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科学家牛顿曾说:“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是的,人总是需要肩膀的,在悲伤低落的时候,可以依附;在向上攀爬的时候,可以攀援。伟大的人如此,平凡的人亦是如此。我不是巨人,但于我而言,带领一个团队也好,护佑一个家庭也好,相伴一些朋友也好,我都得练就最坚实的肩膀。
(一)感人之善:心的砥砺石
2007年9月,我来到八十中担任校长,在第一次全校升旗仪式上,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全体师生,诚恳地欢迎大家就自己在校园生活和成长历程中所碰到的种种烦恼、困惑和问题向我反应,和我交流,并表态我会倾听大家的心声,和大家一起面对困惑,并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处理问题,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与人方便,留劳于己。在此之前,我没见过也没听过一校之长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于学生。但是袁闽湘校长是这么做的。2007年初来乍到,在八十中升旗仪式上,他将自己的手机号码毫无保留地公布于全校师生。记得当时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希望同学们能将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在成长历程中的烦恼和问题告诉校长,校长不是万能的,但是一定会尽己之力来帮助每一位同学!从那以后,情况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一个2000多名师生的学校,事无巨细,诸如宿舍发现了老鼠、停水停电、天热天冷等事情,学生们统统往校长那个手机上打电话或发短信,这个不是常人能够承受得了的,更不用说很好地去处理了。但是,袁校承受下来了,而且处理得游刃有余。他在大会上说,学生发的短信,大部分他都一一回复;反映的问题,他会第一时间安排工人抵达现场解决,甚至亲自到场……这是刘小军老师写下的一段话。
对袁闽湘校长的刮目相看,始于他来八十中的第一天,这么儒雅的一个校长,他竟然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给了全体师生,并说:“我来八十中是做事的,每个人都可以监督我的行为,遇到困难随时找我。”当时,我就暗暗吃惊,很多领导都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害怕自己的生活被过多地干扰,尤其是在下了班以后自己的私人时间,想要陪同自己的家人,有一点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空间,因此不敢留自己的手机号码。一个人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精力,才敢向全校将近两千名师生敞开心扉。接下来的情况就印证了我的担忧,由于学校当时各种矛盾与利益相互交织,学校的小卖部承包给了外面的人来经营,垄断生意,价格虚高。师生怨气比较大,袁闽湘校长就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由于袁校的一些改革措施触碰到个别人的利益,恐吓信、威胁、骚扰电话接踵而至。虽然有困难,但是袁闽湘校长并没有退缩,很快厘清了学校的各种账目,解决了小卖部、饭堂及附属学校的财务问题。这是陈彩丽老师写下的一段话。
留电话号码给学校师生,在我看来,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举动,要知道,从我走进八十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是一个团队的队友,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了,就跟家人一样,荣辱与共,血脉相连,全校师生都将是我生命中最亲近也是最亲密的人了,保持电话联系,这无疑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最有效的通道,如果说因为怕麻烦,就把自己和师生们隔绝开来,这将错失多少教育的时机,错失多少幸福的感受,更遗憾的是,这将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学校生活的孤岛之上,一个耳聋目盲的境地之中,看不到师生们真实的心理状况,看不到师生们深层次的心灵成长,看不到学校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细微问题。
事实上,自从我把电话号码告知全校师生的第一天起,我每天接到的来自老师、学生和家长的电话都难以统计次数了,有人可能会用焦头烂额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种种状况,但是如果你问我有没有疲惫?有没有厌烦?我的回答是:没有。真的没有,即使是碰到一些不友善、不认同的信息,我也没有气恼,有的只是有时因为各种事务不能及时回复的遗憾,以及有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懊恼。
2013年9月23日上午11:26:09,黎红玲老师给我发来一条标题为“一次国旗下的讲话”的消息,内容是:
袁校长:
您好!谢谢您的指导,昨天您说的“一次国旗下的讲话”这个题目,我觉得已经高度概括了这件事情了,所以我直接用了您建议的题目。我把文章附在附件中,请您查看和指导。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一次讲话,您如此重视,您真的很用心,也真的很细心;我真的很感动,也真的很感激。我会继续努力的,非常感谢您!祝敬爱的袁校身体健康!
那天的工作异常忙碌,我没有及时回复这条短信,但当天晚上,准确地说已经是夜深时分了,我才再一次阅读了这条信息,阅读了附件中黎红玲老师所写的教育故事,并回复了她:
黎红玲老师:
你好!上周行政会上你班的值周汇报令人感动,今天看了你写的教育小故事,你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行为值得大家学习,作为校长,我为你感到高兴和自豪!辛苦了!谢谢你!
