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臣,指造反的大臣。历朝历代都不乏逆臣,《晋书》就用三卷篇幅记载两晋的逆臣,到《新唐书》便专门冠以“逆臣”之名,设为合传。《新唐书?逆臣列传》共三卷,记载了十余位逆臣,本书选取安禄山、史思明、黄巢为代表。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
安禄山(703—757年),粟特族,本姓康,字轧荦(luò)山,营州柳城县(今辽宁省朝阳市)人。唐朝中期的节度使、叛臣,伪燕开国皇帝。
安禄山自幼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带着他改嫁安延偃(yǎn),他便改姓安。十多岁时,离家独自闯**,精通六国语言,做了为商人居中协商价格的牙人。
安禄山偷羊被抓,幽州(今北京市、天津市一带)节度使张守(guī)抓住他,准备乱棍打死,安禄山大喊道:“大人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吗?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见他豪言壮语,便释放了他,让他与同乡史思明一起对付边境的少数民族侵扰。安禄山连连立功,骁勇善战,被张守收为义子,开始不断升官。
安禄山机灵聪明,当上地方大员之后,大肆贿赂来往官员,求他们在唐玄宗面前为自己美言。742年,玄宗在平卢(今河北省东部、辽宁省南部)设置节度使,安禄山顺利任职,得到朝廷议事的资格,更加得到了玄宗的信任。
后来,玄宗宠信的朝臣,包括宰相李林甫在内,都为安禄山说好话,使得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与日俱增。安禄山很快又兼任范阳(即幽州)节度使。
安禄山体重有三百斤,走路时需要用双肩带动硕大的身体,才能挪得动脚步。可是,安禄山为玄宗表演胡舞,却动作疾速,身轻如燕,每次都能讨得玄宗欢心。
安禄山知道玄宗宠爱杨贵妃,便主动请求做贵妃的养子。每次安禄山进宫,一定先向杨贵妃请安。玄宗为此深感好奇,便询问原因,他说:“臣是胡人,按照胡人的规矩,母亲的地位应在父亲之前!”安禄山的解释让玄宗喜笑颜开,于是让杨家的孩子与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有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做后盾,安禄山的官场之路平步青云,他请求担任河东(今山西省大部)节度使,玄宗同意。自此,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野心开始膨胀,暗中准备叛乱。他在范阳(今河北省保定市)城北筑起防御城墙,储存兵器和粮草,囤积的战马将近一万五千匹,牛羊也相当于这个数目,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当时,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多次向唐玄宗说安禄山会叛乱,玄宗派出官员前去侦察。官员接受了贿赂,报告说安禄山忠君爱国。
杨国忠不死心,又对玄宗说:“陛下如果召安禄山进京,他一定不敢来。”玄宗便召见安禄山,安禄山竟然真的来了。自此,玄宗无条件信任安禄山,一再给他高官厚禄。倘若再有人说安禄山有反心,玄宗甚至将告状的人捆绑了送到安禄山面前。
755年,唐玄宗再次召安禄山进京,他以生病为由推脱。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诈称奉玄宗旨意讨伐逆贼杨国忠,随后率领十五万兵马,星夜兼程,向京城挺进。
听到安禄山造反的消息,玄宗感到难以置信,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朝廷上下习惯了太平日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应战。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守城将领丢盔弃甲,玄宗只能仓皇向蜀地(今四川省)逃亡。天下顿时大乱,饿殍(piǎo)满地,尸横遍野,盛唐的荣耀自此终结,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756年,安禄山在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安禄山因为肥胖,身上常年长着毒疮,称帝后不久眼睛也逐渐失明。身体每况愈下,脾气也愈发暴躁,动辄处罚身边的大臣,许多人开始对他心生不满。安禄山晚年尤其宠爱小儿子,引得大儿子安庆绪怨恨。757年春节,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亲手杀了安禄山。
“安史之乱”让社会遭受到空前的浩劫,经济严重受创,百姓流离失所,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导致了藩镇割据,繁华的盛唐一去不复返。
安史之乱的叛军首领史思明
史思明(703—761年),突厥族,字(zú)干,宁夷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人。唐朝中期的节度使、叛臣,“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
史思明与安禄山是同乡,自幼便是玩伴。史思明长得其貌不扬,精通六国语言,与安禄山共同谋生,人生轨迹极其相似。安禄山受到唐玄宗重用,担任平卢节度使后,史思明也得到入朝觐见的机会。
玄宗见他颇有军事才能,便关切地问他的年龄,史思明回答:“臣已经四十岁了。”玄宗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你还年轻得很,显贵的日子在后头,加油干吧!”从此,史思明得到重用。
755年,安禄山叛乱,命令史思明征讨各地,史思明一路势如破竹,成为安禄山最强有力的后盾。凡是史思明的军队路过的地方,都纵容士兵烧杀抢掠,使士兵们越发亢奋,作战日益凶猛。
安禄山死后,史思明被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任命为妫(guī)川郡王、范阳节度使。此后,安庆绪源源不断地将掠夺来的金银珠宝安置在范阳。史思明眼见宝物堆积如山,想要将范阳据为己有,不想再听命于安庆绪。
