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香文汇
【此部分只注作者、写作背景、文字错讹或不同版本文字差异。具体字词意思恐繁不详注。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分单篇详解。《香乘》原文或有错讹,或与通常版本不同,每篇原文皆参照权威版本校对,不再一一注明来源。】
[1]此部分只注作者、写作背景、文字错讹或不同版本文字差异。具体字词意思恐繁不详注。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分单篇详解。《香乘》原文或有错讹,或与通常版本不同,每篇原文皆参照权威版本校对,不再一一注明来源。
天香传 丁谓【丁谓:见前“丁晋公”条注释。】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可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享,首惟馨之荐,而沉水、熏陆无闻焉。百家传记萃众芳之美,而萧芗郁鬯不尊焉。
《礼》云:“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此句出《礼记·卷二十五·郊特牲第十一》,三本作“至敬不享味贵气臭”。】。”是知其用至重。采制粗略,其名实繁而品类丛脞矣。观乎上古帝王之书、释道经典之说,则记录绵远,赞颂严重,色目至众,法度殊绝。
西方圣人 曰:“大小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又曰:“千万种和香,若香、若丸、若末、若涂,以香花、香果、香树,诸【按,四库、汉和本脱此“诸”字。】天合和之香。”又曰:“天上诸天之香”,又“佛土国名‘众香’,其香比于十方人天之香,最为第一。”
道书曰:“上圣焚百宝香,天真皇人焚千和香,黄帝以沉榆蓂荚为香。”又曰:“真仙所焚之香皆闻百里,有积烟成云,积云成雨。”然则与人间共所贵者,沉香熏陆也。故经云:“沉香坚株”,又曰“沉水香坚,降真之夕傍尊位而捧炉香者,【《天香传》、《陈氏香谱》作“圣降之夕,神导从有捧炉香者”。】烟高丈余,其色正红,得非天上诸天之香耶?”《三皇宝斋》 香珠法,其法杂而末之,色色至细,然后丛聚杵之三万,缄以银器,载蒸载和,豆分而丸之,珠贯而曝之。旦日此香焚之,上彻诸天,盖以沉香为宗,熏陆副之也。
是知古圣钦崇之至厚,所以备物实妙之无极,谓变世寅奉香火之荐,鲜有废者。然萧茅之类,随其所备,不足观也。
祥符初,奉诏充天书扶持使【扶持使:三本作“状持使”,误。】,道场科醮无虚日,永昼达夕,宝香不绝,乘舆肃谒则五上为礼(真宗每至玉皇、真圣、圣祖位前皆五上香),馥烈之异,非世所闻。大约以沉香、乳香为本,龙脑和剂之。此法实禀之圣祖,中禁少知者,况外司耶?八年,掌国计而镇旄钺,四领枢轴,俸给颁赍随日而隆,故苾芬之羞,特与昔异。袭庆奉祀日赐供内乳香一百二十斤(入内【入内:三本皆作“入留”,误,《天香传》、《陈氏香谱》作“入内”。】副都知张继能为使),在宫观密赐新香,动以百数(沉乳降真黄速【黄速:《天香传》、《陈氏香谱》作“等香”。】),由是私门之内,沉乳足用。
有唐杂记言:明皇时异人云:“蘸席中,每爇乳香,灵祇皆去。”人至于今传之。真宗时新禀圣训:“沉乳二香所以奉高天上圣,百灵不敢当也,无他言。”上圣即政之六月,授诏罢相,分务西雒,寻迁【迁:《天香传》、《陈氏香谱》作“遣”。】海南。忧患之中一无尘虑,越惟永昼晴天,长霄垂象,炉香之趣益增其勤。
