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小镇金融学

第4章 天使与魔鬼

小镇金融学 伍聪 4290 2024-10-22 04:56

  

  金融原罪

  金融原罪是什么?就是金融本身——钱。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资源稀缺。这其实不是假设,是现实。但世人皆有贪嗔痴疑慢,罪不在钱,而在于用钱的人,人的原罪才是金融的原罪。

  很长一段时间,上官煦炎都是小镇上的明星人物,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收获羡慕的目光,身后都有人窃窃私语。他把轩辕祖宅改造成了一座雄伟的府邸,也是东门银行的总部,飞阁流丹,雕梁画柱。

  上官煦炎确实是一个花花公子,凡事只讲最贵,不讲最好,衣食住行、吃穿用度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比南门、太史、轩辕、长孙这些家族更奢华,至于实用不实用,不是上官煦炎关心的事。

  ——南门姐妹是女孩子,有时候在某些细节上着重装饰。南门家里有个厕所,墙上挂着曼妙的轻纱,隔一段时间还会点一点熏香。这件事传到了上官的耳朵里,他立刻在家里装饰了所有厕所,不但墙壁轻罩纱笼,纱笼之外还站立着身挂香囊的侍女,随时都有熏香。

  ——太史弘贺为了展示自己的新产品——丝绸,在工厂门口两侧各挂了数十批丝绸,一时间成为小镇一道风景。上官煦炎看到后极其不满,为了显示自己更富有,买来绸缎挂在东门银行门口的路边,向外延伸数里仍有绸缎挂做幕,整条路成了一个锦绣长廊。

  ——更离谱的事还有很多,已经可以说是胡作非为了:用蜡烛做饭、用赤石脂作涂料刷墙、用花椒面泥厨房,要知道在小镇以外的地方花椒是极其珍贵的香料……

  东门银行再赚钱,能比南记、太史、轩辕几个家族更赚钱吗?上官煦炎再有钱,能比南记、太史、轩辕家族更有钱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上官煦炎所作所为刺痛了小镇人们的眼睛,他的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里,有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没有道义,善于欺谩,行如犬彘却家势富足,这样的人应该尊显于世吗?他几年前还是一个落魄的人,甚至不如小镇上的普通人,凭什么没过几天就花天酒地?就因为开了一家银行吗?

  银行确实有钱,可那些钱是我们的!莫非上官煦炎把我们的存款用来挥霍了?早就有人背地里议论,看在东门银行给出的利息确实比较高的份上,东门银行还是能源源不断地得到存款,谁也没把这事当真。

  一旦开始怀疑,各种说法就不胫而走,嫉妒原本便是人类的天性之一。

  消息的集散地还是小镇西门的茶馆,人们不仅在这里交易股票,还在这里交换各种信息。上官煦炎的一举一动早就成为人们的茶桌谈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只是对上官煦炎的所作所为不屑一顾,只是喜欢说一说这个蠢人又干了什么蠢事。直到有一天,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毁掉了上官煦炎和东门银行,也差一点毁掉了刚刚兴起的小镇。

  有好事者突然发现,不知何种原因,上官家门口的锦绣长廊把绸缎给收起来了。其实不过是这几天上官煦炎不在家,家人觉得天气不好,随时准备收这么多丝绸太麻烦了,没有挂出来。

  茶馆里的议论却变得五花八门:

  ——有人说,看起来东门银行开始缺钱,要把门口这些丝绸收起来卖掉?

  ——有人说,几天前看到上官煦炎拉了整整几大车东西赶往其他市镇的集市,好像是卖什么东西(上官煦炎每次出行都是带着几辆大车,车上装满了日常各种应用);

  ——还有人说,东门银行现在好像开门晚、关门早了(上官煦炎不在家,伙计们乐得晚到早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如果东门银行真到了把门口的丝绸卖掉,装了几大车东西去其他市镇的集市换钱的地步,说明来资金链已经非常紧张。

  如果东门银行资金链紧张,我们的存款怎么办?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东门银行开始顾客盈门——不是来存款,都是来取款!

  与收益率相比,人类显然更关心资金安全性:一旦看到风险,所有人都会选择立即出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所谓“风险—收益”配比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更多消息不胫而走,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上官煦炎挪用了大量存款,钱都被他挥霍一空,东门银行如今只剩一个空架子,很快就无法兑付存款了!大家要尽快把存在东门银行的钱取出来,这事千万别告诉别人,你先取出来再说……

  蓬莱泡沫的时候人们曾经聚集在轩辕祖宅门前,如今轩辕祖宅变成了东门银行,这一幕再次上演:东门银行一下变得人声鼎沸,人们再次潮水般涌来,还是那样簇拥着、号叫着、挣扎着,试图冲过那道富丽堂皇的大门,有人鞋子被挤掉了还尚不自知……

  各家银行发行的汇票数量超过了库存金银,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换句话说,即使发行汇票数量没有超过金银储备总量,银行库存的金银也不可能足额兑付所有存单。银行的本质是经营货币生意,储户把钱借给银行、银行又把钱借给贷款者,贷款者的利息要涵盖银行给储户的利息和经营成本。

  所以,只要银行存在,任何时候储户集中在同一时间提取存款都一定会出问题,这就是金融风暴中最可怕的事件——银行挤兑。

  挤兑发生的时候,上官煦炎正在百里之外的一个小镇上花天酒地。来到这里已经好几天了,开始上官煦炎直接选择了无视这个消息,等到第二波人来传递消息的时候事态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上官煦炎急匆匆赶回了小镇。

  上官煦炎这种人肯定不会自责,他只是奇怪,为什么这种倒霉的事总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了赚钱,银行都必须把大部分存款借出去;就算我自己不用这些钱,同一时间储户挤兑存款,怎么可能有充足的存款?包括南记在内,哪家银行能禁得起这样折腾,只要出了这样的事,哪家银行不得黄了?

