:《教师修养文萃》,50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 www.shifan.net,2007.01.19。
[3] 范玉虎:《激励性评语也应慎用》,载《中国教育报》,2006.09.25。
[4] 参见:《班干部到底造就了什么?》,载《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02.06。
[5] 李云:《当年那些伤痛》,载《班主任之友》,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