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凝合花香02
笑兰香(洪)
白檀香一两 丁香一两 栈香一两 甘松五钱 黄熟香二两 玄参一两麝香二钱【《陈氏香谱》作“一分”,可能指的是二钱半。】
右除麝香另研外,令【令:《陈氏香谱》作“余”。】六味同捣为末,炼蜜溲拌为膏,爇、窨如常法。
[85]《陈氏香谱》作“一分”,可能指的是二钱半。
[86]令:《陈氏香谱》作“余”。
李元老【李元老:宋代元老可以是对宿德耆旧的敬称,人名中元老也并不罕见。《陈氏香谱》中有“嵩州副宫李元老笑梅香”,可能与此为同一人。北宋无嵩州,金国置有嵩州。又副宫,可能为“副宫使”之略,所指何宫不详,似不合称嵩州副宫,也可能为副官之误。宋史和宋诗中也出现数个李元老,与此有何关系尚不可知。】笑兰香
拣丁香一钱(味辛者) 木香一钱(鸡骨者【鸡骨者:木香中形似鸡骨者,可能为越西木香,又称越西川木香,为川木香属植物,产四川省西南部越隽、木里等地。或为其他川木香属植物。相对而言,广木香不大像鸡骨。】) 沉香一钱(刮去软者【刮去软者:《陈氏香谱》作“刮净去软白”,指去掉油脂丰富柔软的部分。】) 白檀香一钱(脂腻者)【白檀香一钱(脂腻者):《陈氏香谱》作“檀香脂(腻)”。指油脂大的檀香。】 肉桂【肉桂:樟科樟属植物肉桂(中国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参见“官桂”条注释。】一钱(味辛者) 麝香五分【《陈氏香谱》麝香和片脑皆作“半钱”,则此处半钱同五分。】 白片脑【白片脑:即片脑,见前片脑条注释及龙脑香部分考释。】五分 南硼砂【南硼砂:硼砂产于南方者,称南硼砂。硼砂指天然硼酸钠,有防腐作用。用于中药外用或口服。】二钱(先研细,次入脑麝) 回纥香附【回纥香附:古来香附所指较为固定,皆指莎草属植物莎草的根茎,且古来中国即有此植物。在回鹘及后来维吾尔医学文献中,也有香附子的记载,《突厥语大辞典》称“topul?aq”,维吾尔语称为sidi,在阿拉伯医学文献中也不难见到,叫法有所不同。这里后面说,如果没有此物,可以白豆蔻替代,姑且不说二者气味有所差异,香附于宋代并非罕见之物,《本草图经》言“今处处有之”,何须以更罕见的白豆蔻替代?可见回纥香附并非通常所称的香附子,或者为回纥地区(或产自更远地区由回纥传来)所产具特别香气的外形类似莎草根茎之类的香材,或者另有所指。具体所指待考。】一钱(如无,以白荳蔻【白荳蔻:关于白豆蔻在古代所指,参见前“白豆蔻”条。】代之,同前六味为末)
明 石叟款三羊开泰铜香炉
清 宣德铜炉
右炼蜜和匀,更入马勃【马勃:别名马屁勃、灰包菌。为灰包科马勃属植物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颓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exPers.)Lloyd.或紫颓马勃C.lilacinaLloyd的子实体。】二钱许,溲拌成剂,新油单纸【油单纸:油单与油纸不同(古籍中油单与油纸有同时出现的情况),指的应该是涂油的布,又称油单、油单片、或油单子。依材质不同又有布油单、绢油单等。古代可用于摊膏药。或用来封裹物品,起防湿防潮的作用。油单纸有的时候指的似乎即是油单,相比油纸更易于封裹物品,可入水中,甚至蒸煮。也有时候指的是涂油的纸,即“像油单一样的油纸”。如《普济方·卷三百十四·膏药门 方》:“将油刷纸上。成油单纸。”】封裹,入瓷瓶内一月【《陈氏香谱》作“入瓷盒窨一百日”。】取出,旋丸如豌豆状,捻饼以渍酒【渍酒:泡酒。】,名“洞庭春”。每酒一瓶,入香一饼化开,笋叶密封,春三日、夏秋一日、冬七日可饮,其香特美。
[87]李元老:宋代元老可以是对宿德耆旧的敬称,人名中元老也并不罕见。《陈氏香谱》中有“嵩州副宫李元老笑梅香”,可能与此为同一人。北宋无嵩州,金国置有嵩州。又副宫,可能为“副宫使”之略,所指何宫不详,似不合称嵩州副宫,也可能为副官之误。宋史和宋诗中也出现数个李元老,与此有何关系尚不可知。
[88]鸡骨者:木香中形似鸡骨者,可能为越西木香,又称越西川木香,为川木香属植物,产四川省西南部越隽、木里等地。或为其他川木香属植物。相对而言,广木香不大像鸡骨。
[89]刮去软者:《陈氏香谱》作“刮净去软白”,指去掉油脂丰富柔软的部分。
[90]白檀香一钱(脂腻者):《陈氏香谱》作“檀香脂(腻)”。指油脂大的檀香。
[91]肉桂:樟科樟属植物肉桂(中国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参见“官桂”条注释。
[92]《陈氏香谱》麝香和片脑皆作“半钱”,则此处半钱同五分。
