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绕着地球去旅行

非洲

绕着地球去旅行 徐铁人 9473 2024-10-22 04:59

  

  南非 乱相其外

  谁说非洲人没平等意识?

  在南非旅行期间,每天都要遇到陌生人,即便是街头偶遇的路人,往往也会用善意的眼神看着你并微笑着说句“Hello”。有时候看到你手里的相机,热情奔放的非洲人还会摆出Pose来让你拍照。有的时候当你准备抓拍,对方发现了你的镜头以后不仅不怪罪,甚至还展露出灿烂的笑脸来配合你。

  和非洲人接触多了,才慢慢发觉在非洲的人们,尤其是非洲黑人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平等意识。

  在曾经的种族隔离时期,不要说平等,即使是和白人握个手,对非洲黑人而言都不大可能。而现在,黑人兄弟即使是停车场看车的门卫或是街头的小贩,也都会自信地与其他肤色的人——哪怕是陌生人——握手寒暄。说来有趣,非洲黑人十分喜欢与陌生人寒暄。有一次,我在停车场里见到一个白人司机与黑人门卫嘘长问短起来,俩人一聊竟是一分多钟,后来从门卫口中得知他们根本就互不相识。

  在南非各地的工艺品市场闲逛的时候,热情的黑人摊主往往又是握手又是问寒问暖,从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到在南非旅游的行程,从中国的城市到非洲的饮食等等,通通聊上一遍。聊得差不多了,黑人摊主才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我需要买些什么,并许诺说对我这个好朋友一定“特殊”照顾——当然,开起价来仍旧是高开低走。不过如果你还价还得过低,人家也不反感,只是一个劲地向你解释为什么不能卖给你的原因罢了。几乎每途经一个摊位,这样冗长的过程都要上演一番,结果是一个市场逛下来,往往需要好几个钟头。

  在南非最有魅力的城市开普敦,我有幸参加了开普敦市副市长宴请华人的一个招待晚宴。在席间自我介绍的时候,年轻的白人副市长特地把同桌吃饭的司机介绍给大家。我对这个小小的细节感到甚为好奇,就小声地问副市长,是否每次宴请都让自己的司机同桌。听了我的问题,副市长幽默地说:“当然不是,和自己的老婆孩子聚餐的时候就不会让司机参加了。”

  吃饭的时候,我暗暗地观察起其貌不扬的黑人老司机来,发现他的神情竟是那么自信与放松。看来,在结束种族隔离,实现全民平等之后,南非人的社会观念有了巨大的进步……比较起来,南非的进步速度倒还要领先美国十五年呢。

  在南非旅行到底安全不安全

  近来出国旅行的国人逐年增多,尤其是喜欢背着行囊到海外“流浪”的驴友越来越多。对于“驴友”们来说,除了想要亲眼见一见那些早已耳熟能详的旅游景点,全面体验一下异国风情,更深地了解当地居民的真实生活,才是“深度游”的目的与乐趣所在。

  但是,各国的治安状况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正陷于战乱或者频发种族冲突,有的国家则一向给人以治安状况不佳的印象。我以为,对于正在发生战乱和种族冲突的地区应该极力避免前往,而对所谓治安状况欠佳的地方则没有必要过度担惊受怕,尤其是对那些有着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的国家,我们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只要做好准备多加小心即可。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绝对安全的。

  之前听过一些关于南非的负面报道与传言,于是走出约翰内斯堡飞机场的一刹那,竟有种此行壮烈的感觉。但半个多月的时间玩下来,我那曾经绷紧的神经已经逐渐松弛了下来,最后临上飞机离开这个美丽的彩虹之国时,我竟有了几分不舍。

