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精神有光,灵魂有香:20位民国女子的人生图鉴

爱情不在,尊严要在

  

  1933年9月,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连登了三天启事:“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相伴七年,她潇洒地斩断情丝。他们的分手,仿佛一出荒诞的戏剧。

  梅兰芳的原配妻子王明华同样出身戏剧世家,她温柔、贤惠,对梅兰芳照顾得无微不至,两人感情向来和谐,并育有一双儿女。可惜,一场荨麻疹,夺走了两个孩子的性命,为了陪梅兰芳外出演出的王明华已经做了绝育手术,为了给梅家延续香火,她只得让梅兰芳迎娶第二个妻子福芝芳。

  福芝芳与梅兰芳出自同门,嫁给梅兰芳之后便不再登台,一心扑在家庭上。梅兰芳与福芝芳同样感情和睦,并且先后育有九个孩子。

  这样的家庭,哪里还有孟小冬的容身之地?于是,梅兰芳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为她置了一个家,取名“缀玉轩”。

  细细算来,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甜蜜生活只维持了九个月。孟小冬的铁杆戏迷李志刚,对孟小冬的迷恋已经到了近乎痴狂的地步。得知孟小冬嫁人,李志刚气愤不已,带着手枪直接闯入缀玉轩客厅。梅兰芳当时恰好不在客厅,只有客人张汉举坐在沙发上。失去理智的李志刚拔枪威胁张汉举,梅兰芳听到客厅中有人求救,只留下一句“我立刻打电话去”,便再也没了踪影。

  很快,军警赶到缀玉轩,在劝解过程中,惊慌失措的李志刚失手打死客人张汉举。杀人犯李志刚的脑袋也被军警砍下,在前门外的电线杆上悬挂示众三天。

  梅兰芳从此对这段婚姻有了顾忌,他不知道孟小冬还有多少这样痴狂的戏迷,更不知道今后还会发生多少类似的事情。事情闹得满城风雨,福芝芳出面劝了梅兰芳一句:“大爷的命要紧。”这句话仿佛给足了梅兰芳疏远孟小冬的理由,从此之后,这对新婚夫妻便渐行渐远,更多陪伴在梅兰芳身边的,是贤惠的福芝芳。

  倔强的孟小冬,始终没能看透女人之间的小心计。她骄傲地做着自己,却被福芝芳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不着痕迹地推出了梅兰芳的生活。

  梅兰芳去天津演出时,破天荒地带上了正妻福芝芳,这是他们婚后第一次同行,就连《北洋画报》都特意将此事当作新闻来报道。孟小冬一怒之下,回了娘家。她不愿去争,也不屑去争,更不愿做出哭哭啼啼的弱女子姿态,所谓谁胜谁负,其实在梅兰芳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但若说就此隐忍,绝不是孟小冬的个性。嫁给梅兰芳后,她本已决定不再登台。面对福芝芳的公然挑衅,孟小冬忍无可忍。她与女演员雪艳琴一同赶往天津,搭伙唱戏,公然与梅兰芳唱对台戏。

  一时间舆论哗然,他们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为了缓和二人的关系,孟小冬的母亲出面斡旋,总算让一场风波平息下来。可感情就是这样,一旦出现裂痕,便再也无法修补。

  梅兰芳自幼被伯父一家收养,与伯母情同母子。伯母去世,他特意在北平设立灵堂。孟小冬得知后,头戴白花,来到梅宅为婆母奔丧。可刚到门口,便被大着肚子的福芝芳拦了出来。向来在梅兰芳面前表现出温柔贤良的福芝芳,在孟小冬面前却言辞激烈,纵然前来吊唁的客人纷纷劝说,福芝芳也坚决不肯让孟小冬踏入梅宅半步。

  梅兰芳试图劝解:“不看僧面看佛面。小冬已经来了,我看就让她磕个头算了。”福芝芳却厉声回答:“这个门,她就是不能进!否则,我拿两个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和她拼了。”

  众目睽睽之下,孟小冬放下了尊严,却没有换来梅兰芳的维护。梅兰芳对孟小冬说了一句“你回去吧”。短短四个字,却给了孟小冬最大的难堪。她转头离开了这个不属于她的家,也从此离开了梅兰芳的生活。

  据说,当时“捧梅派”魁首冯耿光建议梅兰芳在福芝芳和孟小冬之间舍弃孟小冬,理由是:“孟小冬为人心高气傲,她需要人服侍,而福芝芳则随和大方,她可以服侍人,为梅郎一生幸福算计,就不妨舍孟而留福。”

  孟小冬怎能容忍有人如此在背后诋毁,她直接质问梅兰芳:“冯六爷不是已经替你作出了最后选择?他的话,对你从来是说一不二,还装什么糊涂?”

  她为这份情隐忍七年,最后还是亲手拔除了情根。分别之前,孟小冬的一番话丝毫不留余地:“请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也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身为女子,偏偏这样铁骨铮铮,爱情到来,她便欣然接受;爱情不在,她也决不强留。死缠烂打,绝不是她的行事风格,她将所有的坚强与温暖都留给自己,靠戏曲度过那段单身的岁月,酝酿着重整旗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