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牵手与牵心:园长指导家长工作能力的提升

第一节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儿童的发展受到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家庭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大;同时,幼儿园教育要取得预期成效,也必须取得家庭的配合支持。幼儿园应正确认识并处理园所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加强家园一体化建设。

  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

  (一)做好家长工作有助于实现家园合育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承担着教育幼儿的任务,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当前家庭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取得发展的有力保障。一个园所,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它的发展才是有生命力的,否则不会持久。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实现家园合育。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向上是一致的,都必须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园的教师与家长作为教育者,是促进幼儿发展教育的主体。《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

  案例1 欲言又止的妈妈

  我们班小美妈妈很少来园接孩子,一天下午接孩子时向我了解了一下孩子的情况,最后还问了问班中小朋友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妈妈好像有事还没有说完,其实我也猜到了一点点,但她却停止话题匆匆离去。后来我也听说其他家长一直在相互讨论,询问关于表达能力的问题。通过细致的观察我在班级活动中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表达能力:1.通过图书漂流: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2.通过借阅图书开展班级故事大王活动:分享自己借来的图书,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阅读兴趣。

  有的小朋友甚至把自己喜欢的书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同走进书的海洋,每位小朋友的阅读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活动结束后我也及时与小美妈妈打电话联系,询问活动后小美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提高,小美妈妈当时很激动,她对我说:“高老师您真仔细,当时真不好意思说我家孩子的问题,怕给您找麻烦,但您却观察到了!小美最近很爱给我们讲故事,她每天都会把幼儿园小朋友讲的故事和全家一起分享!谢谢您的细心和耐心,孩子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锻炼!”孩子有了变化,我也十分欣慰。

  幼儿园作为正规教育机构,要把家长工作放在与保教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长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家长是幼儿园的服务对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幼儿园应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做好工作,为家长提供方便。然而,过去园所与家长的关系常常是将家长看作被动的服务对象,家长到园所只是为听取园所的要求和了解幼儿的表现,而且家园联系仅为单一方向。这种状况与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针对家长与幼儿园关系,我们分别对60名幼儿园教师和60名家长做了问卷调查。

  教师和家长问卷:

  您认为家长与幼儿园是什么关系?(多选)

  A.家长是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是上帝

  B.家长是幼儿园的服务者

  C.家长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资源

  D.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者,与幼儿园具有共同的责任

  E.家长是幼儿园发展的支持者

  F.其他

  调查结果见下图。

  分析调查结果,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是幼儿园的服务者(56人,93.3%),而教师对这种身份定位的认同人数仅为13人(21.6%)。从教师的角度来看,100%的教师认为“家长是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是上帝”,而家长认同此观点的人数仅为是24人(40%)。这两项数据说明,家长与教师都非常尊重彼此的地位,肯定彼此的价值,存在相互服务的关系。同时我们看到,家长和教师对CDE三项的看法都比较一致,也就是说家长和老师一致认为,家长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资源,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者,与幼儿园具有共同的责任,家长是幼儿园发展的支持者。

  事实上,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过程看,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也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和资源。幼儿园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家长的关心、支持和监督评价也是搞好幼儿园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的促进因素;从幼儿园的社会生存与对外交流环境看,家长是幼儿园走向社会,获得广泛理解支持,扩大教育和服务功能,以及树立园所自身良好形象从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中介和桥梁。

  幼儿园要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配合激发其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

  (二)做好家长工作有助于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环境。由于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最直接,家长与儿童有着亲密的关系,因而对其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重要而又十分独特的。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大,依恋情感深,家庭的影响作用就更大。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幼教机构不可替代的,同时对幼教机构保教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或优势体现在:家长与幼儿之间是血缘亲情关系;家庭成员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往互动频繁,接触亲切;家庭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可以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幼儿;家庭教育是一种个别教育,是一对一进行的,甚至是几个成人对一个幼儿的教育;家庭教育更应侧重引导儿童学习做人,学前阶段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等。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员。许多家长往往只是按照自然法则扮演家长的角色,并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含义,缺乏科学的方法,在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上存在着种种误区和偏差。相当一部分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养也不尽如人意,这样会使幼儿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案例2 有意义的假期

  这次假期时间变长啦!我们不能让这个假期白白浪费,放假之前我给班里每位小朋友都做了一个分析,每位小朋友都各有所长,为了让孩子的发展更全面,我设计了一张假期日历计划表,计划表中有拼图,讲故事,做家务劳动,绘画,运动等。每天让小朋友自己计划自己的活动安排,用文字,图片展示都可以。