  南非的社会治安确有值得你加倍小心的地方:那些成片的贫民区,以及约翰内斯堡这样大城市里高楼密集的街区,一到晚上人去楼空就变得比较危险。连最权威的南非旅游秘籍上都这样说:你没有任何理由前往上述地区。无论是就餐还是购物,甚至逛街你都可以前往更具有魅力的大型购物中心——南非各地都有很多一流的室内或半室内大型购物中心,不仅商业门类齐全,营业时间更长,购物环境和商品档次也不是街边小店所能比的。另外,还有一个地区需要格外小心,就是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的火车站(火车汽车联运站)的站外地区。当然,如果你坐飞机去并坐飞机离开的话,你没有什么机会和理由前往那里。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天黑以后如果非要出门,尽量走光线好的大街,避免穿越黑黢黢的小巷和树林——南非的城市与国内的城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那里街道与街道乃至建筑与建筑之间都有太长的距离,要前往某地电话,还是尽量乘车吧……

  不过,南非各地的旅游景点基本上都布置了足够的警力,以保护世界各地的游客,因此基本上不会遇到什么恶性事件。各地的旅馆和酒店也都能为你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哪怕你只花很少的钱住在便宜的青年旅社,也绝不用担心什么安全问题。此外,购物中心也是一个可以让你尽情闲逛的地方,除了可能会有保安上来干涉你随意拍摄,说白了还是为了保护被拍摄者的安全。此外,很多重要街区也都有“重兵”把守,再加上无处不在的电视监控系统,胆子再大的歹徒恐怕也要仔细斟酌一番。比如我在开普敦住的长街(Long Street)就是一个可以24小时随时逛街的地方,当然,到了晚上能逛的也只有餐厅和酒吧了……

  不过即使如此, 2009年初我在南非旅行了一个月,还是有一次被抢的经历,在此和大家说说我的心得。

  去南非之前,我已经在各种旅游秘籍上获得了很多防止被抢的经验,但不幸的是,我还是在较为安全的城市开普敦被抢了,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太过大意!

  那天晚上,我计划从酒店去一公里之外的酒吧街喝酒,因为沿路都是较为繁华的街区,再加上有点想省钱的意思就没有打出租车——这是我犯的第一个错误。接下来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抄了不该抄的近路:仅仅为了少走100来米的路,我穿过了一个面积不大的街心公园。如果是从街心公园外面绕着走的话,想必也不会被抢吧。再下来我犯了一个最关键的错误:太过大意!穿过街心公园的时候,迎面走过来四个年龄大约不超过十二三岁的孩子,其中两个恐怕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如果对面走来四个身强力壮的大汉,估计我也就提前回避了,这几个孩子一看就是群小学生,所以我也就没太在意。结果,这四个小朋友在和我相错的一刹那把我包围了起来,并且拿出了一把锋利的尖刀顶在了我的肚子上……我的损失其实并不大,只有区区200兰特,大约合人民币140元。当时我的身上另外还有1000多元,没被搜走也多亏了自己事先有所准备:相机手机全都锁在了旅馆的保险柜里,而那1000多元钱临出门前被我塞到了缝在裤腿里的暗口袋里,这是我在北京的裁缝铺里花了5元钱缝上去的,高度在小腿的位置,为的就是万一遇到抢劫时不至于损失太多。

  就在我被抢之后的半分钟——当我走出街心公园来到大马路上的时候,看到路边一个身材“魁梧”的女孩正坐在地上哭泣。这个来自苏格兰的高大女孩告诉我,她刚刚被那四个小孩洗劫一空,相机手机钱包甚至护照全都被抢走了。

  通过这次经历,再加上我在南非的旅行经验,我总结了一下,要想防止被抢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第一条:不要“逛街”。与其他国家的城市不大相同,南非很少有商业繁华的购物街,当地人习惯于在有保安严密把守的Shopping Mall甚至戒备森严的赌场里购物。所以一定要打消“逛街”的念头。这里的人是不逛街的,事实上也实在没什么可逛的——即便某些白天繁华的地段,一到夜晚也不能轻易进去,像约翰内斯堡的Hillbrow、Park Station及附近街区,任何时候你都没有任何理由前往那里。唯一例外的,开普敦的长街是一个可以逛逛的地方,即便在夜晚,那里的安全也是有保障的。换了约翰内斯堡、德班、比勒陀利亚等城市,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第二条:尽量不坐短途火车。约翰内斯堡与比勒陀利亚之间的郊区短途火车非常危险,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冒险去尝试。

