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捌·故宫动物园之四个『大』动物
有时候去故宫会有种“错觉”,明明是买了皇帝家的门票,但怎么感觉是在逛动物园?在宫里行走,时不时地就会遇到几只“神奇动物”,这些动物千奇百怪,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一应俱全。下面,我们就先讲讲这些动物。
要说故宫里最多的动物,肯定非龙莫属。据粗略统计,整个宫里有5万多条龙,它们分布在柱子、天花、斗拱、瓦当、彩绘等处,反正就是一个“万龙宫”的感觉。其中,太和殿里的龙最多,号称“大龙窝”,殿中有1.3万多条龙。
咱们中国人对龙的想象很多,根据龙的形态还分成了行龙、坐龙、团龙,比如雨花阁顶上的龙,它作奔跑的样子,就叫跑龙。
传说这几条跑龙白天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一到晚上就飞到最近的长春宫喝水,皇帝为了让龙喝完水后休息好,专门准备了一个石枕头,名“龙枕石”。另外,当月亮高挂时,这几条龙的影子刚好可以落在长春宫院内,就仿佛真的龙在睡觉,特别神奇。
除了雨花阁的跑龙,宫里还有很多龙的故事,比如“九龙壁”。九条不同颜色的龙升腾于云雾江河之中,尤其是最正中那条黄龙,眼睛正对着皇极殿宝座上的皇帝,威严无比。九条龙中,左边数第三条白龙的腹部受了点“伤”。传说腹部的这块琉璃瓦在烧造时出了点意外,情急之下,聪明的工匠将木头“伪装”成了琉璃的样子来蒙混过关,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木头的颜色渐渐显露。
龙不仅法力高强,而且还和人一样会生孩子,传说龙一共产九子,不知是基因突变还是怎么回事,九子长得都不像龙,我们简单来看几个。
椒图,喜欢当保安,常用在门上做铺首。
螭吻,喜欢吞东西,在宫殿的正脊两端常用到它,感觉和它的名字特别配,就好像在亲吻屋脊。传说为了防止它逃跑,还在其背部插了把剑,看着也怪疼的!有专家称,明代螭吻背部的剑柄微微向龙头弯曲,顶部做成祥云。清代的和它稍稍有区别,剑柄上部是直的,没有弯曲,顶部装饰多为鱼鳞状。
别小看这个螭吻,它可是宫殿的“保护神”,在《明史·五行志》里记载,紫禁城在明朝一共遭受13次雷击,其中有6次击中了宫殿顶上的螭吻,而整个宫殿安然无恙。
睚眦,这是龙子里最凶的,我们常听到的成语“睚眦必报”就从它来,古人常将它刻在刀剑的吞口处,在故宫武备馆里就有它的身影。
蚣蝮,喜欢游泳,是个“水控+桥控”的小神兽,古人常把它雕刻在桥上,比如御花园的浮碧亭和澄瑞亭。
霸下(有人称赑屃),特别勤劳,就喜欢驮重东西,常用来驮碑。故宫太和殿前有一只龙头龟类似霸下,它不驮东西,主要是用来吐烟,背部有活动的开盖,可以用来放香料,等到太和殿举行大朝礼时,它就负责吐烟,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和它组成搭档的是旁边的铜鹤,背部也有一个可打开的盖子,作用也是放香料焚香。铜龟铜鹤,寓意江山永固、福寿绵长。
龙生九子的说法有很多,还有宅男狻猊,它喜欢吞云吐雾,所以古人常将其放置在香炉上。此外还有“神兽好声音第一名”囚牛,它爱好音乐,唱歌动听,古人常将其雕刻在胡琴琴头等。
故宫这个“大动物园”还养了六对狮子,这些狮子的大小、样貌稍有差别,比如太和门前的一对青铜狮,是狮子们的“老大”。其中,脚踩绣球的是公狮子,代表一统天下;脚踩小狮的是母狮子,代表子孙绵延。仔细看,它们都烫着卷发,这叫“螺髻”,总共有45个,暗合皇帝是“九五之尊”。同时,它们的头和身子都圆鼓鼓的,结合着屁股下坐的方形底座,取“天圆地方”之意。
在明代,太和门是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届时,皇帝会坐在太和门内接受大臣们的朝拜和上奏,而这时,两只青铜狮就会把耳朵“竖起来”,似乎是在监视着广场上的风吹草动,也似乎在告诉所有人:“皇帝在这里开大会,光明正大!”
其余五对狮子就显得小一些,而且采用的是鎏金工艺。和太和门前的“大哥狮”不一样,它们的耳朵都是耷拉下来的,因为乾清门之后是皇帝后妃睡觉生活的地方,小狮子们要小声,要安静,别乱听里面的“动静”。不过有专家认为,这似乎也是在告诫后宫妃嫔不要乱打听前朝之事。
最后说一对“最小最小的狮子”,它们在长春宫。这里曾是慈禧太后的寝宫,当时的她权倾朝野,在家里放狮子估计也是想彰显自己的权力。(注:一般后妃宫内不能放狮子哦!)
在御花园的承光门内,有两头跪了百年的大象,它们一东一西,相向而跪。这两头大象的身上讲究很多,比如佩戴的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由百宝所成,代表“无量光明”,而脖子上系的铜铃,有驱邪化煞的功效。
两头大象就如同两个卫士一般,忠诚地保护着紫禁城的主人—皇帝。同时,大象还是一种礼仪的象征,据《明宫史》《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等史书,明清皇帝们常饲养大象作为仪仗队,有一种接驾礼仪的感觉。
最后,大象代表了平安、吉祥,它温顺稳重,人们常将“象”谐音为“祥”,比如以大象驮宝瓶,寓意“太平有象”。有时在宝瓶中还会放上五谷,代表太平有象、五谷丰登。
仔细看御花园的这两头象,它们四条腿两前两后地跪着,“跪”与“贵”、“负”与“富”谐音,寓意“富贵吉祥”,同时也蕴含着皇帝祈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的美好愿望。