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四十
袁昌英
探索思考
四十岁是一种怎样的生命体验,你有想过吗?你知道人在四十岁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吗?四十岁,是当得过且过还是要努力奋斗呢?在本文中,袁昌英以圆熟超脱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行年四十”的关键性与特殊性,或可给予我们一些思考。
阅读批注
四十大约是人生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关键;这个关键的重要性及其特殊刺激性,大概是古今中外的人士同样特别感觉着的。我国古语有“行年四十而后方知不足”“四十而不惑”“四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等说法。《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自序里也把四十的重要写得轰轰烈烈,亦可说是痛哭流涕,中有“四十不成名不必再求名”“四十不娶不必再娶”等句。就今人而论,胡适之先生过四十那年,写了一篇洋洋数万言的大文,纪念他所经过的一切。最近钱乙藜先生也出版一本珠玉夺目的小诗集,既不命名,也不署名,只是赠送亲友,纪念他的四十生日。1
1 开门见山
作者先表明观点:四十大约是人生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关键。之后,她以“古典”——我国古语、施耐庵的自序,以及“今典”——胡适之先生等人对四十的态度来举例说明“四十”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论据有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列举施耐庵的自序时,作者还将抽象的四十化以具体的描写场面的词语“轰轰烈烈”和描写动作的词语“痛哭流涕”,表达十分生动。
西洋人也把四十看做人生吃紧的关头。英国名剧家卞尼罗专从心理及生理上着眼,描写四十岁左右男女恋爱的难关。他的《中海峡》是一部相当成功而在当时极受欢迎的剧本。所谓人生如旅客,短短七八十年的寿命如同跨过英伦海峡的旅程一般,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正如渡到海峡的中间,旅途虽然已是走过了一半,可是险恶的大风浪,却正当头!2
2 照应前文
写文章讲求严谨,这一段就是如此。作者补充了英国名剧家卞尼罗《中海峡》中对于四十的态度,其实是为了照应前段的“古今中外”。如此落笔,令文章浑然一体。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是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需要学习和注意的。
当今社会上活动的人物,多半是在这个困苦艰难,坚忍奋斗的抗战中默然渡过了这四十岁的重要关头,其中当然是有许多可歌可泣,也许是可笑可骂的事故发生了。在太平时候,那些故事也许掀起偌大的风波,使社会人士在讨论的当中,得着某事其所以转变的原委,可是在这大家头上罩着了更重要的难题的现在,大家耳闻目击了这些事,只不过骂一顿或是笑一顿,或是热诚的太息几声,或是冷凄凄的浇上一二句冰冻批语便罢!若是这些事不幸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在平时如此,在战时也是如此,多半是讳莫如深,严严密密的将这一切藏在自己灵魂的秘阁里,半个字也不让它透露出去,遇着胆大一点的人,认为自己良心上无愧,就将自己的经验练成玉句金声,披上诗词的艳装丽服,执住诗神的微妙表情,打发在人间,作为一生的永久纪念。 3当然人生如旅客,每一个旅行人有每个的特殊作风。有的只是走马看花,如美国的游历家在欧洲拜访名胜一样,一群群坐着大卡车,到了那个地点,就算尽了访古的义务,做到了那回首当年,凭吊往古的风雅活动;有的也许感到了诗人所吟咏的一切,只是紧紧的锁在心里,不肯让人家知道罢了;有的却要在那名胜可以下笔或下刀的地方留下几句歪诗,以为可以伴着名胜享受不朽;有的则必要将自己特别敏锐的性灵在名胜面前所感触的反响与活动,写成游记或动情的诗词,留作人类美味的精神食粮。4不待言,这每个旅客所独特的作风,在这同是旅途人的自由世界里,应当是绝对自由的。可是我们对于那一部分能为人类出产美味精神粮食的特殊旅伴,不由得不发生感激而表示敬意,因为他们替我们解除旅途的枯寂,又使我们见到而体会到这旅途中我们自己不易见到而体会到的一切;并且他们肯把自己最亲切的感情与思想说给同伴听,这首先就是够朋友的行动了。那末,谁又能拒绝做他们的朋友咧!