素闻海南出香至多,始命市之于闾里间,十无一假。有裴鹗者,唐宰相晋公【晋公:指唐代名相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中令之裔孙也,土地所宜,悉究本末,且曰:“琼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于天下。然取之有时,售之有主,盖黎人皆力耕治业,不以采香专利。闽越海贾惟以余杭船即香市,每岁冬季,黎峒待此船至方入山寻采,州人役而贾贩尽归船商,故非时不有也。”
香之类有四:曰沉、曰栈、曰生结、曰黄熟。其为状也,十有二,沉香得其八焉。曰乌文格,土人以木之格,其沉香如乌文木之色而泽,更取其坚格,是美之至也。曰黄蜡,其表如蜡,少刮削之,黳紫相半,乌文格之次也。曰牛目与角及蹄,曰雉头洎髀若骨【曰雉头洎髀若骨:很多人据此认为“雉头、洎髀、若骨”是三种沉香称谓,其实这里面“洎”、“若”都是连接词,类似于前一句的“与”、“及”。此三种香也就是下文的“鸡头、鸡腿、鸡骨”的意思。】,此沉香之状。土人则曰:牛目、牛角、鸡头、鸡腿、鸡骨。曰昆仑梅格,栈香也,似梅树也,黄黑相半而稍坚,土人以此比栈香也。曰虫镂,凡曰虫镂,其香尤佳,盖香兼黄熟,虫蛀及攻,腐朽尽去,菁英独存者也。曰伞竹格,黄熟香也,如竹色黄白而带黑,有似栈也。曰茅叶,有似茅叶至轻,有入水而沉者,得沉香之余气也,然之至佳。土人以其非坚实,抑之为黄熟也。曰鹧鸪斑,色驳杂如鹧鸪羽也。生结香者,栈香未成沉者有之,黄熟未成栈者有之。凡四名十二状,皆出一本,树体如白杨,叶如冬青而小肤表也。标末也质轻而散,理疏以粗,曰黄熟。黄熟之中,黑色坚劲者,曰栈香。栈香之名相传甚远,即未知其旨,惟沉水为状也。骨肉颖脱,芒角锐利,无大小,无厚薄,掌握之有金玉之重,切磋之有犀角之劲,纵分断琐碎而气脉滋益,用之与臬块者等。鹗云:“香不欲大,围尺以上虑有水病,若斤以上者,中含两孔以下,浮水即不沉矣。”又曰:“或有附于枯枿【枯枿:三本作“柏枿”,误。《天香传》、《陈氏香谱》作“枯枿”。】,隐于曲枝,蛰藏深根,或抱贞【贞:三本作“真”,误。《天香传》、《陈氏香谱》作“贞”。】木本,或挺然结实,混然成形,嵌如穴谷【穴谷:《天香传》、《陈氏香谱》作“岩石”。】,屹若归云,如矫首龙,如峨冠凤,如麟植趾,如鸿啜翮,如曲肱,如骈指,但文理致密,光彩射人,斤斧之迹一无所及,置器以验,如石投水,此宝香【宝香:《天香传》、《陈氏香谱》作“香宝”。】也,千百一而已矣”。夫如是,自非一气粹和之凝结,百神祥异之含育,则何以群木之中独禀灵气,首出庶物,得奉高天也?
占城所产栈沉至多,彼方贸迁,或入番禺,或入大食。大食【大食:三本脱“大食”二字,据《天香传》、《陈氏香谱》补之。】贵重沉栈香与黄金同价。乡耆云:“比岁有大食番舶为飓风所逆,寓此属邑,首领以富有自大肆筵设席,极其夸诧。”州人私相顾曰:以赀较胜,诚不敌矣。然视其炉烟蓊郁不举,干而轻,瘠而焦,非妙也。遂以海北岸者即席而焚之,其烟杳杳,若引东溟,浓腴湒湒,如练凝淹,芳馨之气特久益佳,大舶之徒由是披靡。
生结香者,取不候其成,非自然者也。生结沉香品与栈香等,生结栈香品与黄熟等,生结黄熟品之下也,色泽浮虚而肌质散缓,燃之辛烈,少和气,久则溃败,速用之即佳。若沉栈成香,则永无朽腐矣。
雷、化、高、窦,亦中国出香之地,比海南者,优劣不侔甚矣。既所禀不同而售者多,故取者速也。是黄熟不待其成栈,栈不待其成沉,盖取利者戕贼之深【戕贼之深:三本脱“深”字,据《天香传》、《陈氏香谱》补之。】也;非如琼管皆深峒黎人,非时不妄翦伐,故树无夭折之患,得必皆异香。
曰熟香、曰脱落香,皆是自然成者。余杭市香之家有万斤黄熟者,得真栈百斤则为稀矣。百斤真栈,得上等沉香十数【十数:三本作“数十”,据《天香传》、《陈氏香谱》应作“十数”。按,数十与百相去不远,应为“十数”。】斤亦为难矣。
熏陆、乳香之长大而明莹者出大食国。彼国香树连山络野,如桃胶、松脂,委于石地,聚而敛之。若京坻香山,多石而少雨。载询番舶则云:“昨过乳香山,彼人云此山不雨已三十年矣。”香中带石末者,非滥伪也,地无土也。然则此树若生泥涂则香不得为香矣。【三本此句有颠倒错讹,按《天香传》及《陈氏香谱》正之。】天地植物其有自乎?
