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牢房
创作者善于把自己封锁在密闭而又多重形变的时空单位里,像一头密室内的猛兽,因聆听自己的鼾声而亢奋;有时,密室即是他的身体,在梳理毛发时抱怨空间过于昏暗害他迷路。你很难找到坐标去敲门,也不可能夜闯他的书房以窥伺灵魂的秘密,他是资深流浪汉,四处产卵,一辈子没固定住址。(此段写于汀州路“城市尘世”咖啡馆)
基于每个创作者都必须接受国税局监督,所以他有“户籍住址”;基于每个作家也必须接受编辑晨昏定省,所以他有“现址”;基于他必须有一块空间从事泥水匠般涂涂抹抹的书写活动,所以他有所谓的书桌及书房。
你对他的书房有兴趣吗?不,这句话应该修正为:你对乱葬岗有兴趣吗?(此段写于办公室)
在早年拥有谷仓、猪圈却没有书房的农舍时期,我与同代儿童一样游走于八仙桌、饭桌或灶口前架一条板凳一面顾火一面写语文作业“小英英快起床,起来看花去”;有时走向户外,以后院水井边、竹丛下那块又大又滑的石床为桌;甚至在无缘由的忧郁填满胸臆时爬上屋顶,一面为“苦海女神龙”的命运垂泪,一面计算365÷12的余数是多少。牧歌式的童年会让一个驽钝的人至少写出一首好诗,也让大把年纪的作家常常修改内容——譬如,忘了第五页死到哪里去,只好再写一次。
所以,至少有三本书分别是在单人**、咖啡馆、亲戚家的婴儿房完成。那段时期寄人篱下,桌子架在**,早晨一骨碌坐起,先写四五行再下床,换洗床单时,常发现某篇文章的遗骸,真是惊恐,好像死了很久的人还跟你睡一块儿,皮肤还吹弹可破。(以上写于台中火车站附近“松竹轩”咖啡厅)
现在,我有一间甜蜜牢房,被一墙壁张牙舞爪的黄金葛与从阳台刺破纱门大咧咧住进来的九重葛包围着。阳光喜欢在宛如小舟的粟树叶上打烙印;深夜,巷口白茫茫的路灯洄澜而来,牢房像千年幽冥穴,栖的都是善良的鬼。我走来走去,在泛滥的书灾中欲醉欲死;新稿与旧墨如羊群般,随地放牧。偶尔不知从何处飞来黑蝴蝶、蓝蜻蜓及妖娆的野蜂,逛了逛,似乎不屑,各自散去。
不会重演的就不叫故事。搜遍客厅、厨房、卧室就是找不到第五页,蠢着一张脸回到书房,只好打开心内的密室,再写一遍第五页。(终于完成于自家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