[93]白片脑:即片脑,见前片脑条注释及龙脑香部分考释。
[94]南硼砂:硼砂产于南方者,称南硼砂。硼砂指天然硼酸钠,有防腐作用。用于中药外用或口服。
[95]回纥香附:古来香附所指较为固定,皆指莎草属植物莎草的根茎,且古来中国即有此植物。在回鹘及后来维吾尔医学文献中,也有香附子的记载,《突厥语大辞典》称“topul?aq”,维吾尔语称为sidi,在阿拉伯医学文献中也不难见到,叫法有所不同。这里后面说,如果没有此物,可以白豆蔻替代,姑且不说二者气味有所差异,香附于宋代并非罕见之物,《本草图经》言“今处处有之”,何须以更罕见的白豆蔻替代?可见回纥香附并非通常所称的香附子,或者为回纥地区(或产自更远地区由回纥传来)所产具特别香气的外形类似莎草根茎之类的香材,或者另有所指。具体所指待考。
[96]白荳蔻:关于白豆蔻在古代所指,参见前“白豆蔻”条。
[97]马勃:别名马屁勃、灰包菌。为灰包科马勃属植物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颓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exPers.)Lloyd.或紫颓马勃C.lilacinaLloyd的子实体。
[98]油单纸:油单与油纸不同(古籍中油单与油纸有同时出现的情况),指的应该是涂油的布,又称油单、油单片、或油单子。依材质不同又有布油单、绢油单等。古代可用于摊膏药。或用来封裹物品,起防湿防潮的作用。油单纸有的时候指的似乎即是油单,相比油纸更易于封裹物品,可入水中,甚至蒸煮。也有时候指的是涂油的纸,即“像油单一样的油纸”。如《普济方·卷三百十四·膏药门 方》:“将油刷纸上。成油单纸。”
[99]《陈氏香谱》作“入瓷盒窨一百日”。
[100]渍酒:泡酒。
靖老【靖老:所指不详。苏轼有故交郑嘉会,字靖老。】笑兰香(新)
零陵香七钱半 藿香七钱半 甘松七钱半 当归一条 荳蔻一个 槟榔一个 木香五钱 丁香五钱 香附子二钱半 白芷二钱半 麝香少许【《陈氏香谱》作“半钱”。】
右为细末,炼蜜溲和,入臼杵百下,贮磁盒地坑埋窨一月,旋作饼,爇如常法。
[101]靖老:所指不详。苏轼有故交郑嘉会,字靖老。
[102]《陈氏香谱》作“半钱”。
胜笑兰香【《陈氏香谱》作“胜肖兰香”。】
沉香拇指大 檀香拇指大 丁香二钱【丁香二钱:《陈氏香谱》作“丁香一分”。】 茴香五分【《陈氏香谱》作“三钱”。】 丁香皮三两樟脑五钱 麝香五分【《陈氏香谱》作“半钱”。】 煤末五两 白蜜半斤 甲香二十片(黄泥煮去净洗)
右为细末,炼蜜和勺,入磁器内封窨,旋丸烧之。
[103]《陈氏香谱》作“胜肖兰香”。
[104]丁香二钱:《陈氏香谱》作“丁香一分”。
[105]《陈氏香谱》作“三钱”。
[106]《陈氏香谱》作“半钱”。
胜兰香(补)
歌曰:“甲香一分煮三番【三番:从文字来看,这里煮三次可能不换水,根据通常制法,可能用酒蜜水。】,二两乌沉一两檀【一两檀:《陈氏香谱》作“三两檀”。】,水麝【水麝:字面上看概指水麝香,参见前“水麝香”条。不过水麝香仅见于一条传闻,所指不详,也未见于其他香方;而且水麝香是**,似乎也不合用一钱来衡量。故这里很可能是误记。或为木麝,或为冰麝。】一钱龙脑半,蜜和【《陈氏香谱》作“异香”。】清婉胜芳兰。”
[107]三番:从文字来看,这里煮三次可能不换水,根据通常制法,可能用酒蜜水。
[108]一两檀:《陈氏香谱》作“三两檀”。
[109]水麝:字面上看概指水麝香,参见前“水麝香”条。不过水麝香仅见于一条传闻,所指不详,也未见于其他香方;而且水麝香是**,似乎也不合用一钱来衡量。故这里很可能是误记。或为木麝,或为冰麝。
[110]《陈氏香谱》作“异香”。
秀兰香(武)
歌曰:“沉藿零陵俱半两,丁香一分麝三钱,细捣蜜和为饼子,芬芳香自禁中传。【《陈氏香谱》此句作“细捣蜜和为饼爇,芬芳香似禁中传。”】”
[111]《陈氏香谱》此句作“细捣蜜和为饼爇,芬芳香似禁中传。”
兰蕊香(补)
栈香三钱 檀香三钱 乳香二钱【《陈氏香谱》作“一钱”。】 丁香三十枚 麝香五分【《陈氏香谱》作“半钱”。】
右为末,以蒸鹅梨汁和作饼子,窨干,烧如常法。
[112]《陈氏香谱》作“一钱”。
[113]《陈氏香谱》作“半钱”。
兰远香(补)
沉香一两 速香一两 黄连一两 甘松一两 丁香皮五钱 紫藤香【紫藤香:三本《香乘》作“紫胜香”,概误,以《陈氏香谱》作“紫藤香”,指降真香,见前“紫藤香”条解释。】五钱
右为细末,以苏合油和作饼子,爇之。
[114]紫藤香:三本《香乘》作“紫胜香”,概误,以《陈氏香谱》作“紫藤香”,指降真香,见前“紫藤香”条解释。
木犀香四
木犀香一