  第三条:宁可多花些钱乘坐出租车,也不要贸然选择黑巴士,除非你拥有和当地人同样的肤色。

  第四条:对待小孩也不能掉以轻心。我的经历可以作证。

  此外,南非本地人在开车的时候有些不成文的规矩,我们一定要记得遵守。首先,遇到红灯停车的时候,不能与前车距离过近,万一前面的车被抢,你可以及时掉转车把赶快逃离。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前后车上都坐着劫匪,保持车距可以让你在前后夹击的情况下迅速逃离。此外,红灯停车的时候千万不能与两边的车并齐,而需要有意错后半个车位,因为有的抢匪喜欢摇下车窗用枪逼迫你把财物扔过去,所以南非本地人绝不会在停车的时候与旁边的车“齐头并进”,一是免得被抢同时也避免别人不必要的误会。此外,开车的时候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回到家的时候先不忙着进院子,一定要先透过反光镜观察一下后面以及附近有没有可疑的车辆(或者人)跟踪,一旦发现情况不对需要迅速把车开走,待甩掉尾巴之后再回到家中。另外,南非的驾驶台在车子的右侧,路口遇到红灯的时候需要对右侧的便道保持一定的警惕。补充一条,遇到劫匪时一定要牢记——无论多么贵重的物品皆为身外之物!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南非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治安问题,并不意味着南非是一个极危险的国度。事实上,每年前往南非旅行的外国游客多达几百万,被抢劫的也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或许还不及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吧。如果你能够严格遵守以上列出的几条经验,我相信你的南非之旅也一定是轻松愉快并令你终生难忘的。

  非洲人给中国商品起外号

  在不了解的人眼中,非洲也许一直是贫穷和落后,饥饿与愚昧的代名词,但其实,非洲的发展比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更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比如南非的开普敦,与欧洲的任何城市相比都毫不逊色——高楼大厦自不必说,浪漫之处也绝不输分毫。岸边冲浪、深海潜水、山地骑车、悬崖边划伞、沙滩上烧烤都是开普敦人的业余爱好。随处可见的咖啡馆、酒吧,更是坐满了闲情逸致的本地人和外来客。购物中心里也不缺那些世界级的大品牌。

  但是,稍微留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来自日本、韩国的商品都在购物中心里占有一席之地,却难见中国商品——即便写着“Made in China”,也多是国内企业为外国品牌来料来样加工的OEM(1)产品。购物中心里难见中国货,倒是市中心的小摊上不时可见十分熟悉的中国造——遗憾的是,来自中国的商品却被非洲人起了个不那么雅的外号。

  和非洲人接触多了才知道,这个响亮的名字叫做“Fong Kong”。起初我不大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询问才得知,意思是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都是些便宜没好货的东西——一个非洲小女孩指着自己脚上穿的一双破拖鞋对我说:“这就是Fong Kong的意思。”说实话,听了这样的比喻之后我的心里真有些不大是滋味,如果说在非洲人眼里日本货代表着高质量,韩国货代表着新潮时尚,欧美货代表着奢侈而昂贵,那么惟独那些写着“Made in China”的小商品小家电等等意味着低档和劣质。

  这让我想起三十年前,国内有一种极受欢迎的商品类型叫做“出口转内销”,大都是在工厂里检验出一点小毛病,为了不让带着毛病的商品给咱社会主义丢脸,进出口公司宁可重做一批货。每当百货商店里标着“出口转内销”的牌子往柜台上一挂,一遛长队马上就能排起来。这种由国营进出口公司主导下的商品出口一度为中国货带来了极好的声誉。记得在罗马尼亚的一部电影中就曾有过这样的台词,一个母亲对儿子说:“商店里刚刚进口了一批中国产的衬衫,我托人好不容易才给你买了一件呢。”可见那时候的中国货的名声有多么好!

