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全世界宣战
强调一下,慈禧借光绪名义发出诏书,不光对某个国家宣战,还把矛头指向不是中国人的一切“远人”,说白了就是对全世界宣战。
诏书曰:我大清国当国两百多年,仁慈厚德,对那些来中国的远人无不采取怀柔政策。可是近三十年来,远人视我们的仁厚为软弱可欺,越来越嚣张,侵占我国土,蹂踽我人民,勒索我们的财物。朕(借光绪皇帝的口吻)今日告请先祖,慷慨誓师。与其苟且偷生而耻辱万年,不如同敌人决一雌雄……
宣战诏书的第二天,慈禧派人给义和团发了两万石大米,同时鼓励杀洋人,悬赏洋人首级。据说,杀一男夷,赏银五十两;杀一女夷赏银四十两;杀一洋儿赏银二十两。这简直昏头昏到家了。
宣战诏书颁布后,京城局势更加混乱,义和团加紧围攻使馆区,官军大开杀戒。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乱军杀死,外国传教士、洋兵也被杀了不少。八国联军先后纠集了四万多兵马,准备疯狂地报复。他们攻陷大沽炮台,源源不断的有援军登陆,在天津同官军和义和团进行了争夺战。7月初,打进天津,守将聂士成浴血奋战,不幸在八里台英勇牺牲。八国联军攻进天津后兽性大发,他们烧杀抢掠、**妇女,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老佛爷恨洋人不假,她骨子里更怕洋人。宣战诏书颁布了,心头的恶气发泄了,又开始后怕。6月25日,就是宣战后的第四天,她匆忙派荣禄前往外国使馆请求“停战”;随之,荣禄带兵进驻使馆区,挂起牌子,上书太后手谕:保护使馆。7月20日,太后又派奕劻去慰问洋人,送去了西瓜、米面、菜蔬。可惜她的“觉悟”为时已晚,穷凶极恶的洋人联军已经朝北京杀过来了。
8月4日,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6日打下杨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裕禄身中炮弹,伤重而亡。
8日,蔡村陷落。清将李秉衡率官军和三千多义和团进驻河西务,誓同洋人决一死战。官民虽殊死抵抗,但难以抵挡洋人的进攻。仅一天,河西务失守,清军退守通州。八国联军离北京越来越近了。
慈禧见大事不妙,起用李鸿章为全权大臣,通电各国外交部,先行停战。意思是都别打了,你们别打我,我们认栽。你想打就打,想不打就不打,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12日,八国联军攻进通州,李秉衡自杀。通州被占,兵临城下,北京已无防可守,城门洞开。洋人扬言17日进攻北京。
老佛爷、西太后慈禧,此时如同被惊吓要死的老鸟,摆在她面前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宁肯玉碎,不为瓦全;另一条是外逃求生。慈禧当然选后一条道。15日,她带着光绪皇帝出逃,临行那刻,她竟然没有放过一直嫉恨的儿媳妇——光绪的爱妃珍妃,让太监把珍妃推进枯井里。香港电影《清宫秘史》再现了这狠毒的一幕,光绪皇帝在一旁默默垂泪,连搭救的话都不敢说,生生瞧着自己的爱妃死于非命。慈禧一生两次被迫外逃,一次是随咸丰皇帝“北狩”承德,这次是狼狈西逃。两次外逃全都是被洋人赶岀皇宫的。
1900年8月15日,大清帝国的都城北京沦陷。西太后挟持着光绪皇帝跑了,官军溃的溃、散的散,留下一座空城,城中无倚无靠的百姓可遭了难,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骄狂地表示要报复,血洗北京城。一位叫赛金花的女人,她同瓦德西关系暧昧,据说她影响了这位联军统帅,京城才免遭一场浩劫。慈禧心里清楚,洋人是不肯善罢甘休的,必须找出替罪羊,替朝廷担罪。9月7日,在逃亡的路上,她发上谕,要对义和团“痛加铲除”。源自对西方列强瓜分侵略的义愤而自发组织的义和团,他们反帝反洋教的英勇行为先被统治者利用,后又被他们出卖,最后惨遭刽子手的屠杀。
替罪羊找到了,还得找出个收拾残局的人,远在两广任上的李鸿章又被推了出来。
那年,李鸿章已是77岁的老人,7月里的一天,流亡朝廷任命他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兼处理后事的全权大臣。7月17日,李鸿章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沮丧心情,从广州登船北上。9月29日,他到达满目疮痍的天津,走进久违的总督府。总督府破败不堪,形同他垂危的身躯。
10月中旬,新的李总督硬着头皮去了北京。昔日的帝国都城,如今已物是人非,成了洋人统治的地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各国军队分区管辖,没有中国人站脚的地界。独留两小院,一个是贤良寺由李鸿章暂居,另一处是奕劻的庆王府。庆亲王奕劻本来逃到了怀来县,慈禧硬拉他为全权大臣,会同李鸿章跟洋人“议和”,奕劻乖乖地回了他的府邸,等着履行那苦不堪言的使命。
