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梁衡给中学生的作文课(全3册)

第十七讲 深浅由己,虚实结合 文章五诀的综合运用

  

  文章五诀要灵活运用,写文章时不一定要全部用到。就是用,也不能平均使用。

  同学们好,文章五诀已经全部讲完了。我们选两篇大家都学过的课文,来示范一下五诀在写作中的运用。

  第一篇是我的《壶口瀑布》。大家可能对我的《晋祠》一文熟悉,那也是一篇写水的文章,自一九八二年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已有三十六年了。这次修订语文教材,《晋祠》退役,换成了《壶口瀑布》,还是写水,泉水变成了河水,写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我是在黄河边长大的,当记者时,从源头到入海口都采访过。我最后一次采访就是在壶口,在壶口现场接到了北京来的调令。我了解黄河的外貌和性格,与它的感情很深。

  这是一篇游记。凡是游记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浅的写法,只写它的外貌和事情的过程,运用描写叙述的美,如《晋祠》。另外一种是深的写法,除了描写和叙事以外,要写出哲理的美,这一篇《壶口瀑布》就是范例,五诀全部用到了。但是无论是深写,还是浅写,一定要把景物写透、写足,像本文中形与事的描写叙述就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全文一千五百字,只有文末一段说理一百个字,两处用典九十四个字,其他全是描写叙述。但是秤砣虽小压千斤,理是核心。全文都是围绕这一百个字服务的,下面边看文章边分析。

  壶口瀑布

  壶口在晋、陕两省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跃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大家注意,到这里是写形,是写第一次去河边的情况,主要是写耳朵听到的听觉效果。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个寒噤。

  这是运用“形”字诀进行第二次描写。刚才是听觉的效果,这一次突出的是视觉效果。这里出现了一句抒情:“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下面还是形的描写,但是变成特写镜头了。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大家注意,这一大段是运用“形”字诀进行的第三次描写,下面有一个简单的抒情。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这种抒情不是专门要抒情,是顺便带出来的。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软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最后这一段是全文的说理所在。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注意,全篇文章都是为这一百个字服务的,最后一句闲笔,回到“事”字上:“这伟大只有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能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全文一千五百字,都是围绕一个“理”字,但是大量地用了形、事、情,只用到一个典。

  下面我们再举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文章作为例子,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一生中四次在朝做官,又四次被贬,人生经历非常复杂。他的朋友滕子京修了一个岳阳楼,请他写一篇文章。当时古人也没有照相机,就给他画了一幅图画,范仲淹本人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他根据图画,以及在其他地方见过的湖,写成了这篇四百六十九个字的文章。这篇文章用到了形、事、情、理,没有用“典”字诀,没有举别人的例子。

  开头这一段是“事”字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是事。

  下面开始写形,先写总的情形。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他说别人都说过了,总的情况就是这样一个很宏大的气象。下面再分成两种情况来说,一种是天气不好的时候,另一种是天气好的时候。两种情况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感情。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这是天气不好的情形。感情是什么呢?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一种悲伤的感情,下面写天气好的时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这时候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两种不同的形和不同的情。

  最后该总结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家注意,全文四百六十九个字,主要要表达的就是这十四个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最后来一句闲笔,就像刚才我的《壶口瀑布》,最后也是一句闲笔。这篇文章太宏大了,结尾的时候舒缓地软着陆,把人们的情绪放松一下。

  这篇《岳阳楼记》是千古名文,全文四百六十九字,说理只用了十四个字,但是就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成了文章史上的经典。从清代的《古文观止》,到民国的语文课本,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的语文课本,都选了它。我的那本《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一书里面也选了它。

  文章五诀要灵活运用,写文章时不一定要全部用到。就是用,也不能平均使用。游记一般用形和事的时候多,比如《壶口瀑布》里百分之九十多的文字都是描写,《晋祠》几乎是百分之百。但如果是写理论文章,那全篇都可以用推理,形和情可能就少一些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