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茶与健康

水要轻清甘活洌

茶与健康 静清和 7410 2024-10-22 04:58

  

  选择泡茶的最佳水质,是绝对不能影响或改变茶汤的天然的酸度的。

  明末清初的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茶滋于水,水为茶之母。好水,不仅能够修饰茶质之不足,而且更使佳茗锦上添花;相反,如果水质较差,不仅不能彰显茶之韵味,而且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茶之品质。

  茶多酚是茶汤内的主要活性物质。由于茶多酚具有酚羟基,可以游离出氢离子,故茶汤的PH值≦7。这表明所有茶类的茶汤,都是呈弱酸性的。这个结论明确告诉我们,选择泡茶的最佳水质,是绝对不能影响或改变茶汤的天然的酸度的。否则,当茶汤固有的酸碱度,一旦发生人为改变,就会使茶汤里的多酚类物质,发生不可逆转的氧化,从而影响到茶汤的色泽与滋味。事实证明,只有偏弱酸性的水质,才能保证儿茶素的化学稳定性,有利于茶汤内儿茶素浸出率的提高。

  无论是天然的地下水,还是江河湖泊的水源,都不可避免地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绝大多数的天然水是呈弱酸性的。日本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规定:PH值为5.8~8.6。我国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PH值为6.5~8.5。美国环境保护署公布的饮用水水质标准:PH值为6.5~8.5。从发达国家公布的饮水标准来看,市场吹嘘的碱性水的治病保健功效,就是一种商业欺骗。因为,喝到体内的水,首先要进入到胃里。而人体的胃,则是一个强酸的环境,PH约为2~3。当碱性的水到达胃里,不可避免地会被胃酸中和掉。假如饮用水的碱性过高,不但会改变胃液的酸性环境,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误伤了脾胃,影响了食物与营养的吸收和代谢,健康又何从谈起呢?不仅如此,若使用碱性水泡茶,任何茶类的茶汤品质,都会受到些许的改变或影响。这些人为的改变,是不利于提高茶汤品质的。

  水的矿化度,是指水中含有钙、镁、铝、锰等金属的碳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以及各种钠盐等的总和。如果水体的矿化度太高,总盐大于1~3g/l,就会成为微咸水。如此的微咸水,别说用来泡茶,饮用也是不允许的。矿泉水是指含有一定矿物质的水,种类繁多,其中含有的离子或硬度,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茶的香气、滋味以及茶汤的色泽。因此,不是所有的矿泉水,都适用于泡茶的。

  我在《茶席窥美》一书中,从专业角度提出了泡茶的“择水六要”,即“源、清、轻、甘、活、洌”。只要泡茶用水满足了这六个基本条件,就一定能够泡出一杯令人满意的茶,且茶的真香、真味、汤色、气韵,都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

  1.水之源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是陆羽择水重源的经典标准。陆羽讲的“山水”,是“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这里的山水,是特指乳泉渗透出的山泉水。其中,以从乳泉丝丝缕缕渗出的石池中、漫溢而出的水质为最佳。

  很多人看到乳泉,便会望文生义。认为乳泉,就是从钟乳石的缝隙间汩汩流淌出的泉水,这是违背常识、大错特错的。相反,从钟乳石上滴下或从其缝隙里涌出的泉水,碳酸盐处于饱和状态,硬度很高,根本就不适合泡茶。因为钟乳石的形成,本是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后生成的碳酸钙而逐渐沉积下来的岩石。

  所谓乳泉,应该是像乳汁一样,经砂石过滤层,慢慢从石头缝隙里渗透出的泉水。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乳泉是“幽泉微断续”,亦是“泉眼无声惜细流”。仅仅是乳泉渗出的水质,用于泡茶还不够上好。从地层渗流出的泉水,还要继而汇集到一方水池里,有充分溶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时间逗留,最后再从石池里自然溢出的水,才会成为泡茶用水的上品。溶解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的水,呈弱酸性,不会对茶汤的本来面目形成任何干扰。冷然一啜,方能准确表达出茶的香韵。

  陆羽尝谓:“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盖水土之宜也。”此论诚妙,陆羽准确道出了茶与水的真实关系和微妙内涵,很恰当地指出了,茶在生它育它的原产地,冲泡出来的色、香、滋味最佳。田艺蘅《煮泉小品》曾对此解读说:泡茶时,“意者所谓离其处,水功其半者耶”。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把泡茶的过程,视为是茶类制作的逆过程,一切便会真相大白。泡茶择水的“水土之宜”观点,究竟是陆羽、还是状元及第的张又新最早提出的,已经很难去考证了。我倾向是唐代的张又新。因为他在《煎茶水记》中,将此论表述得非常完整:“夫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

