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三国说说

02 吕伯奢血案:留着你的锤子吧!

三国说说 刘雅茹 3533 2024-10-22 04:55

  

  曹操跑了。往哪儿跑?当然是家乡方向。

  其实,他跟袁术一起合计的时候,俩人就都想定了,你回老家,我奔南阳。干什么去?招兵买马,反董卓!咱可不是白白当逃犯的。也有可能袁绍在跑路的过程中,早暗暗跟他们联络过,兄弟几个踌躇满志地商量,干吧!天下汹汹,必须要扶正祛邪,咱们是时代精英啊,大任正在吾辈!

  实质就是造反,成贼了!虽然,他们反的是董卓,但董卓挟持皇帝啊,这个“反贼”的大红戳,无论怎样你也洗不清的。四世三公、根正苗红的袁公子,三代高官、厚享皇恩的曹吉利,终于决定做贼了。

  其实,这需要多大的魄力!

  这几个,不但是朝廷的叛贼,还是家庭的逆子。袁绍、袁术把老袁家往朝里一扔,你们的安危自个儿负责吧,我们要追求理想去了!曹吉利呢?一样。老爸曹嵩也极不同意他整事儿,他索性就独自跑了,比袁绍跑得还彻底,不但把老爸弟弟们扔了不管,连自己的家眷也没带。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

  本来曹吉利这次到洛阳是把卞夫人和曹丕、曹彰带在身边的,他这一跑,小妾儿子都扔在京都了。在跑路中,袁术不知从哪儿听到了讹传,说曹吉利死了,他就把这消息通知了卞夫人。结果曹操身边的人都慌了神,打算干脆跑回老家去。这时,卞夫人特稳当地出来说话了:消息还不确定呢,我们就都跑了,如果将军回来,还有什么脸面见他?所以,咱不能走。就算真大祸临头,那我们跟他一起死,又有什么难的?结果,大家都听了卞夫人的话,横下心来等吉利。

  后来曹操知道了这事,又感动又欣赏,我这个小妾心性非同凡人,真是纳对了呀!

  从这个故事,我们就能感觉出来,当时有多凶险。那时的吉利,毕竟是通缉犯啊!曹操真是一万个小心,每根神经都像绷紧的琴弦,大事还没做,小命是绝不能含糊的。

  于是,那件恶名昭著的大血案,就在曹吉利惊弓之鸟一般的心态下,猝然发生了。

  曹操从洛阳跑出来没多远,一天傍晚,到了城皋(现在的荥阳市汜水镇)。突然想起,城皋县还有一位故人呀。这人名叫吕伯奢,具体怎么认识的不知道,但既说是“故人”,想必交情该是不错的。曹操一边警惕地跑路,一边就琢磨上了。

  吉利暗想:这个吕伯奢,从前交情不错,不然……到他那儿去借个宿?可是,现在我是通缉犯呀,他会收留吗?会不会翻脸把我上交给董卓?唉,人心难测,不好说,不好说。但实在没地方躲,先上他那儿试试吧。他要真念旧肯收留,当然最好;如果想要害我,我再另作打算……

  还没到吕家门口呢,曹操这心事就已经拐八道弯了。

  上前叩门,吕家人出来了,是吕伯奢的儿子。吕伯奢不在家,家里只有儿子们。曹操又开始念小九九了:就算吕伯奢会念旧对我好,他的儿子也不一定吧?谁敢担保。我还是察言观色,当心着吧。

  曹操犹豫着报出真姓名。要知道,他从一开始跑路,就是又化妆又改名,这次报上名字,也是顶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不想,吕伯奢的儿子一听是曹操,特别欢乐。

  “早知道您是家父故友,今天不知贵客到来,真是失敬失敬啊!”立刻把曹操让进门里,先是接风慰问,把吉利安置得舒舒服服,然后,几个人就一起忙活,置备酒菜款待贵宾。(《三国志》注引《世语》:五子皆在,备宾主礼。)

  曹操坐在房里,越想他们那欢乐样儿,心里越发凉。不对呀!我是犯人啊!正常剧本难道不该是这样:吕家儿子一听是他,立刻神情紧张,一把把他拉进门,然后探头出去四下观望,看看是不是有人瞧见。随后关紧院门,把他拉进柴房中,尽量压低声音说:“大人!我们知道您处境凶险,这里不是安全的地方,今晚您先在这里将就一夜,我们再给您想办法!”

  完全不是这样啊!这几个儿子居然大张旗鼓,欢天喜地,一点儿窝藏逃犯的警惕都没有!难道……他们不知道董肥狼通缉我?还是……哼哼,先稳住我,然后杀我去请赏吧!