降真一两 檀香一钱【《陈氏香谱》作“二钱”。】(另为末作【《陈氏香谱》作“别为末作”,无碍庵本作“另为末作缠”,四库、汉和本作“另为末作厘”。厘可解为微小之单位(长度、重量皆可),缠则可以理解为缠末,乳香中即以缠末称碎末。】) 腊茶半胯(碎)
右以纱囊盛降真香置磁器内,用新净器盛鹅梨汁【用新净器盛鹅梨汁:《陈氏香谱》作“用去核凤栖梨或鹅梨汁”。凤栖梨是唐代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州等地)所产名梨。《铁围山丛谈》:“昔唐太宗时,有凤仪止梨树上,因变肌肉细腻,红颊玉液,至今号‘凤栖梨’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陕州土产凤栖梨”,则宋代仍为陕州名产。鹅梨见前“鹅梨”条注释。】浸二宿及茶【浸二宿及茶:指将茶末与降真同浸于鹅梨汁中。《陈氏香谱》作“浸降真及茶”。】,候软透去茶不用,拌檀窨烧【拌檀窨烧:《陈氏香谱》作“拌檀末窨干”。】。
[115]《陈氏香谱》作“二钱”。
[116]《陈氏香谱》作“别为末作”,无碍庵本作“另为末作缠”,四库、汉和本作“另为末作厘”。厘可解为微小之单位(长度、重量皆可),缠则可以理解为缠末,乳香中即以缠末称碎末。
[117]用新净器盛鹅梨汁:《陈氏香谱》作“用去核凤栖梨或鹅梨汁”。凤栖梨是唐代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州等地)所产名梨。《铁围山丛谈》:“昔唐太宗时,有凤仪止梨树上,因变肌肉细腻,红颊玉液,至今号‘凤栖梨’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陕州土产凤栖梨”,则宋代仍为陕州名产。鹅梨见前“鹅梨”条注释。
[118]浸二宿及茶:指将茶末与降真同浸于鹅梨汁中。《陈氏香谱》作“浸降真及茶”。
[119]拌檀窨烧:《陈氏香谱》作“拌檀末窨干”。
木犀香二
采木犀未开者,以生蜜拌匀(不可蜜多),实捺【实捺:用手按实。】入磁器中,地坎埋窨,日久愈佳。取出于乳钵内研,拍作【《陈氏香谱》作“匀作”。】饼子,油单纸裹收,逐旋取烧。采花时不得犯手,剪取为妙【不得犯手,剪取为妙:桂花类采摘不宜用手,对已开桂花可用摇落的方法,此处为未开桂花,不易摇落,可用剪取的方法。】。
[120]实捺:用手按实。
[121]《陈氏香谱》作“匀作”。
[122]不得犯手,剪取为妙:桂花类采摘不宜用手,对已开桂花可用摇落的方法,此处为未开桂花,不易摇落,可用剪取的方法。
明 兽钮双狮耳三足香薰炉
明 宣德双龙戏珠辅首铜香炉
木犀香三
日未出时,乘露采取岩桂花【岩桂花:所谓“岩桂花”,即为木犀别名之一。宋·张邦基《墨庄漫录》:“木犀花,江浙多有之,清芬沤郁,余花所不及也。一种色黄深而花大者,香尤烈;一种色白浅而花小者,香短。清晓朔风,香来鼻观,真天芬仙馥也。湖南呼‘九里香’,江东曰‘岩桂’,浙人曰‘木犀’,以木纹理如犀也。”。】含蕊开及三四分【开及三四分:开至三四成。】者不拘多少,炼蜜候冷拌和,以温润为度,紧入不津磁罐中【紧入不津磁罐中:《陈氏香谱》作“紧筑入有油瓷罐中”。】,以蜡纸密封罐口,掘地深三尺,窨一月,银叶衬烧。花大开无香【花大开无香:桂花大开之后香气减损,所以需选用刚开到三四成的。】。
[123]岩桂花:所谓“岩桂花”,即为木犀别名之一。宋·张邦基《墨庄漫录》:“木犀花,江浙多有之,清芬沤郁,余花所不及也。一种色黄深而花大者,香尤烈;一种色白浅而花小者,香短。清晓朔风,香来鼻观,真天芬仙馥也。湖南呼‘九里香’,江东曰‘岩桂’,浙人曰‘木犀’,以木纹理如犀也。”。
[124]开及三四分:开至三四成。
[125]紧入不津磁罐中:《陈氏香谱》作“紧筑入有油瓷罐中”。
[126]花大开无香:桂花大开之后香气减损,所以需选用刚开到三四成的。
木犀香四
五更初,以竹箸【竹箸:竹筷子。】取岩桂花【岩桂花:三本皆作“岩花”,脱“桂”字,据《陈氏香谱》补之。】未开蕊不拘多少,先以瓶底入檀香少许,方以花蕊入瓶,候满,加梅花脑子糁【糁:sǎn,洒,散落。】花上【三本此处皆有脱字,今依《陈氏香谱》补之。】,皂纱【皂纱:黑色的纱。】幕【幕:覆盖。】瓶口置空所,日收夜露四五次,少用生熟蜜相半【相半:三本皆作“相拌”,依《陈氏香谱》应作“相半”,即生蜜熟蜜各一半。】浇瓶中,蜡纸封窨,爇如常法【爇如常法:三本作“烧如法”,依《陈氏香谱》作“爇如常法”。】。
[127]竹箸:竹筷子。
[128]岩桂花:三本皆作“岩花”,脱“桂”字,据《陈氏香谱》补之。
[129]糁:sǎn,洒,散落。
[130]三本此处皆有脱字,今依《陈氏香谱》补之。
[131]皂纱:黑色的纱。
[132]幕:覆盖。
[133]相半:三本皆作“相拌”,依《陈氏香谱》应作“相半”,即生蜜熟蜜各一半。