  短短的一个假期结束后,孩子返校后有了不同的改变。在新学期,孩子们都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小蚯蚓告诉我他想当护旗手。我说:“护旗手是有进步的小朋友才可以当的,你想一想你哪方面还需要改进?”他想了想说:“我要坚持早睡早起,每天坚持来园做早操。”等到我们班升国旗时他真的做到啦!妈妈也和我反馈说最近回家按时睡觉,早睡早起,特别棒!以前总是赖床不爱起,希望他可以继续保持!其实一点点的付出,发展了孩子的计划性和执行性,多想点,多做点,孩子们的发展也就更多一点。

  幼儿园及其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家教的特点与问题,通过家长工作,引导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养态度和方法,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发挥家教优势,给幼儿以积极良好的影响。

  (三)做好家长工作有助于利用家长资源

  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如今每个幼儿园都在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幼儿园实际的园本课程,而实践告诉我们,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其中就包括家庭资源的利用。

  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材料的支持与准备,比如一些图片、知识资料以及与主题相关的道具材料等。光靠教师一人收集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我们平时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活跃。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已不同于以往的孩子,他们的知识已不再局限于在幼儿园学到的,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甚至连教师也回答不上来。那么,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我们就可以发动家长,让他们协助上网查阅资料,或者教会孩子如何从广播、报刊等媒体中主动获取信息资料,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同时,我们还体会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一些家长自身就是现成的教育资源。比如:有的家长是邮递员,有的家长在医院工作,有的家长是计算机专家,那么,如果我们能主动争取这些家长,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来,为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单位,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介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活化,而且组织形式也更加活跃和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就能争取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并且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家庭资源的优势,以便更加有利于我们的课程建设。

  (四)做好家长工作有助于促进教师成长

  现代社会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开展家长工作已成为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否成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也可以体现教师开展家长工作能力的高低。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学会与不同的家长沟通,那么,久而久之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与家长之间的交往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因此,和教师相比,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与兴趣爱好,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会积累一定的经验。虽然这些经验不一定都是成功的经验,但肯定也有我们教师可以借鉴的地方。因此,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平时能多开展一些诸如“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家长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对教师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从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不断成长起来。

  (五)做好家长工作有助于促进园所发展

  幼儿园服务的对象是孩子与家长,如果我们能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做到尊重家长,在争取和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同时,鼓励他们提出宝贵意见,在工作中加以重视并及时反馈,那么家长就会感受到幼儿园对他们的尊重,从而增加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如果我们能做好家长工作,一心为孩子着想,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长解决一切后顾之忧,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时就会更加放心,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度就会增加。如此一来,家长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家园共育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幼儿园献计献策,从而保障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作为园所领导者,我们可以多征求家长的意见,从家长的视角了解幼儿园发展的方向,了解家长们的关注点,幼儿园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还存在哪些误区,使幼儿园及教师及时调整自己工作,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好,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六)做好家长工作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幼儿园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场所,更是一个将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大环境。它把园所的老师、各行各业的家长及老人联系到一起。一个孩子的健康和快乐,直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我们幼儿园以做好家长工作为主要目标,间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合作、宽松、融洽的合作教育是连接幼儿园和家庭的一根纽带,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发挥合作效力,产生教育共识。家庭和教师自然是这项工最主要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他们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教育伙伴关系;营造一种宽松、融洽互相帮助的合作教育氛围,这是搞好家园合作教育的必要前提。做好家长工作能加快社会和谐的步伐,使家长和教师尽快产生诚挚的合作愿望,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案例3 园所活动进社区

  由于我们草桥园活动场地有限,所以有时候我们的活动会在社区花园进行,而每每这时,都会有许多带着孩子来围观的家长。所以我们班决定将园中精彩活动带到社区,不仅能让社区家长了解老师,还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娱乐需求。

  于是,几天后我们组织了一场社区亲子运动会,没想到参加活动的家庭有三十多个,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无论是孩子和家长,还是我们都非常兴奋。