校长:袁闽湘
短信中提到的附件文章,是黎红玲老师听了他们班小何同学前一周在国旗下讲话之后所写下的感想,记得当时打开附件,刚一读题目就觉得颇有味道:让青涩的果实成长为甘甜。
从农业生态学的角度来说,青涩的果实成长为甘甜,需要很多的条件,需要很多的养分,教育生态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想到这里,不禁也很想品尝品尝,看看这篇文章的“味道”是否甘甜。
在国旗下讲话,对于校长来说,或许是家常便饭,一接过话筒即可出口成章;在国旗下讲话,对于老师来说,或许是一次讲课,备过课就可以辞藻万千;在国旗下讲话,对于学生来说,却可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需要用心地准备和精心地装饰,才可以顺利地完成演讲。它,对于学生来说,是肯定,是挑战,是转折,是突破,是一个新的开始,以下我说的就是我们班一位同学一次国旗下的讲话。
学校给我们班周二值周发言的主题是“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我打算让同学们主动报名,通知一发下去,我就留意到何××同学欲试又止的眼神,其实他的这种眼神,我不是第一次见到,在自荐班干部的时候,我已经留意到他的这种目光。我有意要让他挑战自己。课后,我走到他身旁,轻声问:“你想报名吗?”他低了一下头,马上抬头说:“我要报名!”“那好,老师决定让你尝试尝试。”他紧接着问了一句:“老师,你会不会像高一的老师一样,看我读得不好,在最后的关头把我换了,让其他同学代替我呢?”我愣了一下,连忙回应:“不会的。”下午第三节是自习课,在窗外,我看到了他正在全神贯注地捧着《做最好的自己》,品读着。
一般在国旗下讲话,都是挑选表达清晰、口齿伶俐,能够代表班上最高演讲水平的同学发言,要不要选何××作为周二的发言人呢?我问自己。也有不少其他老师和同学在质疑我的决定,大家说他一上台就会紧张,并且还会口吃,高一的时候他也尝试过到国旗下去演讲,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不能上台。听了这些话以后,我承认我是有点担忧,有点揪心,毕竟周二他的发言代表的是整个班级的形象、整个班级的水准,然而我更多地还是对他的期待和赞赏。因为何××同学是亲口说要报名的,一个上台会口吃的同学、一个曾经面对过失败的同学竟然主动要求报名,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凭着这一点,我就不能有换人选的念头,我不能再给他心理上的第二次创伤。即使是冒险,我也要给予他这次机会。做了这样的决定之后,周五放学前,我问他:“有信心吗?”让我欣慰的,是他毫不犹豫地对我说:“老师,我会好好准备的!”
星期一,他把一张两面都写满字的A4纸递给了我,看着这张写满字的纸,我脑袋里首先浮现的是他捧着那本书认真阅读的画面。由于发言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告诉他字数相对多了,于是我们一起修改,最终改过的感想大约四百多字。晚自习的时候,我让他尝试在我面前试讲,他一听马上紧张了起来,要求再给他一点时间练习。十五分钟后,他说可以开始了。我站在他面前,为了减少他的紧张感,我没有把目光放在他的脸上,故意装作不留意的样子。但是他那捏着稿子的手还是在颤抖,左脚不由自主地跺着,不知道是天气热还是紧张的原因,他的额头全是汗。一个一米七多的男生,在我面前如此紧张,这还是第一次,我不由得再次感到惊讶。但是看着他那诚恳的眼神,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知道这次演讲对他来说一定是挑战和转折。即使明天他还是会这么紧张,导致演讲效果不理想,我也有可能因此受到领导的批评,但我还是要坚持这个选择。
他的第一遍试讲,的确是很不理想,节奏快、吐字不清,甚至带着气喘。但我微笑着说:“其实你读的比我预料中的好多了,只要再处理好停顿,声音再大一点就很好了,真的很好,老师没有选错你。”听我这么一说,他似乎松了一口气,说:“好,老师,我再练习一下,等会再找你。”半小时后,他来了。我发现他的稿子上多了很多划分句子的斜线,还有修改过的红字,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有一点酸的感觉,可能是被感动了吧。这一次,相对来说他没有那么紧张了,语速和吐字比第一遍进步了很多,但在音调的起伏、感染力上还是做得不够好。他读完以后,我说:“让老师来试一试,我读两遍,你来对比一下。”其实,平时的我还是相对内敛的,但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放开去讲,讲出感情来,如果自己都放不开,怎么教育学生突破自己呢?我尽量让自己投入地演讲了第一遍,同时,我也用比较平淡的口吻讲了第二遍,让他做对比。他似乎领悟到了,没有起伏的演讲好似一杯白开水,让人无法有所品味;充满感情的演讲犹如一杯浓茶,可以让人回味。于是,他吸了一口气,又开始练习了……
星期二课间操的时间终于来临了,他早早地站到了升旗台旁,为了给予他鼓励,我也和他站在一起等待。周二的课间操是学校发奖的时间,时间一点点过去了,还剩下十分钟就要上课了,可是德育研究中心的刘主任还在讲话。我摸着手上的表,担心着:“万一时间不够不能让他上去讲怎么办?这一定会打击到他的信心,不行,我得想想办法。”我甚至有点冲动,想提示刘主任留点时间给我们值周班的同学发言。终于在剩下四分钟的时候,何××同学站到了升旗台上,开始演讲。这时的他没有口吃、没有气喘,也没有跺脚,他顺利地把稿子里要表达的都表达出来了。虽然他的目光一直都没有离开过那张稿子,虽然还是没有做到让人回味的高低起伏,但他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我似乎感受到了掌声之中,他走下升旗台时那份因突破自己的激动和喜悦。
有谁知道,在台上短短的三分钟,他用了两天加一个晚上做准备;有谁知道,在台上流利地发言背后,曾经是口吃和跺脚;又有谁知道,这次演讲,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或许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时候会更加关注活跃的、善于言语的、胆量大的学生,每当有上台展示的机会,我们总会习惯性地把机会给予这一类的孩子,从而忽略了一些胆子相对较小的、不善于发言的孩子。但或许他们是更需要被关注,更需要锻炼,更需要这些机会的。
学校是一个让孩子锻炼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要允许他们不成熟,允许他们出错,要帮助他们进步,帮助他们完善,让他们可以像果实一样,从青涩最终到达甘甜。
我承认,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真的感受到了甘甜的滋味,芬芳的滋味,美好的滋味,正是这些滋味,让我们热爱教育,让我们体会幸福。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不顾时间已晚,不仅连夜给黎红玲老师回复了短信,还当即把这篇文章发给了学校教育科研中心的吕晓花主任,请她共读,请她审核并处理文稿。下面是吕老师第二天就这件事与我进行的短信互动。
在2013-9-23 21:59:37,您发送此消息给吕晓花!