[134]爇如常法:三本作“烧如法”,依《陈氏香谱》作“爇如常法”。
木犀香(新)
沉香半两 檀香半两 茅香一两
右为末,以半开桂花十二两,择去蒂,研成泥,溲作剂,入石臼杵千百下即出【即出:《陈氏香谱》作“脱花样”。指从模子中脱出。】,当风阴干,爇之【爇之:三本皆作“烧之”,依《陈氏香谱》作“爇之”。】。
[135]即出:《陈氏香谱》作“脱花样”。指从模子中脱出。
[136]爇之:三本皆作“烧之”,依《陈氏香谱》作“爇之”。
吴彦庄【吴彦庄:所指不详。】木犀香(武)
沉香半两【《陈氏香谱》作“一两半”。】 檀香二钱五分 丁香十五粒 脑子少许(另研) 金颜香【《陈氏香谱》作“金颜香三钱”。】(另研,不用亦可) 麝香少许(茶清研泥) 木犀花五盏(已开未离披【离披:三本皆脱“离”字,依《陈氏香谱》作“离披”,离披,下垂,零落分散的样子。】者),次入【次入:《陈氏香谱》作“吹入”。】脑、麝同研如泥)
右以少许薄面糊【薄面糊:加入面糊可帮助成型。】入所研三物中,同前四物和剂,范为小饼窨干,如常法爇之。
[137]吴彦庄:所指不详。
[138]《陈氏香谱》作“一两半”。
[139]《陈氏香谱》作“金颜香三钱”。
[140]离披:三本皆脱“离”字,依《陈氏香谱》作“离披”,离披,下垂,零落分散的样子。
[141]次入:《陈氏香谱》作“吹入”。
[142]薄面糊:加入面糊可帮助成型。
智月木犀香【智月木犀香:参见前“智月龙涎香”。】(沈)
白檀一两(腊茶浸炒) 木香 金颜香 黑笃耨香 苏合油 麝香 白芨末 以上各一钱
右为细末,用皂儿胶鞭和,入臼捣千下,以花脱之,依法窨爇【《陈氏香谱》作“以花印脱之,依法窨烧之”。】。
[143]智月木犀香:参见前“智月龙涎香”。
[144]《陈氏香谱》作“以花印脱之,依法窨烧之”。
桂花香
用桂蕊将放者,捣烂去汁,加冬青子【冬青子:可指冬青果实,也可指女贞果实,见前“冬青树子”条。】,亦捣烂去汁,存渣和桂花合一处作剂,当风处阴干,用玉版蒸【用玉版蒸:玉版一般指古代刊刻文字或图案的玉片。这里指玉片。按,《陈氏香谱》作“以冬青树子绞汁与桂花同蒸阴干,炉内爇之”。】,俨是桂香,甚有幽致。
[145]冬青子:可指冬青果实,也可指女贞果实,见前“冬青树子”条。
[146]用玉版蒸:玉版一般指古代刊刻文字或图案的玉片。这里指玉片。按,《陈氏香谱》作“以冬青树子绞汁与桂花同蒸阴干,炉内爇之”。
桂枝香
沉香、降真香等分
右劈碎,以水浸香上一指【以水浸香上一指:指水面高过香材一指。】,蒸干为末,蜜剂【蜜剂:以蜜合剂。】烧之。
[147]以水浸香上一指:指水面高过香材一指。
[148]蜜剂:以蜜合剂。
杏花香二
杏花香一【杏花香一:《陈氏香谱》此香方所用香材皆为此处的十倍,因皆为等比例增加(除龙脑为二钱),不再录于此。】
附子【附子:一般指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子根。在香方中也可能为香附子(莎草根状块茎)之略。此处为花香香方,应该指的是后者。】 沉【《陈氏香谱》此处作“附子 沉”,三本以“附子沉”为一物,误。】 紫檀香 栈香 降真香 以上各一两 甲香 熏陆香笃耨香 塌乳香【塌乳香:乳香之溶塌在地者。《本草纲目》:“溶塌在地者为塌香。”参见前“熏陆即乳香”部分。】 以上各五钱 丁香二钱 木香二钱 麝香五分 梅花脑三分
右捣为末,用蔷薇水拌匀,和作饼子,以琉璃瓶贮之,地窨一月,爇之有杏花韵度【韵度:风韵气度。】。
[149]杏花香一:《陈氏香谱》此香方所用香材皆为此处的十倍,因皆为等比例增加(除龙脑为二钱),不再录于此。
[150]附子:一般指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子根。在香方中也可能为香附子(莎草根状块茎)之略。此处为花香香方,应该指的是后者。
[151]《陈氏香谱》此处作“附子 沉”,三本以“附子沉”为一物,误。
[152]塌乳香:乳香之溶塌在地者。《本草纲目》:“溶塌在地者为塌香。”参见前“熏陆即乳香”部分。
[153]韵度:风韵气度。
杏花香二
甘松五钱 芎藭五钱 麝香二分【《陈氏香谱》作“少许”。】
右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置炉中,旖旎可爱,每迎风烧之尤妙。
[154]《陈氏香谱》作“少许”。
吴顾道侍郎【吴顾道侍郎:吴栻,字顾道,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进士。吴栻曾出使高丽,著有《鸡林记》,记高丽事。回国后曾任开封知府,工部、户部侍郎,故此处称吴顾道侍郎。后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著有《论语十说》、《蜀道纪行诗》三卷、《庵峰集》一卷。参见前“吴侍中龙津香”,依《陈氏香谱》为“吴侍郎龙津香”,可能与此为同一人所作。】杏花香【杏花香:《陈氏香谱》作“花”。】
