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不较真的哲学

哲学86批评是人生路上的真经哲学86

不较真的哲学 刘洋编著 3549 2024-10-22 04:15

  

  批评是人生路上的真经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作闻过则喜,它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当听到他人指出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就欣然自喜。这个成语出自我国的古籍《孟子》,意思就是要告诉我们,他人的批评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夸耀的好话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但要知道,好话除了能够让我们心情稍微顺畅之外没有任何作用,而批评的坏话则不然了,它虽然刺耳,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身上的不足,进而改变缺点,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不断“自新”的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代生活中,那些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人无不是能够听取并接受他人批评的人。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也曾是北大的教授。除了在治学著书上面极为严谨,顾先生还是位非常虚心的人。即使有如此大的成就和声望,顾先生仍然能够做到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哪怕是来自于他的学生。

  顾先生在北大教书的时候曾经针对《尚书》中尧典的十二州提出过它是受汉武帝十三州影响的论断,轰动一时。但这一论断却遭到了他的学生的质疑,他的学生在翻阅了大量事实之后,认为顾先生的论断并不成立。

  得知了自己的学生胆敢质疑自己的学术成果之后,顾先生并没有生气,反而鼓励其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完完全全地写出来。在这位学生写出了自己的论文后,顾先生给予了认可,并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观点,甚至公开称:其辖熟于史事,余自顾不如,此次争论汉武帝十三州问题,余当屈服矣。

  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并改正自己的意见,顾先生的大家风范可见一斑,这也就难怪在先生去世几十年之后,仍然可以作为史学界的一杆大旗矗立在前方,激励着后学者向其靠拢。

  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批评。我们必须承认,除了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诽谤攻击之外,绝大部分批评确实是针对我们的弱点和失误来的。我们应该用一种平常心来对待。

  现实生活里,人们往往可以通过他人的批评来正视自己的过失,修正自己的行为。当别人诚心诚意地提出批评时,自己如果不虚心接受,反而盲目地反唇相讥,往往会挫伤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和积极性,甚至在两人之间筑起心理壁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在做事或在为人处世方面,总难免有不曾发觉的死角或是一时疏忽。若在此时,有人提醒我们,我们应由衷感激。所谓朋友之道,贵在劝导,贵在善意的忠告。善意的忠告是别人送给你最宝贵的礼物。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受谏,则圣;木受绳,则直;金受砺,则利。”然而现代社会,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人缺点者日渐减少。

  大部分人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冒着使别人恼恨自己的危险去直言别人的缺点,而都抱着独善其身的态度漠视一切。如果人人皆能诚恳、虚心地接受别人的善意忠告,而且人人都期待他人的善意忠告,则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其实,真正能够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们的人是谁呢?不外是父母、师长、兄弟、妻子、朋友或子女等。

  总之,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有人在我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予我们批评或忠告,我们一定要正视它,寻求解决之道。如此才能改变我们,让自己更完美。哲学87人生有得意,也有失意哲学87

  人生有得意,也有失意

  得意和失意是人生的两种状态,我们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希望自己总能够矗立在山峰之上,为人所敬仰,但真实的情况却是我们总是处于谷底之中,缓慢地向上方爬去。当我们因为徘徊于谷底而失意的时候,该保持何种心态,就成了考验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

  人生有得意也有失意,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一个人的左右手。

  说到得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南宋进士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下的《得意失意诗》: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这是人生四大得意之事之时。可有人还觉得不过瘾。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记,秀才王树南就在此诗每句前面各添二字曰:

  十年九旱逢甘雨,

  万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

  老儒金榜题名时。

  改后的诗用夸张的数量、奇特的人物来突出喜上加喜、喜出望外,将喜的意味推到极致,且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令人忍俊不禁,拍手称妙。

  不过,得意与失意常常是结伴而行,变幻莫测。清初一个读书人科举落榜,回家途中天又下起了一点小雨,住店时听到邻院娶亲的阵阵唢呐和鞭炮声。于是,他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给《得意失意诗》加了八个字,变成:

  久旱逢甘雨——几滴,

  他乡遇故知——仇敌。

  洞房花烛夜——隔壁,

  金榜题名时——梦中。

  这样一改,诗中原来所说的人生四喜就变成了人生四悲,对比十分鲜明,也符合他当时的处境。

  还有人干脆针对“四喜诗”写了一首“四悲诗”:

  寡妇携儿泣,

  将军被敌擒。

  失恩宫女面,

  下第举人心。

  这首诗也颇生动传神,流传甚广。当然,人生失意事多矣,再编个十条八条也不在话下。《晋书·羊祜传》记:“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宋人方岳更是夸张:“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所以,李太白发牢骚,“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偶尔碰到一件高兴事,就呼朋唤友,“会须一饮三百杯”,不醉不归,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亦有“无可奈何花落去”,塞翁失马,祸福相依,得意失意,此消彼长,沉沉浮浮,无休无止。

  得意和失意是人生的两种状态,而且是两种极端的状态。伴随着这两种极端人生状态的往往是两种极端的个人的情绪,一个是大喜,一个是大悲。殊不知,这正是人生的大忌。得意或者失意本就是人生中一个自然的状态,我们不必为此改变自己的情绪。要用一颗平常心,淡然面对得意,坦然面对失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名为《临江仙》的词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词句淡然悠长,给人一种沧桑但又超脱的感觉。这首词千古传唱,经世不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杨慎在写它的时候也正是处于人生的谷底,看不到任何翻身的希望。

  杨慎,明世宗嘉靖皇帝时期内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其父权倾朝野,他本人也是进士出身,是当时有名的才子。但由于对仪礼事件的坚持,他为嘉靖皇帝所厌恶,受廷杖之后,被谪戍至云南永昌卫,本来美好的人生、坦**的仕途就这样中断了。

  在刚开始的岁月中,杨慎也有过哀怨、慨叹、愤恨不平,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心态反而慢慢平和下来。在云南那人烟罕至、远离朝堂的地方,他得以从官场的钩心斗角中解脱。寄情于山水的他有了充足的时间读书、画画、看书。

  现在离杨慎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几百年了,什么皇帝、什么朝堂也早都化为尘土,但杨慎和他这首《临江仙》却永远留在了人间。

  得意时,人生很精彩,鸟语花香,无限风光;鲜花,掌声,美酒不请自来。失意时,人生很无奈,荆棘密布,险象丛生;笑脸,问候,关爱求之不得。

  得意就像甘醇的美酒,亦香亦甜,但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却能使人醉得辨不清东西南北,令人生的航船迷失方向;失意虽似一杯黄连,既辣又苦,却是块磨刀石,能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激励人们找到一条成功的通途。

  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面对得意,要含而不露,把它作为人生前进的动力;面对失意,要冷静反思,敢于正视,敢于面对,失意而不失志,能勇敢地从失意的废墟上站立起来。

  马寅初先生的一句“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是最富有哲理的箴言,引人细细品味,含义极其深远。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挫折在所难免,升学、就业、婚姻、家庭每个方面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挫折。然而,挫折只是人生的经历,而不是人生的终结。学会“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才能真正做到心态平衡,经受住成功和失败的种种考验,这才是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只要我们能够坦然面对,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也才最终可以从挫折中走出来,重新拥有成功的人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