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并非没有反省
孩子今天又一边吃饭一边玩,把杯子碰翻,水洒了出来。昨天明明说过不要再这样了,但今天还是老样子……
如果反复提醒、反复责备都没有效果,家长们就会忍不住想大声斥责孩子:“我不是说了好几遍了吗!”“为什么听不懂话啊!”
大人们能够反省自己的失败,并改正自身行为以免重蹈覆辙。所以,当他们发现孩子重复同样的失败时,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孩子“没有好好反省”“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因此会更加严厉地训斥他们,有时甚至会认为“小孩子就是不听话、不懂事”。
但是,孩子年龄越小,就越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已经发生的事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他们也很难提前预测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避免负面结果的发生。这时的孩子们还不明白“走路不看路,就会摔倒”“不用两只手拿着,东西就会掉”之类的道理,因此就会重复犯同一个错误。
所以,要让孩子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明白“这样的行动会引发那样的结果”,最佳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去亲身体验结果。
很多大人看到孩子把东西弄得一团糟后,会匆匆地收拾干净,一边收拾一边唠叨。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会让孩子从经验中学习到什么。
如果孩子把东西弄掉了,就让他们自己捡起来;如果孩子把水弄洒了,就对孩子说“水洒出来了,用这个擦干净吧”,然后引导他们把洒出来的水擦拭干净。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渐渐地理解状况了。
此外,这样做还能教孩子学会失败时应如何采取行动,比如东西掉的时候或水洒出来的时候该怎么办。
把洒出来的东西都擦干净,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费劲的事。因此,通过让孩子亲自体验自身行为所带来的结果,能让孩子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了什么影响,从而自然而然就会小心注意起来。
孩子失败时,大人应该注意什么
大人在让孩子自己“收拾残局”时只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不要把“收拾”变为一种惩罚。
如果一边训斥孩子一边让他们收拾,那么这种体验便会成为惩罚,大人的行为也就成了对孩子失败的责备。请记住,“收拾”不是让孩子反省错误的方式,而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好机会。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即使孩子这次懂了、成功了,也不能保证他们接下来每次都会完美成功。这个道理放到其他情形下也成立。换言之,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当你以为孩子已经向前走了一大步时,他们又会东倒西歪甚至倒退……但是,大人眼中的那些退步,实际上也证明了孩子们在不断地慢慢成长。
所以,如果过度执着于质问“之前能做到的事,怎么现在又做不到了呢”,就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因此,家长们大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用更加广阔的视野去看待孩子的成长,这样就一定能发现,孩子其实在慢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