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题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没有研究价值
有的研究者往往心血**,不进行价值评估,匆忙间就确定一个选题,而自己对这个选题,既没有深入研究,又不了解该选题当前的研究状况;既没有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又没有征求老师、同行或专家的意见;既不了解这一选题对当前工作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又不愿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写出来的东西却没有太大价值。所以在确定选题时,一定要考虑它有没有研究的价值,这应该是进行研究的基本前提。选题没有太大价值,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落后于社会和学科发展,过于陈旧。在撰写论文时,有的选题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某一社会发展阶段过去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再研究就没有意义。比如关于“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高等教育产业化”等,都是过时的选题;而有关“教育公平”“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则是当前我国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选择来进行研究应该成为课题的选题。
当然,所谓选题价值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全新的论题,价值要相对大些;宏观论题和微观论题相比较,价值相对大些;理论问题和某一实际问题比较,价值相对大些;总体上独特新颖的选题和局部有见解的选题比较,价值相对大些。因此在选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相对价值大的题目来写。
2.课题老生常谈,没有研究的新意
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付出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研究了,学习别人的经验就可以了,采用“拿来主义”。如,“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研究”等。重复他人研究,没有独到见解。有的人没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和习惯,选题时不做调查和比较,凭感觉,想当然,随意性太强,或者让人感觉似曾相识,没有新鲜感和阅读兴趣,如《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初探》等;或者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了,却发现这个选题前人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人已经研究过了,而且对照一下,自己并没有新的补充和发现。这样完全重复他人研究过的选题也没有太大价值。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要做到选题新颖,就是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应该看到,科学上的任何重大成果,几乎都是科学工作者在前人、别人工作成就基础上一步步取得的,即使是被人认为非常新的,第一次开辟的新领域,也仍然是由以前同时代的人的工作提供了条件。因此,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所要研究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评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3.课题已有共识,没有研究的价值
一个问题别人已经研究过,并有了公认的结论,这个问题就不能成为课题了,除非你想推翻已有的结论。对于一个已经基本解决的问题,不应作为课题进行重复研究。
4.课题太具体,没有研究的意义
如果一个问题只是一种个别的具体问题,没有普遍意义,那就不能成为一个研究课题。课题过小过易,过于微观,限制了作者的水平发挥,即使论文写得再好,在该学科很多重要且亟须解决的问题面前仍然显得无足轻重,没有代表性,也就没有太大价值;选题过于容易,没有难点,没有难度,写作中一帆风顺,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这样的论文虽然不能说绝对是低水平的,但可以说它绝对不是高水平的,绝对不会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5.课题空泛笼统,没有研究的能力
任何一项教育研究都只能解决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个别问题。研究任务明确,问题范围集中,就容易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如果问题空泛、笼统,就很难确立为课题。如“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如何开发学生的智能”“创新教育的研究”等就比较大而泛。遇到此类问题,教师们课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逐个加以解决。
一些同学提出“艺术欣赏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与学校学习的衔接问题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比较等课题”就属于比较大,难于操作的课题。
6.课题过于宏观,没有研究的水平
一般说来,基础教育研究课题需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需要查阅大量的文件资料,需要有相当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需要有较多的宏观背景资料和国内外研究信息。一线教师难以胜任基础课题的研究。如“对教育本质的研究”“中国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等。另外宏观课题是对国家或某个区域中相关的重大教育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研究的课题。教师如果选择“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研究”,脱离了自己的教学实际,此类课题也不适合教师研究。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教育科研,应重点选择应用课题和微观课题研究。有的研究者由于缺乏研究和写作经验,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又不能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研究条件做出正确的估价,往往不切实际,选择一些自己驾驭不了的论题,结果或者半途而废,或者重新选题,或者草草收场。选题不切实际,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选题超出了专业范围。有些研究者不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选题,而是凭一时兴趣,就贸然涉足其他学科领域。作为初涉理论研究的研究者,在专业知识的积累、资料搜集的途径和进行写作的时间、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有的人喜欢在边缘学科或者交叉学科中选题,认为这样容易出成果,但因为对有的学科过于陌生,写作时力不从心,结果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