  曹操的怀疑有理吗?怎么没理!如果我们判定吕伯奢的儿子们都是无辜的,那他们这么欢乐,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不知道曹操是通缉犯。也许曹操出逃得快,通缉令只传达到了县令那里,还没有到乡间。但如惊弓之鸟的曹操,怎敢做这种乐观假想。他当然更怀疑是后者。

  本来一路上就嘀咕,现在更是草木皆兵,有点儿响动心里就翻船。曹操已经做了最坏的推定,然后他就把那几人的行为按套路解读了。那么……现在逃跑行不行?不行!这么多人,能否逃得掉很难说,而且,就算逃了,这些人也会泄露他的行踪,以后的路更没法走。曹操惊疑之中,狠狠决定,我再看看,你们如果真要害我,那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

  偏在这时,曹操最疑最怕的时候,突然,一阵利器的响声从厨房传来!这一声,终于刺穿了曹吉利的心理底线。好啊!你们果然是想杀我!亏得我早看出来了!我跟你们拼了!

  曹吉利操刀冲出门来。几个儿子全无防备啊!吉利的身手本来相当不错,加上现在为保命,更是刀刀狠辣,转眼间几个人全被他砍了!吓蒙了的吕家人冲出来保护主人,也都被吉利一个个砍倒。最后,干掉了八个。

  曹吉利杀红了眼,在一片血泊里找线索,发现刚才那“利器声”其实是碗碟之类发出的,又看了一圈,也没见什么凶器。这时,曹吉利心里的天平不知翻转成什么样了,他发狂地凄怆大喊,就留下了那句遗臭万年的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关于这话,我们后人熟知的版本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出自《三国演义》。这个改动,其实,是一个很有用心的过度解读!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吉利本来在就事论事,其实到这时,他也没有肯定,吕家儿子是不是真要杀他。如果是,那么他没杀错(虽然狠辣了些,但毕竟为了保命嘛);如果不是,自然就错了。曹操在说:不是他负我,就是我负他,谁能搞清啊!我宁愿选择我负他吧!事实上,从后人角度看,我们也没有证据推定,吕家儿子真的不想杀吉利。这只能是一个谜,到底杀错没杀错,曹操没搞清,我们也不可能搞清了。

  再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真真很有用心地把曹操作恶的格局放大了,而且,是无限放大!老罗黑吉利的心思和手法,实在深入骨髓,又细入笔端。吉利还处在杀人的癫狂失智状态,这八条人命就够他疯的了,他哪有工夫去想什么“天下人”!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只是做了个局部小恶,多简单没趣;“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恶作得多有个性!多大格局!越琢磨越带劲儿,于是,“曹操真是天下巨恶啊”,也就呼之欲出了。

  但是,这个解读实属过度。就算吕家儿子确实杀冤枉了,也跟“天下人”没任何关系。

  说到这里,曹操的心理,倒让我想起一个梗来。

  话说有一人急着要钉栅栏,没有锤子,就想跟邻居借。但他跟邻居又不是特别好,没把握人家会不会借他。还没去借呢,这人就坐院子里嘀咕上了:去年因为门口停车的事,跟他发生过不愉快,他会不会还记着,就不借我啊?嗯,有可能,他就是个小气鬼!上星期娃的气球飞他家院子里了,他倒是给送回来了,但看那表情,连个笑模样都没有,不就是一个气球嘛,真小气!还有……还有……这人翻过来掉过去地想,越想越生气,还没去邻居家呢,自个儿却得出结论了,邻居是小气鬼,邻居记恨他,邻居肯定不会借他锤子!

  这人气得不行了,噌地跳起来,直奔邻居家而去。敲开门,邻居刚一露面,他就对着人家的脸,大喊一声:“留着你的锤子吧!”然后气哼哼地走了……

  其实,这个梗在生活中屡见不鲜,谁能说,自己从没干过这样的事?曹吉利在发疯前,跟这借锤子的心理是一样一样的,没啥不可理解。当然,最后他比借锤子的有主观能动性,也敢干得多,不是跑过去喊“你们拿我的命去领赏吧”,而是直接操刀,“你们想要我的命,先拿命来吧”。这里表现的,才是真正的“曹操特色”。

  那么吕伯奢血案,就解得差不多了。这整个事件,对曹操来说,很可能是一场冤杀,但也有可能不是。这里,我不想过多地谴责他,因为他的心路,不是不能理解。不过,曹吉利在其中表现得多疑、野性、逞能、敢干、残酷、绝杀,也实在是他的特征,不容推卸的,因疑而杀人,他也不是仅此一次,以后还有更充分的表现呢!

  最后还需提一笔的是,事实上,吉利杀的是吕伯奢的儿子和家人,没杀吕伯奢。当然,这事对吕伯奢来说,还不如杀了他!无法想象,吕老爷子推开家门,看到如此惨状时,会是何等摧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