白檀香五两(细剉,以蜜二两热汤化开,浸香三宿取出,于银器内裛【裛:沾湿。按,《陈氏香谱》无此字。】紫色,入杉木炭【《陈氏香谱》作“杉木夫炭”,指杉木麸炭。】内炒,同捣为末) 麝香一钱(另研) 腊茶一钱(汤点澄清,用稠脚【稠脚:稠脚指当点茶茶汤澄清后,底部浓稠的茶粉溶解物。这种调麝方法的特点,参见前“韩魏公浓梅香”部分“汤点澄清调麝”条解释。】)
右同拌令匀,以白蜜八两溲和,入乳钵槌【入乳钵槌:《陈氏香谱》作“入乳钵槌”,三本脱字作“乳槌”。】杵数百,贮磁器,仍镕蜡固封,地窨一月,久则愈佳。【《陈氏香谱》后面有:“若合多,可于臼中捣之。”】
[155]吴顾道侍郎:吴栻,字顾道,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进士。吴栻曾出使高丽,著有《鸡林记》,记高丽事。回国后曾任开封知府,工部、户部侍郎,故此处称吴顾道侍郎。后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著有《论语十说》、《蜀道纪行诗》三卷、《庵峰集》一卷。参见前“吴侍中龙津香”,依《陈氏香谱》为“吴侍郎龙津香”,可能与此为同一人所作。
[156]杏花香:《陈氏香谱》作“花”。
[157]裛:沾湿。按,《陈氏香谱》无此字。
[158]《陈氏香谱》作“杉木夫炭”,指杉木麸炭。
[159]稠脚:稠脚指当点茶茶汤澄清后,底部浓稠的茶粉溶解物。这种调麝方法的特点,参见前“韩魏公浓梅香”部分“汤点澄清调麝”条解释。
[160]入乳钵槌:《陈氏香谱》作“入乳钵槌”,三本脱字作“乳槌”。
[161]《陈氏香谱》后面有:“若合多,可于臼中捣之。”
百花香二
百花香一
甘松一两【甘松一两:《陈氏香谱》后有“(去土)”。】 沉香一两(腊茶同煮半日) 栈香一两【栈香一两:《陈氏香谱》后有“(剉碎如米)”。】 丁香一两(腊茶同煮半日 )【丁香一两(腊茶同煮半日):《陈氏香谱》作:“丁香一钱(蜡茶半钱同煮半日)。”】 玄参一两(洗净,槌碎,炒焦)【《陈氏香谱》作:“筋脉少者洗净,槌碎,炒焦。”】 麝香一钱【麝香一钱:《陈氏香谱》麝香后有“另研”,龙脑后有“研”。无论是否注明,脑麝都须单独研后再与其他香材混合。】
檀香五钱(剉碎,鹅梨二个取汁浸银器内蒸)【《陈氏香谱》作“檀香半两(剉如豆,以鹅梨二个取汁浸银噐内盛蒸三五次,以汁尽为度)”。】 龙脑五分 砂仁【砂仁:《陈氏香谱》作“缩砂仁”,砂仁,又名春砂仁、缩砂仁、缩沙蜜。为姜科砂仁属植物阳春砂Amomumvillosum Lour.或海南砂A. longiligulare T. L.Wu绿壳砂A.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T.L.Wu et S.的果实。砂仁在宋代多称“缩砂仁”、“缩砂”或“缩砂蜜”。】一钱 肉荳蔻一钱
右为细末,罗匀以生蜜溲和,捣百余杵,捻作饼子,入瓷盒封窨,如常法爇之。
[162]甘松一两:《陈氏香谱》后有“(去土)”。
[163]栈香一两:《陈氏香谱》后有“(剉碎如米)”。
[164]丁香一两(腊茶同煮半日):《陈氏香谱》作:“丁香一钱(蜡茶半钱同煮半日)。”
[165]《陈氏香谱》作:“筋脉少者洗净,槌碎,炒焦。”
[166]麝香一钱:《陈氏香谱》麝香后有“另研”,龙脑后有“研”。无论是否注明,脑麝都须单独研后再与其他香材混合。
[167]《陈氏香谱》作“檀香半两(剉如豆,以鹅梨二个取汁浸银噐内盛蒸三五次,以汁尽为度)”。
[168]砂仁:《陈氏香谱》作“缩砂仁”,砂仁,又名春砂仁、缩砂仁、缩沙蜜。为姜科砂仁属植物阳春砂Amomumvillosum Lour.或海南砂A. longiligulare T. L.Wu绿壳砂A.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T.L.Wu et S.的果实。砂仁在宋代多称“缩砂仁”、“缩砂”或“缩砂蜜”。
百花香二
歌曰:“三两甘松(别本作一两)一两芎【一两芎:《陈氏香谱》作“一分芎”。芎,芎藭,一般指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详见前“芎藭”条解释。】(别本作半两),麝香少许蜜和同,丸如弹子炉中爇,一似百花迎晓风。”
[169]一两芎:《陈氏香谱》作“一分芎”。芎,芎藭,一般指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详见前“芎藭”条解释。
野花香三