  新鲜茶青的含水率大约在75%左右,经过杀青、干燥后,干茶的含水率,一般会控制在6%以内。脱去的水分,主要为纯净的物理吸附水和化学结合水。通过茶青的凋萎、杀青、物理干燥失去的水份,都是没有硬度的纯净水。要想把茶的香气和滋味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那一定是纯净水对茶内质的干扰为最小。古人没有条件得到纯净水,所以,茶叶原产地的山泉水,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就别无选择地成为最理想的溶解度最高的泡茶用水。田艺蘅在《煮泉小品》进一步写道:“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现代科学也证明,水中的离子含量越高,对茶的内质影响越大。水中的离子含量,不仅影响到茶叶香气的表达,而且会影响到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的浸出率。据测定,相对于纯净水,若用天然的矿泉水泡茶,会使儿茶素和草酸的浸出量降低50%左右。

  2.水之清

  苏轼的《汲江煎茶》诗有:“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其中的“清”,是指水体清澈,清泠沉静。我国的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假若超过15度,就会带来视觉上的不适感。水质清澈,意味着水的浑浊度低。饮用水的浊度,要求低于3度。浑浊度低,标志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少,水质干净。宋代赵庚夫有诗:“清泉煮茗自甘肥。”用清澈的泉水煮茶,水质纯净自会甘甜,一个“肥”字,用得的确可爱,大概是指茶汤的愈发醇厚吧!

  3.水之轻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把对水的认知和审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曰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宋徽宗虽贵为皇帝,在对水和器的选择上,是非常务实和接地气的。对泡茶择水的态度与取舍,如他审视曾为百姓日常器物的黑盏一样,情有深浅,物无贵贱,即使是别人不屑一顾的井水,他认为只要符合清、轻、甘、活的标准,也是可以拿来泡茶的,这种以道观之的通透学识,尤为难得。

  《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用梅花上的冰雪融水泡茶,就是取了雪水的轻浮之体、梅花的清幽之气。水之轻,是指水中无悬浮微粒,硬度极低,离子浓度低,纯净度高。采用硬度极低的水泡茶,茶的内质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大大提高,香气高扬,茶汤趋于厚滑,啜之软顺。离子浓度越低,水中的酸、碱、盐等,对茶质的干扰就会越少,从而使茶汤更趋于油亮通透。

  水的总硬度,是指水中Ca2+、Mg2+的总量。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硬度标准≤450mg/l,日本的自来水硬度标准≤300mg/l。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水的硬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但是,水的硬度的高低,却会影响着水的甘甜度,影响着茶汤的厚度、滋味、水浸出物的高低以及香气的呈现。许次纾的“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Ca2+、Mg2+是饮用水中常见的离子,其浓度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水的硬度,而且会影响水的滋味。如果水偏甜润,说明该水质的离子浓度低;如果水味苦涩,说明水中的离子浓度偏高,如海水、盐碱水等。

  假设水中的硬度过高,可导致茶汤中儿茶素的涩味增加,茶氨酸的鲜甜度降低,咖啡碱的苦味和爽度减少,糖类的甜度下降,也会使茶汤的香气发生变异或大幅降低。其原因为:当水中的Ca2+≧40mg/l,其中的Ca2+,会与茶汤中的酯型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糖类等发生络合沉淀,就会严重影响到茶的汤色、香气、滋味、厚度、清透及其韵味。另外,假如水中的Ca2+浓度偏高,即硬度偏高,它能与茶汤中的草酸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沉淀,影响着茶汤的清透和观感。

  当水中的铁、铝、钙、镁、铅、铬等任何一种离子过量时,都会导致茶的香气改变、滋味苦涩、茶汤寡淡等。尤其是铁离子,对茶汤的影响和敏感度最大,当水中铁离子的浓度≧5mg/l,茶汤就会变为黑色。古人喝茶,因没有条件得到纯净水,便选用硬度相对较低的雨水、泉水、井水等泡茶,当水质中的铁离子超标时,茶汤便会显现出令人厌恶的铁锈色。过去的农耕时代,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特别的漫长,过夜的茶水经长时间静置后,氧化变色后的茶汤兼杂了铁锈色的混合,看起来会浑浊暗哑,色调黑红,令人不悦,滋味甚至是苦涩麻腥。其原因无非就是,茶中的酚类物质,一部分氧化成了茶黄素、茶红素;另一部分与茶汤中的铁离子等发生反应,生成了蓝紫色的沉淀。这就是古人所讲的“不饮隔夜茶”的原因之一。当下的我们,由于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生活习惯的改变,欢娱仍嫌夜短,相思尚未入梦,东方已是既白。在我们完全接受了发酵茶,基本习惯于纯净水泡茶之后,今天的隔夜茶,也不过是数小时之隔,又不像过去之长夜难明,其间恐有细菌滋生。我经常写书稿到深夜,当晚未喝透的那杯顾渚紫笋茶,常常不舍得倒掉。我仔细试过多次,若是用纯净水瀹泡,即使到了第二天上午,绿茶的叶底、汤色,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喝起来仍会余韵犹存,更何况是其他的发酵茶呢?夜饮不知更漏永,欲眠未眠,害肾伤肝,深夜喝茶,实在不是一个益于健康的好习惯。

