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如何看待与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
【案例】打人的东东
东东妈下午到幼儿园接东东,刚走进教室,还没有来得及和东东说话,就有几个小朋友围了上来:“阿姨,东东今天打同同了,同同都哭了。”妈妈大吃一惊,连忙问东东怎么回事。“因为同同抢我的玩具!”东东不服气地辩解。
【案例】抢书
乐乐正专心地看一本他很喜欢的故事书,边看嘴里边嘀咕着。栩冉刚从建构区出来,看到乐乐的这本颜色鲜艳的故事书,也想要看,于是伸手就去抢。乐乐一见他抢了自己的书,马上转身去夺回,一来二去,书被撕破了。乐乐一见书破了,认为是栩冉的缘故,就去打栩冉,结果两个人拳来脚往……
在幼儿园,类似于这样的幼儿冲突是很常见的。有的人认为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有的人则认为幼儿之间的冲突往往引起幼儿情绪较大波动,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破坏班级气氛和常规秩序,牵扯教师的很多精力,令教师很伤脑筋。对幼儿之间的冲突采取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的解决办法,会对幼儿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那我们具体看一看幼儿冲突行为产生的原因、教师处理幼儿间冲突时可以采取的策略。
1.幼儿冲突行为产生的原因
(1)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学龄前的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直觉推理思维,物我观念不清,动作反映多于语言表达,这些年龄特点都是引发幼儿冲突行为的因素。例如,以自我为中心,会使幼儿无法以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幼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冲突行为就成了司空见惯的情形。又如,幼儿的物我观念不清,他们往往以为凡是看到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因此,抢夺玩具、物品也是常见的冲突行为。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小班的幼儿甚至无法以语言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和需求,因此,肢体动作成了他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也就能经常看到幼儿之间以推打来表达拒绝或不喜欢。
(2)负面环境的影响。
幼儿成长的环境对其冲突的形成也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暴力的情景中,那么他们自然容易养成具有暴力倾向的冲突行为模式。环境中的暴力示范有些来自家庭成员,有些来自电视或其他媒体。如果孩子的父母常以暴力方式处理问题,如打骂孩子、夫妻吵架或互殴,那么孩子也会习得这种问题处理方式。如果幼儿经常看一些含有暴力画面的节目,那么当其与同伴争执时就会不知不觉去模仿那些粗暴行为。因此,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员不适当的行为,或是媒体的暴力污染,都是构成幼儿暴力行为的原因。
(3)缺乏社交技能。
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在与他人互动时,欠缺适当的沟通、协调的社会技巧;面对相关社会性问题时,幼儿无法有效、合理地解决,不能妥当地处理人际关系,才会产生许多冲突行为。例如,同伴关系差、社交技能缺乏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拒绝,被拒绝的儿童往往会对来自同伴的信息做出错误的归因,认为别人都是怀有敌意的,所以会更加频繁地使用攻击手段,从而使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恶性循环。
2.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冲突时可以采用的策略[1]
(1)培养幼儿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正如上文所述,幼儿冲突行为的产生有许多是因为发展上的不足,或是缺乏社会性技巧,因此,培养幼儿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教师帮助幼儿化解冲突行为的一个可行的开始。
①教师必须以包容的态度,视幼儿的冲突为幼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教师的角色则是协助幼儿在特定的冲突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幼儿需要辨认冲突,透过沟通、协调的过程,归纳出解决的办法; 遵守大家的协商结果,完美地化解冲突。比如,在一次区角活动中,益智区的钓鱼角已经有5个小朋友在游戏,锦航去洗手间后出来晚了,看到钓鱼角人已经满了,但还是要挤进去。没有钓鱼竿,他伸手就去抢宣希的钓鱼竿,宣希不放,两个人扭在了一起,谁都不肯放手。正着急该怎么办,锦航松了一下手,说:“你玩好了给我玩吧! ”“好吧! ”见锦航这样说,宣希也点头同意,大家又一起开心地游戏了。见图5-9。这次矛盾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运用自己的判断及反思,制止了矛盾进一步升级,使同伴间友好地相处。教师必须提供这类学习经验,帮助幼儿发展这种社会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图5-9 钓鱼角
②开展分享活动。教师可以每周安排一次分享时间,鼓励幼儿把自己带来的书、 玩具或小点心和同伴们分享,教师也要时常做分享的示范,例如在制作果汁时,邀请隔壁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
③发展幼儿的自我肯定力和自我坚持力,也是培养幼儿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之一。这两样能力在人际关系的互动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通过鼓励幼儿直接协商,不依赖教师解决冲突问题;利用布偶或角色扮演,来教导幼儿训练自我坚持力的技巧,并且引导幼儿运用自我坚持力来抗拒他人不合理的侵犯。
