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精神有光,灵魂有香:20位民国女子的人生图鉴

中国少了一个家庭妇女,却多了一个流浪者

  

  那时的萧军,是欣赏且心疼萧红的。打动他的,是萧红的那首小诗:“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呵,春天来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他警告旅馆老板不要胡作非为,却也一时拿不出钱替萧红还账。

  趁着松花江决堤,市内洪水泛滥,萧军终于找到了救出萧红的机会。他趁夜租了一艘小船,等在旅馆窗外,大着肚子的萧红顾不上穿鞋,光着脚丫翻过窗台,扶着栏杆,上了萧军的小船。

  萧军成了萧红的救命恩人。虽然知道他已有妻室,萧红还是决定以身相许。二十一岁的青春,风华正茂的年纪,她再一次沦为别人的情妇。

  他们的同居生活,同样是拮据的。不久,萧红生下一个女儿,捉襟见肘的生活让她根本没有抚养女儿的能力,她只好把这个孩子送了人。之后,两个人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

  那时的萧红,并没有看出萧军性格上的缺陷。她完全沉浸在幻想中的爱情里。没有钱吃饭,他们就买一点馒头,就着盐充饥,仿佛两个过家家的孩子,满脸喜悦。萧红笑着说:“这样度蜜月,把人咸死了哦。”偶尔,他们会买一瓶啤酒,分成两半,碰一碰杯,再仰起脖子一饮而尽,之后,便相拥哭泣。

  幸运的是,萧红在极度的逆境中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鲁迅先生。1934年,萧红在与萧军流亡到青岛之后,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鲁迅先生在序言中称赞道:“北方人民对于生命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一部《生死场》,让萧红在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文坛崭露头角,她有了源源不断的稿费,这是萧红人生中第一次有了充足的经济来源。

  精神独立的重要前提,便是自食其力。可萧红错把爱情当作精神独立的必需品。

  萧红与萧军曾经比赛着写文章。有些东西是不能比的,例如才华。萧军渐渐意识到,在萧红的文学才华面前,自己是那样平庸。他本就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不愿承认自己不如女人有才。挫败感让他在萧红面前暴躁起来,甚至对她大打出手。

  虽然萧军在同一年也出版了《八月的乡村》,与萧红一样在文坛声名鹊起,可还是有人喜欢将他们进行比较,情感的裂缝便在比较之间产生了。

  既然比不过这个女人,萧军决定那就换一个比得过的。成名的萧军很快爱上了别的女人。不知何故,向来追求独立自由的萧红,此刻却忘记了抗争。萧军的变心没有让她愤怒,只让她哀怨,哀怨自己没有少女的红唇,没有少女的心肠,只有油污的衣裳,为了生活而流浪。

  萧军打她,她依然不反抗,反而在人前替他隐瞒,说是自己不小心跌伤了。反而是打人者萧军在一旁冷笑:“什么跌伤的,别不要脸了!是我昨天喝了酒打的。”

  他的冷漠,依然没能将她从盲目的依赖中唤醒。或许,从心底里,萧红一直在欺骗自己:和她生活在一起的,还是当年拯救她于危难中的“天使”。

  倒是旁人看得出萧军的绝情。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记得萧红经常头痛,每个月还有一次肚子痛,痛起来好几天不能起床。

  萧红痛得死去活来时,萧军正对着别的女人吟唱:“谁不爱个鸟儿似的姑娘?”

  若不是鲁迅先生等人劝说萧红远赴日本,或许她还会在萧军的暴力与薄情之下深受折磨。距离远了,萧军在萧红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更好了。她写信给萧军:“你是这世界上真正认识我和真正爱我的人!也正为了这样,也是我自己痛苦的源泉,也是你的痛苦源泉。可是我们不能够允许痛苦永久地啮咬我们,所以要寻求各种解决的法子。”

  可惜,情感的裂缝,就算是修补,依然会留下疤痕。回国之后,她和萧军短暂和好,但萧军改不了在外偷香的本性。萧红发现萧军和有夫之妇许粤华有私情,这一次,她终于忍无可忍,对这段感情死心。

  可笑的是,萧军竟怨恨萧红不够宽容,不能包容他爱上别人。他甚至在日记中写道:“吟(萧红的笔名)会为了嫉妒,捐弃了一切同情,从此,我对她的公正和感情有了较正确的估价了。原先我总以为,她会超过于普通女人那样的范围,于今我知道自己的估计是错误的,她不独有普通女人的性格,有时甚至还甚些。总之,我们是在为工作而生活着了。”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萧军终于找到了离开萧红的理由,独自去往大西北。可怜的萧红,又一次在惨遭抛弃的时候,发现自己怀有身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