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獾先生
探索思考
鼹鼠和河鼠经过一番冒险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獾先生的家。獾先生的家是什么样子的?他会如何招待两只可怜的小动物呢?
阅读批注
河鼠和鼹鼠耐心地等待着主人来开门。为了让自己暖和一点儿,他们不停地在雪地上跺着脚。仿佛过了很长时间,他们才听见一阵趿着拖鞋的脚步声慢吞吞地来到门口。里面的门闩被拉开了,接着,门打开了一条细缝,从里面露出一个长长的鼻子和一对没睡醒的眼睛,那正是他们寻找的獾。
“是谁啊?快说话!都这么晚了!要是下次再碰到这种事,我就要发火了!”一个沙哑的声音说,“瞧瞧这深更半夜的,外面还下着大雪,怎么还要出来打扰别人?”
“獾,快让我们进去吧!是我啊,你的朋友河鼠。还有我的朋友鼹鼠。我们在雪地里迷路了。”河鼠大声说。
“啊?是鼠儿啊,我亲爱的朋友!”獾听出了河鼠的声音,立刻改变了语气,“赶快进来,你们俩!天哪,你们肯定是冻坏了吧?这么冷的天气,你们还在野林里迷了路,真是糟糕啊!快,快点儿进来取暖吧。”[1]
河鼠和鼹鼠急冲冲地挤进门,结果撞在一起了。他们听见背后关门的声音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2]
獾身上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袍,脚上踩着一双旧拖鞋,手里举着一只烛盘。看样子门铃响起来的时候,他已经上床睡觉了。獾亲切地看着两个客人,拍拍他们的脑袋,疼爱地说:“这么寒冷可怕的夜晚,你们这些小动物可不能在外面过夜啊。鼠儿,是不是你又调皮了?快跟我到厨房去吧,那里有温暖的炉火,还有现成的晚饭。”[3]
獾举着蜡烛在前面照亮,河鼠和鼹鼠跟着他,走过一条又长又暗的走廊,来到中央的大厅里。大厅连着一条条长长的走廊,分出了许多条岔道,似乎看不到尽头。大厅的墙壁上还开着许多扇门,都是用橡木做成的。獾推开其中的一扇门,带领两个伙伴来到一个宽敞、温暖的厨房里。大大的壁炉里燃烧着木柴,炉火旁边摆着一对高背椅子。厨房的中央放着一张长桌,两边分别摆着一行长凳。[4]长桌上摆着獾吃剩的晚饭,看起来非常丰盛。房梁上还挂着一根根火腿、一捆捆干菜、一兜兜洋葱和一篮篮鸡蛋,食物多得吃不完。
獾请河鼠和鼹鼠坐在高背椅子上烤火,叫他们脱掉被雪打湿的衣服和靴子,又给他们拿来干净的睡衣和拖鞋。然后,獾端来一些温水,替鼹鼠包扎了伤口,贴上橡皮膏。两个伙伴倒在椅子上,尽情地享受着温暖的火光。现在,他们知道自己终于安全了。刚才在野林里经历的种种磨难,仿佛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
很快,河鼠和鼹鼠就暖和过来了。这时,獾也准备好了一桌饭菜。两个小动物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他们狼吞虎咽地吃了半天,才顾得上和獾说话。他们嘴里塞满了食物,絮絮叨叨地对獾讲起了在野林中的遭遇。獾很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他并没有像其他动物那样,说一些“我早就说过吧”之类的话,因此鼹鼠非常喜欢他。[5]
填饱了肚子以后,大家又围坐在壁炉边聊天。獾对河鼠说:“你们那边最近有什么新鲜事儿吗?蟾蜍最近怎么样了?”
河鼠摇摇头说:“唉,他越来越不像话了。上个星期,他又出了一次严重的车祸。他总是想要自己开车,但是驾驶技术却糟糕得不得了。要是他愿意请一位司机来帮他开车,也不要在司机旁边指手画脚的,那就什么麻烦都没有了。可是他不愿意,他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司机,结果就不停地开车闯祸。”[6]
“大概有多少次了?”獾问。
“你是问车祸呢,还是他买的汽车呢?唉,对蟾蜍来说,反正都是一回事儿。瞧,他已经换了第七辆车了。以前的那些汽车,全都被他撞得七零八碎的。他那间马车房里堆满了汽车的碎片,差不多都要堆到房顶上了。”
鼹鼠插话说:“他还因为车祸住进了三次医院。至于他付的那些罚款,更是不敢想了。”
河鼠跟着说:“是啊,这些罚款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呢。咱们心里都很清楚,蟾蜍的确非常有钱,但他还不是百万富翁啊。他车开得那么差,平时又不在乎交通规则。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早晚有那么一天,蟾蜍不是被车撞死,就是倾家**产。獾啊,他是咱们的朋友,咱们得想办法救救他,你说是不是?”
