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小镇金融学

日暮南海

小镇金融学 伍聪 1576 2024-10-22 04:56

  

  英国资本主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融业与工业恶劣关系的历史。

  盛极必衰,世界性强国的规律也一样,除了新人超强的“毁灭性创新能力”,前任霸主的自我陶醉也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大英帝国的命运就是如此。

  英国经济走下坡路伴随着金融模式的衰落而开始。与其他工业国家不同,英国金融部门的规模相当大,而且在整个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威尔·赫顿认为,英国金融业缺乏对国内工业的长期资本投资是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他说:“英国资本主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融业与工业恶劣关系的历史。”

  我们说过,“资本”的特征是追求收益,资本会衡量风险,但是,如果收益足够大风险便可以对冲。对资本来说,不仅仅实体企业能带来收益,金融自己也能带来收益,而且这门生意更快、更高、更强。由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对短期回报的看重远远优于长期回报,忽略工业部门的长期投资也就不足为怪了。

  与严谨的工业工艺相比,金融更具备浪漫主义气质,而浪漫有时又是不可靠的。当时的英国就是这样,工业革命到达鼎盛之前,1720年英国曾发生了一场金融危机——南海泡沫危机,差点把刚刚兴起的工业革命扼杀于无形,就连伟大的牛顿都慨叹“我能计算天体的运行轨迹,却不能理解人类的疯狂”。

  金融革命从支持实体经济转向自我循环,这是工业革命乃至英国的命运转折点,金融学先贤们已经对此有了很多论述。

  ——英厄姆在他颇具影响的《资本主义分裂了吗:英国社会发展中的城市与工业》一书中认为,伦敦金融城实行金融垄断后,注重短期回报、轻视新的资本投资,导致了制造业的衰落。对于英国金融机构来说,短期投资回报快的项目更值得青睐,到了工业革命后期,他们无法在国内寻找到足够多的资金出路时,开始将视野投向国际市场。

  ——格申克龙在《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一书中指出,英国经济的“大迸发”主要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时从早几个世纪的贸易、现代化的农业和后来的工业化本身积累的资本已“排除了为工业提供长期资本而发展银行的压力”,“银行只需积累和利用资本,不需要创造”。

  ——柯林斯在《冲突社会学》中补充说,英国资本主义实行的金融体系寡头统治,银行体系最大限度地占有稀缺资源的数量和提高自己的主观地位,由于财富、权力及其他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引起冲突,导致发展的不平衡,“满足不了经济的长期投资需要”。

  ——更重要的是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是一对天然的死敌,尽管金融监管肯定落后于金融创新,但金融监管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代表着官方势力,不管是银行、券商还是保险,想玩死你分分钟的事。所以,我们有了一个非常学术的名词叫“监管过度”,监管部门从来都是如此,开始不闻不问,等到金融创新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时候就会跳出来——反正我管不了,干脆我就一刀切,管你有用无用,一律不得出现!在金融市场方面,由于从一开始的零监管到后面的矫枉过正,这使英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在英国,股票交易从1555年左右就开始了,由于1720年的“南海股票泡沫”事件导致金融市场混乱,英国议会(此时英格兰银行还不算是中央银行,只是为众多王室服务的金融机构之一)迅速出台了《泡沫法案》(The Bubble Act)限制公司股票的上市。该法案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过于严格,以至于英国的股票市场一直停滞不前,这一停就是130余年,直到1850年以后,英国股市才开始复苏。

  但是,就是在这段时间,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已经兴起了投资银行,J.P.摩根等人已经开始并购全世界。

  英国错失了成为资本主义金融中心的良机,给了美国后来居上的机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