野花香一【《陈氏香谱》此香方用量略有不同,录于此“栈香 檀香 降真香各一钱 舶上丁皮三分 龙脑一钱 麝香半字 炭末半两”。】
栈香一两 檀香一两 降真一两 舶上丁皮五钱 龙脑五分 麝香半字炭末五钱
右为末,入炭末拌匀,以炼蜜和剂,捻作饼子,地窨烧之。如要烟聚,入制过甲香一字。【《陈氏香谱》后有“即不散”三字。】
[170]《陈氏香谱》此香方用量略有不同,录于此“栈香 檀香 降真香各一钱 舶上丁皮三分 龙脑一钱 麝香半字 炭末半两”。
[171]《陈氏香谱》后有“即不散”三字。
野花香二
栈香三两 檀香三两 降真香三两 丁香【《陈氏香谱》作“丁香皮”。】一两 韶脑二钱 麝香一字
右除脑、麝另研外,余捣罗为末,入脑、麝拌匀,杉木炭三两烧存性为末,炼蜜和剂,入臼杵三五百下,磁罐内收贮,旋取分烧之【烧之:《陈氏香谱》作“爇之”。】。
[172]《陈氏香谱》作“丁香皮”。
[173]烧之:《陈氏香谱》作“爇之”。
野花香三
大黄一两 丁香 沉香 玄参 白檀 以上各五钱【以上各五钱:《陈氏香谱》前面还有寒水石(也是五钱)。】
右为末,用梨汁和作饼子烧之。
[174]以上各五钱:《陈氏香谱》前面还有寒水石(也是五钱)。
野花香(武)
沉香 檀香 丁香 丁香皮 紫藤香【紫藤香:参见前“降真香”、“紫藤香”条注释。《陈氏香谱》后有“怀干”二字。】 以上各五钱 麝香二钱 樟脑少许 杉木炭八两(研)
右蜜一斤重汤炼过,先研脑、麝,和匀入香,溲蜜作剂,杵数百下,入磁器内地窨,旋取捻饼烧之。
[175]紫藤香:参见前“降真香”、“紫藤香”条注释。《陈氏香谱》后有“怀干”二字。
**香
白檀一两 栈香一两 枫乳香【枫乳香:概指枫香,因外形似乳香,故称。有人认为枫与乳香是二味,今三本及《陈氏香谱》皆写作一味,不可能是两味。】一两 龙脑二钱
右为末,以白芨作糊和,印花饼【印花饼:《陈氏香谱》作“脱花样”,意思差不多。】,窨干如常法。
[176]枫乳香:概指枫香,因外形似乳香,故称。有人认为枫与乳香是二味,今三本及《陈氏香谱》皆写作一味,不可能是两味。
[177]印花饼:《陈氏香谱》作“脱花样”,意思差不多。
荔枝香(沈)【荔枝香(沈):此香方《香乘》记载的用量有误。将原方“沉香檀香 白荳蔻仁 西香附子 金颜香 肉桂各一钱”,误为“一两”,若如此,后面荔枝二钱用量太少,失去命名为“荔枝香”的意义,且白芨二钱的用量也不足以合这么大量的香。马牙硝和龙脑,麝香,原方中各五分,与前面各一钱的香材相合。今据《陈氏香谱》改之。】
沉香 檀香 白荳蔻仁 西香附子【西香附子:此种称呼仅见于此香方,未见于他书,所指不详,西或指传入路径,参见前“回纥香附”条。】 金颜香 肉桂 以上各一钱 马牙硝五分【依《陈氏香谱》,此香方“五分”为半钱。】 龙脑五分 麝香五分 白芨二钱 新荔枝皮二钱
右先将金颜香于乳钵内细研,次入脑、麝、牙硝,另研诸香为末,入金颜香研匀,滴水和作饼,窨干烧之。【《陈氏香谱》作:“滴水合剂,脱花爇。”】
[178]荔枝香(沈):此香方《香乘》记载的用量有误。将原方“沉香檀香 白荳蔻仁 西香附子 金颜香 肉桂各一钱”,误为“一两”,若如此,后面荔枝二钱用量太少,失去命名为“荔枝香”的意义,且白芨二钱的用量也不足以合这么大量的香。马牙硝和龙脑,麝香,原方中各五分,与前面各一钱的香材相合。今据《陈氏香谱》改之。
[179]西香附子:此种称呼仅见于此香方,未见于他书,所指不详,西或指传入路径,参见前“回纥香附”条。
[180]依《陈氏香谱》,此香方“五分”为半钱。
[181]《陈氏香谱》作:“滴水合剂,脱花爇。”
洪驹父荔枝香(武)
荔枝壳不拘多少 麝皮【麝皮:《陈氏香谱》作“麝香”。】一个
右以酒同浸二宿,酒高二指,封盖,饭甑上蒸之,酒干为度。日中燥之为末【日中燥之为末:《陈氏香谱》作“臼中燥之捣末”。】,每一两【每一两:《陈氏香谱》作“十两”。】重加麝香一字,炼蜜和剂作饼,烧如常法。【《陈氏香谱》作“蜜和作丸,爇如常法”。】
[182]麝皮:《陈氏香谱》作“麝香”。
[183]日中燥之为末:《陈氏香谱》作“臼中燥之捣末”。
[184]每一两:《陈氏香谱》作“十两”。
[185]《陈氏香谱》作“蜜和作丸,爇如常法”。
柏子香
柏子实【柏子实:这里指的是侧柏的球果。制香多取其球果的外壳,称柏铃,这里是取未开的整个球果。参见前“柏子”、“柏子仁”、“柏铃”条。】不计多少(带青色未开破者)
右以沸汤焯过,细切【三本此处脱“细切”二字,据《陈氏香谱》补之。细切肯定效果要更好一些。】,酒浸密封七日取出,阴干烧之【烧之:《陈氏香谱》作“爇之”。】。
[186]柏子实:这里指的是侧柏的球果。制香多取其球果的外壳,称柏铃,这里是取未开的整个球果。参见前“柏子”、“柏子仁”、“柏铃”条。
[187]三本此处脱“细切”二字,据《陈氏香谱》补之。细切肯定效果要更好一些。
