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跟着中文大师学写景物

  

  沈从文

  探索思考

  《街》写于1931年5月,当时沈从文的家乡正经历着军阀混战的局面,地方割据势力为了扩充军队到处抓壮丁充军。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用看似冷静的笔触刻画出战争时代的无尽悲凉,从一条寂寞的长街窥见了无数个失去丈夫、父亲、儿子的家庭的痛苦经历。

  阅读批注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1

  1 开篇点题

  文章标题为“街”,开篇便点出街的特征——寂寞。开篇点题能够使读者尽快地接触题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此处的“寂寞”二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写景和抒情做铺垫。

  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作军队上搬运军火的案子的。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转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各个人家的门里,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限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早上并不寂寞。

  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声音,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2作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犬骨线板压着手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五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2 环境描写

  清晨的街道寂静萧索,疲倦的新蝉、发霉的土地、枯瘦的孩子,仿佛整条街都丧失了生气。作者通过写长街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渲染出长街的萧条死寂,紧扣开篇所述的“寂寞”特征,反映出战乱对民众生活的巨大破坏。

  许多人家门对着门,白日里,日头的影子正正的照到街心不动时,街上半天还无一个人过身。每一个低低的屋檐下人家里的妇人,各低下头来赶着自己的工作,做倦了,抬起头来,用疲倦忧愁的眼睛,张望到对街的一个铺子,或见到一条悬挂到屋檐下的带样,换了新的一条,便仿佛奇异的神气,轻轻的叹着气,用犬骨板击打自己的下颌,因为她一定想起一些事情,记忆到由另一个大城里来的收货人的买卖了。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3

  3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丧偶的妇人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只能不辞辛劳地赶工养家糊口。作者写到她们“疲倦忧愁的眼睛”“轻轻的叹着气”,无不反映出她们疲于生计、思念亲人的模样。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有效方式,通过这两种描写手段,将被战争摧残的平民百姓生动地展现出来。

  有时这些妇人把工作停顿下来,遥遥的谈着一切。最小的孩子饿哭了,就拉开衣的前襟,抓出枯瘪的**,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们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的价钱和棉纱的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

  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都说明这是一个新娘子。到这时,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看不见这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的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4

  4 反衬

  新娘子过街时,街上难得地热闹起来,女人们也放下了工作到门前望着。这一段的气氛看似热闹至极,实际是用乐景衬哀情,借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场景反衬出长街中女人寂寞悲凉的生活。反衬的写法是通过对比更鲜明地表现主题,以乐写哀,更添其哀。

  街上有时有一只狗追一只鸡,便可以看见到一个妇人持了一长长的竹子打狗的事情,使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好笑。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那个人家便不同了。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主人便哭了。于是一切不相干的人,围聚在门前,过一会儿,又即刻走散了。这妇人,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的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这方法,同时也就娱乐到一切坐到门边的小孩子。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到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的唱着忧郁凄凉的歌,娱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5

  5 语言描写

  此处刻画了黄昏中女人们哄孩子的对话,借女人们对孩子的安慰表现出她们对家人归来的祈盼。但从前后文中读者可以看到,很多男人不会回来了,这也让女人们的期待变成了没有结果的自我安慰,使得她们的等待更加悲凉。

  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为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音……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的哭了。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便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下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

  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街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6

  6 比喻、语言描写

  作者将狼嗥比作人的哭泣,生动刻画出阴雨天夜晚的恐怖凄惨。即使身处狼的威胁中,母亲们却并无抵御之策,只能用吓孩子的方式止住他们的哭声。通过母亲的语言描写,形象表现了她们的无奈和痛苦,进而表达出战争对人的伤害。

  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须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门户。

  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7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的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足迹,同糍耙一样印在雪里。

  7 反衬

  长街的“不寂寞”是因为人们要与狼争斗,此处的“热闹”极尽讽刺地写出了军阀混战中百姓的悲惨遭遇,侧面控诉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阅读赏析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其以都市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充满浓郁的人文内涵和哲学思辨。《街》一文按照时间顺序,还原了失去男人的长街里女人们日复一日的痛苦生活,由此窥见了战争影响下百姓的悲惨遭遇。

  文章中,作者无一句对战争或军阀的直接控诉,但又句句在借长街的惨状抨击战乱对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在描写手法上,《街》从一个偏远小城里看似热闹的生活场景,反衬出因战争痛失家人的女人们的寂寞。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再现了小城的一天,借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将一个个孤独、坚强又无助的女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以乐景写哀情更是显示出无限的感染力,无知孩童的乐、初嫁新妇的喜,反衬出身在围城的丧偶女人们的无尽悲凉,显示出作者的悲悯之心。

  阅读延伸

  1.作者在开篇写到“寂寞的长街”,又在后文中多次提到长街“不寂寞”,这种写法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述?

  2.文章是如何安排写作顺序的?这样的写法有怎样的好处?

  3.文章中的哪一个场景最能打动你?分析作者在刻画这一场景时运用了哪些技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