赞曰:“百昌之首,备物之先,于以相禋,于以告虔,孰歆至荐【至荐:《天香传》、《陈氏香谱》作“至德”。】,孰享芳烟,上圣之圣,高天之天。”
[2]丁谓:见前“丁晋公”条注释。
[3]此句出《礼记·卷二十五·郊特牲第十一》,三本作“至敬不享味贵气臭”。
[4]按,四库、汉和本脱此“诸”字。
[5]《天香传》、《陈氏香谱》作“圣降之夕,神导从有捧炉香者”。
[6]扶持使:三本作“状持使”,误。
[7]入内:三本皆作“入留”,误,《天香传》、《陈氏香谱》作“入内”。
[8]黄速:《天香传》、《陈氏香谱》作“等香”。
[9]迁:《天香传》、《陈氏香谱》作“遣”。
[10]晋公:指唐代名相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
[11]曰雉头洎髀若骨:很多人据此认为“雉头、洎髀、若骨”是三种沉香称谓,其实这里面“洎”、“若”都是连接词,类似于前一句的“与”、“及”。此三种香也就是下文的“鸡头、鸡腿、鸡骨”的意思。
[12]枯枿:三本作“柏枿”,误。《天香传》、《陈氏香谱》作“枯枿”。
[13]贞:三本作“真”,误。《天香传》、《陈氏香谱》作“贞”。
[14]穴谷:《天香传》、《陈氏香谱》作“岩石”。
[15]宝香:《天香传》、《陈氏香谱》作“香宝”。
[16]大食:三本脱“大食”二字,据《天香传》、《陈氏香谱》补之。
[17]戕贼之深:三本脱“深”字,据《天香传》、《陈氏香谱》补之。
[18]十数:三本作“数十”,据《天香传》、《陈氏香谱》应作“十数”。按,数十与百相去不远,应为“十数”。
[19]三本此句有颠倒错讹,按《天香传》及《陈氏香谱》正之。
[20]至荐:《天香传》、《陈氏香谱》作“至德”。
和香序【此段《香乘》脱讹较多,今据《宋书》校订,不再一一注明。】 范蔚宗
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粘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
此序所言,悉以比类朝士:“麝本多忌”,比庾炳之;“零藿虚燥”,比何尚之;“詹唐粘湿”,比沈演之;“枣膏昏钝”,比羊玄保;“甲煎浅俗”,比徐湛之;“甘松、苏合”,比慧琳道人;“沈实易和”,以自比也。
[21]此段《香乘》脱讹较多,今据《宋书》校订,不再一一注明。
香说【香说:三本未属作者,《陈氏香谱》作“程泰之”。此文出自程大昌《演繁露》一书,是原书中对“香”这一条的阐释。程大昌,(1123─1195),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南宋大臣、经学家。著有《演繁露》、《考古编》、《雍录》等书。《演繁露》:南宋笔记,程大昌撰。原十六卷,存一卷。程鉴于其时《春秋繁露》残缺,因按条发挥,故名。此段三本有一定出入,今按《陈氏香谱》等书校对,不一一说明。】
秦汉以前,二广未通中国,中国无今沉脑等香也。宗庙焫萧茅、献尚郁,食品贵椒,皆非今香也。至荀卿氏【荀卿氏: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言椒兰,《荀子·礼论》:“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方言椒兰,汉虽已得南粤,其尚臭之极者,椒房【椒房:指汉椒房殿,代指后妃。】、郎官以鸡舌奏事而已。较之沉脑,其等级之高下甚不类也。惟《西京杂记》载:“长安巧工丁缓作被中香炉”,颇疑已有今香。然刘向【刘向:(前77—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五经通义》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铭博山香炉亦止曰:“中有兰绮,朱火青烟。”《玉台新咏集》亦云:“朱火然其中,青烟扬其间,好香难久居,空令蕙草残。”二文所赋皆焚兰蕙,而非沉脑,是汉虽通南粤,亦未有南粤香也。《汉武内传》载西王母降爇婴香等,品多名异,然疑后人为之。汉武奉仙,穷极宫室,帷帐器用之属,汉史备记不遗,若曾制古来未有之香,安得不记?
