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跟着《海底两万里》学写景物

第十三章 鹦鹉螺号的母港

  

  探索思考

  尼莫船长到底是在哪一个广阔而又隐秘的地方建造了鹦鹉螺号呢?我们一起跟随阿洛纳克斯教授的脚步去看一看。

  阅读批注

  第二天,2月20日,我很晚才醒来。昨晚见到亚特兰蒂斯的兴奋,让我一直处在一种神秘的疲倦之中,这是一种被崇高的情怀所折服的疲倦与不堪。将近下午四点钟,鹦鹉螺号驶过亚特兰蒂斯,我们告别了这座神奇的古城。

  到了21日,一切又跟往常一样恢复了平静。早上八点钟,我从**爬起来,赶到了客厅,这时,鹦鹉螺号已经浮在海面上了。潜艇没有晃动,说明海上风平浪静。可是,我透过玻璃发现外面竟然是一片漆黑。[1]

  “难道不是早上八点?是我搞错了?”抱着这样的疑问,我正准备爬上平台。

  “是您吗,教授先生?”黑暗中,尼莫船长的声音响起。

  “啊!尼莫船长,”我回答,“我们这是在哪里?为什么外面这么黑?现在不是早上8点吗?”

  尼莫船长转过身,淡然地说:“在地底下,教授先生。”

  “地底下?”我惊叫,声音有点儿颤抖,尼莫船长带给我的惊喜已经够多了,我不知道这一次又能看到怎样的景象。

  我踏上平台,周围黑得如此纯粹,连尼莫船长的脸都没法看清,我抬起头,看到我的正上方,有一道微光在闪烁。这时,鹦鹉螺号内的舷灯突然亮起,它的强光使微光消失了。

  我看清了,眼前是一片被悬崖峭壁包围着的湖,直径有两海里,湖四周的峭壁内倾,像一个倒扣着的巨大漏斗,高度足足有五六百米。而顶上有一个圆洞,刚才看到的那一缕微弱的光线,就是从圆洞中射进来的。[2]

  “这是什么地方?”我最先想到的是岩洞,海底隐藏着的洞穴。

  但尼莫船长告诉我,我们在一个死火山正中心。“这是一座因为地壳运动和海水灌入而形成的内部湖泊,在您睡觉的时候,鹦鹉螺号进入了这片湖泊。我可以告诉您,这是鹦鹉螺号的母港,是它的家,安全又神秘,比大陆上任何一个港口都好。”[3]

  “确实,我只能说您的选择非常明智,这的确是一个安全的港口,任何陆地上的港口都不能与之比拟。”我同意尼莫船长的说法。

  “我是无意中发现它的,就像我在无意中发现亚特兰蒂斯一样。”

  其实,这种种“无意”,是在一趟趟的海底旅途中形成的,看似“无意”,实则与不断地贴近海底航行有很大的关系。

  “教授先生,我还有一个秘密要告诉您。鹦鹉螺号偶尔也需要烧煤,通过煤炭产生钠。在这里,埋藏在海底的大片森林,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已经变成了煤炭,这里的煤矿资源取之不尽。”

  “原来如此,所以您手下的人正在这里做矿工挖煤吗?”

  “是的。”

  “真巧妙!”我赞叹不已,“我可以看看您的同伴挖煤的样子吗?”

  “真抱歉,这次不行!我们的时间比较紧张,只有一天的时间,所以不能打扰他们工作。不过,您和您的伙伴可以趁这个时间到处逛逛。”[4]

  暂时告别了船长,我找到了康赛尔和尼德,跟他们一起在附近闲逛一下。我们坐船来到岸边。在岸上,尼德采到了很多蜂蜜,他非常兴奋。“我们回去可以烤蜂蜜蛋糕吃了!”尼德看着自己的“战果”,高兴地说。

  没过多久,水手也完成了钠的装载,鹦鹉螺号再次起航。

  接下来的十九天时间,鹦鹉螺号一直在大西洋上航行,站在平台上,一眼望去,海面上没有人烟,海天一色,我们呼吸着大西洋上新鲜的空气,感觉非常惬意。不过,有一天,我们被几条捕鲸船追逐,他们可能以为我们是一条巨型鲸鱼,当然,捕鲸船肯定无法追上鹦鹉螺号。

  尼莫船长不想让这些勇敢的捕鲸者白费时间和力气,他指挥鹦鹉螺号潜入水下,主动结束了追捕。

  阅读赏析

  本章我们跟随尼莫船长一起来到了鹦鹉螺号的母港——一座死火山的湖底。这个由大自然亲手构建的湖泊被高耸的悬崖峭壁遮挡起来,同时也将巨大的鹦鹉螺号隐藏起来;更神奇的是,湖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同时,尼莫船长也解答了教授和读者对于鹦鹉螺号燃料来源的疑惑。读到此处,我们再次感叹作者凡尔纳超凡的想象力,以及设置悬念的高超技巧,悬念揭晓这一刻,真是让人忍不住赞叹。

  阅读延伸

  1.鹦鹉螺号的避风港是如何形成的?

  2.请你总结一下尼莫船长选择在这个湖泊建造鹦鹉螺号的几个原因。

  [1]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这里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有助于表现阿洛纳克斯教授的心理活动。

  [2] 景物描写 此处由下而上的景物描写十分真实,仿佛这座被悬崖峭壁包围的湖就在我们眼前。

  [3] 叙述、语言描写 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尼莫船长提供了一个如此广阔而隐秘的空间,并得以建造一座如此强大的鹦鹉螺号,它又带着书中人物和读者一同探险,领略无与伦比的海洋风景。

  [4] 详略得当 前面讲过加快叙事节奏的方法是:略写。挖煤的场景一笔带过即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