有一次,史思明的部下劝他道:“过去将军一直为安氏效力,只是迫于他们的势力而已。如今,唐朝皇帝贤明爱才,如果将军可以带着众将士归顺朝廷,便可以转危为安,何乐而不为呢?”其他部下随声附和:“唐朝复兴,安庆绪的政权一定无法长久,将军何必陪着他送死呢?倘若现在归顺朝廷,便能洗掉叛逆的罪名。”史思明深感赞同,于是归顺朝廷,得到肃宗的封赏,并命他讨伐安庆绪。
史思明一边假意归降,一边招兵买马。肃宗对此有所警觉,派人监视他。史思明自知朝廷并不信任自己,也准备再次反叛。
不久,肃宗派出大军讨伐安庆绪,安庆绪拼死抵抗。唐军缺乏统一的指挥,屡屡无功,史思明趁机攻袭并击退唐军。安庆绪在众人劝说下,给史思明上表,愿意俯首称臣。史思明回复:“愿为兄弟之国,称臣之事决不能接受。”安庆绪大受感动,率领部众来到史思明军营,史思明这才揭下面具,怒斥他道:“你身为人子,竟然杀父篡位,实在是天理难容!今天我就替天行道,讨伐你这个逆贼!”说罢便杀了安庆绪,而后自称大燕应天皇帝。
此后两年,史思明率部与唐军交战,互有胜负。史思明宠幸幼子,常有立小儿子为太子的念头,身为大儿子的史朝(cháo)义深感不安。
恰逢史朝义兵败,史思明口不择言地训斥他道:“你敢违抗我的命令吗?待我得胜归来,一定杀了你这个家贼!”史朝义的部下闻言,对他说:“如今我等已是死到临头,不如商议下废立君王的大事。若将军不能痛下杀手,我们也不再追随,只能投靠朝廷,换得一线生机!”史朝义被众人说服。
761年三月,史朝义的部下发动兵变,生擒史思明后将他勒死。史思明终年五十九岁。第二年,史朝义兵败被杀,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彻底被平定。
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
黄巢(820—884年),曹州冤句县(今山东省菏泽市)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
黄巢出身于盐商世家,文能写诗,武能骑射。五岁那年,他父亲与祖父以“**”对诗连句,黄巢脱口而出:“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长大后,黄巢连续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于是愤恨地写下《不第后赋菊》之诗说:“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回家后,他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
唐朝末年,全国各地水灾、旱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874年,私盐贩子王仙芝聚众数千人,揭竿而起。第二年,黄巢率领各位子侄集聚数千人响应。王仙芝的义军队伍不断壮大,很快聚集了数十万兵马。
义军转战各地一年多之后,王仙芝攻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当地刺史自知不敌,答应为他上表求官,双方罢兵。随后,唐僖(xī)宗果然给王仙芝封了官,王仙芝很心动,决定接受朝廷的官职。没有得到封赏的黄巢对此极度不满,极力阻止王仙芝归降。最终,两个人分道扬镳。
877年,王仙芝战死,黄巢被推举为义军首领,号称“冲天大将军”,从此自立为王,继续转战各地。
当时,军中盛传:“遇到儒者就杀,军队必将覆灭。”黄巢的义军进入福建(今福建省大部)后,抓到俘虏,只要自称为儒者,一律释放。有一天,义军经过一户人家门前,便说:“这是读书人家,千万不能烧,赶紧灭掉火把!”
880年,黄巢一路攻打至洛阳,顺利进入长安。唐僖宗束手无策,匆忙逃离京城长安,甚至文武百官及皇室子弟、嫔妃都不知道皇帝的去向。
黄巢坐着金色辇车,浩浩****地招摇过市,引得长安市民争相来看。黄巢命人告知百姓:“黄王起兵正是为了天下百姓,大家无须恐慌。”此后,义军但凡看到贫民,都会大方地施舍。
不久,黄巢登上皇帝宝座,建立国号“大齐”,并大赦天下。大齐的义军本就是农民,尤其憎恨唐朝宗室和公卿士族,对他们展开了疯狂的屠戮。
起义之初,黄巢便提出了“均平”思想,深刻反映了农民阶级对贫富不均现象的深恶痛绝,以及对力求改变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渴望。建立政权后,这位草莽皇帝还首创了高层换届制度和四相制,体现出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881年,唐僖宗诏令各方节度使讨伐黄巢,黄巢随即退出长安,继续转战各地。第二年,黄巢的得力干将朱温投降唐朝,黄巢率军又坚持了两年,在重重围剿下,最终被伏杀。至此,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军起义宣告结束。
黄巢起义以流动作战的方式,转战十二个省,坚持了十年时间,狠狠打击了封建门阀势力和唐朝的统治,使唐朝彻底走向名存实亡。二十三年后,深陷藩镇割据的唐朝被朱温建立的后梁取代。
【原文】张守节度幽州,禄山盗羊而获,守将杀之,呼曰:“公不欲灭两蕃邪?何杀我?”守壮其语,又见伟而晳,释之,与史思明俱为捉生。知山川水泉处,尝以五骑禽契丹数十人,守异之,稍益其兵,有讨辄克,拔为偏将。——摘自《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上)》
【译文】张守担任幽州节度使,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准备处死他,安禄山高声大叫说:“你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吗?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认为他的话豪壮,又见他身材伟岸白皙,释放了他,命令他与史思明一起担任捉生将。安禄山熟悉山川地形和泉水所在地,曾经带领五名骑兵擒获数十个契丹人,张守感到惊奇,慢慢增加他的部众,安禄山凡征讨之地都能攻克,被提拔为偏将。
词语积累
奇禽异物:禽,鸟类。指珍奇的鸟类,罕见的事物。
亡命之徒:徒,人,多指坏人。指逃亡在外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