消息标题:黎红玲老师文章
请审阅
附件1:高二(3)班黎红玲老师2013.9.22doc.doc
附件2:一次国旗下的讲话(黎红玲).doc
校长:黎红玲写的文章发到你平台邮箱,请你看看。
晓花:好的。
在2013-09-24 10:32:17,吕晓花给您发送的消息!
消息标题:黎红玲老师的文稿
袁校:黎红玲老师的文稿,红色字体部分为修改的。
附件1:让青涩的果实成长为甘甜.doc
在2013-9-24 9:35:34,吕晓花给您发送的消息!
消息标题:回复黎红玲老师文章
袁校:
那天行政会上听黎红玲老师的值周感言,我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她的文章是她整个教育过程的真实叙述,是她自己对教育的真实理解。虽然没有更多的理论上的铺垫,没有故作姿态的拔高,但却最能启迪心灵的温情和关爱。另外,让我感动的,是一个校长对年轻的教师的那种肯定和赞赏,这也许会成为她专业成长历程中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步、永远激励她向上的一个关键事件。我把这篇稿子推荐到《广东教育》了,负责编稿的老师说先看看,如果合适就可以发表。
通信,是人与人联系和交往最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话虽然更直接,但有些话不好意思用口头表达,也常常有因为当下回应来不及思考而语焉不详、言不及义甚至出语不当的时候,而通信避免了这些不足,可以仔细思量,认真反刍,从而让我们的表达更详尽、更准确、更精当。从古至今,一直到我们成长的20世纪80年代,我相信通信甚至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一种精神生活,一条精神成长的道路,家信、情书,与友人畅谈人生、理想、未来,点评时事、书籍、名人,等等,在心中,我们表达自己,情真意切;我们指点江山,意气风发。我们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谁不会在家里、在心灵中收藏几封至关重要的信呢。现在,手机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书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在我看来,这真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手机通信方式显出了神通。它不仅促进了我与八十中2000多名师生的交流和沟通,拉近了我和这个大团队里所有成员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解决了很多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大问题,尤为珍贵的是,这一方小小的平台,竟然还牵出了大大的情怀。一些师生开始觉得仅用这一点界面、这一点篇幅来与我沟通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开始收到一些长长的书信,这些书信,有的在我生活中**开一些别样的景致,有的在我心灵里种下深深的善念与美缘,还有的为我的工作输送着“大能量”、贡献着“大智慧”……
这份珍贵,我在八十中长达近十年的校长工作中,时常能够体会,时常能够享受。记得刚到八十中任职不久,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一方面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一方面寻找发展的核心点和突破口,这时候,骆霞老师给我写来了一封长长的信:
袁校长:
您好!
本学期您新到我校担任校长职务。从7月20日初见面到21日与新高三老师谈话,再到8月17日与高一新班主任谈话(我先生孙涛担任高一新班主任,他转述的),袁校给全校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们夫妇俩见证了八十中从区一级到市一级再到省一级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前任领导和全体教职工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今年恰逢我校建校60周年,我校应以此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宗旨,深化教学管理,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成功申报全国示范学校而努力。但是,我校在很多地方还有不足之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不是想指责谁是谁非,而是希望看到学校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蓬勃地向上发展。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您的到来,让我看见了希望。因为,在仅有的几次见面时,我发现袁校是一个务实、谦逊、平易近人的领导,我们夫妇俩对您怀有崇敬、佩服和期待,所以我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我想,您是愿意看这一封信的。
2001年我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参加工作,因为走上了教育教学工作岗位,我尤其怀念我的母校,尤其渴望学习母校的经验和母校教师的做法。我高中的母校龙川一中建校94周年,全校三个年级74个教学班,每班50人,已于今年通过全国示范学校评估。近十年来,学校培养了20多名学生到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深造,重点上线率超过百分之三四十,本科上线率超过百分之七八十。我的高三老师,有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广东省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等,我非常敬重我的高中老师。我的高三政治老师一直都有不错的成绩,2006年,他以54岁高龄带一个班的政治,考出一个900分状元,800分以上的有5人。工作以来,我每年寒暑假都抽时间回家乡,到母校拜访领导和老师,借鉴好的经验,聆听老师的教诲。我奶奶今年病重,我于高考监考期间请假回去看望,并拜访了老师。6月9日高考结束,我母校高一、高二的学生就在9日晚回校晚修。10日我到母校听课,我的高三政治老师还邀请我给高二学生上了一节课,课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令我受益匪浅。今天,我以我看到的、听到的,参考我的母校和广州兄弟学校的做法,结合八十中的现状,谈我的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骆霞老师从教学、德育、党团工会等组织、后勤、其他五大方面给我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仅就教学工作而言,骆老师又从如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加强教学管理、加大奖惩措施、完善教学大循环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由点及面,从细微到宏观,由现象、问题到解决方案,切切实实贡献了她的思考和她的智慧,尤其是她对学校现状的那份忧思,深深地感动着我,一个教师的集体荣誉感、职业操守、专业精神和责任心就这样热切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又一点一点渗入我的心灵,我深深地感觉到一个校长责任的重大。骆老师说:
新课程开展已有三年之久,每年市教研室都大规模组织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而我校只有一次(2005年暑假)。这几年新分配来的老师不少,基本都没培训直接上岗。我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平时上班期间开展,但因各种原因,人员不齐,时间不充裕(因排课等因素),有时没有开展,有时走过场。而这跟我校近几年来集体备课活动“形式化”不无关系,这几年来我校集体备课缺少热烈的讨论、争论与探究的气氛。而新教师又不够虚心好学,进取心不强,自己不肯多发言,不能很快成长成才。所以,我校应规范集体备课活动(定好合理的时间,落实督促和检查),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
为进一步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确保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学校应该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教学大循环制度。很多学校都这样做。但我校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虽学期工作安排前由老师写申请,但从不与老师面对面地沟通,直到开会宣布才知道自己的工作安排。这就造成有的老师想考研,教到高三第一学期就辞职,只能由高一高二的老师代课,对学生、学校极不负责;有的老师想生小孩,大着肚子上高三(今年就有一位老师)。老师的身体状况、家庭因素等不尽相同,应充分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做到人尽其才,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学校长远发展。我2003年、2004年带高一、高二政治,后没有跟上带高三政治,2006年、2007年我又带高二新课程政治,这学期又没有跟上带高三政治。作为华南师大的高才生、中学一级教师,我心有不甘,当然,在任何岗位我都会全力以赴,服从安排。就拿现在的高三(9)班为例(高二时,我教他们政治),除保留语文和数学老师外,换了7科的老师。我非常努力地带这个班,分班时比(10)班、(11)班低8分(原始分),又有几个全年级倒数的差生。经过一年时间全体师生的努力,赶上甚至超过(10)班。所以我和原班主任都非常想带上高三,结果却事与愿违。我校应以发展的眼光对老师进行发展性评价,促进年轻老师快速成长,对任教成绩也应发展地评价,看起平点、进步的空间、高分段人数,学生的潜能和老师本人的意愿等,不能仅看期末最后的平均分(教我大学统计学的资深教授就说,仅看最后的平均分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是非常不科学的),而我校领导就喜欢看期末最后的平均分,不看过程,只重视结果,不会以发展的眼光对老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我本人就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发展性评价,取得不错的效果,本人撰写的关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教学论文在2005年获广州市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
我校班级课室门口在2003年上省一级学校时悬挂了班级格言、班主任姓名等牌子,至今换了四届班主任,还悬挂着2003年的牌子;我校的标志在2003年上省一级学校时由美术老师设计,已在2003年竖立在科学楼楼顶,可花圃里还插着旧的标志,甚至花圃的指示牌也有错别字;校园广播站投资几十万元,锻炼了学生各种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但节目的设置不尽合理,中午12点后点播歌曲,从没听过给老师点歌,而且学生们都去吃饭了,听众不多;中午2点5分播新闻,新闻播报的稿子没有老师把关,还不如像有些学校那样直接播中央或广东电台的新闻,其权威性够强,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和本土大事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下午的节目就由学生主持人掌控,天马行空,随意发挥。可不可以邀请老师或高年级同学加入,指导学习方法、谈生活感悟等,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两个心理老师也可开辟专栏,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
我校电费、油印经费每年开支五六十万元。课室电灯开关没有专人管理,学生浪费电资源的现象较普遍,有时天气晴朗也开灯,一人在课室也开灯,厕所白天晚上都开灯,宿舍不分夏冬统一开灯,油印资料想印就印。应该想方设法节约经费,杜绝浪费。各办公室的饮水机长年没人清洗(中央电视台介绍饮水机应一个月清洗一次),空调过滤网自2002年以来从没清洗过,这些都会影响老师们的身体健康。课室多媒体平台没门没锁,学生经常在课间或午休、晚休时间听歌或上网。老师订阅的报纸杂志没有信报箱,经常出现丢失现象,应该强化管理,把管理落到实处。
最后,骆老师说: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教职工为学校发展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也是我六年来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思考学校工作的得与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敬请校长关注。我们憧憬为学校、老师们谋发展、谋福利的好领导班子和决策者,我们更期待八十中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封长达6578个字的信,应该算得上是我有生以来收到的最长的一封信,想必骆老师是积攒了数年的心得,又花费了数日的时间才能撰写成这封信。我读这封信就用了整整一个上午,至于它给予我的感动,引发我的思考,时间就更加久远了,可以说一直到今天,也会一直延续到未来。
还记得,八十中开展新课程改革之初,新文化与旧文化有了必然冲突,新利益与旧利益有了必然的矛盾,有的老师开始以书信的方式表达对我的不满,有些话还说得很重,而我总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有礼有节地给予回复,寻求老师们的理解,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因为“信”的缘故,学校里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得到缓和、得到化解,我与老师的心也贴得更近,由书信达成信任,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文字的精到和美妙。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又从我珍藏着的这些书信中,抽出了一封,再一次细读,再一次体会和感受:
袁校:
您好!