  唉,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即代工生产。

  特殊的城市志愿者

  南非的南部沿海有一条被称为花园大道的景观大道,在这条长达几百公里的沿海公路上,有着不计其数的堪称极品的旅游景点。一座座优雅的城市星罗棋布地分布在这条蜿蜒曲折的滨海公路之间——难怪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对这条经典线路青睐有加呢。

  在这条美丽的风景线上我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无数个家庭旅馆或掩映在绿树丛林之间或坐落于面朝大海的半山,条件堪比星级酒店,价格却都又相当低廉。四星级的家庭旅馆每晚只要110兰特(合人民币77元),而某间被各种植物包围着的独立小房子也只需要200兰特左右。旅馆的院子里种满了几十种地中海植物,高大的棕榈树和两层楼高的仙人掌更使这个小小的庭院多了一种淡定的意境。

  在花园大道的行进途中,我还有一个更加意外的发现,就是城市中特殊的志愿者。其实在约堡和开普敦旅行期间我就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存在,只不过到了一个叫做耐斯纳的小城,我才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小城的商业街上,我注意到一个身穿志愿者背心的中年男子,他身上的志愿者标志引起了我的好奇。后来在或繁华或僻静的街头,我又发现了许多身穿同样背心的街头志愿者,终于耐不住好奇而走上前去打探个究竟。一个科萨族志愿者耐心地回答了我的各种疑问。原来,这所谓的志愿者就是城市中专门负责看车的失业者。

  在南非的大小城市,几乎所有的停车场都是免费停车的。为了让这些失业的人能够有些收入,当地政府就把各个免费停车场交给他们照看,相关部门也专门给他们配发了色彩鲜艳的背心。停车费用不以时间和车辆的豪华与否为参照,停车人只要根据自己口袋里零钱的多寡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来决定到底给这些志愿者多少钱就可以了。无论给多少,那些志愿者都并不抱怨,嘴里仍旧一口一句 “感谢您,您辛苦了……”或 “您好吗?先生”,脸上则始终是灿烂的笑容。有一次我碰到一个看车人,居然一上来就说:“我的国王,您辛苦啦!”那客气的程度让人不由得不多掏出几个子儿。

  那位科萨族志愿者还告诉我,他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当然我也注意到有的人会工作到深夜,工作时间的多寡大概完全看他们自己的勤劳程度。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国内的停车场。北京的路边停车场大多交给了某些公司运营,也许把收取停车费的权力交给他们,仅仅是让有钱的人变得更加有钱一些罢了。而像南非政府这样把收费的权力交给城市失业者,就大大的不一样了,这样一来反而会让国家少了一份负担,让贫困家庭的总量减少了一些数目,更让当地的社会多了一分稳定。

  这些志愿者不仅不需要上缴什么承包费,就连某些酒店购物中心赌场等由大老板们投资建设的停车场也免费交给了这些志愿者,看来南非的大老板们大概不是看不上停车费这点小钱,而是他们心中多了那么一点社会责任感而已。我国可否借鉴一下?

  非洲的出租车司机有点雷

  刚到南非,由于不熟悉当地的情况,打车的时候没少挨司机的“雷”。尤其是当地有一种名为出租实为中巴的出租车,我询问他们是否到某个地方,结果所有的中巴车全都说可以去我要去的地方。后来才了解到,那里的中巴车是可以临时为你改线行驶的,只是你需要多付出近20倍的价钱罢了。

  其实那里也有真正的出租车,只是数量极少,在大街上更是难以寻觅。即使是在旅游者众多的开普敦,也只有在游客云集的地方或者是当地的购物中心门口才能见到待客的司机,而那些司机往往也很雷人。

  有一次,我想打车去两公里以外的购物中心,问了路边候着的司机们,一个个全都是狮子大开口,有的说要80兰特,有的说起码要60。我灵机一动,使起了赵本山的忽悠功夫,告诉他们我的朋友只花了20兰特,结果有个司机说,那么就30兰特吧。我心里没底,也就只好同意了——从80兰特到30兰特的结果,无论如何都算是个小小的胜利吧。没成想从购物中心回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好司机,什么也不问就打起了表,到了目的地一看,只花了20兰特。

