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挣扎感
三十岁之后的每一年都过得不轻松,人生中的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似乎该面对的总会面对。“人长大了好没意思啊,这么多烦心事”“现在才发现考试分数那点事算不了什么”。大部分时候,人生是越活越没有退路的,而我们只能慌张地接受,静观那些变与不变,如但丁所说,“已至人生的中途,有时却仍是个迷惘的人”。寻常的日子里,看书、写字、工作、走路……我总是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试图抵达,不断发生的很多事让我一次又一次多看清楚了自己一些,一直不敢承认的那个自己。人这一辈子,都在通过他人了解着自己。因为如果无法借由类似镜面的介质,谁都看不到自己,或者换句话说,其实谁都不曾看到过真正的自己。镜子是旁人,是他物,也是我们唯一可以认清自己的途径。
年末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去山里的民宿度假,彻夜喝酒、谈人生、聊理想。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我大言不惭地说:“目前的人生目标就是再去国外开个店!”林老师说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去外太空看一看……眼光不远,怎么做大事?老王则说,他的人生目标是喝遍每个地方的酒,看看各个国家的妞。……“哈哈哈哈哈!”大家瞬间各个笑趴下了。记不清有多久没有一起聊聊这些遥远的风花雪月了,我越来越能嬉笑着看待悲伤,也越来越能庄重地对待笑话了。看到别人,常会反观自己,更确切地说是比较,人很难不去跟别人比较,但我心里总有个声音:“人生又不是完成任务,人生是做自己!”所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永远肆无忌惮地做自己,一直执迷不悟到死吧,因为在我心里,每个人还是做自己的时候最可爱了。
许知远在一期节目里采访导演李安,曾谈到过人生里“永恒的挣扎感”,李安说:“人只有在克服困难的时候才能完成自我确认、自我证明。”自我真的像一部宇宙的大书,深不可测,人对自我的探索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功课,也是一件很累、很花脑子并且需要勇气的事。这几年,经常听到有人提出“要努力跟自己和解”之类的鸡汤论断,我是不愿苟同的。一个人可以跟父母和解,跟他的竞争对手和解,甚至跟这个世界和解,但若是跟自己彻底和解了,恐怕是哀莫大于心死了。于我而言,“永恒的挣扎感”弥足珍贵,因为我还有自己想做的事,我依然对环境有巨大的不满和反抗的精神,对自己依然有很高的期待和愿景,我依然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青年人。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戏剧家、小说家都受困于“灵与肉的矛盾交织”,因这深刻的复杂性才诞生了经典的作品。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种武功叫作“左右互搏术”,老顽童周伯通因《九阴真经》事件被东邪黄药师困于桃花岛岩洞十五年,周伯通天**玩,在漫漫长夜中为了打发无聊时光,遂萌生自己左手与右手打架的想法,继而创造出金庸武学体系中的绝顶功夫“左右互搏术”。看似荒谬,真实的人生中自己和自己打架的事却屡见不鲜,听到第一个“我”说做人要诚恳,第二个“我”刚刚穿好保护色,两个“我”在拔河的场景无数次地上演。不满、自省、尝试改变,不满……无限循环,明明想要与人无限贴近,却又忍不住惧怕亲密,嘿,真挺麻烦的。如果世间真的有“强心针”这种东西,难道打一针我们的内心就会坚实点、理智点,所有矛盾就能统统被扼杀了?《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修行达极高智慧到彼岸境界之时,便会如实知道身心是变化无常的”。我们用了那么久的时间,才开始认识并接受自我的无常。
挣扎还来自物质和精神的矛盾。有言论说,80后、90后是中国“垮掉的一代”,乍听之下固然生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与我们一样的同龄人都深深地被消费主义所影响。小时候,我们总想改变世界,想把整个世界都搞好;长大了之后,我们却开始学会跟世界和解,但也开始跟自己死掐。因为,我必须跟自己死掐,把“小”解决了,才能转身面对“大”世界。挣扎的过程更像是一种自我认清的过程,而我,偏偏想要继续挑战自己的勇气。
有一阵子,大家都在看亦舒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我一边追剧一边也默默地和朋友们讨论剧中的人物。在我看来,这部剧里并没有大善大恶之人,而大部分观众表达自己喜好的背后其实只是预设立场的不同。一旦有预设立场,对人和事的观察和态度就会变窄。
人只要有选择,就会有遗憾,人世间的美好幸福总是不能兼得的,你有所取,就要有所舍;你有所得,也就有所失,取舍得失都是相对的。人生就是一场永恒的挣扎,没有任何一件我们真心深爱的事情不是爱恨交织的,我们从来都是一边爱着,一边恨着,维系着彼此之间的牵绊。如果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来看这部剧,我也会咒骂凌玲的小三行径,厌恶陈俊生的懦弱,反感子君作为闺密的插足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友情、爱情甚至是亲情都存在着时间性,到了如今的年纪和人生阶段来看这部剧,我能够彻底接受“聚散总有时”这个事实后,才对每个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谅解。
每个人,都有各自所要背负的十字架。
一个人会因为任何一种原因爱上另一个人,爱本就无解。但人也都是在变化着的,当面对人性的真实选择的时候,就能理解什么是爱。给予对方自己思考、自己选择的最大可能,在我看来才叫**。值得人们去探讨与争议的影视作品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它让你在每个角色里看到自己,于是你开始斟酌自己个性里的每一个部分,好的作品在反省和提醒。
人生怎么活都是一种遗憾,因此对于每一种不同的生命状态都要有懂得和尊重。一个人最坚持的部分也往往就是最令你受苦的部分:看到唐晶的骄傲、子君的蜕变、陈俊生的软弱、凌玲的心机、贺涵的无奈,甚至是薛珍珠的势力……这些部分我的内心世界也存在,只是每部分偏向的多少会不同。如果放任某个部分单一地发展是很危险的,所以自己要学会平衡每一个部分,正是这些不同的人格部分彼此对话拉扯,才构成了真实人性的可能。
蒋勋曾说:“到某一个成熟的年龄你才会知道长篇小说是真正的人生。人生就是悲欣交集,它是很多喜悦和悲伤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复杂的过程。”人生没有圆满,人生只有巨大的残缺。而对人的领悟也并不在善恶里,而在生命的经验中。
既然太多东西可遇不可求,那么,可求的也唯有自己。你得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人无所不在枷锁中,不是一挣一扎能度过去的。与其说我们不断地在探寻真相,不如说我们在不断摆脱自己与生俱来的蒙昧。无论遭遇何种境遇,都要挣扎着去找出口,然后对那个又闯过一关的自己说一声:“你真勇敢!”我曾经一直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当发现自己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无法解开关于成长的困惑时,就会迫切地需要借助远方来释怀,但最终,我发现更远的地方,永远是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