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收(507—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北齐文学家、史学家。
折节成才的史学大家
魏收的祖父曾得到一位北魏重臣的器重,迎娶了这位重臣的女儿。魏收的父亲也因此在北魏朝廷担任高官。
魏收从小机敏灵活,不拘小节。有一年,他跟随父亲巡视边疆,爱上了骑马射箭,便立下大志,将来要靠武艺建功立业。
一位随行官员调侃他说:“魏郎,你会使用多少兵器呢?”魏收感到惭愧,从此改变志趣,发奋读书,十五岁便熟练掌握了文章的写法,因文采斐然而闻名。
北魏权臣尔朱荣死后,节闵帝即位。有一次,节闵帝下诏测试群臣,让魏收起草封禅书。魏收当场挥毫,洋洋洒洒写了近千字,没有打草稿,全文几乎无需动笔修改。
一位大臣见状,忍不住夸赞道:“魏收的才华绝对在七步成诗的曹植之上!”不久,魏收受命参与国史编撰,时年二十六岁。
后来,高欢拥戴北魏孝武帝即位。有一次,孝武帝想授予高欢天柱大将军的职务,高欢坚决辞让。孝武帝让魏收起草诏书,准备同意高欢的请求,想任命他为相国。
孝武帝又问相国的品级是多高,魏收如实回答,孝武帝便放弃了这个想法。事后,魏收才发现自己过于疏忽,没有揣测出孝武帝和高欢的心思,将两人都得罪了。他心里很不安稳,便辞去官职。
过了很久,朝廷才安排魏收给孝武帝的儿子广平王担任幕僚,从中央大员变成了地方属官。虽然不久后又调任中央,但魏收察觉到孝武帝的猜疑,又辞去了官职。此时,魏收的才名已经传遍天下,与温子升、邢子才齐名,被世人称为“北朝三才子”。
当时,北魏朝廷的真正掌控者是定居晋阳的高欢。后来,魏收得到去晋阳任职的机会,不仅没有得到器重,还时常被斥责、鞭打。直到高欢的宠臣司马子如委婉劝解,魏收的处境才稍微好转,但也得不到优待,便请求继续撰修国史。经过高欢的大儿子高澄的举荐,魏收终于如愿以偿。
东魏建立后,孝静帝想任命高欢为相国,高欢坚决推辞,让魏收起草奏章。奏章写好之后,高欢对高澄说:“这个人应该又是一个崔光。”崔光是北魏文豪兼史学家,高欢给出如此肯定的评价,意味着魏收获得了认可。
有一天,高欢大宴群臣,对司马子如说:“魏收任史官,记录大家的善恶。我听说,有很多权贵经常给他送礼物,司马先生你是否也送过礼啊?”两人相视大笑。高欢又对魏收说:“你别看有些人天天在我面前晃,我就认为他们很勤劳。我心里跟明镜似的,我死后能不能流芳百世,还不是你这个史官说了算!”不久,魏收便升了职。
高欢死后,高澄继位。大将侯景不服高澄,起兵造反,随后投奔梁朝。高澄命令魏收写檄文,魏收不到一天,便写下了一篇五十多页纸的檄文。接着,魏收又奉命写给梁朝的檄书,要求梁朝归还侯景,他只花了三个时辰,便写满七页纸。高澄对他赞赏不已,说:“我朝拥有魏收,是国家的光彩。”
高澄遇害后,弟弟高洋继位,建立北齐,是为文宣帝。有一天,文宣帝让众臣表达自己的志向,魏收说:“我一定秉笔直书,早日完成《魏书》。”
文宣帝记住了此事,即位的第二年便下诏魏收正式编撰记载北魏历史的《魏书》,并承诺:“你就放心大胆地记录史实,我绝不会像太武帝那样滥杀史官。”
魏收之前就已经收集了大量资料,现在又获得文宣帝的支持,便组织人手,历时三年,撰成《魏书》,完成了一代典籍。由于魏收性格急躁,不能公平待人,对于与自己结怨的官员,他便在史书里隐去他们的善政美德,还沾沾自喜地说:“在我面前,你算什么东西,竟敢跟我作对!我的史笔可以抬你入天,也可以贬你入地狱。”
《魏书》完成后,魏收便接到贵族子弟们许多投诉:有的说遗漏了他们的家人;有的说蓄意诋毁他们的家人;有的讥讽记载不真实,漏洞百出,并直指《魏书》为“秽史”。
魏收十分气愤,逐一反驳,但终因众口铄金,朝廷不得不下令停止《魏书》的传播。文宣帝一贯器重魏收的文才,始终没有处置他。直到孝昭帝即位,命魏收做了很多修改后,才颁行天下。
到魏收晚年,北齐政局黑暗,他选择了明哲保身,不能匡救时弊,遭到世人嘲讽。572年,魏收去世,终年六十六岁。几年后,北齐灭亡,因《魏书》而怨恨魏收的仇家,将他的尸体挖出来丢弃泄愤。
【原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xíng)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摘自《北齐书?卷三十七》
【译文】等到随父亲来到边疆后,魏收喜欢练习骑马射箭,想靠武艺求得仕途。荥阳郡(今河南省荥阳市)人郑伯调侃他说:“魏郎,你会用多少兵器?”魏收感到惭愧,于是改变志趣,下苦功读书。夏天坐在板**,跟随移动的树荫诵读,连续多年,板床因此被磨损了许多,而他的学习精力丝毫不减。魏收凭借文章华丽而闻名于世。
词语积累
文采斐(fěi)然:文采,文学方面的才华。斐然,有文采的样子。比喻一个人文学方面极具才华。
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之前的志趣。指改变旧习,发愤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