合香香珠 张朋供图
[22]香说:三本未属作者,《陈氏香谱》作“程泰之”。此文出自程大昌《演繁露》一书,是原书中对“香”这一条的阐释。程大昌,(1123─1195),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南宋大臣、经学家。著有《演繁露》、《考古编》、《雍录》等书。《演繁露》:南宋笔记,程大昌撰。原十六卷,存一卷。程鉴于其时《春秋繁露》残缺,因按条发挥,故名。此段三本有一定出入,今按《陈氏香谱》等书校对,不一一说明。
[23]荀卿氏: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言椒兰,《荀子·礼论》:“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24]椒房:指汉椒房殿,代指后妃。
[25]刘向:(前77—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五经通义》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
博山炉铭 刘向
嘉此正气【嘉此正气:三本作“嘉此王气”,依《陈氏香谱》、《古今事文类聚》等书,作“嘉此正气”。】,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
[26]嘉此正气:三本作“嘉此王气”,依《陈氏香谱》、《古今事文类聚》等书,作“嘉此正气”。
香炉铭 梁元帝【梁元帝:见前“金楼子”条注释。】
苏合氤氲,飞烟若云,时浓更薄,乍聚还分,火微难烬,风长易闻,孰云道力,慈悲所熏。
[27]梁元帝:见前“金楼子”条注释。
郁金香颂【《陈氏香谱》、《艺文类聚》等书与《香乘》所录有所不同,今录于此,不同之处不一一标注。】 古九嫔【古九嫔:左芬,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左思之妹。少好学,擅作文,晋武帝纳为嫔妃。泰始八年(272)封为修仪,后封贵嫔,也称左贵嫔,又称左九嫔。】
伊此奇香,名曰郁金,越此殊域,厥弥来寻,芬芳酷烈,悦目欣心,明德惟馨,淑人是钦,窈窕淑媛,服之褵襟,永垂名实,旷世弗沉。
[28]《陈氏香谱》、《艺文类聚》等书与《香乘》所录有所不同,今录于此,不同之处不一一标注。
“晋左九嫔郁金颂曰:伊此奇草,名曰郁金。越自殊域,厥珍来寻。芬香酷烈,悦目欣心。明德惟馨,淑人是钦。窈窕妃媛,服之褵衿。永垂名实,旷世弗沉。”
[29]古九嫔:左芬,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左思之妹。少好学,擅作文,晋武帝纳为嫔妃。泰始八年(272)封为修仪,后封贵嫔,也称左贵嫔,又称左九嫔。
藿香颂【藿香颂:此文不同文献所载颇有出入,《香乘》与《艺文类聚》版较为接近。“讵如藿香”《艺文类聚》作“谁及藿草”。】 江淹
桂以过烈,麝似太芬,摧沮天寿,夭抑人文,讵如藿香,微馥微熏,摄灵百仞,养气青云。
[30]藿香颂:此文不同文献所载颇有出入,《香乘》与《艺文类聚》版较为接近。“讵如藿香”《艺文类聚》作“谁及藿草”。
瑞香宝峰颂并序【瑞香宝峰颂并序:这是张建向金章宗进献沉香“瑞香宝峰”时,为之写的颂和序。当时年号为明昌,所以下文颂中有“瑞我明昌”“明昌至治”云。】 张建【张建:字吉甫,自号兰泉老人。蒲城(今陕西蒲城)人。金代诗人,金章宗时大臣。】
臣建谨按,《史记·龟策列传》【《史记·龟策列传》:《龟策列传》是《史记》中记载卜筮活动的类传。原书早以失传,现存的《龟策列传》是经褚少孙所补的。】曰:“有神龟在江南嘉林中,嘉林者,兽无狼虎,鸟无鸱鸮,草无螫毒,野火不及,斧斤不至,是谓嘉林。龟在其中,常巢于芳莲之上。胸【胸:依原文,应作“胁”。】书文曰:‘甲子重光’,‘得我为帝王’。”观是书文,岂不伟哉!
