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韶州曲江县(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人。唐朝名相,杰出的政治家、诗人。
贤相与诗人
张九龄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后人,祖父、父亲都在家乡附近担任过地方官。
张九龄自幼勤奋好学,七岁就能够下笔成文。十三岁时上书求见当地刺史,这位刺史见到他后感叹道:“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宰相张说(yuè)当时被贬谪(zhé)到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路过韶州见到张九龄后,对他十分欣赏。
张九龄二十五岁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后因与宰相姚崇政见不合,称病回乡侍奉老母。当时唐朝已经雄踞东方一百年,广州早已成为海外贸易的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而大庾岭(今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作为连接岭南与内陆的交通枢纽,虽有旧道,却早已荒废,制约了南北交通和商业发展。于是张九龄上疏朝廷,在旧道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开辟了一条更便捷的新道。这条新道不仅为唐朝南北交通带来极大便利,而且泽及后世,宋代移民大量南迁时,就经由此道前往岭南。事后,张九龄因功被调回朝廷。
几年后,张说再次担任宰相,因赏识张九龄已久,又是同姓,便叙为同宗,时常说:“此人堪称后辈文士中的翘(qiáo)楚。”张九龄逐渐得到重用。
725年,唐玄宗封禅泰山,由张说负责拟定随行官员名单,入选者可得到破格提拔。张说利用职务之便,选了很多自己的亲信。张九龄负责起草诏书,看到名单后劝阻说:“官爵是天下之公器,应该先封赏德高望重的人,然后才到有功劳、有交情的人。这份诏书一公布,肯定会引起公愤。现在还可以更改,请慎重考虑,否则追悔莫及。”张说置之不理,诏书公布后果然一片哗然。后来张说因树敌太多被排挤出朝廷,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地方官。
几年之后,张说去世,唐玄宗想起他曾经多次向自己推荐张九龄,便又将张九龄调回朝廷,三年后任命他做了宰相。
有一年,胡将安禄山打了败仗,被押解到朝廷问罪。张九龄上疏说:“必须按军法论处,不能赦免安禄山的死罪。”但是唐玄宗十分欣赏安禄山,特意赦免了他。张九龄一向以善于品鉴人物著称,提醒玄宗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反叛之相,请趁机依律处死他,以绝后患。”玄宗却认为张九龄是在陷害忠良,将安禄山放回去让他戴罪立功,后来又重用他,果然酿成“安史之乱”。
张九龄作为首席宰相,在诸多问题上与唐玄宗意见相左,被另一位城府深沉的宰相李林甫看在眼里。当时,玄宗宠爱武惠妃,想废黜太子李瑛(yīng),册立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张九龄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并无过错,地位不可以轻易动摇。隋文帝听信后妃谗言,废黜长子,改立次子,结果弄得国破家亡,陛下不能不谨慎啊!”废太子的事就这样搁置下来,但唐玄宗因此很不高兴。李林甫当面保持沉默,私底下却表态支持玄宗,玄宗与武惠妃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
后来,边将牛仙客因为节省费用、仓库充实、武器精良,玄宗对他很赏识,想将他调回京城担任尚书。张九龄反对说:“根据惯例,尚书应该由卸任的宰相或德高望重的大臣担任。牛仙客出身于边疆小吏,一下子让他担任要职,天下人会怎么说呢?”玄宗为此十分恼怒。第二天,李林甫故伎重演,玄宗见也李林甫支持自己,打定主意重用牛仙客,同时罢免了张九龄。从此,李林甫成为首席宰相,逐渐把持了朝政。张九龄成为“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贤相,同时还是著名诗人,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他的诗风劲炼质朴,寄托深远。入选《唐诗三百首》卷首的《感遇》一诗,就是张九龄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他的另一首《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740年,张九龄病逝,终年六十三岁。十五年后,安禄山举兵谋反,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想起张九龄曾经劝自己杀死安禄山,追悔不已。后世史家也多将玄宗罢黜张九龄、专任李林甫作为唐朝由治入乱的分水岭。
【原文】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搢(jìn)笏(hù)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léi),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摘自《旧唐书?卷九十九》
【译文】后来宰相每次推荐高级官员,唐玄宗一定会问:“他的风度能比得上张九龄吗?”按照旧例,官员都要将笏板插在腰带上,然后骑马,张九龄身体羸弱,经常让人帮忙拿着,因此设置了笏囊。
词语积累
颠倒衣裳(cháng):衣裳,古代穿在上身的为衣,下身的为裳。颠倒了上衣和下裳。形容因慌乱而弄乱了顺序,比喻贵贱颠倒。
滔滔不绝:滔滔,水流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流畅。
弋者何慕:弋者,射手;慕,艳羡,引申为觊觎。射手何必觊觎高飞的鸟儿?比喻贤能的人隐居,免得落入残暴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