3 对比
作者先写大众在太平时期与现在对于他人四十岁的故事截然相反的态度,是将四十岁容纳到整个社会大背景中,加强了文章的深度;之后又将论述的重点落于个人的身上,让读者看到个人与群体的区分。此外,作者还以戏谑的语气对比了不同性格的人面对问题的不同态度,则又突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群体到个体的对比,令文章显得全面而生动。
4 排比
排比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表述方式。这部分以四个“有的……”写出了每个旅行人的特殊作风,虽然句式有长有短,但充分展现出了排比的抒情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气势,也令文章有种错落的美感。
我们由旅伴的叙说,数千年以来经过这旅程者的记载,以及耳闻目见或自己经历过的种种,知道四十岁是人生旅程中最大的一个关键,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有一种特殊的转变,因此影响到一人整个的态度,行动及其毕生的事业。5
5 过渡
由前文引出“四十岁是人生旅程中最大的一个关键,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有一种特殊的转变,因此影响到一人整个的态度,行动及其毕生的事业”的这一话题,衔接自然,令文章结构紧凑。
某女士是学政治出身,对于一生事业的抱负及其人格的修养确实是非凡的。她尝对我说:“兰,你是学文学的,你们这班长咏高歌的半诗人,认为罗曼斯是人生中最重要且最不可缺少的经验。我的看法完全两样。我觉得一个人生在这大千宇宙里面,应该如同培养一株特种的名花嘉木一样,昼夜不息的小心谨慎着,一点不苟且的看护着,不让害虫来侵蚀它,狂风暴雨摧残它,使它得着充分的阳光雨露以及地气的精华,等到时候临头,它能尽其所有的本能与个性,开出绝世的鲜花,结出惊人的硕果。像你们这种一天到晚忙着闹罗曼斯,实在是犯着摧残本性的嫌疑,我是极端反对的。”6我虽是学文学,却没有一天到晚忙着闹罗曼斯,听了这话,心里不免有些不好受,可是我很明白她的话是指一般文人说的,并没有把我包括在内——真正的好朋友是能这样体会彼此的意思的。况且以她那种生性非常活泼伶俐而模样儿又是长得相当漂亮的人物,对于人生竟真是言行合一的严肃自持,我对之委实只有欣服敬爱的感情,绝对谈不到言语的计较。
6 语言描写
某女士称自己反对罗曼斯,用“极端”一词来修饰,表现出她对罗曼斯的不认同。而在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时,她用了“昼夜不息”“小心谨慎”“一点不苟且”“尽其所有”等非常严谨的词语,言为心声,突出其严肃自持的性格。
她在二十余岁的时候,秉承父母之命,与某君正正经经结了婚。嗣后除了生儿育女经理家务以外,她还继续不断的忙着读书著述,以及其它直接或间接的政治生活。朋友之中常常叹服说:“她真是个标准的新式女子!”
十年如一日,她对于人生严肃的态度一点没有改变。可是不久以后,不知在那一个政治的舞台上,她遇见了一个美貌男子,起先二人也不过是泛泛之交而已。我们说:某人长得漂亮!她也说:实在是美。我们说:只可惜他的行为太浪漫,自重的女子不敢相信他。她也跟着叹息而已。
前些时,我在某大都市路过,与她盘桓了数日数夜。第一件事她使我惊讶不置的是她对于服装的讲究,容颜的修饰,比以前更来得注意。从前的她衣饰,和她整个的人一样,只是严肃整洁而已。近来她的一切都添上了妩媚的色彩!她的住室和从前一样舒适,可是镜台上总是供着一瓶异香异色的花,书案上总是摆着一盘清水养着的落英。她同人说话的时候,两只眼睛不息地盯住瓶里的花和盘里的落英,仿佛像整个的神思都由这花与落英捧向另外一个什么地方去了。7头一天,我只觉得奇异。这位阔别并不多时的朋友,怎么变得这般两样。我起先疑心她家庭里发生了什么龃龉,可是细心观察之后,只见她的丈夫及儿女对她还是和从前一样体贴,一样温存,即她自己的行动,除了这种失神及心不在焉的神气以外,与从前也没有什么分别。原来是极幸福的家庭,现在仍然是和气一团的生活着。那末,这失神的症结到底是什么呢?