[188]烧之:《陈氏香谱》作“爇之”。
酴醾香【酴醾香:参见前“酴釄”条注释。从此香方最后一句“一架酴醾落晚风”来看,这里酴釄指的应该是悬钩子蔷薇之类,以此香模拟此花的香气。】
歌曰:“三两玄参二两【《陈氏香谱》作“一两”。】松【松:这里指甘松。】,一枝栌子【栌子:《陈氏香谱》作“楦子”,三本皆作“櫨子”。根据香方来看,“櫨子”可能为“樝子”之误。“楦子”可能为“榠子”之误。指的应该是“榠樝”,即光皮木瓜。参见前榠楂、“榠樝”条解释。】蜜和同,少加真麝【真麝:指麝香,相较于仿制品而称。】
并龙脑,一架酴醾落晚风。”
[189]酴醾香:参见前“酴釄”条注释。从此香方最后一句“一架酴醾落晚风”来看,这里酴釄指的应该是悬钩子蔷薇之类,以此香模拟此花的香气。
[190]《陈氏香谱》作“一两”。
[191]松:这里指甘松。
[192]栌子:《陈氏香谱》作“楦子”,三本皆作“櫨子”。根据香方来看,“櫨子”可能为“樝子”之误。“楦子”可能为“榠子”之误。指的应该是“榠樝”,即光皮木瓜。参见前榠楂、“榠樝”条解释。
[193]真麝:指麝香,相较于仿制品而称。
黄亚夫【黄亚夫:这里指的是黄庭坚的父亲黄庶(1019—1058),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做过一些从事、幕僚之类的官,自编《伐檀集》,今存二卷。】野梅香(武)
降真香四两 腊茶一胯
右以茶为末,入井花水一碗,与香同煮,水干为度,筛去【筛去:《陈氏香谱》作“莭去”。】腊茶,碾真香【真香:《陈氏香谱》作“降真”。】为细末,加龙脑半钱和匀,白蜜炼熟【炼熟:《陈氏香谱》作“炼令过熟”。】溲剂,作圆如鸡头【鸡头:无碍庵本作“鸡豆”。鸡头、鸡豆皆指芡实。下面还有多处,不一一注释。】大,实或散烧之。
[194]黄亚夫:这里指的是黄庭坚的父亲黄庶(1019—1058),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做过一些从事、幕僚之类的官,自编《伐檀集》,今存二卷。
[195]筛去:《陈氏香谱》作“莭去”。
[196]真香:《陈氏香谱》作“降真”。
[197]炼熟:《陈氏香谱》作“炼令过熟”。
[198]鸡头:无碍庵本作“鸡豆”。鸡头、鸡豆皆指芡实。下面还有多处,不一一注释。
江梅香
零陵香 藿香 丁香(怀干) 茴香 龙脑 以上各半两【《陈氏香谱》此香方,前三味半两,茴香半钱,龙脑少许。更合理一些。】 麝香少许(钵内研,以建茶汤和洗之)
右为末,炼蜜和匀,捻饼子,以银叶衬烧之。
[199]《陈氏香谱》此香方,前三味半两,茴香半钱,龙脑少许。更合理一些。
江梅香(补)
歌曰:“百粒丁香一撮【一撮:《陈氏香谱》作“一撒”。】茴,麝香少许可斟裁【斟裁:斟酌决定。】,更加五味零陵叶【五味零陵叶:此句颇难解,“五味”一般指中药材或香材之五种,零陵香未见有此细分法。此处零陵香未指明用量,则此“五味”应该与用量有关,或有讹误。五味本身也可以指五味子,但五味子一般不用于合香,用在此处也不合适。】,百斛【百斛:这里是夸张的说法,形容香气浓郁。】浓香【浓香:《陈氏香谱》作“浓熏”。】江上梅。”
[200]一撮:《陈氏香谱》作“一撒”。
[201]斟裁:斟酌决定。
[202]五味零陵叶:此句颇难解,“五味”一般指中药材或香材之五种,零陵香未见有此细分法。此处零陵香未指明用量,则此“五味”应该与用量有关,或有讹误。五味本身也可以指五味子,但五味子一般不用于合香,用在此处也不合适。
[203]百斛:这里是夸张的说法,形容香气浓郁。
[204]浓香:《陈氏香谱》作“浓熏”。
蜡梅香(武)
沉香三钱 檀香三钱 丁香六钱 龙脑半钱 麝香一字【一字:《陈氏香谱》作“一钱”。】右为细末,生蜜和剂爇之。
[205]一字:《陈氏香谱》作“一钱”。
雪中春信【雪中春信:古人言“春信”者,多指梅花。如唐·郑谷《梅》:】
檀香半两 栈香一两二钱 丁香皮一两二钱 樟脑一两二钱 麝香一钱杉木炭二两
右为末,炼蜜和匀,焚、窨如常法。
[206]雪中春信:古人言“春信”者,多指梅花。如唐·郑谷《梅》: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宋人尤其喜欢以“春信”咏梅,作品极多,如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此香方与后面的“雪中春信”也是借指梅花香调。
雪中春信(沈)
沉香一两 白檀半两 丁香半两 木香半两 甘松七钱半 藿香七钱半零陵香七钱半 白芷二钱 回鹘香附子【回鹘香附子:参见前“回纥香附”条。】二钱 当归二钱 麝香二钱 官桂二钱【白芷、回鹘香附子、当归、麝香、官桂等五味《陈氏香谱》作“三钱”。】 槟榔一枚 荳蔻一枚