我们认为,改革不要过于急躁,毕竟是新鲜事情,不可能人人认同,有的时候听听反方的意见有好处。我们还认为,八十中人确实比其他学校老师更要辛苦,老师也需要有自己的作息时间,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
就目前的分配方案来说,一些职称高的老师,毕竟工龄长,他们会参照,也会对比区内或市内其他学校情况,他们认为如果满了工作量,绩效工资是不应该比起平均数少太多的,他们只是觉得跟其他单位相比,自己得不到应得部分。他们觉得区拨款2200元(未证实),是因为有他们在,局拨款八十中总数才会多,但每月他们只拿到很少,所以愤怒,你能否理解呢?你可能认为,这是经过教代会通过的,但是,他也会说,其他单位是人人签字的,有的单位还人人有职务,比如有个副班主任。他们也会说八十中的教代会成员选举,最后一次名单中要有中层作为候选人也是不合法的。
高级教师怨气重,中级教师也一样有怨气,那么钱到哪里了,认为是德育线多了,中层多了,其实他们多干事多拿钱是应该的,但是也要看看幅度有多大,毕竟公务员也是要为人民服务为主的。你可以以满工作量为例子看看各个职称的老师拿到多少,就知道下面没有任何职务的老师是多大的怨气了,这样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比如,这次德育线的几个成员加20分,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干很多事,他们本身作为德育岗位,方案中已经有了体现,加分显得底气不足。这还会影响到没有加20分的普通班主任的积极性,没分加的班主任意见大,其他老师意见也大,因为影响得总数变少了。
另外,满60节课时的超课时部分,是不应该算一分一节课的。在60节课时上再加多课时,那种辛苦是一般人能够体验的。一分一节让人很没有积极性,没有人想去超课时的。
想想你刚来的前三年,您的勤政和亲民作风得到大家的认可,八十中风平浪静,大家没有什么怨气。而现在的您,吃力不讨好,您自己比以前苦多了,下面却意见重重,这是为什么呢?你也不要老是听赞美的话儿,普通老师中一些真实的评价的话儿,你是不容易听到的。
冒犯您了,还是多多保重身体吧,借用一句流行话,“神马都是浮云”,身体健康才是做人的基础。
收到这样的信,我一定会真心诚意地给予回复,细心阅读,耐心解释,力求达成相互之间的理解。就这样,在“信”的沟通与交流中,很多积淀已久的老矛盾、很多不断冒头的新问题都慢慢地得到了解决,学校的人心渐渐得到了凝聚。之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八十中的新课程改革也得到扎实推进,并很快见到了成效。
尊敬的袁校长:
您好!
今天,我习惯性地打开平台看看有什么通知,竟看到您给我的回信!我真的很感动!我只是想跟科组老师分享一下2014年的高考题目。没想到袁校您这么客气地给我回信!我想,应该是我谢谢您!谢谢您这几年把高三的教学任务、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正是您的信任,让我有了锻炼的机会,得到不断的成长。
袁校,给您写这封信时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先谈谈我的家庭吧。我和先生都是广州新移民,远离亲人,我先生的工作需要长年累月出差,两人上班相距有七八十公里。现在,我俩的父母年老多病,我爸中风卧床多年,家里照顾老小一切都落在我一个人的身上。其实这几年带高三,我真的很累,但我还是认真地把工作做好。今年高考的那一天我儿子发烧,我只好委托邻居照看他,先回学校送学生进了考场,然后赶回家带儿子去看病,晚上又赶回学校看晚修,很晚才赶回家。儿子高烧不退,当晚我又带他去了医院,结果确诊为手足口病,第二天早上我还是坚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6月10日我照常参加经验交流会等。因为我知道您比我更累、更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但您一直都在用生命守护着高考,所以我必须坚持。考后,看到您给高三老师的一段话,我泪水夺眶而出。第一,是因为想到真的没照顾好小孩;第二,是因为非常感动。袁校您不仅记得我们老师,更是记得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小孩、父母!
您在政治学习时的深情鞠躬,更是体现您对老师们的关怀和体谅。我是不善于言语的人,这些感动只能默默记在心中。
……
薛建珍敬上
2014年6月11日
信,就是这么神奇,它不仅让我和老师们用信任交换了信任,用信心鼓舞了信心,还让我们在心与心的砥砺中用信念激发了信念。
而这一切,都源于一种信条,一种态度,一种做法,那就是——与人为善,感人之善。
是的,感动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种都是会感动的,印度恒河有一种猕猴,母猴每每失去幼崽时,它们一直会把死去的幼崽带在身边,直至化为尘土。大象会为它们同类遇难而掉泪,公狼会在缺少食物的季节给哺乳期的母狼反刍喂食……我们原本是会感动的,幼小的时候,我们会为春日新生的嫩芽感动,我们会为秋天黄叶的飘零感动,我们会为夏日婆娑的庄稼感动,也会为冬天斑驳的景致感动;我们会为爷爷奶奶的皱纹和白发感动,我们会为爸爸妈妈的辛勤劳作感动,我们也会为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感动,我们还会为一场电影、一支老歌潸然泪下……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我们的心灵跟随着这个时代的光怪陆离快速转动,我们的感情世界里变得只有小开心和小悲伤,似乎竟然真的不会感动了。
但是,在人与人构建而成的社会里,沟通、交流、互动、心灵感应是生命给我们的礼物,不会感动的人是不可思议的;没有感动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感动是我们自身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最深层的情感与理性的结合,她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道道灵光。这些灵光慢慢地发育,孕育着感恩、责任、理想、友谊那些美好的人类情感。
生活需要感动,培养灵魂的教育更需要感动,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人应该是能够感动而且善于感动的人。中国儒家先贤孟子相信,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不忍人之心和种种“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也称“四端”。他认为,四端也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其中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辞让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
那么,感人之善理应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起点,成为我们校园生活和教育道路上的主旋律。
正是因为我给予老师们的感动,因为老师们给予我的感动,我萌生了“感动学校十大人物”年度评选的创意。两年来,这个活动激发出我们每一个八十中人内心最大的善意,也让我们每一个八十中人学会感人之善,一种正能量在学校传递、积淀,形成学校文化中最有温度,也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
(二)成人之美:行的高标杆
一个好校长,除了能够感受和感动于每一位教师的美善之心和美善之举,还应该要时时处处为老师着想,尽心尽力为老师办事,是的,一个好校长,一定是一个关心老师、爱护老师的校长;一个好校长,一定是一个尽其所能地为老师解困的校长;一个好校长,一定是一个能让教师放心工作、用心发展的校长。在处理和教师的关系上,我是这样理解好校长这一角色和这一称号的。
自担任校长以来,我总是以这样的好校长为标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关心每一个老师,急老师所急,尽心为每一个老师服务,如此用心待人,尽力办事,于是,在老师们眼中,在老师们心里,我逐渐成了良心校长、百姓校长。
老师们脸上赞许的表情,老师们心里流淌出的文字,汇成一股股暖流,一阵阵热风,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动力。
图3-2 在一起
正如刘小军老师所说的:“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校长接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他的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袁校长的言语和行动也深深地感染了许多普通教师。”是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更何况掌握了知识、开启了智慧的教师呢?你是一个夸夸其谈的校长,还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校长,他们的眼睛和心灵都是一面明镜,一杆标尺。
所幸,在刘小军老师看来,我是“身体力行的袁闽湘校长”:
8年共事,我眼里看到的是一位充满爱心、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校长。
他如果安排老师7点之前赶到学校看早读,他自己一定在6点50分就到了学校,若安排教师在10点后离开学校,那10点30分离开的那个人就一定是袁闽湘校长。他不会赶在老师们之前去饭堂就餐,中午到饭堂最后的那位几乎都是袁校。他要求学生爱护学校环境卫生,而学生和老师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躲在学校某个地方、校道或角落,我们的校长却弯下腰捡拾起地上的垃圾……
为一校之长至此,焉能不为校长之高标?有一校之长至此,焉能不是师生们之福祉?
