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为什么会恐惧?吓尿并非不可能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十二点的钟声刚响过,家里只有你一个人。灯已经关了,除了电脑发出的光和声音之外,整个屋子非常寂静。忽然有一些奇怪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正当你调低了电脑音量准备细听时,忽然“哐啷”一声,厨房的门猛地关上。你战战兢兢查看之后,发现是厨房的窗户没关好,一阵风把门带上了。
如果你在家里经历这样的场景,很可能会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全身肌肉都紧绷起来了。如果你在**的话,可能会躲到被子里面。在那一瞬间你做出了生命遇到了危险时的反应,身体表现出一种对抗或逃避的状态,这是一种对任何生物都非常重要的反应状态,虽然很多时候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危险发生。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恐惧反应呢?恐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我们为何会恐惧。
战斗还是逃跑?
恐惧是大脑当中的一系列反应,从某个令人紧张的刺激开始,然后释放出可以令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等系列反应的化学物质,这些反应也被称为对抗或逃避,也有一种说法叫作“战斗逃跑反应”。
这种刺激可能是一只蜘蛛、一只老鼠,也可以是厨房里杯子坠地的声音、抵在咽喉处的一把刀,又或者是台下的一大批观众(对于不经常上台的人来说,第一次上台也是一种非常恐怖的经历)。
其实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几样让自己觉得特别恐惧的东西。但是恐惧源于哪里?有一种说法是,大多数常见的恐惧是来源于可以杀死我们祖先的东西,比如动物恐惧症——对蜘蛛、蛇的恐惧;自然环境恐惧症——恐高、深海恐惧;情景恐惧症——幽闭恐惧;血液注射受伤恐惧——对针头的恐惧、晕血。这也是如今比较常见的四种恐惧类型。
如果我们不会感到恐惧,不会感到害怕,恐怕我们就无法长久生存下去,可能会直接走向车流或者毫无防备地去戏弄毒蛇,肆无忌惮地和患重传染病的病人同居一室。恐惧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某些食物应有的恐惧也使人们一代一代地生存下来。如果你身上有某种恐惧,很可能是从父母那儿继承的,当然,日常学习也会形成恐惧,在威胁本身之外,是你对威胁的解读控制着你的恐惧程度。
恐惧是如何产生的?
恐惧背后的运作机制是怎样的呢?前面讲过脑细胞,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由超过5000亿个神经元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传递网络,而这个网络是我们所感所想和所为等一切事情的起点。有趣的是,许多恐惧反应几乎是完全自动的,我们并不是有意识地去触发它,有时直到出现恐惧反应之后,我们才会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恐惧反应中存在两条路径,低层次路径是一种杂乱的路径,另一种高层次路径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给出更加精确的事件解读,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发生的。
先说低层次路径。低层次路径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出发点,就是不心存侥幸。比如厨房的门突然关了,这时可能是厨房的风,也有可能是闯进来的贼。大脑先假设是贼,会更安全一些。
低层次路径的出发点是先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给身体带来一种反应,再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关门的撞击声是一种刺激,当听到声音并看到门关上之后,大脑立即会把声音信息发送给丘脑,丘脑为了保险起见,第一时间又把信息发送给了杏仁体,杏仁体一看,可能有危险,于是命令丘脑启动“对抗或逃避”反应。如果你所看到、所听到的真是入侵者,这样的反应就可以保护你的生命安全。
再来说说恐惧的高层次路径。低层次路径启动是“以防万一”,而高层次路径则会考虑所有的可能,会判断是夜贼还是风。经过一系列复杂而迅速的处理之后,高层次路径会对可能的危险评级,做出最终的判断。这通常会花费一两秒钟的时间,比低层次的路径慢一些。所以你往往是先害怕了之后,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无论哪条路径,最终都关联着“对抗或者逃避”这一古老生存反应。当害怕出现的时候,身体内有两个系统被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皮质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使用神经通路来启动身体当中的反应,肾上腺皮质系统则使用血流,这两个系统的组合作用就产生了对抗或逃避反应,我们的所有技能瞬间提升。当下丘脑感知到交感神经系统启动的时候,身体器官运行加速,肌肉紧绷,变得非常警觉,肾上腺素、甲肾上腺素和数十种其他激素会导致身体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为了让我们在黑暗中获取更多的光线)、血管收缩(向主要的肌肉群输送更多血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恐惧的时候往往伴随着一阵寒意,因为皮肤当中没有足够的血液来保暖了)、血糖升高、肌肉绷紧(因为肾上腺素和葡萄糖而充满力量,这就是在害怕的时候会起鸡皮疙瘩的原因,当和皮肤表面每根汗毛相连的小肌肉收紧,会连带着收紧皮肤,使汗毛竖起来)。
与此同时,平滑肌会放松,这是因为氧气进入肺部,那些对于抵抗危险来说不重要的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在这时会关闭,以便为应急关头提供更多的能量。
“吓尿”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并非不可能。意外的惊吓有可能会使尿道括约肌失控,导致尿液漏出。这是“对抗或逃避”反应在特殊情况下的副作用,当然,“吓尿”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很多时候,让我们害怕的其实是一些明明没有发生或者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早已经不在野外谋求生存了,但是来自古老本能的恐惧仍然困扰着我们。过去,比如说在远古,在河边喝水的时候忽然撞见了一头狮子,这种本能会起到一种保护作用。在今天依然如此。不同的是,现在我们不会半夜为了抄近路而去走寂静、幽深、狭窄的小巷,同样是基于生存进化而做的一种决定。具体的刺激变了,但是我们面临的危险其实和数百年前、数千年前一样多,恐惧本能仍然以同样的方式在保护我们的安全。
对人类来说,除了本能,恐惧还涉及其他因素,比如我们会预测可能发生的可怕事情,这些事有可能是我们听到的、读到的、在媒体上看到的。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过飞机失事,但是很多人坐飞机的时候仍然会紧张地抓紧扶手。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很多人走在悬崖边会幻想如果自己掉下去该怎么办。
恐惧还涉及另一方面的因素,那就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怕狗,而有些人把狗当成家庭成员。人们对狗的恐惧可能是某种条件反射导致的,比如有人在三岁的时候被狗咬过或者被狗吓过,在二三十年后,这个人的大脑中仍然会把狗与被咬这件事联系在一起。
人真的会“吓死”吗?
我们害怕的时候,很多人会说“吓死了”,但是真的会被吓死吗?吓死和吓到完全不一样,但是人是真的会被吓死的。被吓死的可能性和一个人心脏的健康程度密切相关,受到惊吓的时候,人的对抗和逃避反应被触发,肾上腺素疯狂分泌,这就导致了我们前面说的心跳加速等现象产生,结果是我们的机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因此,过度惊吓可能会让身体超负荷运转,在极度恐惧之下,心脏会受不了,导致心脏组织受损,甚至停止跳动。有研究发现,在世界杯期间,心脏病的发病数在被淘汰的国家增长了一倍多,对方球员进了一个球,会导致很多人心脏病发作。
其实无论哪种恐惧,只要不会对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保留一点也无妨,毕竟,有了恐惧才有了如今的我们。但如果是吓死,那就另当别论了。尽管研究者并不完全清楚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吓死,但是我们知道心脏功能正常的人被吓死的可能性是极低的。普通人可以训练自己,换个方式看待恐惧,或许可以减轻恐惧带来的应激反应。换句话说就是,练练胆子,然后不断告诉自己,这都是自己在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