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理论评价
一、理论贡献
阿德勒从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阵营独立之后,创造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阿德勒的理论因其平实易懂、积极乐观而被广大的心理学研究者和咨询师所接受,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阿德勒提出了人本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必受命运支配,人具有利他思想、充满博爱,具有合作性、独特性和觉察性。阿德勒更多地看到了人类利他的本性和行为倾向,即具有社会情感、追求优越感,力图创造出有价值的自我,鼓励人生积极进取,相信人生积极的一面。
阿德勒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个自我意识的个体,他能充分了解自我实现的意义,从而计划并指引个人的行为。人类生来就有一些基本需求,这些需求会形成有目标的导向力。个人可以在自主意识之下决定自己的生活。
他认为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的行为受社会驱力所推动,而社会兴趣是人格形成的要素,使心理学者注意到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并促进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他修正了弗洛伊德理论中过分偏重性本能的观点,认为一个人满足其需要的方式还是决定于他的生活风格,或者决定于社会文化,从而破除了“性”在人格上的统领地位,从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中解脱出来。这对于后来的新精神分析影响深远。
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和整体性。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动机、特性、兴趣与价值的个人独特之组合;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正代表着他个人特有的生活风格。他认为一个人满足其性需要的方式是决定于生活风格(社会文化)而非生活风格决定于性的满足方式,这使许多人从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中解脱出来。
阿德勒首创的“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对于精神分析理论而言是相当新颖的,有助于补偿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过分的“客观主义”。阿德勒的这一自我观念对现代人格理论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阿德勒对于当代治疗实践的贡献相当的大。他的影响超越个别咨询的领域,进而带动社区心理卫生运动。他的许多基本想法影响了其他治疗学派,例如,家庭系统疗法、格式塔疗法、现实疗法、理情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个人中心疗法,以及意义疗法。
二、理论缺陷
虽然个体心理学已经历过进一步的发展与提炼,但阿德勒许多原创性的基本假说被描述为难以实证。他的某些基本观念具有全球通用的性质,但定义不明确,例如,追求优越、创造性自我,以及自卑情结等概念。
批评者认为他大部分的理论均根据常识般的心理学知识而复杂的观念则过度简化。首先他把为克服自卑感而追求优越视为个体发展的唯一动机,过于简单绝对。其次,补偿作用乃为反抗自卑感而来,解释太过消极。最后,阿德勒虽然重视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但只论述了家庭环境这一有限的社会环境,过于局限,并未触及社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