在胡海波老师看来,我是“踏踏实实做事,用良心做教育”的校长:
袁闽湘校长自2007年来八十中已经有八年了。八年里,在袁校的带领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八十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稳步发展,这与袁校生态教育的办学思想和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想方设法寻求社会各界支持,办好学校,努力建设生态校园。这尤其体现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上,学校新宿舍的建设、体育馆的建设、电力改造等由于各种原因工程进度缓慢,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多次与区政府、区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与钟落潭相关部门、承建方协商,尽可能加快工程进度,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工程最终能正常投入使用,这些都是民心工程,给全体师生带来了实惠和便利。为了让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袁校的协调下,八十中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湖南省桃园县第八中学、英德田家炳中学等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向别人学习,以求进步。
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为全校师生做出了榜样。作为校长,他经常巡视校园,课室、学生宿舍、饭堂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发现问题马上记下来,自己能解决的亲自动手解决,不能解决的马上反馈到相关部门负责人尽快整改落实。见到地上有垃圾,他会自觉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亲自为学生示范跑操,为男生示范整理宿舍,亲自动手换路灯,等等。他的手机号码是向全体师生公开的,学生都尊称他为“校长爸爸”,不管遇到什么困惑和困难都会告诉他,能为学生解决的,袁校都会尽力去做;老师们有什么困难,他也会利用自己的资源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创造条件,注重发展人。学校的发展除了硬件要跟上外,最主要的是人的发展。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分批派老师到外地外校去学习,尤其是2009年开始课改和2015年新高考命题方案出台后,大力推荐老师参加各类各级骨干教师、名师培训。如今,学校各类名师、骨干教师的人数在白云区高中处于领先位置。近几年,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赴英国考察学习,赴港交流,参加粤港澳六角辩论等,让学生走出去,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袁校利用自己的资源,多次邀请高校以及中学的一些课改专家来给老师讲课,给老师们提供方向性和实操性指导。
在贺其田老师看来,我是“忙碌消瘦,情注教育,率先垂范”的袁闽湘校长:
走进广州市第八十中的校园,你会经常看见一个忙碌、消瘦的身影,他就是我校的校长——袁闽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情注教育;作为一位校长,他率先垂范。袁闽湘校长倾心教育几十年,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他“以人为本,发展潜能”的教育理念育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成长。
他是一位爱岗敬业、以身作则的校长。
作为一校之长,众多事务缠身,但他一直坚持一线教学,且教学效果突出。每一次教研活动,他都参加;每一次月考,他带头组织各学科老师分析问题,思考对策。他一有空就深入课堂听课,认真评课,特别注重对年轻老师的指导;同时,他也非常欢迎科组老师和年轻老师去听他的课,给他评课时,他总是虚心地求教,没有任何架子,经常说“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么”“如果这样做,效果会怎么样”,使得与老师之间的互评是一种真正的相互促进的交流,而不是一种形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老师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深深地懂得,干好教育这一行,要有奉献精神。多年来,他以实际行动,做到了一身正气、以身作则,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无数个早晨,他总是顶着风霜雨雪、迎着朝霞曙光最早一个走进尚未完全苏醒的校园,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无数个傍晚,他总是伴着灯火,带着欣慰和倦意离开学校。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寒暑假,都能看到他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忙碌的身影,学校成了他心中的绿洲和梦中的圣地。
他是一位以人为本、尊师爱生的校长。
“以人为本,发展潜能”是他一贯的教育思想。“家长和孩子们选择了我们学校,是对学校和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不止一次地向老师们强调,要求教师把每一个学生装进心中,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在校园里,人人听到的都是欢声与笑语,讽刺、挖苦或歧视学生的言语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早已一去不返。
他十分关注学生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诉求。他向全校学生公布校长电话号码,在校园里也设立了“校长信箱”,对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处理。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召开学生座谈会,关心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对个别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总是通过校长办公会给予适当的生活照顾,需要募捐时,带头参加,以身示范;对思想有困惑的学生,忙里偷闲与其沟通,排解学生心中的不畅。无论是走廊中、花坛边、道路旁,还是餐厅、教室、办公室内,随处都能看到校长与学生交谈的身影,校长甚至能直接叫出许多同学的名字,他犹如父亲一样慈爱,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难。因此,学生们亲切称呼其为“校长爸爸”。
他是一位闲不住的人,他很少在自己的办公室听取汇报,大部分时间是到老师的办公室走访或者看看。每到一个办公室,谁有什么问题,谁有什么困难,谁的孩子该上学了,谁的父母有病了,谁的子女要谈婚论嫁了,他都很感兴趣。教师之间发生矛盾,他总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尽力化解;教师在工作上偶有失误,他都以宽容之心和仁爱之情与其倾心交流,春风化雨,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的办法;教师生活上遇到困难,就算再忙,他都会尽力去帮助解决,让教师安心工作。他极力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许多教师都说学校施行的是人性化的管理,真正体现了人文关怀,在此工作感到很幸福!