臣少时在书室中雅好焚香,有海上道人白臣言曰:“子知沉香所出乎?请为子言。盖江南有嘉林,嘉林者美木也。木美则坚实,坚实则善沉。或秋水泛溢,美木漂流,沉于海底,蛟龙蟠伏于上,故木之香清烈而恋水。涛濑淙激于下故,木形嵌空而类山。”
近得小山于 海贾,巉岩可爱,名之瑞沉宝峰。不敢藏诸私室,谨斋庄洁,诚昭进玉陛以为天寿圣节瑞物之献。
臣建谨拜手稽首而为之颂曰:
大江之南,粤有嘉林。嘉林之木,入水而沉。蛟龙枕之,香冽自清。涛濑漱之,峰岫乃成。海神愕视,不敢閟藏。因朝而出,瑞我明昌。明昌至治,如沉馨香。明昌睿算,如山久长。臣老且耄,圣恩曷报。歌此颂诗,以配天保。
[31]瑞香宝峰颂并序:这是张建向金章宗进献沉香“瑞香宝峰”时,为之写的颂和序。当时年号为明昌,所以下文颂中有“瑞我明昌”“明昌至治”云。
[32]张建:字吉甫,自号兰泉老人。蒲城(今陕西蒲城)人。金代诗人,金章宗时大臣。
[33]《史记·龟策列传》:《龟策列传》是《史记》中记载卜筮活动的类传。原书早以失传,现存的《龟策列传》是经褚少孙所补的。
[34]胸:依原文,应作“胁”。
迷迭香赋【迷迭香赋:关于此文中迷迭香,参见前“迷迭香”条注释。《艺文类聚》所载与此处文字有出入,且文句顺序不同,录于下:】 魏文帝
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之凝晖。流翠叶于纤柯兮,结微根于丹墀。方暮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英芝。信繁华之速逝兮,弗见凋于严霜。既经时而收采兮,配幽兰以增芳。去枝叶而持御兮,入销縠之雾裳。附玉体以行止兮,顺微风而舒光。
[35]迷迭香赋:关于此文中迷迭香,参见前“迷迭香”条注释。《艺文类聚》所载与此处文字有出入,且文句顺序不同,录于下:
“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而发晖。流翠叶于纤柯兮,结微根于丹墀。信繁华之速实兮,弗见彫于严霜。芳暮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芝英。既经时而收采兮,遂幽杀以增芳。去枝叶而特御兮,入绡縠之雾裳。附玉体以行止兮,顺微风而舒光。”
郁金香赋 傅玄【傅玄: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魏晋时期名臣及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傅子》(已佚),后人辑有《傅鹑觚集》。四库、汉和本作“傅云”,无碍庵本作“傅元”,皆误。】
叶萋萋以翠青,英蕴蕴以金黄。树晻蔼以成荫,气芬馥以含芳。凌苏合之殊珍,岂艾蒳之足方。荣耀帝寓,香播紫宫,吐芳扬烈,万里望风。
[36]傅玄: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魏晋时期名臣及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傅子》(已佚),后人辑有《傅鹑觚集》。四库、汉和本作“傅云”,无碍庵本作“傅元”,皆误。
芸香赋【此文四库、汉和本错讹较多,今依《艺文类聚》及《陈氏香谱》校订,不一一注明。】 傅咸【傅咸:239—294,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西晋文学家。傅玄之子。后人辑有《傅中丞集》。四库、汉和本作“傅盛”,误。】