  本以为乘出租车打表最公平,所以我从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购物中心回来时,就预先询问司机能否打表,司机非常兴奋地说当然可以。但没想到车子飞驰上高速后,价格表就像脱缰的野马狂奔不止。到了旅馆门口一看傻了眼,表上的价格显示已经是170多了。我试探着问司机能否打个折扣,司机爽快地回答说:“没问题,就收你一百五吧。”后来别人告诉我,打车前完全可以先讲讲价的,如果幸运的话不到100兰特就搞定了。

  回国那天,住同一家旅馆的一个法国老大姐说她可以开车(很多在南非旅游的人都租辆车)送我到机场,只是中午还有个饭局,回来得可能有些晚。我不大敢做这种不靠谱的事,万一她回不来,我回国的事岂不就耽误了?所以就计划着搭乘出租车前往机场,打表的话估计要300兰特左右。可巧的是,旅馆里的俄罗斯小伙说他来的时候和司机讲过价,不打表的价格是130兰特。我问了之前认识的一个司机,但他说自己歇班,可以帮助我们问一问看有没有人想跑这趟活。十分钟以后,一个电话打到了我的手机上,是另一个司机,告诉我们说他可以拉我们。

  后来,一个单独来非洲旅行的美国大妈也加了进来,我们决定一共给人家150兰特。这样每个人至少就节约了200兰特,说不定还能用这点钱买点什么纪念品呢。那个因为经济危机而呈失业状态的美国大妈(她的工作是房地产中介,她说现在都没人买房子了给谁做中介去啊?我听了直想笑……)兴奋地说:“太好了,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机场大吃一顿了。”

  不一会那个司机来了,见我们人多,又不同意了——况且还有好几个大包行李。不过,一个正在待客的司机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内容,正躲在一边看着“事态的发展”。借对火的机会,我问他愿意不愿意以150兰特的价格拉我们去机场,那个司机非常爽地同意了。坐他的车顺利到了机场,我们三个人每人只付了区区50兰特,比乘坐机场大巴都便宜不少呢。

  雷倒中国人的机场物价

  约翰内斯堡坦博国际机场不仅是南非最大的机场,同时也是整个非洲大陆最繁忙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巧的是,在这个机场的咖啡店里,我遇上了几个中国朋友。

  这家咖啡馆位于机场安检区内,几个中国朋友显然还有些不大适应机场里“过低”的物价,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国内各地机场宰人的价格来。没想到,当我打开价目单的时候居然也差点被雷到——一杯卡布奇诺咖啡只要11兰特,大约合人民币7.7元钱,一瓶本地啤酒只要15兰特,约合人民币10.5元——如果你了解到在约堡市内一家普通的烟店里一瓶啤酒最少也要卖7兰特(一瓶矿泉水最便宜的也要7兰特),估计你也会被雷到吧?

  要知道这家咖啡馆里卖的并非速融咖啡,而是用正宗意大利咖啡机制作出来的意式咖啡,这样的价格着实透着商家的厚道。其实在南非旅行期间,被这种公平公道的价格雷到的并不仅仅是这一次。

  开普敦的桌山是旅游者必到的地方,每天排队上缆车的人从早排到晚。站在桌山上不仅可以俯瞰开普敦迷人的城市景色,还可以眺望大西洋以及曾经关押曼德拉的罗本岛。

  在桌山顶上有一个“仅此一家”的咖啡馆,按说在这个游客云集而又没有任何竞争的咖啡馆里完全可以把价格定得稍高一些——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差不多都会是这样的思路——没想到在这个拥有绝佳视野的咖啡馆里,一杯热巧克力的价格居然只有10兰特,一杯卡布奇诺的价格同样也是10兰特。无论是热巧克力还是卡布奇诺,其价格都与山下开普敦市内大部分咖啡馆的价格无异。想想国内那些位于“名山大川”的消费场所真正雷人的价格,我突然就颓了。

  再来说说我在五星级大酒店里的消费。约堡市中心所谓富人区有一家最好的五星级酒店,其楼下是约堡最大最有档次的购物中心,在这个十几层挑空的高档酒吧里喝一瓶啤酒的价格仅仅是20兰特,仅合人民币14元钱。

  而在另一家位于比勒托利亚总统府对面的五星级酒店,消费价格也相当公道,啤酒最便宜的只要15兰特一瓶,大约只相当于10元人民币。我这个在国内从来不喜欢光顾五星级酒店的人,在南非足足地享受了一把!