7 细节描写
作者抓住了女友与人说话时的细微神态,展现出她此时的不同,同时也令读者好奇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三天,她的丈夫因事出远门了。在那夜深人静的午夜里,小孩子当然正在做着甘香的好梦,我和她却仍然围着火盆细谈。镜台上的夜兰送来了一阵阵的清香,转眼一看书案上的落英——这时是几朵鹅黄色的蔷薇——映在绿辉的电光下,显得异样的诡秘!她的神思仍然是在这两种花里面彷徨着,泳**着,迷离着。8我若不是神志素来健全的人,一定要疑心她是已被花精迷惑着了。最后我忍无可忍的试探一句:
8 环境渲染
作者以夜兰的清香和映在绿辉的电光下的鹅黄色蔷薇营造出一个迷离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也成了迷离的,作者由物到人,顺理成章,为文章增色不少。
“钰,你怎么和从前简直有点两样了呢?”
她精神一振,即刻回答我道:“我!两样了?那就真有点怪,我这种人还会变到哪里去吗?”
我逼上去说:“钰,你有心事,只是不肯告诉我罢了!”
“你这家伙真是鬼,怎么看出了我有心事!老实告诉你,心事我是没有的,只是我的思想和以前有点出入而已。”
“在哪方面呢?难道是由自由民主主义向左转,走到共产主义那方面去了,或是向右转,走到独裁主义的旗帜下呢?”
“我的政治思想仍旧没有多大的转变,还是守着我的老营:自由民主主义。就是我的人生哲学完全两样的了。我觉得我的一生,直至现在为止,可说是整个的枉费了……”9
9 对话
作者在正常的叙事中插入“我”和女友的这段对话,并令其单独成段,既能创造视觉上的吸引力,又能令读者跟随着作者的角度,去寻找女友变化的原因。好的对话就是这样,能一步步地引出作者的共情。
在那夜阑人静屋暖花香的氛围里,她的话头正如开放了的都江堰,简直是波涛汹涌,只向外奔。蕴藉在她性灵深处的种种怨艾,种种愤怒和种种不平,如万马脱羁般,只向我驰骋。不是我的神经十分结实的话,简直要被这些马蹄踏得发昏!10可是她毕竟是个有修养能自持的读书人,话虽长,却无一句伤及他人,也无一句涉及她那中心的疙瘩。但从那些施了脂粉,穿了时装的零散句子里面,11我窥见了她那失神的症结。
10 比喻
人物的话语、人内心的怨艾与不平,这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但在这里,作者却用贴切的比喻和夸张,将话语形容成波涛汹涌的都江堰,将怨艾与不平形容成万马脱羁,新颖而逼真,化无形为有形,十分出彩。
11 拟人
脂粉与时装,从表面上看似乎与零散句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通过作者这番拟人化的修饰,赋予了这些句子女性细腻的感触,令文章读起来鲜活灵动。
“恋爱应当是神圣的……一个人的感情应该是绝对自由的……人在天地间,自己的生命应该全由自己处置……可是如卢梭所说的,人生出来本是自由的,然而到处受到羁绊”,这样的语句,连篇累牍的夹在她的谈话里面!同时她的两只眼睛不时注射在夜兰与蔷薇上面,仿佛要是可能的话,要是她有自由处置其自己的性命的话,她的生命,她的灵魂,和她的一切都可以醉倒,晕倒,死倒在这花的怀抱里!12
12 语言、动作描写
连篇累牍地重复一些追求自由的话语,眼睛又不时地注射在夜兰和蔷薇上面,作者通过对女友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突出她此时的沉醉。而“醉倒”“晕倒”“死倒”又层层递进,将女友此时的陶醉与癫狂鲜活地刻画了出来。作者无须再赘述,女友的变化可见一斑。可见,只要描写到位,读者自然能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此情形之下,我不由得试探一句:
“你现在怎么这样爱花?这些花是你们园里出的吗?”
“这些花是个朋友送的!爱花!我现在简直是如醉如狂的爱花!花就是我的灵魂,我的灵魂就湮没在花里。我这朋友知道我爱花……无论谁送的花,我都一样的爱!”
我心里早已猜着了那献花的人,可是不敢,也不必道破。连忙又转变话头问道:
“钰,你近来真是变得可以的了!记得你从前怎么骂我们文人爱闹罗曼斯吗?你现在的论调,谁说不比什么都来得更罗曼蒂克!”
“回想从前的一切,我简直懊悔极了!我的家庭教育,以及旧道德观念白白地葬送了我大半世的黄金生命!想起来,那种无意识的,循规蹈矩的生活简直不知如何过下去的!”