携昵友以逍遥兮,览伟草之敷英。慕君子之弘覆兮,超托躯于朱庭。俯引泽于丹壤兮,仰吸润乎太清。繁兹绿叶,茂此翠茎,叶芟苁以纤折兮,枝婀娜以回萦,象春松之含曜兮,郁蓊蔚以葱菁。
[37]此文四库、汉和本错讹较多,今依《艺文类聚》及《陈氏香谱》校订,不一一注明。
[38]傅咸:239—294,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西晋文学家。傅玄之子。后人辑有《傅中丞集》。四库、汉和本作“傅盛”,误。
鸡舌香赋并序【鸡舌香赋并序:《陈氏香谱》作“鸡舌香赋”。这篇赋文是颜博文为了批评沈括以丁香为鸡舌香的观点而作,但作者也没有说清楚鸡舌香究竟是什么?陈藏器以公丁香为丁香,母丁香为鸡舌香,后来多沿用此说。作者或大概也是这种观点。】 颜博文
沈括以丁香为鸡舌,而医者疑之。古人用鸡舌,取其芬芳,便于奏事。世俗蔽于所习,以丁香之状于鸡舌,大不类也。乃慨然有感为赋,以解之云。
嘉物之产,潜窜山谷,其根盘行,龙隐蛇伏。期微生之可保,处幽翳而自足。方吐英而布叶,似于世而无欲。醮醮娇黄,绰绰疏绿,偶咀嚼而味馨,以奇功而见祸。攘肌被逼,粉骨遭辱,虽功利之及人,恨此身之莫赎。惟彼鸡舌,味和而长,气烈而扬,可与君子,同升庙堂。发胸臆之藻绘,粲齿牙之冰霜。一语不忌,泽及四方。溯日月而上征,与鸳鸯而同翔。惟其施之得宜,岂凡物之可当。世以疑似,犹有可议。虽二名之靡同,眇不失其为贵。彼凤颈而龙准,谓蜂目而乌喙。况称谓之不爽,稽形质而实类者也。殊不知天下之物,窃名者多矣。鸡肠乌喙,牛舌马齿;川有羊蹄,山有鸢尾,龙胆虎掌,猪膏鼠耳,鸱脚羊眼,鹿角豹足,彘颅狼趺,狗脊马目;燕颔之黍,虎皮之稻,莼贵雉尾,药尚鸡爪;葡萄取象于马乳,波律谬称于龙脑;笋鸡胵以为珍,瓠牛角而贵早;亦有鸭脚之葵,狸头之瓜,鱼甲之松,鹤翎之花;以鸡头龙眼而充果,以雀舌鹰爪而名茶。彼争工而擅价,咸好大而喜夸,其间名实相叛,是非迭居。得其实者,如圣贤之在高位;无其实者,如名器之假盗躯。嗟所遇之不同,亦自贤而自愚。彼方逐臭于海上,岂芬芳之是娱?嫫姆饰貌而荐衾,西子掩面而守闾。饵醯酱而委醍醐,佩碔砆而捐琼琚。舍文茵而卧籧篨,习薤露而废笙竽。剑作锥而补履,骥垂头而驾车,蹇不遇而被谤,将栖栖而焉图。是香也,市井所缓,廊庙所急,岂比马蹄之近俗,燕尾之就湿。听秋雨之淋**,若苍天为兹而雪泣。若将有人依龟甲之屏,炷鹊尾之炉,研以凤咮,笔以鼠须,作蜂腰鹤膝之语,为鹄头虻脚之书,为兹香而解嘲,明气类之不殊,愿获用于贤相,蔼芳烈于天衢。
明末清初 局部鎏金铜错银花卉纹袖珍炉
明末清初 局部鎏金铜海兽纹龙首耳炉
清 御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三足香炉
清 洒金铜瑞兽耳炉
[39]鸡舌香赋并序:《陈氏香谱》作“鸡舌香赋”。这篇赋文是颜博文为了批评沈括以丁香为鸡舌香的观点而作,但作者也没有说清楚鸡舌香究竟是什么?陈藏器以公丁香为丁香,母丁香为鸡舌香,后来多沿用此说。作者或大概也是这种观点。
今参照《陈氏香谱》加以修订,不一一注明。