  有位阿姨说:“姑娘,这是你们组织的活动呀?有没有组织老人的活动啊?”我说:“这是我们了解到小区的孩子喜欢跟我们老师一起活动,于是组织了这次活动。您希望我们组织什么活动呀?”阿姨说:“跳广场舞就行,上次看你们带家长跳的就听好,这边没人组织,想跳都得去别的小区。”我说:“那我们商量商量,如果我们组织,您真来吗?”阿姨说:“来啊,肯定不少人来呢,这多近呀。”

  回去的路上,我把和阿姨的对话跟同行的老师说了,老师们说:“可以呀,又是好事,又可以锻炼身体。咱们跟齐老师说说吧。”齐老师听后,说:“当然好了,只要你们愿意,我大力支持。”

  于是,我们的社区舞蹈队成立了。居民们都称我们为社区美女志愿者呢!活动两周后,当问阿姨们有什么感受时,有的阿姨说:“通过健身,现在睡眠特别好。”有的阿姨说:“这个操真好,动作简单,好学还能做到位。”有的阿姨说:“天天跳这个,浑身都有劲了。”有的阿姨说:“那是真高兴,一听到音乐心情就特别好。”阿姨们朴实的话语让我体会到了活动的价值,懂得了何为党员们所奉行的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更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快乐。

  不跳不知道,一跳才知道其中的辛苦,每天晚上6点到8点跳广场舞,回家时间更晚了,熬夜工作成了常事。

  看到我们这么辛苦,当初提议的阿姨说:“姑娘,你们这么辛苦,我们都心疼了。要不别跳了。我们是放松,锻炼身体。你们白天还要上班呢。”我们说:“没事阿姨,以后我们轮流带大家跳。”

  就这样,我们每天两人一组轮流带大家跳,一直坚持到队伍中有人能带着大家跳了。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我们都乐在其中。

  活动过程中,有不少人劝我们别跳了,但我们并没有放弃。还有不少人问我们“是什么让我们一直坚持”。开始我们说:“因为已经开头了,不能随便放弃。”而现在沉下心来细想之后,我们会说:“是一幼党组织带给我们的一种精神,服务的精神。”活动过程中,齐老师的建议与支持其实就是一位党员老师为人民服务意识的体现,更是对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引领。

  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任务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最持久的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发展。他们对幼儿游戏和活动的关注以及所表现出的兴趣,与幼儿的进步、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长有效地参与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健康成长。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担负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幼儿园是协助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应把家园合作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计划之中,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幼儿园应当完成的家庭合作任务。

  第一,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开半日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及发展情况,主动听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建立教师与家长联系制度。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及其家长的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共同研究教育幼儿的策略。

  第三,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丰富扩展教育内容。让家长了解本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主动参与班级的教育活动。

  第四,通过咨询、讲座、研讨、交谈、亲子活动、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及网络互动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优化家庭教育水平。鼓励家长相互学习,经常交流育儿经验。

  作为园长,必须把家长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建立合理的家长工作制度,指导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主动承担向家长宣传先进幼教理念和方法,指导和帮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的责任。当前幼儿园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对家长工作的认识。

  (一)与时俱进,传递科学育儿理念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正视并给予纠正。

  1.家庭教育观念不统一

  案例4 育儿理念不统一

  周一早上入园后可可妈妈看见我,欲言又止,我觉得她应该是有什么事情,所以主动询问。谁知妈妈还没有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张老师,我都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信心了。”我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安慰她:“您压力别那么大,孩子身上存在问题是正常的,不是还有家人和我们老师吗?”“谢谢您,张老师。您说的对!我们家现在的问题是每个人对可可的教育都各执己见,都快乱套了!从小我和她奶奶一直一起带她,我对孩子的态度就是能自己做就让她自己做,而奶奶是能帮她做就帮她做。就拿吃饭来说吧,可可吃饭慢,一边吃一边玩,奶奶怕饭菜凉了就喂她吃。我就希望给她规定时间,吃不完就不给吃了。她爸觉得应该多给她做点爱吃的菜,这样就能吃得快了。总之,我们看法都不一致。昨天晚上,都九点多了可可还没有洗漱,我叫了几次她都没动,一直在看书,奶奶在一边说,今天下午睡多了,晚点睡就晚点睡吧。您说是不是应该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不能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可妈妈话语间带着无奈与无助,我答应她有机会跟奶奶聊聊。

  可可家出现的问题在当今很多家庭都存在。4-2-1的家庭模式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大家都在“尽心尽力”为孩子的成长服务,但两代人的生活背景不同往往导致教育观念也不相同,即便是孩子的父母也会因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出现教育观念不一致。