獾沉思了许久,认真地说:“目前这段时间,我是没有办法帮助他的,你们应该都知道吧?”[7]
河鼠和鼹鼠当然知道,现在正好是寒冷的冬季,受天气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动物们都变得贪睡起来,有一些动物甚至日日夜夜都在睡觉。这时正是放松休息的好时光,不应该让任何一个动物进行劳神费力的行动。
獾接着说:“这样吧,等到明年春天,白天变长了,黑夜缩短了,大家晚上都睡不着了,一个个盼望着早点儿出门活动,那种心情你们也都知道吧?”
河鼠和鼹鼠一起点了点头,到了春天,他们也是那样子的。
“到了那时候,我们几个就来好好地管教蟾蜍。我们不能再让他随着性子胡作非为,要让他变得懂事起来。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武力对付他。咦,河鼠,你睡着了吗?”
“没有,没有!”河鼠被惊醒了。
“他吃过晚饭以后,就有点儿打瞌睡了。”鼹鼠笑着说。说来也奇怪,鼹鼠在獾家里觉得特别清醒。因为他过去一直住在地底下,适应了这种地下的生活。而河鼠一直住在通风的河边洞穴里,每天都要打开窗户吹风,来到闷闷的地下自然容易犯困了。[8]
“好了,已经很晚了,我带你们去休息吧。明天早上,你们不用急着起来,想什么时候吃早饭都行。”獾说。
獾端起烛盘,把两个伙伴带到卧室里,那里摆放着两张洁白、干净的小床。[9]河鼠和鼹鼠扑到**,钻进被窝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他们很晚才起来吃早饭。獾已经吃完早饭回房间打盹儿去了,不许任何人去打扰他。河鼠正在厨房里做早饭,忽然听见前门传来一阵门铃声,原来是水獭来拜访獾了。
水獭猛地扑到河鼠身上,紧紧地抱住他,说:“我就知道,你肯定是跑到这里来了!早上我来野林的时候,河岸那边的动物们都要急疯了。你一晚上没有回家,鼹鼠也消失不见了,他们都说你们肯定是出事了。那场雪盖住了你们的脚印,谁也不知道你们去哪里了。但是,我想如果你们遇到了麻烦,肯定会来找獾的。就算你们没有来找獾,獾也会打听到一些消息。所以我一大早就赶过来了。我踩着积雪,在野林里走了一半的路,才看见一只兔子。我抓住他,打听你们的消息。他说昨天晚上,有只兔子看见鼹鼠闯进了野林,结果被那些坏家伙们缠住了。我问兔子们为什么不出来帮忙?为什么不收留可怜的鼹鼠?他吞吞吐吐的,什么都说不出来,我只好让他走了。”[10]
“你一个人进入野林,不害怕吗?”鼹鼠听到野林,又想起了昨晚那些可怕的事情。
“害怕?”水獭大笑着说,“就那些家伙,还不敢在我面前搞什么鬼把戏。鼹鼠,帮我烤几片火腿,我饿坏了。”
一盘火腿很快就吃完了,这时,獾打着哈欠进来了,又该吃午饭了。河鼠和水獭不停地说着话,鼹鼠坐在獾的身边,趁机告诉獾:“你的家真是太舒服了!我一来到地底下,就觉得很安心。住在这里不用担心危险,不用害怕麻烦,所有的事情都由你自己做主,不用在乎其他人会说些什么。”[11]
獾听了很高兴,对鼹鼠说:“我也是这么想的。除了地底下,其他地方都不安全。住在地下,要是你哪天觉得房间不够用了,那就费点儿力气挖大一些;要是你嫌屋子太大了,堵上几个洞,问题就解决了。既不用找建筑师,也不用担心天气变化。就说河鼠的房子吧,安在河边那么危险的地方,一旦河水涨高了,把房子淹了,他就要出去租房子住,白白花上一大笔钱。再说蟾蜍的房子,那幢房子的确很不错,是这一带最精美的房屋。可是,要是房子着火了,蟾蜍怎么办?要是屋顶的瓦片被风刮走了,墙壁坍塌了、出现裂缝了,玻璃碎了,蟾蜍又该怎么办?到地面上去活动活动,的确很不错,还可以弄一些吃的、用的东西带回来。但是,我们最后还是要在地底下生活,这才是最完美的家,我是这样想的。”
鼹鼠十分同意獾的话,獾因此对鼹鼠的印象非常好。“吃完午饭,我带你在房子里看看,我想你肯定会喜欢的。”獾说。
午饭结束以后,河鼠和水獭坐在一边讨论着鳗鱼的话题。[12]獾点亮了一个灯笼,带着鼹鼠穿过大厅,走上了一条宽敞的走廊。走廊的两边是数不清的房间,有的大,有的小。小的只有储物间那么大,大的却几乎和一个宴会厅差不多。他们拐过一条通道,又来到了另一条走廊。那里也分出了许多岔道,还有一些石柱、石拱、石头路面等等,都是地下少见的砖石建筑物。
“獾,你是怎么把这里修成这样的?真是不可思议啊!”鼹鼠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的一切。
獾诚实地回答说:“如果是我修的,那的确很了不起。但是,我只是动手清理了这里的走廊和房间。在我的洞穴周围,还有很大的地方呢。你听我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并不是一片野林,而是一座人类的城市。他们在这里建造了房屋、马厩和桥梁,准备一代代地生活下去。”