他是一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校长。
有人说,校长的高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程度。他富有理想,勇于开拓。自2007年成为广州市第八十中学的校长,他就带领全校师生解放思想,致力创新,追求学校可持续发展。通过积极的奔走,新的宿舍楼拔地而起;“生态自主,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教学质量稳步攀升,社会评价逐年提升;学校办学层次顺利地由市一级到省一级再到国家级师范性高中。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袁校长以他对教育无比挚爱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教育事业新的篇章,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在陈彩丽老师看来,袁闽湘校长是“行的高标”,是值得尊敬的好校长:
对袁闽湘校长的尊敬,源于他的为人,他对每一个人都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当校长的架子。在学校,他既是清洁员,又是护理工,经常可以看到袁校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整理掉落的树枝。他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学校,爱护每一个学生。袁校对学生的教育就是通过点滴的行为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我作为级长,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遇到难搞的学生经常会生气发火,会对学生失去耐心,但是袁校作为一校之长,他的心中却能容下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他经常以细微的小事做素材,开导教育学生。经过他的教育,犯错误的学生都能够心服口服。比如,有一次去听公开课,由于上节课是体育课,很多同学迟到,并且满身大汗坐到课室里面,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学生睡觉,一些学生课前“导学案”没有完成。针对这种情况,下课时,袁校又给同学们上了一课,解决三个问题“如何上好体育课”“怎样听课效率高”“有困意时怎么办”。袁校以班内做得好的同学为榜样,介绍了同学们上体育课前要换好衣服、鞋子,做好准备工作,上完课,不要在操场上贪玩,提前回到课室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听课的过程中要做到倾听、思考、展示、质疑,同时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会学的问题,笔记记到课本上,“导学案”整理好,双色笔纠错,准备“纠错本”。遇到有困意的时候,可以站起来走到后面听,要自己战胜自己。在学校,袁校会利用各种场合,比如升旗仪式、课间操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时在晚修、早读、自习课深入课堂,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袁校就是这样的人,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和激励着全校师生,对他,我们只有崇拜和仰视。
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教育不是想出来的,教育是踏踏实实地做出来的,我深深地相信这一点,师范教育期间师长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训导和榜样早已经成为一颗种子的信仰和力量,深植在我的心中。与此同时,教育绝不只是知识的灌输,只是强硬的要求和训诫,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灵魂对灵魂的唤醒,所以教育要用心来做,对于教师来说,是亲其长,信其道;对于学生来说,是亲其师,信其道。全昌盛老师说我是一个真正“关心”的校长,首先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其次是细致周到地关心每一位教师的生活、不遗余力地关心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后是高屋建瓴地关心学校的发展:
袁校长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个学生。袁校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公布了手机号,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校长,从班级卫生问题,到学生洗澡问题、吃饭问题处处倾注着袁校长的关心。袁校每周都要做好几次国旗下的讲话,讲做人、讲做事、讲学习……学生们都喜欢校长的声音,愿意倾听校长的建议,操场上经常爆出雷鸣般的掌声。学生以校长为傲,就我所带班级而言,12届毕业生李建华在高考前拥抱校长,得到校长祝福,这一画面上了白云日报封面。18届班长殷咏熙在校运会同校长的合影晒在朋友圈,注明“校长爸爸搂着我”,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让我这个班主任都有点嫉妒了。
袁校长关心老师的生活,比如,每月一次的生日祝福,大力提倡教职工打球……新的体育馆,有羽毛球场,校长经常抽空和我们一起运动,既锻炼了身体,也融洽了同事关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在结婚初期没有买房,同老婆挤在单位宿舍的一个小单间,后来女儿即将出生,住房却得不到解决,一筹莫展。校长得知后想办法给我安排了一个套间,让我度过最艰难的时候(也谢谢卢主任的安排,感谢)。事后得知,我们的校长自己连一个单间都没有,中午休息就在办公室凑合。我想这个世界除了父母之外很难有人这样对我了,真的非常感谢袁校长,他对我的关心令我终生难忘。
袁校长关心每个老师的专业发展,鼓励老师自我深造,学校出钱出力,为了老师的发展,袁校不遗余力。2015年高考阅卷选拔阅卷老师期间,为了多给我们学校争取几个改卷名额,袁校长多次和华南师范大学联系,而那时,我们尊敬的袁校长刚刚做了咽喉手术,是躺在病**打的电话。
袁校长关心学校发展。每次外出学习回来都要用心和全体教职工分享学习心得和所见所闻,大力借鉴可用的优点。袁校还经常请外面专家为老师讲课,内容包括“如何上课”“如何做班主任”,甚至还有“职场礼仪”等。2009年山东之行,我有幸与袁校同一批次,见证了袁校为学校的发展操碎了心,白天袁校和老师同到课堂听课,阶段必有小结,晚上还召集部分老师开会,出谋划策,力求学到精髓,为八十中教育集团所用。
