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5岁前的工作

7.工作带给孩子的4种能力

5岁前的工作 [日]丘山亚未 3533 2024-10-22 04:53

  

  今后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情商”也能够培养

  我在前文中提到,“工作”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今后人生中所必需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指的就是“情商”。

  那些能够通过数值来体现的能力被称为智商(IQ)。而与之相对的,那些无法用数值来体现的能力——干劲、行动力、交流能力、创造力、韧性、协调能力等则被称为情商(EQ)。

  许多国际机构的研究都指出,为了孩子今后能幸福度过人生,家长不仅需要培养包括学习能力等在内的智商,还需要培养孩子的情商。

  以往的教育都更加重视孩子记住了多少知识以及能否准确输出,并以此来评价孩子的能力,即更重视“知识教育”的理念。但是,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输出知识和信息方面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

  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上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种类,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等到我们的孩子步入社会时,工作的形式应该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吧。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那些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人类特有的能力”,才更应该受到重视,这也是孩子们今后将面临的未来。具体来说,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就是创造能力、思考能力(思考那些没有单一正确答案的问题)、沟通交流能力等,而这些都包含在情商的范围之内。

  接下来,我会按照顺序介绍4种与情商相关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工作”来培养。

  能力1 自我认可能力 ——在不断试错和成功经验中产生

  你是否想让孩子成为“能够挑战新事物”的人呢?

  毋庸置疑,那些愿意挑战新事物,虽然没经验,但愿意先试试看的孩子,比起那些在开始前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与收获。

  这种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我能行”“我会成功”的心态,也被称为“自我认可能力”。自我认可能力越强的人,就越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挑战新事物;而且,即使失败了,他们也会抱有一种十分乐观的心态,积极地思考下一次该怎么做才能成功,并平静地接受这次失败。

  反之,自我认可能力较弱的人,则会始终抱有一种“反正我做不到”“不可能做到”的想法,久而久之,他们对待任何事都会十分悲观。

  自我认可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借助周围人鼓励的话语,类似于“没事的”“你一定能行”等,更需要孩子从幼儿时期就不断地试错,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成功经验。

  实际上,那些每天都在“工作”的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根本不会感到害怕。只要我给他们介绍一项新工作,并问他们“愿不愿意试试看?”,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会两眼放光地说“要!”。因为这些孩子在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多次试错,并积累起成功经验了。

  当大人发现孩子遇到挫折,屡战屡败时,就会忍不住想告诉孩子正确答案,或者是帮孩子一把。但是,这样做并不会令孩子真正地感到高兴。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力量不断挑战,最后终于迎来“我做到啦!”的时刻,才会产生由衷的喜悦。

  而“工作”,就是通过日常生活帮助孩子一点点地积累成功经验的途径。

  能力2 情绪控制能力 ——“自我转换”是关键

  2岁左右的孩子最爱玩水。所以,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会特别喜欢干一些洗菜或者洗杯子之类的“工作”。大人们看到孩子这么有干劲时,一方面可能会非常感动,但另一方面也会注意到一个奇怪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一旦开始洗就停不下来。

  大人们在洗东西时,目的就是洗掉污渍,所以洗干净了就会停下来,也不会去洗那些没有污渍的东西;但孩子与大人不同,他们洗东西并不是为了洗污渍,只是觉得有趣、很舒服、很好玩,所以洗了还想再洗。这样的情感驱使着他们不停地做同一件事。

  让孩子不停地干一件事会耽误时间,在这种时候,家长需要提前对孩子说一句“洗干净就好了哦”,也就是告诉孩子,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在什么时候结束”。对孩子说完这句话后,请再忍耐一段时间。然后,我们应该就能发现,孩子在兴致勃勃地洗了一阵之后,会一脸满足地说“洗好啦!”,然后关上水龙头,并把手擦干。

  让孩子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他们在做其他事时,也能学会自己决定何时停止。反之,如果家长每次都在孩子干到一半时强行制止,那么孩子对这件事的执念就会越来越深。所以,父母在引导孩子结束“工作”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不过,即使我们提前和孩子约定好了次数或时长,也准备了温柔地制止孩子的方法,但等到真正需要结束的时候,孩子可能还会闹脾气说“我还要做!”。这种令人万般无奈的情况肯定会发生。

  但是,即便此时孩子因为不能接受而放声大哭,父母也不能服软。学会忍耐和接受事情不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发展,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十分必要。

  这样,在尽情大哭一场之后转换心情后,孩子才能真正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的家长在面对大哭大闹的孩子时会不知所措。但是,其实我们只需要明白,现在正是孩子学着控制自身情绪的时候,就可以从容对待了。所以,大可不必苛责自己和孩子。

  能力3 学习欲望和思考能力 ——抓住孩子“想自己试试!”的时机

  大家是否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热爱学习的人呢?

  蒙台梭利教育法有时会被形容成“培养天才的方法”,其实,该教育法的真正目的并非培养天才,而是培养孩子成为“独立、能干、有责任心、会关心他人、愿意终身学习”的人。在我看来,终身学习的态度,也会成为一种才能。

  培养孩子的学习欲望和思考能力其实并不困难。

  因为所有孩子天生就有学习的欲望。一说学习,大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读读写写或者算数,常常会忽视孩子真正的学习欲望是什么。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其实无处不在。比如打开或盖上瓶盖、削铅笔、给花浇水、洗衣服……这些都是学习的内容。

  有些大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认为“小孩子嘛,能思考什么呢?”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孩子们其实在不停地思考着,他们会想:

  这个东西为什么盖上了呢?如何才能打开呢?要怎么做呢?

  不信的话,等到孩子在做某件事时,可以试着观察一下孩子的侧脸,你会发现孩子一脸认真专注。

  其实,比起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会了什么”,他们在学习阶段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的过程更加宝贵。

  而且,学习始于兴趣。

  “想摸摸看、想试试看、想知道”,这些都是孩子迈向学习的第一步。

  那些尝试学习、模仿大人动作的孩子,最初感兴趣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换言之,这些孩子们发自内心想做的“工作”,才能够培养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所以,孩子在反复尝试之中,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能力4 自主选择和坚持能力 ——尝试自己选择/决定

  本书中所介绍的“工作”,第一步都需要孩子自己选择/决定。自己决定一件事的能力也被称为“自主决定能力”。

  剑桥大学芭芭拉·萨哈金教授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之中最多会做出3500个决定。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可以说,选择在我们塑造人生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果断决定,也都期待孩子将来有能力开辟属于自己的未来道路。

  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学会自己选择/决定。

  “工作”,也从孩子学会自主选择的瞬间正式开始。

  选择/决定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了解自我的方式。

  对于自己选择/决定的事,孩子就会努力去完成;如果想要做到这件事,他们就得不断地尝试;失败碰壁的时候,他们就需要思考“下次该怎么办”;最后,如果做到了这件事,那么这些成功经验将会带来自信,让孩子有动力进行下一次尝试。

  这个过程也就是“独立思考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这样解释是否足够清楚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吧。

  虽然“工作”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积极影响,但在实践之前,我也想请各位家长注意一件事,那就是——

  “关注孩子本身”。

  如果能在足够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再给孩子准备各种“工作”,那么“工作”的过程会变成一段更有意义的时间,育儿也会变得更轻松。

  我会在下一章仔细讲解这个注意点。请不要着急,慢慢看下去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