  2.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忽视全面发展

  案例5 拔苗助长

  “老师,咱们大班都学什么?学拼音吗?”每到中班第二学期就会有很多家长向老师询问。因为升小学的压力,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大班能多学些知识。还有不少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李老师,麻烦您给孩子留点作业,您留的孩子做,我们自己留不管用。”似乎到了大班孩子的童年就没有了,愉快的游戏被不适宜的学习取代,家长们在社会压力下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妍妍姥姥经常跟小区里的爷爷奶奶夸自家孙女:“我家妍妍可聪明了,一岁多就能数到100了,现在能认识1000多个字了,还会说英语呢……”

  在一些家长的意识里,幼儿学习知识是第一位的,因为知识能够看得见用得着。尽管老师也在一直告诉家长3~6岁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家长虽能理解但仍不能改变其教育理念。当今社会上报道的超常儿童也是导火索,如音乐方面的超常,美术方面的超常等,于是一些家长们不断挖掘孩子的潜能,力求把孩子培养成知识型超常儿童。一些本应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开始背负着父母的沉重期望,学英语、背唐诗、学钢琴、读名著、学跳舞、练网球,没有节假日,没有自由活动时间,一天到晚都安排得满满的。专家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时期是影响他们性格和品质的重要阶段,能否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孩子的童年应是无忧无虑的,儿童本身所具有的童年时期的特征是幼稚的,天真活泼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教育要遵循孩子年龄发展的规律,不要盲目地相信诸如“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煽动性的话。杜威说过,人的成长是各种能力慢慢成长的结果。儿童天性的发挥,能力的成长都是有一定程序的。家长们应明确学前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把自己主观的意志强加给本可以天真烂漫成长的儿童,应尊重儿童自身的发展,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3.重生理、轻心理

  “宝贝,吃饱了吗?今天吃的什么?”接园时贝贝妈妈见到孩子第一面就问这些话。丫丫妈妈在接园时直接问老师:“老师,今天丫丫大便了吗?”而且不止她一个人,大多数家长都会在接园时这样询问,很少有家长观察幼儿的情绪并询问“今天在园玩得高兴不高兴”等问题。

  日常生活中,孩子吃不下饭,或长不高,或生病,家长总会很担心,却很少关注孩子心里好不好受,情绪怎么样。佛山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袁朝霞表示,家长们对孩子重生理轻心理的管教方式,其实就是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的一大原因。

  据介绍,孩子有两个逆反期,3~7岁时想要活动上的独立自由,11~18岁时想要精神上的独立自由,因此了解孩子的心理,用成长、发展的教育眼光来关爱孩子非常重要。然而,在幼儿园阶段这种重视幼儿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4.忽视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

  案例6 尊重孩子的选择

  “张老师,麻烦您点事!”

  “您说。”

  “您能把我们家峰峰和涵涵分开吗?”

  早上送园时峰峰的妈妈对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听到后我预感一定是有什么事,然后继续问道:“为什么呀?有什么我能够帮上忙的吗?”峰峰妈妈看看我,表情有些不好意思,犹豫了一下便开口说:“也没什么,就是峰峰最近总和涵涵一起玩,我觉得应该让他和优秀的孩子一起,多向他们学习。”我听明白了,峰峰的妈妈对班里孩子存在着一些看法,于是我追问道:“那您知道峰峰为什么愿意和涵涵在一起玩吗?”“哎,这个我还真没问过!”

  “据我观察,峰峰和涵涵最近喜欢上了公交车的游戏,每天午睡前取拖鞋的时候峰峰和涵涵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手拿着小拖鞋当方向盘,嘴里还叨唠‘上我的公共汽车吧!’看着他俩的游戏我都觉有意思。”峰峰妈妈认真地听着我的讲述,好像想到了什么,“张老师,您说我的想法对吗?”我笑了笑说:“您回去先问问峰峰为什么喜欢和涵涵一起玩?咱也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峰峰妈妈点点头离去了。

  在这一案例中,导致峰峰妈妈对孩子缺少了解的原因是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独立人格的尊重。幼儿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立的思维和想法,有主观意愿。而当前的一些家庭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在思想上、行为上包办代替过多;采取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惩罚或奖励;不询问孩子的意愿为孩子进行人生规划等。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经过长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人,也不能成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维护尊严、保证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人”来。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家长应该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尊重幼儿必有的尊严和必有的权利。

  5.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目标

  案例7 盲目的选择

  接园时,家长们在大门外聊着天。琪琪妈妈问乐凡妈妈:“你家乐凡在外面报补习班了吗?”