右为末,炼蜜和饼如棋子【棋子:宋代围棋子直径约为1.5~3厘米不等,多在2厘米左右。】大,或脱花样,烧如常法。
[207]回鹘香附子:参见前“回纥香附”条。
[208]白芷、回鹘香附子、当归、麝香、官桂等五味《陈氏香谱》作“三钱”。
[209]棋子:宋代围棋子直径约为1.5~3厘米不等,多在2厘米左右。
雪中春信(武)
香附子四两 郁金【郁金:此处可能指姜科植物郁金,如果指藏红花的话,用量似乎偏大。参见前“郁金香”条。】二两 檀香一两(建茶煮) 麝香少许 樟脑一钱(石灰制) 羊胫炭四两
右为末,炼蜜和匀,焚、窨如常法。
[210]郁金:此处可能指姜科植物郁金,如果指藏红花的话,用量似乎偏大。参见前“郁金香”条。
春消息二
春消息【春消息:春消息在唐代似无确指,亦有指梅花,宋代则多指梅花。宋·无名氏《早梅香》:“又探得早梅,漏春消息。”宋·华镇《南岳僧仲仁墨画梅花》:“不待孤根暖气回,分明写出春消息。”】一
丁香半两 零陵香半两 甘松半两 茴香二分【茴香二分:《陈氏香谱》作“一分”。】 麝香一分
右为末,蜜和得所,以瓷盒贮之,地穴内窨半月。【《陈氏香谱》作:“右为粗末,蜜和得剂,以瓷盒贮之,地坑内窨半月。”】
[211]春消息:春消息在唐代似无确指,亦有指梅花,宋代则多指梅花。宋·无名氏《早梅香》:“又探得早梅,漏春消息。”宋·华镇《南岳僧仲仁墨画梅花》:“不待孤根暖气回,分明写出春消息。”
[212]茴香二分:《陈氏香谱》作“一分”。
[213]《陈氏香谱》作:“右为粗末,蜜和得剂,以瓷盒贮之,地坑内窨半月。”
春消息二
甘松一两 零陵香半两 檀香半两 丁香十颗【丁香十颗:《陈氏香谱》作“百颗”。】 茴香一撮 脑、麝少许和、窨如常法。
[214]丁香十颗:《陈氏香谱》作“百颗”。
雪中春泛【泛:泛指浮现、露出。此香方见于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东平李子新【东平李子新:此条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东平若为地名,宋为东平府,明为东平州,为今山东东平县及附近县市。李子新其人不详。】方)
脑子二分【二分:《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二分半”。】 麝香半钱 白檀二两 乳香七钱 沉香三钱 寒水石三两(烧)
右件为极细末,炼蜜并鹅梨汁和匀,为饼,脱花湿置寒水石末中,磁瓶合收贮。
[215]泛:泛指浮现、露出。此香方见于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216]东平李子新:此条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东平若为地名,宋为东平府,明为东平州,为今山东东平县及附近县市。李子新其人不详。
[217]二分:《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二分半”。
胜茉莉香【此条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沉香一两 金颜香(研细) 檀香各二钱【各二钱:无碍庵本作“各一钱”。】 大丁香十粒(研细末)脑、麝各一钱
右麝用冷腊茶清【冷腊茶清:指蜡茶点茶过后静置一段时间茶末沉淀后的茶汤。】三四滴研细,续入脑子同研,木犀花方开未离披者三大盏,去蒂于净器中研烂如泥,入前作六味,再研匀拌成饼子,或用模子脱成花样,密入器中窨一月。
[218]此条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219]各二钱:无碍庵本作“各一钱”。
[220]冷腊茶清:指蜡茶点茶过后静置一段时间茶末沉淀后的茶汤。
薝蔔香【薝蔔香:参见前“薝蔔”条注释。】
雪白芸香以酒煮,入元参、桂末、丁皮,四味和匀焚之。
[221]薝蔔香:参见前“薝蔔”条注释。
雪兰香【雪兰香:此香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歌曰:“十两栈香一两檀,枫香两半【两半:指一两半。】各秤盘【各秤盘:指各味香材准确称量。】,更加一两玄参末,硝【硝:指朴硝之类。】蜜同和号雪兰。”
[222]雪兰香:此香方见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223]两半:指一两半。
[224]各秤盘:指各味香材准确称量。
[225]硝:指朴硝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