“那他们后来去哪里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总是喜欢在一个地方待上一段时间,然后又离开它。我听说在那座城市出现以前,就有獾住在这片土地上。到了现在,又有獾住在这里。与人类相比,我们更加有耐性。就算我们会临时搬走,总有一天,我们还会搬回来的,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13]
“那人类搬走以后呢?”
“他们离开以后,在狂风暴雨的侵蚀下,这座城市慢慢变成了废墟,最后又变成了平地,消失不见了。然后,种子长成了树苗,树苗又长成了大树,那些荆棘和蕨类植物也出现了。溪流裹带着的泥沙,慢慢地沉积在这里,我们的家园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就这样,我们又搬回来了。地面上的许多动物看上了这个地方,也都留在这里安家繁衍。如今,野林变得生机勃勃了。里面住满了动物,有好也有坏。现在,你对他们也有点儿印象了吧?”
“当然有印象。”想起昨晚的可怕经历,鼹鼠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别害怕了。”獾拍了拍鼹鼠的肩膀,“你第一次遇到他们,难免会被他们欺负。其实,他们也没有那么坏。放心吧,我明天会传话给他们,说你是我老獾的朋友。从此以后,你在野林里再也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了。否则,我是不会放过他们的。”[14]
他们重新回到厨房,河鼠正在屋子里焦急地走来走去。对他来说,地底下的环境简直是太闷了。一看到鼹鼠,河鼠就嚷嚷着说:“鼹鼠,咱们快走吧!趁现在天还亮着,我们赶快回家去,我可不想再住在野林里了。”
“我的好河鼠,你不用担心,我陪着你们一起走。就算我闭着眼睛,也能从野林里顺利地走出去。我在这里,没人敢欺负你们。放心吧!”水獭安慰河鼠说。
獾对河鼠说:“鼠儿,你不用着急。你听我说,我的地道能通到很远的地方,一直可以到达野林的边上,只是我没有告诉很多人罢了。你回家的时候,可以从我的地道里出去,时间来得及。现在,你再坐一会儿吧。”[15]
可是,河鼠始终坐立不安,急着回到他的河边去。獾只好提上灯笼,把他们带到一条潮湿的地道里。他们在高低不平的地道里走了很久,才看见从洞口透进来的一丝光亮。獾把他们推出地道,又用藤条、树枝和枯叶掩盖好洞口,这才转身返回了自己的家。
三个动物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发现他们已经来到了野林的边缘。他们的身后,就是那片黑漆漆的野林;在他们的面前,是大片大片平坦的田野。在更远的地方,正是那条波光粼粼的河流。水獭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路,他走在最前面,带着两个伙伴走上一条小道,飞快地向家里奔去。他们了解河流的脾气,无论何时都不会对它感到害怕,感到陌生。
鼹鼠急匆匆地往回走,他要回到自己熟悉的家园里去。直到这时,他才清楚地发现,他天生就是一只属于耕地和篱笆的动物,他的命运与牧草、花园和小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至于那些在大自然中的冒险,还是让其他的动物们去进行吧。他只要老老实实地待在家园里,守着祖辈们繁衍生息的土地。这一切对他来说,就足够生活一辈子了。[16]
阅读赏析
本章的主要事件是在獾先生家里做客,故事比较日常,并不像第三章那么惊险刺激,不过讲故事不能一直处在惊险刺激中,一张一弛,才是合适的节奏。经历了昨天的野林冒险,鼹鼠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在獾家里,獾的贴心照顾和热情款待,以及不责备、不嘲讽的友善态度让鼹鼠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安全感。
而獾先生,距第一章的短暂露面后,他终于在本章露出庐山真面目,让鼹鼠和读者们得以近距离认识他、了解他。他待小动物非常友善,又见过世面,果然是动物们心目中那个了不起的角色。
鼹鼠、河鼠和水獭在獾家饱餐后从他家的地道里返回河岸,水獭和河鼠都很开心,但是对于喜欢地下生活的鼹鼠来说,他也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阅读延伸
1.你觉得獾先生有哪些性格特征?