八国联军以战胜国自居,照会两位全权大臣,提出了六项谈判原则,清王朝必须照此执行:一、惩办祸首;二、禁止军火输入中国;三、索取赔款;四、使馆驻扎卫兵;五、拆除大沽炮台;六、天津、大沽之间驻军,以保障大沽与北京之间的交通安全自由。
六项条件如杀人不见血的刀,刀刀割刮着大清国的尊严和主权。李鸿章哪敢应承下来,尽量地拖、磨,不时地向慈禧那头请示。慈禧不大愿意,这实在欺人太甚。一些地方大员不明京城细情,纷纷表示反对。李鸿章急得直吐血,心里琢磨反正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这儿作多大难哪!当他举棋不定的时候,联军不听你这套,瓦德西发出狂话,发兵进攻慈禧、光绪暂时“驻哗”的太原。吓得西太后丢了魂儿似的,连夜仓皇拽着光绪逃向西安。然后给李鸿章发电报,说,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慈禧干脆对李鸿章说明白了,你掂量办吧,量中华的国力、物力,让洋人怎么高兴怎么来。
艰难的谈判犹如拉锯战,时光和精力粉末般地碎落。病入膏肓的李鸿章坚持不住了,他盼着尽快了结,让外国联军撤出北京,迎候太后和皇上回辇。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大清国在“议和大纲”上签了字,洋人赖着不走,在惩办祸首和赔款上纠缠不休。
洋人提供的祸首名单上没写上西太后,这让慈禧大大松了口气。“祸首”大都是皇亲国戚以及支持义和团的重臣:载绮、载澜、载濂(三人是惇亲王奕誴的儿子)、载勋(庄亲王)、载淺(恭亲王奕訢的儿子),董福祥、刚毅、赵舒翘、英年。洋人要求必须处死他们。消息传到西安,慈禧心里有愧,这些不都是听从她的旨意才去反洋人、杀洋人的吗?慈禧本人安然无恙,他们却顶罪受死,还要绑到菜市口当众砍头。她思量一下,同意庄亲王赐死,英年和赵舒翘问斩,其他的或罢职或流放。洋人不满意,她赶紧又补判了大学士徐桐(已自杀)、李秉衡(已自杀)、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论斩。刚毅已病故,也被追认了个斩罪。外地大小官员处斩的、流放的、革职的有一百多号。义和团原被称作“义民”,如今变换成“匪民”,各地官军逮住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绑赴刑场杀头,等于自己人杀自己人,义和团运动最终遭到清政府的残酷镇压。
惩凶完毕,接下来谈赔款问题。一轮又一轮的磨嘴皮子,洋人仗势压人,容不得你讨价还价。到了就得听人家的:大清国赔偿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请,年息4厘。洋人霸道至极,明确表示: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赔款正好人均一两,以示侮辱。西安临时朝廷那边为了哄洋人赶紧离开京城,慈禧他们好回京继续当政,便很快答应下来,上谕“应准照办”,纯粹无耻至极。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同十一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是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最不平等的条约。除去“惩凶”和“赔款”两款外,条约还规定:清政府派代表去德国和日本,为被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和日本使馆秘书杉山彬的事件道歉;北京划岀“使馆区”,由各国使馆自行管理、自行防守,中国人不得入内;大沽炮台以及有碍京城至海通道的炮台一律削平;全国各地张贴禁止人民仇教、仇洋的上谕,禁止结会的上谕、禁止文武考试的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应改为“外务部”……
利用义和团,挑起事端,被人揍了,还得遭人羞辱、赔人家钱。导演这一幕悲剧的背后推手慈禧可以安然地回到京城,以太后的名义接着执政;而满目疮痍的帝国却因此背上沉重的外债,再无起死回生的气力。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的联军开始撤离,李鸿章议和又获“成功”。然而,他为这次耻辱的议和,耗尽了最后的心血。这位颇为后世争议的人物蹒跚地走向人生尽头。
签字归来后,李鸿章突然吐起大块紫色的血来,随之病卧床榻。1901年11月7日,78岁的耄耋老人李鸿章闭上了眼睛,带着遗恨和无奈离开了这个世界。
此时,慈禧和光绪正在回京的路中,慈禧惊闻噩耗,不禁放声大哭,她并非为李鸿章的病故悲伤,而是为自己伤心:国事大局未定,倘若再遇不测事件,这么重的担子,谁还能替她承担?!
是啊!这个惹祸精的老太后,谁还站出来替她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