  绿茶的汤色,主要是黄酮呈现的黄绿色,故对铁、钙等离子超标引起的汤色变化,不太敏感。对于发酵茶,尤其是红茶,茶黄素对红茶的滋味、鲜爽度、茶汤的亮度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水中的铁离子,不仅与茶多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蓝紫色的沉淀,而且也会与茶黄素发生反应,产生蓝黑色的沉淀,严重影响到红茶的汤色、香气与滋味的表达。从黄茶、白茶、乌龙茶到红茶,随着茶叶氧化程度的增加,水中的离子含量越高,如钙离子、镁离子、铜离子等,茶汤中生成的沉淀就会越多,茶汤的滋味就越偏苦涩、单薄,乃至乏味。陈化经年的老茶、普洱茶的熟茶等,茶汤的色泽以茶褐素为主的,受其影响,趋于减弱。

  嗜茶成癖的乾隆皇帝,在亲自测定玉泉、珍珠泉、金山泉、惠山泉、虎跑泉等诸泉后,依据同体积的泉水轻重,将天下名泉列为七品。他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中记述:“然则,更无轻于玉泉者?曰:有!雪水;尝收积雪而烹之,轻于玉泉斗三厘。雪水不可恒得。则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乾隆皇帝以水质的轻重,来衡量泡茶用水的品质,确实是洞烛机先,深得辨水之精髓。

  4.水之甘

  蔡襄无愧为茶学大家,他在《茶录》里写道:“泉水不甘,能损茶味。”的确如此。水的甘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水中的离子浓度较低。从自来水、矿物质水、矿泉水、蒸馏水、山泉水到纯净水,水中的离子浓度越少,纯净度越高,茶汤就会表现得越甘甜。

  水之甘,是指水质甘甜,淡然而无杂味。离子浓度过高或者硬度过高的水,口感均会较差。电导率低于300μs,总硬度低于100mg/l的天然泉水,其所含的矿物盐类越低,水的口感便会表现得越甘甜。矿物盐类含量高了,水便会偏苦涩。

  5.水之活

  朱熹有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活,是指水有活性,清澈流动,新鲜甘美。水的活性,主要体现在水中的溶解氧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上。“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南宋胡仔读完苏轼的《汲江煎茶》后,他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赞曰:“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我们常说的“活水还须活火烹”,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如田艺蘅言,泉不活者,食之有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不活,不流动,容易滋生病菌和微生物等。其二,欲得活水,必择活火。活火即烈火,有焰之火。用有焰之火煎水,热值高,水沸快,水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溢出量相对少些,水味便可保持住鲜爽的特性。在水体中,气体的溶解度和温度是成反比的,所以,如果不用活火,而用低热值的慢火烧出的沸水,水味和口感便会温吞偏涩,水的鲜爽滋味便会降低很多。古人有诗:“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用活水泡出的茶,茶汤鲜醇,滋味饱满。尤其是榄炭水,水甜细香,可使茶汤蓬荜生辉。宋代唐庚《斗茶记》中写道:“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唐庚所言,真知灼见。

  茶汤是呈弱酸性的。要保证茶汤中的儿茶素不被氧化,保持茶汤组分的天然稳定性,泡茶的水就必须呈微弱酸性或者中性。新鲜水中溶解、保有的二氧化碳,能够电离出氢离子,保持着水体自然的弱酸性,恰能满足茶汤不被氧化这一基本要求。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意味着水的新鲜程度和活性越高。假如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偏低,或PH≧7,水质偏碱性,就会造成儿茶素的氧化。不仅茶汤的色泽与滋味会受到影响,而且会影响到茶内物质的浸出率,使茶汤变得淡薄而苦涩。