她不说,我也不敢说,我只直觉地看得很清楚:我的好友是在一种新的,如醉如狂的恋爱中挣扎她的新生命!我为她愉快,亦为她惶恐。愉快的是她终于尝到了恋爱的滋味,了解人生方面的意义;惶恐的是为恐她将堕入人生悲观的深渊,受到人类恶意的奚落。最后惶恐战胜了愉快的心情,我有意提醒她一句,使她有所解脱有所觉悟:
“钰,你今年是不是刚刚四十?”
“还差几个月。”
“你要留神,这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关头。你的种种思想上转变,都有它的生理上与心理上的根据。”
“这又奇了!我的思想与我的年龄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得很,再过两年,你就明白了。我介绍你几本书去看看吧。你们研究政治的人,太不注意人生的大道理了!”
“好吧!你明儿把书名写给我,我真不相信你的书能解决我的思想的转变!”
“不特解决你的思想,而且要指示你的行为咧!”13
13 对话
恰到好处的对话是可以传递文章的主题的。此处作者与女友的对话,就将落脚点落到“四十”。她提醒女友要注意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变化所导致的思想变化,很好地呼应了主题,也为之后事情的进展埋下伏笔。
我们那夜的谈话就停于此。第二天我就离开了。一别数月,不久以前,她给我来了一封十分恳切而冗长的信,叙述她这几年来感情上,思想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种种变化。她最后对于我的启示及读物的介绍,表示特别感激,是的,她了解了恋爱的滋味,踏入那神秘的境界,可是因为我的暗示,她没有走入恋爱的歧途,演出那连带的悲剧。经过那番剧烈的转变之后,她又恢复了以前那种严肃的健全的生活了。
她的信是不许公开的。可是过了四十的人一定是能体会其中的意味;未过四十的人,姑且等着时间来告诉你就是了。
总之,四十是人生最大的一个关键,在生理上说起来,一个人由出生至四十是如东升的红日,一步步向着午天腾达的,只有越来越发扬,越来越光大,越来越辉煌的,可是过了四十,就如渐向西沉的黄金色的日轮一样,光芒也许特别的锐利,颜色也许异样的灿烂,热力也许特别的炽烈,然而总不免朝着衰败消落的悲哀里进行。14四十是生命向上的最后挣扎;尤其是女子,那天生的大生命力要在她的身上逞其最大的压迫,无上的威力,来执行它那创造新生命的使命。所以在四十岁左右的男女,如果婚姻不是特别理想的话,一定受不起那生命力的压迫与威力,而要生种种喜新厌旧的变态行为。如果在四十左右尚未结婚的男女,对于嫁娶的要求,一定是非常厉害的。当然,因为环境殊异的关系,例外总是有的。在四十以前,生命力似乎觉得有的是时间,用不着忙,用不着急,尤其用不着充分使用它的威权。四十一来,它就有点着慌,如果不奋勇直前的来发挥它的力量,用尽它最后的威力,恐怕要受上帝责罚,定它有亏职守的大罪。15
14 比喻、对比
作者运用现代医学知识,从生理上讲述人到四十的变化。此处,作者将四十之前比作东升的红日,将四十之后比作西沉的黄金色的日轮,这种贴切的比喻和对比,更利于读者的理解。
15 叙述
作者透过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缓缓地向读者叙述“四十是人生最大的一个关键”这一客观现实,体现出一种女性所独有的细腻。她在叙述时还使用了不少修辞性的词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文章的风趣。
因为生理上的关系,心理上也发生了绝大的影响。四十以下的人的心情是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的是力量,有的是生机,有的是雪山上直奔上来的源泉,无穷无尽的供给他这力量,这生机。四十以前的生活是一种不受意识支配的向外发展,至少也可说是一种潜意识的动态。有的事,他或她这么做,并不是经过了意识的衡量而才发生的行动,而只是像儿童玩耍一样,身上的生气太旺盛,消耗在正常生活以内而尚有剩余的力量太多了,不得不如此发泄罢了。16过了四十岁的人,回想当年种种乱费精力,白费时间的行动,总不免三致太息,就是这个缘故。梁任公的“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恐怕多少也有这个道理在里面。
16 过渡
讲完了生理,作者紧接着又过渡到心理,并从西方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四十以下人的普遍心理,说理透彻,丰富了文章的表达。