铜博山香炉赋【此文脱讹之处颇多,参照《艺文类聚》校订,不一一注明。】 昭明太子【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禀至精之纯质,产灵岳之幽深。探众倕之妙旨,运公输之巧心。有蕙带而岩隐,亦霓裳而升仙。写嵩山之巃嵸,象邓林之阡眠。方夏鼎之环异,类山经之俶诡。制一器而备众质,谅兹物之为侈。於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吐圆舒于东岳,匿丹曦于西岭。翠帷已低,兰膏未屏,爨松柏之火,焚兰麝之芳,荧荧内曜,芬芬外扬,似庆云之程色,若景星之舒光。齐姬合欢而流盻,燕女巧笑而蛾扬。超公闻之见锡,粤女惹之留香。信名嘉而器美,永为玩於华堂。
[40]此文脱讹之处颇多,参照《艺文类聚》校订,不一一注明。
[41]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博山香炉赋 傅縡【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宁夏灵武)人。南朝·陈大臣、文学家、佛教居士。有集十卷,已佚。】
器象南山,香传西国。丁缓巧铸,兼资匠刻。麝火埋朱,兰烟毁黑。结构危峰,横罗杂树。寒夜含暖,清霄吐雾。制作巧妙,独称珍俶。景澄明而袅篆,气氤氲长若春。随风本胜于酿酒,散馥还如乎硕人【此句《全陈文·初学记》,四库、汉和本等皆作“随风本胜千酿酒,散馥还如一硕人”。今据无碍庵本。】。
[42]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宁夏灵武)人。南朝·陈大臣、文学家、佛教居士。有集十卷,已佚。
[43]此句《全陈文·初学记》,四库、汉和本等皆作“随风本胜千酿酒,散馥还如一硕人”。今据无碍庵本。
沉香山子赋【此赋写于元符元年(1098),是为苏辙六十岁生日而作,当时苏轼被贬海南,以沉香山子作为生日贺礼,送给苏辙。】(子由生日作) 苏轼
古者以芸为香,以兰为芬,以郁鬯为祼,以脂萧为焚,以椒为涂,以蕙为熏,杜蘅带屈,菖蒲荐文,麝多忌而本膻,苏合若香而实荤。嗟吾知之几何,为六入【六入:三本作“方入”。结合下文“根尘”之说,应为六入,佛教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而生六识。今依《苏东坡集》。】之所分,方根尘之起灭,常颠倒其天君。每求似于仿佛,或鼻劳而妄闻。独沉水为近正,可以配薝卜而并云。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而内足,故把握而兼斤。顾占城之枯朽,宜爨釜而燎蚊。宛彼小山,巉然可忻。如太华之倚天,象小孤【小孤:三本作“小姑”,亦可。太华、小孤皆山名。】之插云。往寿子之生朝,以写我之老懃。子方面壁以终日,岂亦归田而自耘。幸置此于几席,养幽芳于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盖非独以饮东坡之寿,亦所以食黎人之芹。
海南沉香山子
十三先生供图
清 掐丝珐琅螭龙纹香盘一对
清 洒金铜双耳三足炉
[44]此赋写于元符元年(1098),是为苏辙六十岁生日而作,当时苏轼被贬海南,以沉香山子作为生日贺礼,送给苏辙。
此赋参照《陈氏香谱》、《东坡全集》校订,不一一注明。
[45]六入:三本作“方入”。结合下文“根尘”之说,应为六入,佛教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而生六识。今依《苏东坡集》。
[46]小孤:三本作“小姑”,亦可。太华、小孤皆山名。
