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壌局难撑风潮乍起
当时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孕育着两派政治力量:一派为“立宪派”,又称“改良派”,主张在保留皇帝的前提下实行议会政治;另一派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用武力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主权在民的共和制国家。
1894年,孙中山等人在檀香山发起成立了革命组织,全国各地一批批革命团体秘密成立。在孙中山的倡议和领导下,1905年主要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此后,革命派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虽然屡遭清政府的镇压而失败,但它在中国民众中间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国很不情愿地推行新政,立宪派得势,遂在各省建立省议会或咨议局,推行君主立宪优于君主制的政治理想。立宪派的骨干都成了各省咨议局的头头儿,他们极为不满清朝当局许愿不还愿,迟迟不开国会的拖延作风,连续搞了三次大请愿:1910年1月,江苏咨议局带头,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共十四省咨议局积极响应。选出请愿国会代表团三十三人,向都察院递交了请愿书,得到的仅仅是敷衍;同年6月,有十个团体同时给都察院递交请愿书,清朝当局仍不予理睬;10月,立宪派第三次向资政院和摄政王载洋上书,强烈要求速速召开国会,东三省总督锡良领衔,十八个省的总督、巡抚、将军、都统都表示支持。朝野相呼应,声势逐浪高。
摄政王载津为形势所逼,曲意逢迎成立了中央“资政院”,两百多名议员里,一半由他“钦派”,一半由各省咨议局互选。半官派半民选的资政院不过装装样子,吵吵闹闹成不了大事。1911年,他鼓捣出个“内阁”,同样新瓶装假酒,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那桐和徐世昌为协理大臣,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满人贵族占绝大多数。整个一个“贵族内阁”,立即引起社会各界一片质疑声,国民更是骂声连连。有人讥讽道,“名为内阁,实为军机,名为立宪,实则专制”。清王朝犹如坐在一只火药桶上,一点火星子,就会引起爆炸。何况,点燃火药桶的并非火星子,而是货真价实的导火索。
这条导火索是“铁路收归国有”风波。
中国修筑铁路可谓一波三折。洋人最早想在中国修铁路,被清朝统治者视为怪物1865年,英国人杜兰德沿北京宣武门外的护城河修了一条五百米长的铁路,被慈禧太后强令拆了;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吴淞铁路,长十多公里,慈禧又看不惯,花费28.5万两白银买下后拆除;1881年,李鸿章修了唐胥铁路,慈禧嫌火车头鸣叫惊动皇陵,李鸿章改用骡马代替机车牵引,成一时笑柄。
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侵占的地盘上,修路通火车,获利巨大。因此铁路成了各方争抢的肥肉。肥肉好吃,耗资也大。债台高筑的大清国不得不靠招股和举借外债修路。
1905年秋,湖北、湖南、广东三省民众集股从美国人手中收回了粤汉铁路利权,朝廷同意这三省由商民集股兴建铁路。1907年,川汉铁路也由官办转为商办。四川的股本来源主要靠“田亩加赋”和“抽租之股”,属于强制征收、集资性质。全川民众无论贫富贵贱,都同川汉铁路利益密切相关1910年前后,清政府明令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可以民办,一时风起,入股的民众越来越多。岂料一年后,清政府突然改了主意,载洋听了“内阁”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的建议,宣布将“铁路干线国有”的政策。一年前喊民办,大量引民入股,一年后要收回国有,股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成心设圈套圈老百姓的血汗钱。1911年5月,清朝同英、法、德、美的“四国银行”签订了《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等于说,老百姓掏自己的腰包从洋人手里赎回来的两条铁路筑路权;又被清朝政府强行拿回去,抵押给了洋人,洋人再以债主的资格控制筑路权。简直出尔反尔、瞎胡闹!
民愤鼎沸,一触即发。湘、鄂、粤、川四省的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各地“保路同志会”纷纷成立,股民、议员、学生和底层民众请愿、开会、罢课、罢市,组织团体示威游行。
昏庸的清廷惊慌失措,对四省股民对待不一:对湖南、湖北采取路股照本返还政策;对广东路股实行六成返还,广东股民多为华侨,敢怒不敢言,惹不起但躲得起,认倒霉算了;而四川入股的大多是下层民众,清政府的低价赎回政策,伤害了他们的根本利益,纯粹要了他们的命,因而四川民众反抗“铁路国有”的风潮愈演愈烈。
顽固分子总是错误地判断形势,低估人民的力量。载津在无计可施的情形下,使岀统治者最卑劣、最残忍的招儿一压。他调任清朝得力鹰犬赵尔丰任四川总督,谕令严禁四省民众保路,派端方率官军入川镇压人民的爱国运动。四川局势如山洪暴发、势不可挡。穷凶极恶的总督赵尔丰拘捕了四川保路会会长邓孝可、咨议局局长薄殿俊、股东代表颜楷等数人,9月7日命令士兵镇压请愿群众,当场开枪杀害四十多人,制造成都大惨案。火药桶终被点爆,全川二十万民众组成保路同志军,奋勇涌向成都,同盟会会员吴玉章借势在四川荣县宣布独立,成立了革命政府。
清廷感到大祸临头,火速调集大批军队由鄂进川,企图一举扑灭四川越来越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
就在此时,湖北汉口的两个秘密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正酝酿着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起义。
这场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革命起义,史称“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