  6.水之洌

  水之洌,是指水的清冽、甘寒、清泠、鲜爽等。泉水透过清寒幽深的地下过滤层,渗析漫出,轻清慢流,水温较低,保证了二氧化碳在水体中溶解量的丰富充沛,故入口爽冽饱满。这也是在夏季,我们喜欢喝碳酸饮料、感觉清爽刺激的道理。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说:“泉不难于清,难于寒。不澄,不寒,则性燥而味必啬。”啬者,涩也。泉水不寒,势必燥涩,水性与茶的清润幽寒相悖,必定会损茶味、茶韵。由此可见,田艺蘅已得品茶择水三昧。李日华在称赞虎跑泉空寒,可以催发龙井茶的隽永时,记下了他当时的深刻体会:“龙井味极腆厚,色如淡金,气亦沉寂,而后咀咽之久,鲜腴潮舌,又必借虎跑空寒熨齿之泉发之,然后饮者,领隽永之滋,无昏滞之恨耳。”泠泠迸石甘泉冽,馥馥袭人和气生。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在溶解有二氧化碳充足的天然泉水中,水的硬度自然偏低,其中可溶的碳酸氢盐,又能使水味变得更加新鲜,不但能增大茶内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且能够明显增加茶汤的鲜醇度和滋味的厚重程度。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相对纯净而偏弱酸性的水,是最理想的泡茶用水。行文至此,很多人可能会受到市场的蛊惑或左右,认为常饮纯净水不好。水对于人体,只是溶剂和载体。迄今为止,没有确凿的医学证据能够证明,常饮纯净水不利于人的健康,况且又是用于泡茶呢?

  我们知道,天然水中的离子含量即使再多,也不能够被人体所吸收。因为,它们是以无机矿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经过有生命的植物或微生物吸收后,把这些无机矿物质转化为有机矿物质,人体才能间接地吸收利用。由此可知,那些宣传喝纯净水缺钙、缺某种元素的言论,都是为了达到商业目的的故意歪曲,皆是荒诞可笑的无知之语。

  谣言止于智者。饮水的目的,主要是为身体补充体液,而非营养。一个正常成人每天的需水量,大约会在2500ml。人体对矿物质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不能通过水来改善,要依靠食物才行,民以食为天。《黄帝内经》告诫我们:“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以五谷杂粮为主,及时补充优质蛋白,合理调节饮食,适量饮茶,才是健康之大道。

  水,至简至柔,却数性而善变。水的分子式为H2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所以,在自然界中,既不存在大分子水,也不会存在小分子水,水分子的大小是恒定的,都是H2O。

  液态水的呈现,是以多个水分子、随机形成的水分子团存在着的。水分子团之间,维持着一个只有10秒到12秒的动态平衡,而不断更新、变化、分裂、聚合着。对于正常的饮用水,是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去计算这簇与那簇水分子团,究竟有多大或者多小?这是没有丝毫实际意义的。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受到污染的饮用水,水的分子团是没有大与小之分的。也就是说,正常的饮用水,既没有所谓的大分子团水,也没有小分子团水的存在。水分子团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水的自然状态,可大可小,聚散竟无形。

  在工业生产中,如果水体受到污染,像重金属铅,因铅的核电荷数较大,它侵入水中后,可以吸附许多的水分子,形成无法断裂的大分子团水,这种结构一旦形成,就是无法改变的。如此的受到污染的大分子团水,是有害健康、不可饮用的。还有一种水的污染情况是,当水受到了电磁辐射的影响,由于电磁的污染,局部改变了水分子团的分子间隙,使水的密度增大。因电磁污染形成的大分子团水,与因重金属吸附造成的水污染情况类似,人体同样是无法吸收和有害健康的。因此,凡是受到污染造成的大分子团水,无论采取物理或化学的任何方法来处理,即使处理的再清澈再透明,都是人体无法吸收和再利用的死水。这样的水质,在工业生产和工业循环利用中,可能会出现,与居民用水几乎没有关系。

  从上文能够进一步看出,如果水体没有受到过污染,单纯讨论大分子团水和小分子团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信息时代,泥沙俱下,不要做那颗被裹挟着的沙粒。对于水质和饮茶的正确认知,唯有保持理性和独立,不断地去思考和发问,追根溯源,才能抵挡这个无知和黑暗时代的到来。要学会明辨是非,警惕某些商家,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借用形形色色的专业名词,制造一些断章取义的伪概念,不择手段,去刻意夸大水与茶的某些功效。一灯能破千年暗,那盏照亮着我们前进、免于陷入伪科学泥沼的灯炬,不是每天源源不断、阅之不尽的碎片信息,而是通古今之变的深刻阅读、质疑的态度、独立的思辨、以及探索事物真相的科学精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