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白话二十四史

成祖本纪

白话二十四史 李海杰 2010 2024-10-22 04:24

  

  朱棣(1360—1424年),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明朝第三位皇帝。死后庙号成祖。

  马上打江山的永乐大帝

  朱棣出生时,身为义军将领的明太祖正与对手进行生死存亡的较量。军情紧急,太祖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刚出生的儿子,便匆忙赶往前线指挥作战。

  明太祖儿子众多、战事倥偬(kǒngzǒng),朱棣不是长子,因此没有得到太多关注。朱棣十一岁时,被封为燕王,参加父亲安排的各种学习及锻炼。在一次次声势浩大的战争中,以及与武将的相处中,朱棣耳濡目染,学会了排兵布阵与战场拼杀。

  明太祖称帝后,元朝残余势力建立北元政权,继续与明朝对抗。朱棣二十一岁时,来到自己的藩地北平(今北京市),与北元做了邻居。

  1390年,太祖命令朱棣率军北征。忽逢天降大雪,不见前路。众将认为风雪太大,不利于行军,朱棣觉得这样的天气,敌人也会降低警惕,应该抓紧进军。

  明军抵达元军营地,元军果然丝毫没有察觉。即便如此,朱棣却没有下令出击,而是派人劝降,亲自设宴款待元军首领。元军首领感激涕零,决定投降。捷报传到京城,太祖大喜过望,从此安心将防御北元的事务交给他。

  明太祖为了维持国家稳定,分封自己的儿子们驻守边界,允许他们拥有军队。1398年,太祖驾崩,嫡孙朱允(wén)登基,是为建文帝。

  年轻的建文帝身为侄子,十分忌惮散布边疆的藩王,开始着手削藩,先后将五位藩王贬为庶民,湘王甚至被迫自焚而死。兔死狐悲,五位藩王的命运让朱棣意识到不能坐以待毙。

  为了麻痹建文帝,朱棣装疯卖傻。炎炎夏日,他故意在建文帝派来的使者面前披着棉被烤火炉,嘴里直喊:“冻死我了!”

  一切准备妥当后,朱棣迅速出兵占领北平,打着“为国靖难”的旗号起兵。建文帝派出大将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大军进攻,朱棣剑走偏锋,在中秋之夜偷袭,打得耿炳文措手不及,连战连败。

  建文帝又派大将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讨伐,朱棣设计威胁宁王,得到他麾下的蒙古骑兵,实力大增。在与南军的交锋中,蒙古骑兵勇猛无比,李景隆屡屡战败。后来,李景隆乘虚进攻朱棣的根据地北平,没有攻克,朱棣迅速回师,再次击败李景隆。

  建文帝无奈,又换上盛庸为大将。盛庸不负众望,连续击败朱棣。虽然朱棣凭借出色的谋略以及运气,先后赢过几次盛庸,但自身也损失惨重。

  直到战争持续了三年之后,朱棣才猛然醒悟,凭借以北平为中心的一小块地方,不足以与朝廷抗衡;而且北平与南京相距甚远,沿路的城池都有重兵把守,要想取胜,只能避实就虚,攻其不备,直击南京。1402年,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在南京登基,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为了巩固皇位,大肆诛杀反对自己的官员,其中最惨烈的非方孝孺莫属。方孝孺名满天下,是读书人的典范。成祖召见方孝孺,请他起草即位诏书。

  方孝孺傲骨嶙嶙,哭着进入大殿,连礼都不行,死活不肯写诏书,逼急了就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成祖失去耐心,下令将方孝儒处以车裂之刑,连带被处死的亲族接近九百人。

  处置完政敌之后,明成祖迅速休养生息,恢复民生,国力日渐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同时寻找失踪的建文帝,1405年,成祖命太监郑和下西洋。浩浩****的远航队伍打开了中国与海外的贸易之门,也让各国对明朝心生敬畏,形成了万邦来朝的盛况。

  此外,明成祖命解缙(xièjìn)等人编撰《永乐大典》,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为了加强对朝野的控制,成祖恢复特务机构锦衣卫,又设置东厂,监察百官。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奠定了今天北京市的规模和格局。

  明成祖先后五次北征北元,病逝于最后一次北征回京途中,享年六十五岁。这位马上天子将明朝推向全盛,功绩千古流芳。但他设置特务机构,重用宦官,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原文】王貌奇伟,美髭髯(zīrán)。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yǐ)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率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摘自《明史?卷五》

  【译文】燕王朱棣相貌奇伟,髭髯美丽。有雄才大略,能知人善任。洪武二十三年,和晋王讨伐乃儿不花。晋王胆怯不敢进攻,燕王倍道兼程到达迤都山,俘获乃儿不花的所有部众回来,明太祖十分高兴。此后,燕王多次率领众将出征,并受令节制边疆的军队,威名大振。

  词语积累

  大刀阔斧: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灭亡而感到悲伤。

  坐以待毙:坐着等死,指不采取积极行动而等待失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