  虽然没有自责,上官煦炎倒是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不能回到东门银行,门口嘈杂的人群真会撕了他,当年有多羡慕自己,如今对自己就有多疯狂。

  专题4-1:

  金融与生俱来的脆弱性

  武侠剧中的大BOSS一般都会有一个软肋,一旦大BOSS被击中软肋,主人公就能以弱胜强。

  把金融机构比喻成反面大BOSS不一定恰当,但金融机构的软肋的确存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的金融机构都是资产量最大的企业之一,金融巨无霸的软肋也非常明显——它们是世界上杠杆最高的行业,也是世界上负债率最高的行业。任何一个时点、任何一个金融行业,如同一时间要求兑付负债,结果一定是灾难性的。

  从古至今,金融主要是靠借钱做生意的行当,即使当代商业银行按照《巴塞尔协议》自有资本金也不过8%。中国有句俗话说“八个坛子七个盖”,这句话放到银行应该说是“八个坛子两个盖”,这种特定的性质被称为“金融脆弱性”(Financial fragility),有时也被称为“金融内在脆弱性”,无法避免。

  每天都有人来银行存款、取钱,一般来说,存款者不会同时取钱,银行就会出现一个资金池。这个资金池便是银行经营的资金主要来源(尽管银行也有资本金),银行再把这些钱借出去收回利息,正常情况下资金循环肯定是滚雪球,越来越大,银行债务不会收缩。

  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可能总处在繁荣时期,一定有萧条期。繁荣时期企业的收入超过负债本息,贷款给这批企业是安全的(抵补性的借款企业,Hedge—Financed Firm)。繁荣到达巅峰的时候盈利机会渐渐减少,在某一段时间企业盈利并不能归还本息(投机性的借款企业,Speculative—Financed Firm),部分靠借款归还本息,只要不强行抽贷也可以平安无事。在萧条来临之前,企业收入无法涵盖本息,就得靠银行贷款维持资金流,此时就蜕变为庞氏企业(Ponzi Firm),如果长时间没有改变,任何一次冲击都有可能导致全局性崩盘。

  经济循环从繁荣进入萧条,抵补型企业便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投机性企业甚至是庞氏企业。对金融业来说,“金融脆弱性”与生俱来,时时刻刻都存在,当贷款企业蜕变为庞氏企业,与银行的业务便是一种资金游戏:谁能借到更多的钱,谁就能生存下来。这种资金循环的迷惑性在于,萧条期的庞氏企业一旦渡过难关,还能恢复成投机性企业和抵补性企业;只有投机性企业或者庞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才会暴露,才可能引起危机。

  一两家庞氏企业也就罢了,如果多数企业都是投机性企业和庞氏企业,银行的资金池便会萎缩。繁荣再度降临之前资金池如果稍显败象,就会触发金融危机,通俗地说就是“八个坛子两个盖”,到最后总有“坛子”占住“盖子”,倒腾不过来了。

  与古老的银行相比,现代的金融市场,无论股市、期市、汇市还是房地产市场,归根结底都是利用杠杆赚钱,是扩大版的“金融脆弱性”。无论市场暴跌,不同市场交错影响,还是其他什么风险事件,一旦触发事件使得资金链断裂,就会推倒金融多米诺骨牌,造成全局性危机。

  因为“金融脆弱性”的存在,金融业难以破解危机魔咒,金融危机也将随着“繁荣—萧条”周而复始地出现。

  专题4-2:

  关于财富心理学的一点探讨

  财富心理学不是金融史的范畴,但正是财富心理学基本原理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走向前方,所以我们也会说一些财富心理学的东西。

  财富心理学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人性的基本原则,很简单:希望自己比别人过得好,人类所有的灾难与幸福都源于此。

  财富有着极强的示范效应,财富先行者给人类造成的震撼比任何说教都强烈,生物本性说到底会驱使人类去追求同样量级的财富。天才造就的毁灭型创新可以赚遍全世界的钱,这毕竟是偶然事件,之后驱动人类前进的便是财富心理学的模仿心态,千万不要低估人类通过模仿创造财富的能力,人世间绝大多数财富都是通过模仿创造的。

  世间万事万物阴阳相济,财富示范某种条件下会带来负面效应。致富路径千万条,如果财富先行者不去创造财富而是抢夺财富,这样的路径同样会被人模仿。无论欺诈、暴力、封建权力还是别的什么方法,只要能占有财富便会有人去做,有人去模仿。这种财富占有过程的本质是瓜分财富存量而非创造财富增量,整个社会便会丧失财富创造能力,停滞甚至倒退。

  在我们的小镇故事里上官煦炎炫富,他能够占有财富的根本原因是存款高回报。然而,上官煦炎不懂得什么是财富,他占有的财富刺痛了人们的眼睛,一人冠冕,万户涕泪。其实,金融从来都没有罪恶,罪恶只在于运用金融工具的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