(2)运用教学活动化解冲突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幼儿发展化解冲突的能力。通过一些故事情节,与幼儿探讨冲突的界定。如在故事教学的过程,让幼儿进行一些经验的探讨:“你是否有与好朋友争执的经验,那时你的心情怎样”“好朋友吵架通常是为了什么”等,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冲突,从故事中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在每一个相关主题的故事讲述和讨论之前,必须有相关的延伸活动和讨论,这样可以强化幼儿对故事中冲突行为的了解及解决冲突行为方法的运用。例如,在活动中给幼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图5-10),让幼儿理解故事情景中谦让的行为,让幼儿在谦让中享受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从而获得正面的教育。
图5-10 孔融让梨
(3)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
幼儿学习环境安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和学习。一个活动室空旷、没有区角的安排,那么幼儿便有较多的追闹和嬉戏的空间,就会容易产生冲突行为。相反,活动室如果合理安排区角活动,幼儿有较多的自主性学习的材料,那么幼儿产生冲突的机会也会明显减少。由此可见,教师合理安排活动室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养成和习得正向的社会性行为和技巧。
在布置学习环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区角应制定相应的规则,要求幼儿在操作中遵守活动规则,降低因规则不明确而产生冲突的行为。②区角的操作人数应严格控制,避免活动区因拥挤而造成冲突行为。③每个区角之间应清楚划分,避免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走动而产生冲突。④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参与幼儿的活动,也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⑤在操作活动中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从而减少冲突行为的产生。
此外,在给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提供足够的材料,避免因材料不足而产生抢夺和争执。②提供的材料应避免引来攻击和打闹的游戏行为,如玩具手枪、弹弓、小木棍等。③所提供的图书及VCD等应避免暴力主题。④提供一些可以合作游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合作游戏中体验美好的情感,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
(4)为幼儿树立榜样,培养幼儿的合群观念和社会技巧。
人作为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影响力是最大的,因此,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工作中,教师之间要能和平相处,相互配合,分工合作,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合作、沟通及对不同意见的尊重等,一同排练班级节目,处理班级事务,一起搞卫生,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工作中互相帮助、合作……这些言行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榜样,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观念和社会技巧。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高海霞.关于幼儿说谎现象的思考[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化研究),2011(2)
4.李静.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1(6)
5.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6.李赟.论幼儿注意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0(10)
7.刘消白.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1(29)
8.罗家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9.王宝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J].才智,2001(9)
10.韦瑞菊.四招应对托班入园焦虑[J].当代学前教育,2011(2)
11.徐芳.幼儿说谎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研究,2007(9)
12.张颖颖.幼儿之间冲突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幼教天地,2010(25)
13.张瑛.小班幼儿冲突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幼教天地,2010(19)
14.郑绪卿,刘艳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解读[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15.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欧阳新梅.儿童动作发展之三——精细动作的发展 [J].启蒙,2006(8)
17.朱红英.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促进策略与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18.[美]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 [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9.施红卫.2~3岁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初探 [J].上海教育科研 ( 幼教天地),2004(10)
20.董奇,陶沙,曾琦.论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21.眭文娟.幼儿专注习惯的培养探究[J].少年儿童研究,2009(6)
22.王莉.浅谈幼儿专注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3(12)
[1] 张颖颖.幼儿之间冲突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考试周刊,20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