  “报了呀,你们没报呀?”

  “我们还没报呢,这两天我一直想这个事,不知道大家都报了什么。”

  “你问问老师,我觉得李老师的建议还是挺真诚的。”

  “是啊,我一会儿问问。琪琪奶奶听说小区里一个比琪琪大一些的小姑娘在外面学习舞蹈,前几天还去市里参加比赛,她也想让琪琪学舞蹈了。”

  从家长的交流中可以感觉到家长对幼儿发展的思考,不仅询问同伴还会征求老师的建议,但细细分析,家长对幼儿的发展目标是否明确呢?是否根据自家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发展规律来规划幼儿的发展呢?案例中呈现的也是当前家长在教育子女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对孩子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多半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孩子的发展谁来做主?这应该是家长思考的问题。在孩子尚小的童年阶段,家长的意见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家长更应该进行长远的合理的发展规划,避免随波逐流,让幼儿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富有个性地成长。

  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员,并不完全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在教育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教育观念可能不正确,再加上有些家长受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有时可能不冷静,过于急躁、片面,提出的意见、要求可能不太合理。这时,园长和教师应理解并包容家长,帮助家长冷静下来,然后向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向他们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可以有意识地为他们讲授相关的育儿知识等。如果家长提出的意见、要求合理可行,园长和教师就应当积极采纳,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

  6.家园对孩子的有效学习观念不一致

  案例8 幼小衔接

  今天大班刚刚召开完家长会,就听几个家长在楼道里大声议论,声音还有些激动。我没有急着走上前,而是在旁边听家长议论。也想了解一下家长的真实的想法与困惑。其中一个人说:“听老师说今年幼儿园不教汉语拼音了,这还了得啊。”一个也接着说:“是啊,这肯定不行啊,我们有一个同事,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听说当时就没有上学前班,现在汉语拼音也掌握不好呢,基本上老师天天请家长,把我们同事愁的啊。”“我有一个邻居也是这样啊,孩子也没有提前上学前班,现在后悔的把后槽牙都快咬断了,孩子跟不上也没有了学习的自信,老师还经常把孩子留下来,全班同学都笑话他,也没有小朋友和他玩,急得他妈妈总是掉眼泪。”“孩子小时候家长盼着孩子长大,现在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又开始着急学习成绩。”“幼儿园老师讲的我都认同,但我们在中国啊,还能真像老师讲的似的,只关注孩子的能力发展,不以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我可不相信,起码现在不相信。”“我们班还找来了一个现在上二年级的家长和学生现身说法呢,看来幼儿园为打消我们家长的顾虑还真是想了不少的办法呢,但我还是怀疑她家孩子学习成绩那么好,难道真没有上过学前班吗?我表示怀疑,但学生也是这么讲的啊。”“人家孩子聪明呗,有的孩子就是学习的料,听说孩子的汉语拼音只学习两周呢。”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都在讲自己的看法。

  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大班时才开始特别重视小幼衔接的事情,但家长基本只重视知识的习得,如汉语拼音学习、思维课程学习等、让孩子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培训和所谓的学习知识上、减少甚至停止孩子娱乐活动。一切时间都用来学习,真像百米冲刺,甚至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学习起跑线,如果这时候不做好准备,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还有甚者把生活中孩子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也都包办代替了,如随季节天气穿脱衣服的能力、能够根据身体需要主动饮水的能力等,节省出所谓有限的时间都让孩子与课本的死知识深度交流。这样教育出来的儿童只能看到分数,只考虑自己,变得越来越自私。现在很多儿童都不会照顾自己,更别提主动关心别人的需要。

  其实幼小衔接并不是家长认为的知识的衔接,也不是教师认为的眼前需要的衔接,因为有这样的对衔接的认识,所以幼儿园就会出现只有大班才去参观小学、才有收拾小书包、10分钟我们可以做什么、认识文具等活动。明明知道是抛开知识后的能力的衔接,为什么衔接只在大班时才进行呢?以孩子为中心的幼小衔接才是最为关键的,它是孩子需求的衔接,是孩子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衔接,更是一种潜移默化隐性教育的衔接,它需要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和特点,为孩子量身定做一个适宜的发展规划。这是幼儿园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但因为存在着家园对孩子有效学习观念不一致的问题,导致了家长的牢骚和不满。