香丸志【此文字见于元·龙辅《女红余志》,书中题为“香丸妇人”。此文后也被明代各传奇收录。这里的文字和原书文字出入很大,应该是作者加以提炼,或者后来其他书中收录的版本。《女红余志》为元代文言琐谈小说。龙辅生平不详,据其书原序称,龙辅为武康常阳之妻。称其外父为兰陵郡守元度公之后。因为身份神秘,也有人认为这些是好事者的托词。】
贞观时有书生,幼时贫贱,每为人侮害,虽极悲愤而无由泄其忿。一日闲步经观音里,有一妇人姿甚美,与生眷顾。侍儿负一荤囊至曰:“主母所命也。”启视则人头数颗,颜色未变,乃向侮害生者也。生惊欲避去。侍儿曰:“郎君请无惊,必不相累,主母亦素仇诸恶少年,欲假手于郎君。”生愧谢弗能。妇人命侍儿进一香丸曰:“不劳君举腕,君第扫净室,夜坐焚此香于炉,香烟所至,君急随之,即得志矣。有所获,须将纳于革囊,归勿畏也。”生如旨焚香,随烟而往,初不觉有墙壁碍行处,皆有光亦不类暗夜。每至一处,烟袅袅绕恶少年颈三绕而头自落,或独宿一室,或妻子共床寝,或初就枕。侍儿执巾若尘尾如意,围绕未敢退,悉不觉不知。生悉以头纳革囊中,若梦中所为,殊无畏意。于是烟复袅袅而旋生,复随之而返到家,未三鼓也,烟甫收火已寒矣。探之,其香变成金色,圆若弹,倏然飞去,铿铿有声,生恐妇复须此物,正惶急间,侍儿不由门户,忽尔在前。生告曰:“香丸飞去。”侍儿曰:“得之久矣。主母传语郎君:‘此畏关也,此关一破,无不可为。姑了天下事,共作神仙也’。”后生与妇俱徙去,不知所之。
[47]此文字见于元·龙辅《女红余志》,书中题为“香丸妇人”。此文后也被明代各传奇收录。这里的文字和原书文字出入很大,应该是作者加以提炼,或者后来其他书中收录的版本。《女红余志》为元代文言琐谈小说。龙辅生平不详,据其书原序称,龙辅为武康常阳之妻。称其外父为兰陵郡守元度公之后。因为身份神秘,也有人认为这些是好事者的托词。
上香偈【上香偈:此文见于《陈氏香谱》,题为“香偈”,应该是宋代道教的上香偈文。文中“焚香”,《陈氏香谱》皆作“爇香”。】(道书)
谨焚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净自然香、妙洞真香、灵宝惠香、朝三界香,香满琼楼玉境,遍诸天法界,以此真香腾空上奏。
焚香有偈:返生宝木,沉水奇材,瑞气氤氲,祥云缭绕,上通金阙,下入幽冥。
[48]上香偈:此文见于《陈氏香谱》,题为“香偈”,应该是宋代道教的上香偈文。文中“焚香”,《陈氏香谱》皆作“爇香”。
修香(陆放翁《义方训》【《义方训》: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古人常称教子之书为“义方训”。此条《陈氏香谱》仅标注“陆放翁”,未言“《义方训》”。从此文内容看,应该是告诫家族以香祷祀之词。】)
空庭一炷,上达神明。家庙一炷,曾英祖灵。且谢【且谢:《陈氏香谱》无此二字。】且祈,特【特:《陈氏香谱》作“持”。】此而已,此而不为,吁嗟已矣。
[49]《义方训》: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古人常称教子之书为“义方训”。此条《陈氏香谱》仅标注“陆放翁”,未言“《义方训》”。从此文内容看,应该是告诫家族以香祷祀之词。
[50]且谢:《陈氏香谱》无此二字。
[51]特:《陈氏香谱》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