可是四十以上的人,经过生命力最后大挣扎的战争,而得到平衡以后,他的心境就如“一泓秋水”,明静澄澈,一波不兴,幽闲自在的接受天地宇宙间一切事物,而加以淡化的反映,天光云影也好,绿杨飞鸟也好,水榭明山也好,它都给泛上一番清雅的色调,呈现在他清流里。这也许是一种近乎诗人式的心境。可是就大体言之,恐怕只是程度的差异,而不是类别的不同,因而形成雅俗之分罢了。因为心境的平衡,他的判断力就来得比以前特别清晰。一生有意识的生活才真正开始。在以前,他的一大部分生活力都被那创造新生命的意识霸占了去,做它的工作,所以他的行动大半不能自主。现在那生命力的威风渐渐退减了,他的性灵的力量可以出头了,可以充分的发挥了。所以四十岁以上的人,事业心特别浓厚;立德立功立言三种大人物都要在这时候特逞身手,做出他或她性灵中所要求的轰轰烈烈的事业。人与万物之所以不同,恐怕就在这要求不朽上面。说得露骨一点,在四十以前,人与一般生物的悬殊是比较有限的,他的生活大半是被那个创造新生命的盲目意识支配着,实在可以说在“替天行道”!在四十以后,性灵的威力,人格的表现才开始占着上风。在他或她已经执行了替天道的使命以后,这才猛抬头发见一向被冷落了的“自我”,从黑角里奔出来,质问道:“我呢?现在总应该给我一点机会吧!来!让我来干一下子。时间不早了,努力前进,让我来把这‘张三’两个字,或‘李四娘’三个字,在事业上,功德上,或著述上,留下永远的名声,在天地间永久存在着,在人心里享受无穷的爱戴!”17
17 笔调恣肆
作者此处对四十岁人的心理描写得十分出彩,她将西方的精神分析融入自己的文章中,展现出四十岁人的心理的变化,层层剥茧,突出其自我意识的觉醒,论述透彻,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关怀意识。此外,在本段中,天光云影、绿杨飞鸟、水榭明山等诗意化的用词信手拈来,又令这篇散文散发出唯美的诗性光辉。作者这种多方位的描写,如拉家常般亲切自然,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种四十的大转变,当然以体气性格与环境的种种不同,在个人感觉方面,自有其轻重浓淡深浅的分别:有的人只是恍恍惚惚的感觉一点;有的则在心理与生理上都感觉着狂风暴雨般的大变动;当然一半也还凭本人自身分析力的敏锐或迟钝为转移。
但是有刚才四十岁的人,就自称衰老,遽尔颓丧,那就未免太过自暴自弃了,因为他的一生事业,这时才真正开始咧!18
18 深化主题
作者在前文层层铺垫,极为客观地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人到四十所面临的种种变化,其目的也是在深化自己最终的观点:四十岁的人,他的事业才开始,还可以有番大作为。作者旷达的心胸、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由此展露无遗。
阅读赏析
袁昌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学贯中西的女学者之一,因此她的散文创作在展现女性独有的细腻体验时,还善于以学者的头脑来构筑全篇,令文章呈现出一种兼具智慧和从容的学者气度。这篇《行年四十》就是作者这种创作风格的体现。作者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将人在四十岁时生理、心理的特殊变化娓娓道来,阅读这些文字,我们就好像看到一位长者在与我们促膝长谈,她缓缓地告诉我们“四十大约是人生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关键”“他的一生事业,这时才真正开始咧”!文章对四十的肯定,展现出作者积极发展自我的进取精神,充满了她对社会的关注,散发着浓厚的人文价值追求。
本文的语言技巧也值得人称道。首先,作者善于在文中旁征博引,例如在讲述四十岁的关键时,她就介绍了古今中外种种有趣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任意纵横,别开生面,增强了散文的知识性。其次,作者用词巧妙,善于运用别致的修辞,像“施了脂粉,穿了时装的零散句子”等拟人手法,像“她的话头正如开放了的都江堰,简直是波涛汹涌,只向外奔。蕴藉在她性灵深处的种种怨艾,种种愤怒和种种不平,如万马脱羁般,只向我驰骋”等贴切的比喻,想象奇特,洋洋洒洒,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美学效果。同时,作者还喜欢以排比、引用等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令可读性极强。作者这种高超的语言技巧,是我们需要细细揣摩和学习的。
阅读延伸
1.作者在文中穿插了“某女士”的故事,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人到四十,生理和心理会发生哪些变化?
3.对于“行年四十”,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