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中外教育史

第二节 古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

中外教育史 杜成宪,王保星 3166 2024-10-22 04:37

  

  公元前5世纪开始,雅典的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继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他们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流。本节内容旨在梳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教育思想,以及他们对后世教育史发展的影响。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Socratēs,前469—前399)出生于雅典的鼎盛时期,出身于平民家庭,母亲是一位助产士。雅典的文化繁荣和民主政治深刻地影响了苏格拉底的青年时代。但随着雅典在历经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败,政治、文化走向衰败,社会动**不安,引发了苏格拉底对以往雅典政治、道德和教育等问题的重新思考。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主要涉及教育目的论与方法论两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论

  苏格拉底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政治家和重新塑造城邦道德。他的思想来源于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反思。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度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期,深刻地意识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在矛盾。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过于强调绝对平等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忽略个体间的差异性,给予人与人之间绝对的机会平等。如当城邦需要派公职人员去指导橄榄的种植与贸易时,雅典人会选择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人选,并不是派遣在橄榄种植与贸易方面最有经验的人。这种给予人与人绝对的机会平等,使得雅典公民在国家事务管理方面一直处于效率低下的状况之中。在民主政治衰落时期的雅典政治中,国家管理效率低下,人们消极怠工,利用公职为自己谋利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政治模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失败后受到很多雅典人的诟病。在对这些问题反思的基础上,苏格拉底提出改革雅典教育的思想。他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的政治家,这些政治家应该是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具有深厚道德感的人。苏格拉底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认为道德是城邦兴盛的基础,每一个公民都要思考自我克制、善、勇敢、正义、美德、真理等概念。通过学习知识来达到美德的要求,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观点。

  (二)教育方法论

  苏格拉底提出了培养年轻人学会独立思考的观念。他鼓励青年人要通过学习来“认识自己”,人要有独立的对世界和自身的思考。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青年应该对所有事物的概念进行反思,不要盲从盲信。对以往人们熟知的概念提出疑问,如城邦所倡导的正义概念,人们所说的善的概念与青年独立的思考是否存在不同。苏格拉底第一次提出了对概念的辨析问题,重新思考了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苏格拉底提出了“产婆术”的思维方法,即通过规范思维方式,进而获得可靠认识的方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指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就如分娩,需要助产的方法来帮助。这种方法以人与人之间问答的方式开始,通过辩论、讽刺、诘问等方式,发现概念间的差异与矛盾,此后,通过归纳总结而获得真理的过程。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西方哲学领域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在教育思想领域,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对于教育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古希腊教育思想系统化、体系化的标志。

  (一)论哲学王的教育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城邦公民为出发点,以培养“哲学王”为最高目标。所谓的哲学王就是由掌握真理,拥有杰出智慧、高尚道德的哲学家来统治城邦。

  柏拉图在其代表性著作《理想国》一书中,详细地提出了如何培养哲学王的教育过程。柏拉图将理想的教育分为5个阶段。0~6岁为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接受游戏的锻炼和基本的宗教训练;6~18岁是全体公民都要接受教育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公民要学习音乐来陶冶心灵,练习体育强身健体,以适应保卫城邦的职责;18~20岁是公民的军事教育阶段,公民要学习军事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20~30岁,公民教育脱离全民教育阶段,城邦从公民中选出少数精英,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为成为哲学家做准备;30~35岁是被选中的精英学习完整的辩证法以及承担城邦公职的阶段,他们通过实践来积累成为哲学王的经验;50岁开始,这些优秀的公民最终发现了哲学王的所有智慧与美德,开始成为城邦的领导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的教育制度,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中第一次系统的对公民教育内容和国民教育体系进行了思考。

  (二)论教育的本质

  除《理想国》中所提到的教育制度之外,柏拉图在探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也为西方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反思了学习的本质,指出人接受教育的途径和知识获得的本质特征。

  柏拉图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的,肉体有生有灭,而灵魂却是不朽的。人的灵魂是由神创造的,灵魂从其创生开始就烙印了关于世界的一切真理与美德。当人的灵魂与肉体结合在一起时,灵魂中理性的部分就会迷失。因此,知识不是通过外在世界的经验学习来的,而是先验的,深深地烙印在灵魂当中的。因此,学习只是通过感受外部世界来唤醒灵魂对相关知识的回忆。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作用在于唤醒、引导深藏在人灵魂深处的道德与真理。

  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是柏拉图的学生,是古希腊哲学和文化史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学术成就在于总结了希腊城邦从出现到解体所产生的文化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政治学、伦理学、自然哲学、教育学、逻辑学等百科全书式的学说体系。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思想方面的创建是深刻而独到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方面就是教育与灵魂的探讨以及对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的思考。

  (一)论灵魂与教育

  亚里士多德在对人的看法上受到了柏拉图的深刻影响。他相信灵魂是人最高贵的东西,灵魂的最重要意义在于用理性进行思考。他提出人是理性动物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有三种,分别是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人是唯一将这三种灵魂统一在一起的创造物。人的植物灵魂主要表现为对身体营养和发育的欲望;动物灵魂则表现为对本能、情感、欲望等非理性情绪的表达;理性灵魂则是人的灵魂中最高级的,表现为人的判断力、理解力。因此,人的教育应该关注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针对人的三种灵魂,应该对每一个人进行体育、德育和智育教育。

  另外,亚里士多德在灵魂与知识的关系方面也进行了探讨。他并不赞同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的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并没有先验的知识烙印在其中,学习也并不是回忆而已。人的灵魂就像一块没有写过字的白板。人的认识是通过体会外部世界的感觉开始的。人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就是想象,将这些印象保存起来就是记忆,而人通过理性对感觉进行整理与分析进而获得一般性的概念与判断便是知识。因此,知识和真理只能靠理性对感觉的分析才能获得。这种强调理性在教育中的决定性地位的观点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论教育的意义

  除灵魂与教育的关系之外,亚里士多德还深刻地探讨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人的形成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天性、习惯与理性。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有时统一,有时相互排斥。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个人的成功表现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城邦公民,而成功的公民一定是理性的人,天性和习惯必须在理性的引导下向着善和真理的方向发展。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公民的理性,并对天性和习惯进行规范和引导,最终塑造一个完美的人。因此,教育在塑造一个完美人的过程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