  当前幼儿园的教育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因此对家长育儿观念的引导与指导也刻不容缓。只有家园对幼儿发展的认识和观念一致后才能形成有效的家园共育,为幼儿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名人名言—家庭教育

  1.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

  2.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陶行知

  3.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要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总起来说,小孩子(1)好游戏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仿的,(5)喜欢野外生活的,(6)喜欢成功的,(7) 喜欢别人赞许他。

  ——陈鹤琴

  (二)携手并肩,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幼儿教育学》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幼儿园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社会服务机构,有为在园幼儿家长服务的任务。幼儿园保护和照顾幼儿有助于解决家长参加工作、学习而子女无人照顾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新时期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服务家长的意识,对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园长要对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认识得非常清楚,能够真正地把家长当作幼儿园服务的对象,积极主动地成为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家长既是幼儿园服务的对象,又是幼儿园工作的合作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家长到幼儿园不只是听幼儿园的要求、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还有权利对幼儿园工作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园长和教师应虚心地接受家长的批评,听取家长的意见。同时,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保教好幼儿、服务好家长是幼儿园的任务,其中保教好幼儿是基础、是主导,是设立幼儿园的根本目的,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出现家长问题时,园长对待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必须得当。幼儿园也正是通过保教好幼儿为家长服务的。因此,当家长在保教工作方面有疑惑和要求时,比如,当家长怒气冲冲地发泄对教师工作的不满时,园长不能与家长针锋相对,激化矛盾;也不能推卸责任,对家长爱理不理;而是要先稳住局面,弄清情况,进而消除误会,并主动道歉。园长和教师要尽可能耐心细致地帮助家长,较好地发挥幼儿园的社会职能。

  (三)放眼未来,奠定孩子持续发展的基础

  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以长远的、历史的战略眼光办好当前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复杂社会活动,培养人才的周期比科技开发和经济活动的周期都要长,教育的效益往往在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才逐步显示出来。由此可见,教育不仅仅是重在当下,更需要着眼于未来。教育的基础阶段就在幼儿园,然而幼儿园的教育不仅是基础性教育,也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为孩子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体系。

  幼儿园教育以培养幼儿“个人修养、社会关爱、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为核心素养,培养幼儿成为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能力的人。幼儿园不仅仅要服务幼儿,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服务家庭,让家长安心工作。更重要的是幼儿园还担负着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更新教育理念的责任,保证家长能够进行适宜的家庭教育,同时家庭也需要和幼儿园共同探讨教育观念,达到教育的一致性。但是社会中也不乏这样的观念:认为教育幼儿是幼儿园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琐事即可;有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索性放弃对幼儿的教育。然而我们知道,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是幼儿成长发展的最初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在幼儿时期,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大,所以家庭对幼儿的影响就更大。

  《幼儿园教育》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携手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案例9 于悄声处听忧虑

  3月一个周五的下午,我邀请去年毕业的孩子李伊娜做客我们大四班,和孩子们交流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李伊娜像个小老师一样站在活动室最前面耐心回答弟弟妹妹的问题。孩子们的问题和我预想的相似,无外乎小学的作息时间、需要带的物品、午餐吃的食物、午休做的事情等。四十分钟的互动问答结束后,还没有到离园时间,于是孩子们和姐姐一起玩玩具。

  三五个孩子围在一起,悄悄地聊天。我走过去,听他们的窃窃私语。

  彤彤说:“姐姐,小学老师是不是很凶啊,动不动就会撕作业本,我特别害怕。”

  “不会的,我们老师没那么凶。”李伊娜安慰道。

  文文头贴着李伊娜的头,问:“我总憋不住要去上厕所,老师让去吗?我妈说上课不能去厕所。”

  “我们老师会说‘跟风’,不让去。”小姐姐乐呵呵地说着,没有发现文文已经撅着嘴走开了。

  木木见文文走了,小脑袋也凑过来,问道:“姐姐,你们作业多吗?写不完怎么办?”李伊娜“噌”地一下从书包里拿出记事本,念道:“3月21日,作业有:背诵第12页课文,做数学第9页练习题……反正不少。”“能写完吗?我写字慢。”木木继续问道。“写不完就晚点睡觉,我就是这样。”小姐姐满不在乎地说。