2.通过以上阅读和解析,你能猜出鼹鼠接下来会去哪儿吗?
[1] 对话、对比 獾被吵醒了,很不耐烦地起床开门,语气也十分不耐烦,可一听到是朋友河鼠的声音,立刻转变了态度。獾对朋友很友好,也很关切。
[2] 动作描写、叙述 两只小动物冻坏了,都急着进门,撞在一起的动作描写很恰当,也很有喜感。两人撞到一起谁也不生谁的气,都懂得相互包容。
[3] 语言、动作描写 獾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都充满了疼爱和关切,又有长者的风范,獾这个角色被作者塑造得很有魅力。
[4] 叙述 獾的家十分宽敞,从房间布局可以看出,他经常招待客人。
[5] 细节描写 两只小动物进门后,作者给獾安排了一系列细节描写:给两人拿干净的睡衣和拖鞋,给鼹鼠包扎伤口;准备完丰富的饭菜后,还耐心地听小动物们讲冒险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对鼹鼠的行为进行任何说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对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十分有帮助。果然,獾贴心的举动赢得了鼹鼠的尊重和喜爱。
[6] 对话 有关蟾蜍的对话其实是交代同一时间下另一个主要角色的同步剧情。
[7] 对话 河鼠前面还说再也不想搭理蟾蜍了,结果不仅担心朋友,还想请獾一起拯救一直闯祸的蟾蜍,真是个不计前嫌的好朋友。
[8] 叙述、伏笔 鼹鼠一直住在河鼠通风的家里,他会想家吗?此处为伏笔。
[9] 叙述 再一次印证獾经常招待朋友,是位热情好客的长者。
[10] 语言、动作描写 水獭真是直率又热情的好朋友。第一章我们就讲过本书的主题是友谊,如果细致一点儿说,第三章和第四章的主题是:朋友有难,及时伸出援手。
[11] 对话 水獭显然常常出没于野林,但他的直言不讳显然让心有余悸的鼹鼠有一点点不开心;他在獾的家里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全感。
[12] 对话、叙述 河鼠和水獭生活在水面上,獾和鼹鼠的家在地下,四个小伙伴因为生活习性自然而然分成两个小组,各有各的话题点,分开行动。
[13] 对话 本系列名著《小王子》也有一章叫“风吹得人们到处跑”,花儿认为人类没有根,活得很辛苦。这里,作者借用獾的话表达人类相比动物更喜欢追求新事物、到处冒险,不像动物们对家和土地有着更深的依恋。
[14] 对话、动作描写 獾是一位长者,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他给鼹鼠讲了他的家以及野林的历史,又适时安慰受惊的鼹鼠,最后提出传话给野林里的朋友不让他们欺负鼹鼠,獾对朋友体贴入微。鼹鼠的这趟冒险之旅收获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相信他会找到新的目标和方向。
[15] 对话 河鼠不适应地下生活,想要尽快回家;水獭很讲义气,安抚着河鼠的情绪;獾先生主动提出让小动物们从他家的地道出去。鼹鼠没有说话,他的态度如何?虽然他没说话,但你一定不难猜出他的想法。此外,作者对地道的设置很巧妙,既增添了走另一条路回家的新鲜感,又增加了神秘感。
[16] 叙述、伏笔 本段结尾很好地总结了鼹鼠的冒险之旅,也揭开了鼹鼠对于地下生活的真实需求,同时为他接下来的人物走向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