  非洲小贩的雷人中国话

  在比勒托利亚,我住的酒店对面就是总统府。也许是位于缓坡上的缘故,这座百年建筑虽不以豪华壮观为胜,却有某种欧洲古代城堡的感觉。总统府门前有个非洲工艺品市场,白着十几个摊位,在这里买点纪念品是很多游人一个不可错过的项目。

  在一个卖木雕的摊位前,少年摊主一见到我就来了句中国话:“你好,你好吗?”在遥远的非洲听到熟悉的中国话,我分外高兴。正好奇于非洲兄弟的中国话发音何以如此纯正,另一个小贩哥们也跟着来了一句:“你好。”我一听这位爷也会说中文,于是来了兴趣,就又教了他一句北京话:“冰棍儿,来一根儿!”他学习起来格外认真,不过听起来还是让人忍不住想笑。顺便说一句,南非的冰棍和北京的一个价。

  在一个姑娘的摊位前看了眼她卖的邮票,我刚要走,没想到她居然说了句:“给你便宜!”说实话发音也挺标准,本人一高兴赞助了她60元钱,买了几张南非前国大领导人的肖像邮票。

  更有趣的是接下来的事情。一个哥们卖的是用铁丝编织的艺术品,他见到我以后说了句很雷的话:“夺(多)棒啊,买了吧。”不用问,肯定是来自北京的游客教的,北京人里喜欢把“多”说成“夺”。

  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居然能听到本国的语言,这市场也就逛得分外有趣。非洲人的确具有语言天赋,而且他们还能把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活学活用。在这个小小的市场里,说中国话说得最雷人的是一个卖木雕犀牛的家伙,因为东西太沉我根本就没想买,也就没在他的摊位前待,前前后后买了些东西以后正准备走,这位胖胖的哥哥嘴里竟然冒出了两个字:“走啦?”你说雷不雷?准又是哪位北京大爷教的。

  如果说在韩国常常能碰到会说中国话的小贩,是因为离得近去的中国人多,巴黎的小贩会说中国话,也是因为中欧的人员往来已很频繁,没成想到了太阳在北边儿的南半球居然也能碰到那么多会说几句中国话的小贩,看来中国人的足迹真的是遍布全球啊!

  后来,我去了另外一家更大的市场,其中一个小贩知道我是中国人以后居然说:“我爱胡锦涛!”一听这话,我实在憋不住地大笑了起来。

  贫富差距过大让豪宅变监狱

  在南非的大城市里有一道奇异的“风景”:几乎所有的住宅全都被高高的铁丝网围合起来,有的豪华住宅四周还布置着电视监控设备。与此对应的,是城市贫民窟里脏乱不堪的样子。因为南非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该国的犯罪率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相当高的。生活在南非的富人们最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即便是住在豪华的别墅之中也需要时时加以提防,以至于生活在铁丝网中,犹如被困的囚徒。

  黑人厕所的标志

  南非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厕所文化,这里的厕所标志也甚为有趣,狮子、鸵鸟乃至于人类的**全都被用来代表不同的性别。不过有趣的是偏偏那些用人像来代替男女性别的标志容易引起误会:女人的头发是短短的,而男人的头发却是卷卷的。

  非洲也有CBD

  在我们的印象中,非洲似乎就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殊不知在国内被炒得火热的CBD,即中央商务区,在遥远的黑非洲同样光彩迷人。无论是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还是经济首都约翰内斯堡,乃至旅游名城开普敦,都不乏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