  小美胖乎乎的小手递给李伊娜一个小贴画,问道:“要是吃不饱,给老师要饭,老师还给吗?”想到每顿饭保育老师都会额外给饭量大的小美多盛一些,我忍不住笑了。小美冲着我说:“刘老师,不许偷听我们说话。”我便走开了。

  听完孩子们和李伊娜的谈话,我很吃惊,大班的孩子已经懂得哪些问题可以当众提问,哪些问题需要私底下请教,这是他们社交能力的进步,更多的是对我作为教育者的警醒:课程要有,但不是形式,孩子们需要在个性化的交流中,不慌不忙地幼小衔接,集体问题集体解决,那么个性化的情绪焦虑更需温柔以待。只有个体的情绪衔接完善,幼小衔接的过程才会蓬松柔软、花开似锦。

  孩子们与小姐姐的悄声密谈改变了班级原定计划,个性化的情绪衔接成为下一步的重点。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幼小衔接环节。

  看一看:小学到底是什么样呢,需要孩子实地去看一看,带着目的去看才能对比父母所描述的小学、自己想象中的小学与真实小学的区别。参观小学之前,我们请孩子们把自己心里最害怕的画面画出来,孩子们的作品让我震撼,有的画出生气的老师,有的画出直挺挺坐着的小人,有的画出全是红叉叉的作业,有的画出小嘴巴闭紧禁止聊天,更有画出端杯子喝水的画面……参观小学回来后,再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担心,很多孩子都释然了,原来小学是另外一番样子:老师虽然讲课时间长,但都是笑着讲课;小学生上课手是放在桌子上,不用直挺挺坐着;作业本上红叉很少,还有小印章作为奖励;课间的时候小朋友可以相互聊天;下课了老师会提醒大家喝水……通过参观小学,孩子们心里的“石头”被搬走了。

  问一问:参观小学的计划中,我们和小学老师协商,增加了一个环节,那就是“询问环节”,给孩子们自由交流的时间,让大班孩子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找哥哥姐姐咨询。孩子之间畅所欲言达到的效果远比成人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有效。班中大雨跳绳能力弱,知道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有跳绳项目测试,特别担心,不断地问一个小哥哥:“我怎么办呢?”小哥哥把头一扬,说:“我教你”,拽着大雨到操场上,然后边跳边跑,绳子抡着大幅度,大踏步往前迈,示范几下就说:“我就是这样慢慢练的,先抡绳子跑着跳,然后原地跳。”大雨回到幼儿园后就是用这个方法逐步学会了跳绳。

  试一试:看过、问过之后,我们开始“试一试”。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只有真的尝试了才能抚慰心中的不安,我们把小学低年级的老师请进幼儿园,让大班孩子尝试跟随小学老师的话语、提问、语速、教学形式、要求、坐姿等进行多次活动,这不仅让孩子感受到新鲜,更感受到挑战。与幼儿园老师温和的提醒不同,小学老师会简单简洁地说出要求,例如“请你举手回答问题”“不能随意打断别人”“头正腰直,身坐正”等。每一次小学老师的到来,孩子们都会有所期盼,因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新的规则实属一件惊喜之事,拓展孩子们的心智空间,激发孩子们的天性,更让他们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了情感上的期盼,正如班中正正姥姥所言:“小学老师来上课的那天,送孩子到幼儿园的时候,我离开时正正挥手和我说:‘我上学了,再见。’”

  变一变:每个小孩心中都有一个小宇宙,小宇宙的爆发需要催化剂。变一变大班的学习常态和生活常态,陪伴他们走过一段不一样的学前时光才是“为人师”的情义常态。大班最后一个月,幼儿园的小杯子变成自己带来的水壶,课间十分钟听不到老师的唠叨提醒,按照课表整理小书包来园,孩子任务的传达变成老师和家长互通有无的桥梁。改变作息、改变模式、改变方式等,让孩子们逐步消除情绪上的焦虑。

  最后,套用芭学园李跃儿老师的一句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是为了协助人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当孩子站在幼小衔接的门槛,开启新的成长征程,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有口号式的加油鼓励,更有深入孩子内心的情绪疏通和安抚。或许,学习的不适应在半年内会有所改变,但个体情绪上的抵触会持续许久,所以,不要忽视情绪情感上的幼小衔接,悄悄走近孩子,解开每个孩子真正忧虑的心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