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绰(953—1009年),契丹族,小字燕燕,出生于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平谷区),辽景宗的皇后,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死后谥号睿智皇后。
传奇的草原女政治家
萧绰是辽朝大臣萧思温的女儿,她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做任何事情都井井有条,而且性格坚韧,办事利索,哪怕一些小事也不例外。
有一次,萧绰与姐妹们一起扫地,这些出身高贵的女孩子当然不会认真做家务,只当作游戏,随便玩一下就结束了,只有萧绰独自仔细地完成清扫。萧思温感叹说:“这个女儿将来必定能成大器。”从此对她更加宠爱。
萧思温很受辽景宗重用,萧绰便顺理成章地嫁给辽景宗为贵妃,后来晋升为皇后。辽景宗体弱多病,由萧皇后辅助理政。萧皇后集思广益,善于听取各方意见,知人善用,把国家大事处理得非常好,使辽朝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辽景宗越来越信任萧皇后,后来干脆宣布她的地位与自己等同,赋予她独立处理日常政务的大权,自己听听通报即可,对于萧皇后做出的决定,辽景宗也极少反对。
辽景宗甚至召集史官,让他们在记录皇后言论的时候,用“朕”“予”这类皇帝专用的称谓,并且将这一条作为法令严格执行,实际上给了萧皇后代行皇帝职权的权力。就这样,萧皇后的政务处理能力越来越成熟。
982年,辽景宗病逝,年幼的梁王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尊萧皇后为皇太后,执掌朝政,便是鼎鼎大名的萧太后。
萧太后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国疑,各宗室亲王都有兵权,随时可能发动政变,而辽朝的南部边境也不稳定,随时有与宋朝开战的可能。如何保住性命、如何不让辽朝发生内乱,以及如何解决边防问题,是摆在萧太后面前的三大难题。
萧太后首先找到忠于自己的大臣,流泪请求他们的帮助,在她的诚心感召下,众臣纷纷安慰她,立誓效忠。
紧接着,萧太后在各个重要职位上都安排自己的亲信;同时,为防止宗亲联合发动政变,她下令宗室“各王回到自己府邸后,不允许私下里互相会见”;此外,她还将各宗亲的亲属召到宫中为人质,就此解决了宗族造反的问题,迅速稳定了朝政。
南方的宋朝一直想找机会夺回燕云十六州,这时,宋太宗收到报告说辽朝皇帝年幼,国家大事由太后决定,而太后过度宠信某个大臣,他们国家的人对此都有所诟病。宋太宗认为这是进攻辽朝的好机会,于是派出三路大军,发动大规模北伐,意图一举扫平辽朝。
面对宋军猛烈的攻势,萧太后亲自带领辽圣宗驻扎在南京(今北京市),首先派兵迎战东路宋军,打得他们连夜渡河撤退,溺死者不计其数。辽军继续进攻残部,又杀死数万人,宋军丢弃的铠甲堆积得像丘陵一样高。西路宋军也乱了章法,抗辽名将杨业被活捉。杨业绝食而死,萧太后下令割下他的头颅传送到边关,辽军士气大振。
宋军的心理防线就此被打破,不仅没有守住之前攻占的城池,而且全线溃败,辽军大获全胜。这次战争,迫使宋朝对辽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萧太后的威望达到巅峰。
此后,辽、宋连续多次交战,胜多败少。为了更有效地牵制宋朝,萧太后大力扶持西夏国主李继迁,册封他为夏国王,让他持续不断地骚扰宋朝西部边境,牢牢把控住了对宋朝的主动权。
经过萧太后多年的励精图治,辽朝吏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达到顶峰。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以收复失地为名,一路攻城拔寨,深入宋朝境内,一直打到澶(chán)州(今河南省濮阳市)。几天之后,辽军一名大将中了宋军埋伏被射死,加上孤军深入,胜算已经不大,有大臣提议和谈,萧太后同意。
随后,宋真宗御驾亲征,到达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此时形势对宋军有利,但是宋真宗无心恋战,希望通过和谈使辽朝退兵。
最终,辽宋达成协议,辽朝同意退兵,宋朝同意每年交纳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辽圣宗与宋真宗结为兄弟,宋真宗称呼萧太后为叔母。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没有发生过大战争,双方礼尚往来,互派使者,维持了长达百余年的和平。
1009年,萧太后将权力交还辽圣宗,结束了长达四十年的摄政生涯。萧太后不久病重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萧太后成功辅佐两代君王,能谋善断,把辽朝带入欣欣向荣的发展轨道,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
【原文】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轸(zhěn)、韩德让进曰:“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后与斜轸、德让参决大政。——摘自《辽史?卷七十一》
【译文】萧太后哭泣着说:“我们寡母幼子,宗族势力很强大,边界不安宁,怎么办呢?”耶律斜轸、韩德让进言说:“太后信任我们,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于是,萧太后委任耶律斜轸、韩德让参与裁决大政。
词语积累
闻善必从:听到好的建议必定会采纳。
边防未靖:靖,平安。边界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