袁校长关心学生和老师,大家对校长都非常尊重,愿意倾听袁校的声音。全校老师紧紧团结在一起,所以我们的高考成绩也是越来越好,去年高考本科突破300大关,创历史新高,这与袁校的兢兢业业是分不开的。现在“90后”的学生,权威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但是袁校在学生心里,却是很受尊重,学生打心里爱我们的校长。
袁校,名副其实的好校长!能够拥有这样的校长,是我们八十中老师的幸事,是学生的幸事,也是白云教育的幸事。
看到了吗?只要你用心待人,就一定会收获真心的回报,收获一个宜人的春天;如果你尽力替师生办事,那就更能迎来学校发展的合力,迎来明媚的艳阳天。
图3-3 三八妇女节给女教师送上真诚祝福
图3-4 教师节邀请退休教师回校建言献策
2012年的下半年,蒋洁老师的一位亲戚从湖南农村来广州治疗眼疾,病情挺严重,亲戚是奔着中山眼科医院的医术和名声专程前来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中山眼科医院接诊的不仅仅只是广州地区的患者,每天都有接连不断的人流涌向医院,每天都是人满为患,看病住院极其艰难。蒋洁老师等了一个星期,还没有等到专家,亲戚每天都在病痛中心急如焚,蒋老师也是无能为力:
当我把这事告诉同事的时候,同事马上要我找袁校,听说他的同学在中山眼科医院做教授。我当时真的很惶恐,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怎么好意思找校长帮忙呢,而更担心的是怕他不愿意。迫于无奈,我只得拨通了校长的电话,向他说出了我当时的苦衷。校长马上安慰我说:“你放心,我马上联系我同学,等一下给你电话。”我白天没有接到校长的回电,我想:“校长肯定忘记了这件事,我也不好意思再打电话去追问。”正当我急得团团转时,我的电话响了,一看是校长的来电,我非常激动,应该会有消息的。校长说:“我给我同学打了好多电话,只是刚刚才联系上,他要你明天八点前去门诊楼四楼找他……”挂掉电话,我感激得眼泪都差点出来了,我的亲戚终于有救了。
后来,在校道上碰到校长,他都会问起我家亲戚治疗的情况,并安慰我不用担心,这事就包在他同学身上。
后来听同事讲起,校长何止是帮了我一个人呢?只要我们老师有困难,他一定会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大家。作为一校之长,特别是像袁闽湘这样平易近人型的校长,每天忙不过来是很正常的,但是,在百忙之中,他抽出时间来急老师之所急。
每次一想到这些事,我心里就特别感激他,校长的人文关怀,让我们每一个八十中人都能深深体会到。教师在这样的校长的关怀下,能不为八十中的教育做贡献吗?
对于他人的困难感同身受,急人所急,这是我一贯以来形成的习惯,更何况自己学校的老师呢?相对于教师而言,一个校长确实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有拥有更多一些社会资源的条件和可能性,能够把社会资源贡献出来,用于学校的建设,用于帮助我的师生和我的朋友们解决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难题。我想,这就是彭旭红老师之所以说我是“百姓校长”的原因之所在吧:
袁闽湘校长担任八十中校长八年以来,深得人心,令我等基层人员众志成城,团结向上,年年进步。于我个人,更是触动良多,心怀感激。诸多细节,充分体现了袁校是一个全力替员工着想、给予员工许多正能量的好校长。
八年,八十中经历了许多,许多烦琐纠结的事情在袁校领导下一一得到很好的解决。最令我感动至今的是工资的事情。
2006年,白云区教育系统工资调整(当时,袁校还不是八十中校长),教育局要求每个直管学校上报非教学岗位人员。各校人事秘书上报情况不同,有的学校上报一两个,有的学校没有上报,最终,造成全区非教学岗位人员工资比同档次教师工资低10%的不下十人,而我名列其中。当时,我的工资比同档次教师工资每个月本就少两百多元,这次工资再调整更是少了四百多元。于是,我多次跟区教育局人保科反映,希望能够得到平等对待,不要同在一个教育系统同岗不同酬,但一直杳无信讯。
2007年下半年,袁校长调来八十中任校长,我把这事报告给他。袁校长马上与学校人事秘书沟通,也与教育局人保科联系,我们相关人也以书面文字反映给教育局人保科,然而不清楚人保科主管工资的相关人员没有理会还是没有相应举措,我至今依然比同档次教师工资每月少四百余元。事情虽尚未解决,但袁校做事亲力亲为、关心我们基层人员、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每个教职员工的善举,令我至今心怀感激。
我从事财务工作28年,1996年就已考上中级会计师,至今担任中级会计师职称20年,诸多晚辈均已评上高级会计师,一直以来我从不忘记提升自己,2000年我成功考上注册会计师,据我所知,许许多多高级会计师均没法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对照广州的评审条件,我认为自己能评上,因此重拾丢失20年的英语,考了75分,参加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也考了75.5分(50分合格,全市合格率不足10%)。最难的是要在全国核心刊物发表两篇论文,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发表论文,本想可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连续两次申报,事与愿违,均没有通过。我把这事不经意地与袁校长聊起,袁校长给了我很多帮助与建议。尽管我至今仍然没能通过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退档理由是单位规模不够(条件里没有这个),我不知道这个隐含的规则。但是,我深深感受到:一个校长对员工的事情如此上心,一方面体现他对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特别关心与重视,另一方面体现他特别能为下属着想,能以自己实干家的艰辛,惺惺相惜,与员工感同身受,体验这一切努力成就的来之不易!他深知要通过如此多的职称考试以及发表论文是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与代价!袁校长事事替员工着想,想方设法让下属得到发展和提升,这些令我至今感动激奋,努力工作,不敢懈怠!
如今,点点滴滴的往事,绵绵不断的恩情,深深地烙印在百姓的心里,凝结成一句真心话:您是我们的好校长!您是广州的好校长!
愿意感人之善的人,一定也会愿意成人之美,因为“善”字和“美”字具有同样的字源,善和美也具有同一个起源,那就是人性深处的善良和美好。我相信人性,我相信每一位教师,我愿意做这样的百姓校长,因为做人梯,我有坚实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